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3(2013)9-03-01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课堂提问正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师生间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进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等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设问的策略。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注意提问的适当性,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英语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避免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比如,有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提问“Do you...?”“Is there...?”这类简单机械的问题,学生回答无非是“Yes”或“No”,课堂气氛好像很热烈,其实是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好的作用。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由具体的情况来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逐步引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更要备学生、选“对象”——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例如: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和广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特征,即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设计出一些具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近的提问,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面对知识难点的提问,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只提问好的学生而冷落学困生,就不会有很多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发言;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他们的创造之火就会不点而灭。小组讨论形式会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虽然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这无关紧要,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开动脑筋开口说,这就够了。
三、课堂提问要有等待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就是说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所留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就会增加,创造思维的成分也会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另外,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镇德卧
中学562400)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课堂提问正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师生间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进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等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设问的策略。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注意提问的适当性,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英语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避免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比如,有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提问“Do you...?”“Is there...?”这类简单机械的问题,学生回答无非是“Yes”或“No”,课堂气氛好像很热烈,其实是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好的作用。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由具体的情况来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逐步引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更要备学生、选“对象”——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例如: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对知识难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和广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特征,即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设计出一些具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近的提问,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程度的学生,面对知识难点的提问,就要面向中上程度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只提问好的学生而冷落学困生,就不会有很多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发言;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他们的创造之火就会不点而灭。小组讨论形式会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虽然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这无关紧要,只要每个学生都能开动脑筋开口说,这就够了。
三、课堂提问要有等待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就是说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所留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就会增加,创造思维的成分也会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另外,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镇德卧
中学5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