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建设是体育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文章在体育职业院校“训学结合、以训为主、协调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引领下,以人才培养能力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课程建设进行研究,提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课程建设要以运动实践为依据,结合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将知识点融入到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探究能突出本课程特点的教材、师资队伍、实验室、教学模式等建设,提出相关看法,并与同仁相互交流。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课程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70—03
1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的发展
多年来,在各级各类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是作为三个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和建设的。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根据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新学科的产生、发展,并结合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程归纳、总结、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即《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是体育专业的年轻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概论》课程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概论》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利与弊。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概论》课程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缩短了教学进程。其次,《概论》课程的开设对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的能力提高了。弊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因为体育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较低,致使学生学习困难增多,造成各年级学生在这门课的考核当中及格率偏低,使得《概论》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其次,对实践性教学的标准提高了,开发校本教材和辅导教材时间紧迫,范围宽泛,不确定因素增多。第三,对实验室的设备要求更加全面,对原有解剖、生理和保健实验室的整合难度加大。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升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专业特长,要加强《概论》课程的建设,通过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重视岗位技能训练。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促进课程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2 《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概论》课程建设以体育职业院校“训学结合、以训为主、协调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导,以运动实践为依据,结合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营养学,将知识点融入到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探究能突出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一步规范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概论》课程建设的目标
《概论》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紧密结合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突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强调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运动训练专业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理论,初步掌握课程的认知、操作、实践技能,如:人体主要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形态、结构、机能的变化规律,运动处方、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推拿、运动营养调控等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现代体育理念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体育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4 《概论》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在《概论》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实验能力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每个模块的每一章节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每一模块的知识讲解结束后,再进行实践、实验能力的强化。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首先,掌握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结构、形态、功能特点的变化规律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医务监督方法和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其次,能用医学的简单检查方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医务监督。掌握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一般处理方法、急救、诊断、按摩、营养平衡、运动处方等技能。第三,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5 《概论》课程建设
5.1 教材建设
为使教学内容体现为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服务的理念,针对学生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教材建设应以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为特征,以校本教材开发为中心,设计教材体系和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根据职业技能岗位需求,整合课程,重构课程内容,选取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及资料,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使得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与适用性,具体如下:
5.1.1 教材建设要体现为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特点
体育职业院校专业的课程教学要体现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重点,突出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特色,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体育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是运动员、基层教练员、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因此,《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实践中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教学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促进专项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的。
5.1.2 教材建设要体现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体育职业院校学生比其他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文化基础较低,属青少年时期。因此,《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出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教学训练规律,又要考虑到青少年时期的教学训练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5.1.3 教材建设要体现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服务的教学内容体系
原有的《概论》课程安排未摆脱“完整”、“系统”和“全面”的教学内容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内容体系既脱离培养目标又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能充分反映体育职业院校专业的实践要求。因此,《概论》课程的教材建设要体现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服务的教学内容体系。
5.2 师资建设
教师是进行课程建设和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水平高,理念先进、重视实践、有凝聚力、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学团队,并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是《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概论》课程建设中,争取选派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结构和教研、科研能力,打造一支学术造诣深,动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到体育行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能针对该课程的建设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教学成果的积累、整理、完善和经验交流。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应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尽快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启用民族教师给汉语班讲授课程。
5.3 实验室建设
过去,体育职业院校分为解剖、生理、保健三门课程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理论验证、模拟职业实训环境和课程技能操作,还需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间课程实验室,并投入资金购置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尤其要加大运动营养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完善实验室的配置与开发。此外,还需要能满足课程实验要求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5.4 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使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56学时);第二模块:人体运动科学规律(16学时);第三模块:运动与营养(12学时);第四模块:运动与恢复(40学时)。《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见表1。
《概论》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体育职业技能为导向,创立“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即融课程与实习、实训为一体,融知识领悟与亲身体验为一体、融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一体。在这一模式下,提供真实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环境和现场操作的场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技能操作的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现出运动训练主干课程为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服务的理念。
5.5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概论》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基础理论知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学结合”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辅以直观教学方法,如:图片、挂图、模型、电动展示板等。
5.6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及相应的教学软件、数字影音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以图片、动画、电动展示板等来生动、形象地显示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声、像、色”从视、听、触觉来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5.7 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知识点通过《概论》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要达到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概论》课程现有的课时量难以保证教学需要,应分别增加理论和实践授课时数。
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成绩与问题,建立课程建设档案。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观摩、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考试成绩分析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课程建设和其它教学基本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教学管理,增强课程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
综上所述,《概论》课程建设是体育职业院校教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实用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管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和总结经验就能把课程建设抓出成效,为体育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蕴琨,阎守扶.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30.
[3]刘海平,郑兆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4]赵鑫道.浅谈高职院校课程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课程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70—03
1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课程的发展
多年来,在各级各类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是作为三个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和建设的。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根据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新学科的产生、发展,并结合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程归纳、总结、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即《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是体育专业的年轻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概论》课程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概论》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利与弊。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概论》课程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缩短了教学进程。其次,《概论》课程的开设对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的能力提高了。弊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因为体育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较低,致使学生学习困难增多,造成各年级学生在这门课的考核当中及格率偏低,使得《概论》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其次,对实践性教学的标准提高了,开发校本教材和辅导教材时间紧迫,范围宽泛,不确定因素增多。第三,对实验室的设备要求更加全面,对原有解剖、生理和保健实验室的整合难度加大。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升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专业特长,要加强《概论》课程的建设,通过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重视岗位技能训练。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促进课程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2 《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概论》课程建设以体育职业院校“训学结合、以训为主、协调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导,以运动实践为依据,结合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营养学,将知识点融入到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探究能突出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一步规范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概论》课程建设的目标
《概论》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紧密结合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突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强调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运动训练专业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理论,初步掌握课程的认知、操作、实践技能,如:人体主要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形态、结构、机能的变化规律,运动处方、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推拿、运动营养调控等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现代体育理念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体育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4 《概论》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在《概论》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实验能力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每个模块的每一章节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每一模块的知识讲解结束后,再进行实践、实验能力的强化。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首先,掌握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结构、形态、功能特点的变化规律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医务监督方法和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其次,能用医学的简单检查方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医务监督。掌握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一般处理方法、急救、诊断、按摩、营养平衡、运动处方等技能。第三,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5 《概论》课程建设
5.1 教材建设
为使教学内容体现为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服务的理念,针对学生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教材建设应以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为特征,以校本教材开发为中心,设计教材体系和内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根据职业技能岗位需求,整合课程,重构课程内容,选取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及资料,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使得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与适用性,具体如下:
5.1.1 教材建设要体现为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特点
体育职业院校专业的课程教学要体现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重点,突出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特色,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体育职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体育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是运动员、基层教练员、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因此,《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实践中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教学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促进专项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的。
5.1.2 教材建设要体现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体育职业院校学生比其他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相对偏小,文化基础较低,属青少年时期。因此,《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出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教学训练规律,又要考虑到青少年时期的教学训练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5.1.3 教材建设要体现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服务的教学内容体系
原有的《概论》课程安排未摆脱“完整”、“系统”和“全面”的教学内容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内容体系既脱离培养目标又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能充分反映体育职业院校专业的实践要求。因此,《概论》课程的教材建设要体现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服务的教学内容体系。
5.2 师资建设
教师是进行课程建设和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水平高,理念先进、重视实践、有凝聚力、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学团队,并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是《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概论》课程建设中,争取选派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结构和教研、科研能力,打造一支学术造诣深,动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到体育行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能针对该课程的建设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教学成果的积累、整理、完善和经验交流。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应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尽快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启用民族教师给汉语班讲授课程。
5.3 实验室建设
过去,体育职业院校分为解剖、生理、保健三门课程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理论验证、模拟职业实训环境和课程技能操作,还需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间课程实验室,并投入资金购置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尤其要加大运动营养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完善实验室的配置与开发。此外,还需要能满足课程实验要求的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5.4 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使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56学时);第二模块:人体运动科学规律(16学时);第三模块:运动与营养(12学时);第四模块:运动与恢复(40学时)。《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见表1。
《概论》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体育职业技能为导向,创立“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即融课程与实习、实训为一体,融知识领悟与亲身体验为一体、融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一体。在这一模式下,提供真实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环境和现场操作的场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技能操作的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现出运动训练主干课程为体育职业技能培养服务的理念。
5.5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概论》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基础理论知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学结合”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辅以直观教学方法,如:图片、挂图、模型、电动展示板等。
5.6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及相应的教学软件、数字影音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以图片、动画、电动展示板等来生动、形象地显示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声、像、色”从视、听、触觉来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5.7 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的知识点通过《概论》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要达到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概论》课程现有的课时量难以保证教学需要,应分别增加理论和实践授课时数。
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成绩与问题,建立课程建设档案。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观摩、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考试成绩分析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强课程建设和其它教学基本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教学管理,增强课程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
综上所述,《概论》课程建设是体育职业院校教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实用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教学管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和总结经验就能把课程建设抓出成效,为体育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蕴琨,阎守扶.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30.
[3]刘海平,郑兆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4]赵鑫道.浅谈高职院校课程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