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产业确实是一个富矿。但由于国家政策的诸多限制,这个产业的风险也很大。多佳股份将教育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是因为它背靠着西安开元集团这棵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大树。当然,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也很重要。从纺织服装转为教育产业,显然,多佳股份是一个产业转型成功的典范
2001年,湖北多佳股份有限公司(600086)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开元集团,通过资产置换,成功实现资产重组,并顺利实现了产业的转型,成为一家主营教育产业的投资控股公司。
一年过去,2002年上半年,教育产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经占到公司全部收入和净利润的90%以上。多佳已由原来一个传统的生产经营性企业脱胎为一个具有现代企业理念的集学习、管理、创新、合作为一体的投资、控股公司,并立志做教育产业的领跑者。现拥有6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总资产近8个亿的全新上市公司。
“阳光教育”
多佳公司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产业支柱。
多佳股份1997年上市后一直以纺织服装为主营业务,上市后多佳股份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净利润4384万元。但是,从服装纺织近年来的运作状况看,公司主营形势严峻。多佳股份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受日本经济疲软影响较大,且行业平均利润水平越来越低,并无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必须寻进行产业转型。
2001年的11月13日,西安交大开元集团入主多佳股份。在开元集团重组多佳股份的后期,双方在达成转让股权意向后,一直在为产业的定位而思考。当时曾经想将开元的高科技项目,甚至房地产置入公司,但多佳股份董事长田西平觉得这些项目的行业成长性不理想,发展空间受限制。
田西平发现,开元内部的产业界线划分得不很清楚。田西平感兴趣的是交大开元的品牌学校——西安交大阳光中小学、幼儿园,这些学校可以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产业”。众所周知,教育产业是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行业。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手段等方面的要求,高等教育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兴未艾,同时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在教育产业的使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市场的产品需求多样,市场容量巨大。
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背景,多佳股份提出了全面转型目标,即逐步退出服装纺织产业,投资兴办各类教育产业,通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更大发展。为此,多佳着力推出了“阳光教育”教育品牌。从开元众多的资源中整合后的教育产业包括:教育投资、教育管理、教育网络。
这样,多佳股份置入教育产业类资产后,就有机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多方面投资教育繁荣期所带来的机遇,追求持续、快速的发展目标,同时采取合适的商业运行模式,将使多佳股份公司在教育产业方面的投资实现低风险、高收益。
本刊记者在多佳股份2001年的年度报告上注意到,多佳股份200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85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6560万元,净利润2599万元,其中,教育产业仅两个月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241万元,表明了公司教育产业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今日东方》了解到,2002年度多佳公司致力于教育产业的大幅度投资,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实现净利润3,100万元,同比增长20%左右。
据了解,开元集团最近在西安“西部大学城”建设中一举中标,承担1040亩的后勤配套项目——西部大学生园的建设,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亿元人民币。这一项目将会注入到多佳股份中去。
田西平说,多佳股份具有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和人才五大资源优势,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阳光教育”相号召,经过2-3年的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教育综合服务供应商,乃至于“教育产业的领跑者”。
多佳能够转型成功,是因为背靠开元集团这棵有关丰富教育资源的大树。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很重要,有相应的教育资源也许更重要。
中国“诺贝尔”
多佳股份确立教育产业的主导地位后,还必须为自己找到最适合的赢利模式。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入学率只有13.3%,而加拿大为100%,美国为80%,韩国为50%,世界平均水平为15.3%。有专家分析说,教育产业滞后,但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谁投资于起步阶段的教育产业,就意味着谁拥有了新世纪第一只同时也是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最后一支“原始股”。
田西平认为,投资一、两所学校,搞一两个教育软件并不就说明是在办教育产业。多佳定位为教育产业,是想成为中国一流的教育综合服务供应商,来提供教育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多佳借鉴了美国诺贝尔集团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诺贝尔集团现有171所中小学校,1.2万名学生。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入公立学校不用花钱,但是进入诺贝尔就读需要花费1万美元。学生为什么会选择私立学校?当然主要是看重了私立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高品质的教育质量。美国诺贝尔教育集团形成了自己的诺贝尔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法,任务目标完成的过程就是贯彻集团管理的过程。在诺贝尔集团,考核校长有三要素:质量、执行预算情况、学生数量是否在增长。
在诺贝尔,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公司利润最大化和教育质量最好之间,二者是一致的。因为诺贝尔集团通过向学生收费来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只有提供最好的教育质量才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无论是关心教育质量也好,关心利润的最大化也好,都有根本的一致,这就是使得校长和董事会之间的矛盾迎刃而解。
受此启发,多佳股份投资的西安交大阳光中小学、杨凌高新中学以及正在谈判重组的国内著名高中,都有自己特有的商业模式,即“双法人结构”模式,管理上采取目标管理,把教育资产与教学管理分开,通过著名品牌的嫁接与重新打造,来丰满多佳自己的“阳光教育”品牌。
截止《今日东方》采访时,多佳股份旗下建成并已经开学的学校已经达到了五所:西安阳光中学、阳光小学、阳光幼儿园、杨凌高新中学、铜川市阳光中学;公司下属教育网络公司还承接了湖北十堰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项目,在3-5年内完成十堰市近350所中小学的校园网工程,建设工程累计总量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公司在2002年还启动了陕西长安大学园区的后勤配套服务项目的建设营运;与国家某重点中学合作办学和国内知名高校的重组、改制、迁址的项目也正在谈判之中。多佳公司近期可能开始建设鄂州阳光中小学和鄂州中小学校校园网,并将尝试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办远程教育、合作办学等。
田西平认为,多佳投资教育产业目前已经探索了三种经营模式:“
“十堰校园网模式”:依托国家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实现公司教育网络资产的品牌扩张;
“杨凌高新中学模式”:企业政府联合投资,输出教育管理技术,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铜川中学模式”:企业投资,政府经营,收益共享。
这三种模式将为多佳公司在基础教育投资、校园网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项目积累发展经验。
按照田西平的构想,多佳股份作为一家教育领域综合服务供应商的上市公司,不仅是建校办学,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投资教育、回报社会的新形象和新理念。他说,多佳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教育产业的航空母舰,建设一条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形成有“阳光教育”特色的商业模式。
背景资料:
教育产业市场空间:根据“十五”期间的教育发展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2000年的11.5%左右提高到15%,高中阶段同龄人口入学率也将从42%提高到60%。据初步测算和保守估计,要真正保证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国每年至少要增加投入600亿元;未来5年全国高中阶段在校生需净增2000万人,需15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期,普通高校在校生将净增500万人,共需新增校舍1亿平方米,加上教学设备,需投资1500亿元。
2001年,湖北多佳股份有限公司(600086)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开元集团,通过资产置换,成功实现资产重组,并顺利实现了产业的转型,成为一家主营教育产业的投资控股公司。
一年过去,2002年上半年,教育产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经占到公司全部收入和净利润的90%以上。多佳已由原来一个传统的生产经营性企业脱胎为一个具有现代企业理念的集学习、管理、创新、合作为一体的投资、控股公司,并立志做教育产业的领跑者。现拥有6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总资产近8个亿的全新上市公司。
“阳光教育”
多佳公司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产业支柱。
多佳股份1997年上市后一直以纺织服装为主营业务,上市后多佳股份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净利润4384万元。但是,从服装纺织近年来的运作状况看,公司主营形势严峻。多佳股份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受日本经济疲软影响较大,且行业平均利润水平越来越低,并无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必须寻进行产业转型。
2001年的11月13日,西安交大开元集团入主多佳股份。在开元集团重组多佳股份的后期,双方在达成转让股权意向后,一直在为产业的定位而思考。当时曾经想将开元的高科技项目,甚至房地产置入公司,但多佳股份董事长田西平觉得这些项目的行业成长性不理想,发展空间受限制。
田西平发现,开元内部的产业界线划分得不很清楚。田西平感兴趣的是交大开元的品牌学校——西安交大阳光中小学、幼儿园,这些学校可以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产业”。众所周知,教育产业是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行业。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手段等方面的要求,高等教育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兴未艾,同时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在教育产业的使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市场的产品需求多样,市场容量巨大。
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背景,多佳股份提出了全面转型目标,即逐步退出服装纺织产业,投资兴办各类教育产业,通过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更大发展。为此,多佳着力推出了“阳光教育”教育品牌。从开元众多的资源中整合后的教育产业包括:教育投资、教育管理、教育网络。
这样,多佳股份置入教育产业类资产后,就有机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多方面投资教育繁荣期所带来的机遇,追求持续、快速的发展目标,同时采取合适的商业运行模式,将使多佳股份公司在教育产业方面的投资实现低风险、高收益。
本刊记者在多佳股份2001年的年度报告上注意到,多佳股份200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85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6560万元,净利润2599万元,其中,教育产业仅两个月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241万元,表明了公司教育产业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今日东方》了解到,2002年度多佳公司致力于教育产业的大幅度投资,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实现净利润3,100万元,同比增长20%左右。
据了解,开元集团最近在西安“西部大学城”建设中一举中标,承担1040亩的后勤配套项目——西部大学生园的建设,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亿元人民币。这一项目将会注入到多佳股份中去。
田西平说,多佳股份具有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和人才五大资源优势,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阳光教育”相号召,经过2-3年的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教育综合服务供应商,乃至于“教育产业的领跑者”。
多佳能够转型成功,是因为背靠开元集团这棵有关丰富教育资源的大树。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很重要,有相应的教育资源也许更重要。
中国“诺贝尔”
多佳股份确立教育产业的主导地位后,还必须为自己找到最适合的赢利模式。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入学率只有13.3%,而加拿大为100%,美国为80%,韩国为50%,世界平均水平为15.3%。有专家分析说,教育产业滞后,但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谁投资于起步阶段的教育产业,就意味着谁拥有了新世纪第一只同时也是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最后一支“原始股”。
田西平认为,投资一、两所学校,搞一两个教育软件并不就说明是在办教育产业。多佳定位为教育产业,是想成为中国一流的教育综合服务供应商,来提供教育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多佳借鉴了美国诺贝尔集团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诺贝尔集团现有171所中小学校,1.2万名学生。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入公立学校不用花钱,但是进入诺贝尔就读需要花费1万美元。学生为什么会选择私立学校?当然主要是看重了私立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高品质的教育质量。美国诺贝尔教育集团形成了自己的诺贝尔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法,任务目标完成的过程就是贯彻集团管理的过程。在诺贝尔集团,考核校长有三要素:质量、执行预算情况、学生数量是否在增长。
在诺贝尔,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公司利润最大化和教育质量最好之间,二者是一致的。因为诺贝尔集团通过向学生收费来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只有提供最好的教育质量才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因此无论是关心教育质量也好,关心利润的最大化也好,都有根本的一致,这就是使得校长和董事会之间的矛盾迎刃而解。
受此启发,多佳股份投资的西安交大阳光中小学、杨凌高新中学以及正在谈判重组的国内著名高中,都有自己特有的商业模式,即“双法人结构”模式,管理上采取目标管理,把教育资产与教学管理分开,通过著名品牌的嫁接与重新打造,来丰满多佳自己的“阳光教育”品牌。
截止《今日东方》采访时,多佳股份旗下建成并已经开学的学校已经达到了五所:西安阳光中学、阳光小学、阳光幼儿园、杨凌高新中学、铜川市阳光中学;公司下属教育网络公司还承接了湖北十堰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项目,在3-5年内完成十堰市近350所中小学的校园网工程,建设工程累计总量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公司在2002年还启动了陕西长安大学园区的后勤配套服务项目的建设营运;与国家某重点中学合作办学和国内知名高校的重组、改制、迁址的项目也正在谈判之中。多佳公司近期可能开始建设鄂州阳光中小学和鄂州中小学校校园网,并将尝试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办远程教育、合作办学等。
田西平认为,多佳投资教育产业目前已经探索了三种经营模式:“
“十堰校园网模式”:依托国家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实现公司教育网络资产的品牌扩张;
“杨凌高新中学模式”:企业政府联合投资,输出教育管理技术,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铜川中学模式”:企业投资,政府经营,收益共享。
这三种模式将为多佳公司在基础教育投资、校园网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项目积累发展经验。
按照田西平的构想,多佳股份作为一家教育领域综合服务供应商的上市公司,不仅是建校办学,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投资教育、回报社会的新形象和新理念。他说,多佳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教育产业的航空母舰,建设一条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形成有“阳光教育”特色的商业模式。
背景资料:
教育产业市场空间:根据“十五”期间的教育发展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2000年的11.5%左右提高到15%,高中阶段同龄人口入学率也将从42%提高到60%。据初步测算和保守估计,要真正保证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国每年至少要增加投入600亿元;未来5年全国高中阶段在校生需净增2000万人,需15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期,普通高校在校生将净增500万人,共需新增校舍1亿平方米,加上教学设备,需投资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