这些是真成语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惨绿少年


  这个成语乍一听就很“惨”很“绿”,莫非是用来形容某个卖炊饼的少年的?大家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这里的“惨”通“黪”,指色彩暗淡。惨绿,就是浅绿,指衣服颜色,并不是说悲惨,就如同现在的“很酷”,并无残酷之意。
  “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色衣服的少年,出自张固的《幽闲鼓吹》,它还暗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生的儿子潘孟阳后来做了户部侍郎。一日,潘孟阳请同僚到家里吃饭,母亲便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年轻人。看完后,说都不是好货色,却独独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
  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后来高居相位,“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的时间内即討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连唐宪宗都说这些全是杜相的功劳。
  所以,“惨绿少年”一词是指虽身份低微、无锦衣华服,但谈吐风度不俗,就像美女粗服乱发不掩国色一样的人才。


博士买驴


  博士,是古时官名。博士确实去买驴了,但这并不是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大名鼎鼎的《颜氏家训》。
  说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学识,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去市场上买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当即写了满满三张纸。卖驴的不认字,博士就念给他听,过路的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解地问他:“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啊?其实,只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收了你多少钱,也就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旁观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的话:“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后来人们便用“博士买驴”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虽然写了一大篇,说了一大堆,却离题很远。所以,“博士买驴”或“三纸无驴”,也就是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丁强摘自豆瓣网
其他文献
菲律宾有一种五色鸟,羽毛很亮丽,有五种颜色。这种鸟喜欢枯木,找到枯木以后便在上面用尖嘴凿洞,等洞穴凿好以后,它们便在里面孵卵育雏,这里便会成为它们的家。五色鸟警惕性非常高,特别是它们在育雏期间,简直把安保做到了极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凿洞的地方非常隐蔽,都在肉眼基本关注不到的地方;另一个是它们每次找食回来后,总是先衔着食物在树洞周围观察一会儿,见确实没有敌害后,才迅速钻进树洞喂食小鸟。  黑纹
期刊
信纸精致的年代,有泥金冰纹的梅花笺。二三梅枝,纸上疏疏弄清影,梅花笺落墨,便晕而生烟,逸散清雅之气,如风送落梅香,一阵香压一阵香。  梅花笺落笔,适宜写些什么?在我看来,不必写上大吉大利,空泛苍白的语句,或者其他励志语言。纸笺上画梅花,白梅、红梅、粉梅、紫梅……花团簇簇,重重叠叠。梅花画在信笺上,把整张纸都染香透了,然后再坐下来,屏声静气,提笔写画点什么。  点一条鱼,用淡墨勾,鱼便游在梅花疏影中
期刊
大家好,我是王来宁。上一期我们解读了《论语》里的一些知识,这期我们来解读《论语·八佾第三》。  电视剧《琅琊榜》非常难得地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好评,因为其中对古代“礼仪”的重现比较到位,比如日常的揖礼,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空首礼、稽首礼、振动礼、万福礼,都非常到位,送别场景也非常讲究。“泱泱华夏,礼仪之邦”,那么,古代的“礼”是如何呈现的呢?  射箭在周代就被列入当时教育的內容,孔子教授的著名
期刊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仅仅几十年而已,而世上的好书却是无限的。这樣一来,就要求爱书者要有所选择,学会精读和粗读。  所谓精读,即要一句一句地去读。而粗读就是大概读一读,或者是一目十行地去读。精读如对一桌美食,每道菜都要反复地去食用,最终要品出它的美味;而粗读则是,对每道菜仅仅食用一点点,略知其味。  对爱书者来说,在平凡的一生中,能把世上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好书精读一遍,对一般的好书若能粗读一遍,做到能知
期刊
阅读分享:读罢此文,最令人赞叹的不是的卢马,而是根据关于的卢马三言两语的记载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大做文章写故事的神奇小说家。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而小说家借助一匹的卢马,既编织了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更照见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社会环境,真乃神来之笔。像的卢马这样的角色,通常也称之为线索,值得写作时细细回味。(特约教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张雪飞)  《三
期刊
单有海拔是不够的  还要加上没有杂质的蔚蓝不,还不够  还要有悠悠白云忍不住落下的山岙  还要有麦浪般风的衣裳  满山坡青翠的绿啊  有谁知晓她是日月星辰的露  雨雪风霜的光  杀青的秘密  揉进岁月里珍藏  用他乡的水复活故乡的叶  尝到了你的未来你的梦想  还是再次品味你的过往你的留戀  每个人都该在心底里泛起尘烟的时候  捧起一杯清茶  让叶的舒展  睁开心的宁静  彼岸花开摘自《北京日报》
期刊
阅读分享:“借古论今”作为议论文写作重要的表现手法自古有之,中学时期作文以议论文为主,“鉴于古事考当今之得失”是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要能论出新意,不能老生常谈,这就需要有广博的历史积累和一定的敏锐度。以本文为例,作者借陶渊明的“归隐”来谈当今社会的“隐世”行为只得“陶”之形,却未能得其真正的精神境界。古今对比之中便将社会的热点现象剖析,清晰明确。(特约教师:福建省漳浦县丹山中学 蓝兰)  “少
期刊
杜甫有一句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这是很美的景致啊,为什么还伤心呢?  按照常理,应该这么写——“万方多难伤客心,花近高楼此登临”。万方多难,所以我伤心,看见高楼我上去看看。这意思才对嘛。  那为什么杜甫要调换一下次序呢?不是为的什么音律和平仄这些技术细节,而是为了轻重平衡。  “花近高楼此登临”全是实景,境界太小;“万方多难伤客心”全句是虚词,境界又太大。一句太重,一句太
期刊
上学君:不少人的学生时代,都會有几个幽(dou)默(bi)的老师,让我们印象深刻,回忆起来都忍不住要笑!为了让课堂变得有趣,他们也是操碎了心。  @王迦伟  化学老师:“你过来闻一下”。我:“好刺鼻啊。”化学老师:“嗯,这个有毒,以后不要闻了。”  @我好像过气了  我:“老师,你口水喷到我书本上了……”老师:“你是祖国的花朵,不得浇点水啊……”  @会画画的脩  老师电脑上贴着三张小字条,写着:
期刊
最近,一只小鳥飞进许多人的朋友圈。它像麻雀,除了胸前有黄毛。它垂头丧气,形单影只。这小鸟本是热爱自由的生灵,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飞越山林湖海,穿行4000公里,横跨整个中国。结果,它们大部分被半路堵截,成了人类的菜。2017年12月5日,黄胸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网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这意味着野生种群即将灭绝的概率非常大。它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禾花雀”。  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