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群的生存情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立春》讲述了九十年代初偏远城镇一群逐梦人群的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影片通过聚焦于追梦人群的生存状况,剖析了逐梦人群的个性,探究了追梦人群对面对现实环境的妥协与抗争。
  [关键词] 逐梦人群 理想与现实 冲突 人物刻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1.025
  
  故事概要
  音乐学院女教师王彩玲是小城里的金嗓子,但她丑陋的面容和臃肿的身形,却让人无法将面对这个年过三十的老处女与广播里银铃般的声音联系起来。
  尽管如此,王彩玲还是有自己的追求者——喜欢普希金的卡车司机周瑜为了接近她,想办法拜她为师,但心气甚高的王彩玲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以“我马上就要调到北京去了”为由一口回绝了他,反倒对陪周瑜一同前来的好友,一副文艺青年作派的黄四宝一见钟情。当黄四宝最终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拒绝她时,王彩玲选择在夜里穿上自制的演出服,从小城的古塔上跳了下去……
  一、外界环境对逐梦人群的影响
  顾长卫的第一部作品《孔雀》将时间设定为70年代中期,而《立春》故事发生的时期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候改革春风刚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偏远的鹤阳这个小城,全完感受不到改革的春风,人们的思想还很沉闷、保守。虽然影片的片名为“立春”,可是对于这群困顿在小城追逐艺术的人群来说,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寒意,他们从事的艺术事业得不到大众应有的包容和尊重,人们对他们对艺术的炽热追求存在偏见和鄙夷。例如黄四宝虽然努力画油画,却被他妈妈说成是“破玩意”,对于他所创作的油画则认为是“乱七八槽的东西”。对于王彩铃在广场用心演唱高雅的意大利歌剧,群众们不感兴趣、讥笑、愤然离场。对于从事舞蹈教学的胡金泉来说,人们把他戏称为“二胰子”、“变态”。
  这群人虽然对艺术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但在当时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他们的存在对于这座封闭已久、雾霭蒙蒙的小城来说,就像影片开头所说:“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想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艺术人群与外界环境进行的抗争给城市带来了一丝的生气。
  二、逐梦人群的个性解剖
  影片为观众塑造了以王彩玲为主线及与其关联的五位小人物,表现出小人物逐梦的集体意识。
  王彩玲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关键。她外表丑陋,却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她虽然处于一个工业小城镇,心中却满怀希望有朝一日去巴黎歌剧院唱歌。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像飞蛾扑火一般。在影片的开头,当周瑜寻声来找到她并想拜她为师时,她高傲地说:“自己教不了,只是暂时住在这里,很快就要调到北京。”用简短、高傲地语气把自己和他人区别开来,她为了去北京,无数次地托人去买户口,去北京买廉价的票听歌剧,去中央戏剧学院应聘,甚至为了留在北京,宁愿去后勤部当勤杂工。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可谓是竭尽全力,是一种精神上的难得坚守。
  而对于周瑜,一个仰慕王彩玲歌声的吊车司机,虽然他得意地在王彩玲面前表露过自己也有艺术的天分,说自己曾经也参加过朗诵比赛,并用蹩脚的方言背诵普希金的诗歌时,总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他利用朋友黄四宝的疏忽,拿人体裸画去向黄四宝母亲进行威胁要钱,他在王彩玲面前承认自己不希望自己同伴考上美院,当他向王彩玲提出:“都这把年纪,咱们就好好过日子”遭拒后,愤然离开。周瑜给人一种世俗、小鸡肚肠的感觉。
  黄四宝,这个令王彩玲唯一爱过的男人,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只可谓是浅尝辄止。他虽然身为一个钢铁厂的炼铁工人,却酷爱油画,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到中央美院学习,当他熬夜看了王彩玲借给他的梵高的《渴望生活》后,内心深受鼓舞。可以说他是曾经怀揣梦想,志向远大。影片中他自己说的一句话:“我迟早会离开这儿,一看到有人提包离开这里,甭管他去哪儿,我都很羡慕。”他也曾想逃离到异乡,去实现他心中艺术的乌托邦。可是他并没有坚守梦想的勇气与信念。他考了五年的中央美院,每次都名落孙山,而每次失意而归都在火车站伶仃大醉。但他自知自己是不爱王彩玲的,以他一击响亮的耳光以及在操场的一阵嘶喊,挥手告别了他曾经动容的油画创作和一去不复返的文艺青春。
  而同样怀揣艺术梦的胡金泉,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是细腻而执着的。他在一次群众演出中偶然与王彩玲相识,他们都是深爱艺术且不被世俗相容的人,他为群众表演的芭蕾舞《天鹅湖》时,引起群众的一阵讥笑后被迫离场,当他教妇女们跳舞时,工会张主席却说他跳得比泰国的还好,社会上的一些人公然指责他娘娘腔、不务正业。他曾苦涩地向王彩玲说:“自己就像是卡在人们眼中的一根鱼刺,是一个六指儿。”他是孤独的舞蹈者、是沉寂、压抑的逐梦人。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假装得绝症的高贝贝,她为了出名,不惜打出“可怜”牌,她剃了光头,谎称自己得了绝症,博得了大众对她的丝丝怜悯。她为了得到演出的机会,欺骗了一心一意帮她的王彩玲。她获得了歌唱比赛的第二名后,向帮助过她的王彩玲跪下,痛诉了自己的骗局,她说:“现在出名太难了,唱歌唱得好的太多了,咱们又是小地方,没有一点特殊手段,根本出不去。”她圆滑、狡诈,是现实的功利派,她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择手段,其行为、道德水准令人鄙夷。
  三、逐梦人群对现实的妥协
  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失落的理性回归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正如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先驱者叔本华曾说:“欲求与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1)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也是有所挣扎的,但现实的残酷要求我们回归现实。当激情澎湃的理想回归现实时,我们在平淡生活中又需要以怎么的姿态来面对?在《立春》中,不同的人的不同选择,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正如另一位哲人萨特说:“选择是可能的,但是不选择却是不可能的。”(2)每个人都在选择自我的方式生活。黄四宝选择摆脱对艺术的执著追寻,他先到深圳下海经商,一改以往的艺术气,回到小城用蒙混拐骗的伎俩开婚介所骗钱,他所选择的是一切以金钱利益为中心的堕落、诈骗他人和每天都躲避有人追砸他汽车的命运归宿。而周瑜在追求王彩玲失败后,他选择另辟蹊径,最终也结婚生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以至于影片最后他在医院里抱着女儿时,像多话的妇女一样闲谈着吃什么东西能让眼睛看上去水灵,显然一副小市民形象。而一直被人们嘲笑的芭蕾舞孤独的表演家—胡金泉,为了摆脱世人古怪的目光,假意猥亵了自己的女学生,锒铛入狱,仍在狱中穿着布鞋继续跳舞。而作为本片的灵魂人物—王彩玲,她也选择对现实生活的理想回归,她不再期望调到北京,她不再吃毫无营养的方便面,她开始用土方法治愈自己脸上的黑斑,她去孤儿院领养孩子。她回到家乡,不再迷恋歌剧演唱,而是毫无尴尬地在街头宰卖羊肉,给女儿耐心讲飞蛾扑火的故事,带女儿去北京看天安门。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令人记忆深刻,王彩玲带着女儿坐在天安门广场面前,她开心地和女儿一起念着“眼眼,梅花点点。鼻鼻,油瓶匣匣……虽然这个小女儿还小,还不懂得唱歌,但是这儿歌的韵律轻快、富于变化,也暗示了王彩玲从小对女儿音乐才能的培养。或许正像顾导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影片的结局,其实代表了一种传承,王彩玲自己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在北京扎根了,但她却把这种梦想传递给了下一代。生命的这种传承和繁衍的力量其实也是我本次想表现的主题之一。”(3)的确,对于王彩玲,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理想选择或许是她最好的结局。
  四、结语
   顾长卫导演从《孔雀》到《立春》始终聚焦于边缘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与挣扎,特别是在《立春》中用清晰的视角反映了逐梦人群的生存状况。他用敏锐的视角观察到小人物的辛酸,影片传递着普通人的心声,从内到外的叙事构造给人一种温暖的维度。但是故事冲突张力较于好莱坞式的激烈程度还稍欠火候,而探求视角仅仅徘徊在二元矛盾,对现实的批判性的针砭有所缺乏。
  
  参考文献
  [1]张汝林,《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法)让
其他文献
[摘要] 较之莎剧《李尔王》,黑泽明的电影《乱》相比较缺乏慈悲,莎剧中也将美好的东西毁了给人看,但结尾仍然有希望;《乱》的开放式结局,带着浓烈的东方色彩,虽淡薄了对人世的悲悯,却在残酷中有着更多的留白让人思考。  [关键词] 《李尔王》 《乱》 人物 命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25  一、从李尔王说起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
[摘要]从印象主义画家克劳德莫奈到导演雅克贝汉,在艺术创作上他们致力于对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寄托在捕捉和表达大自然的灵魂上,在感受到自然之美的语境里,表达的是对于岁月和命运的深沉感叹——这正是绘画和电影想引导人们重新找回的情感。在充满关爱和与自然界和平相处的主题下,他们开创了现代绘画和生物电影的美丽乐章。  [关键词] 光 影 色彩 情感  doi:10.3969/j.is
[摘要] 无论现在如何定义女性主义,她都已经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社会学科。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以女性视角构建女性独立的美好理想,并在片中以多种方式刻画作为性别失衡的现代社会,女性自身应当具有的心理构建和其他社会成员对女性群体应持有的平等态度。在影片中,平等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呐喊承诺,更应该是付诸实际的切实行动。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 女性主义 声音 社会建构 觉醒 性别
【摘要】动画电影《风云决》公映后,不少观众反应看不懂。究其原因,除了故事内在叙事结构的问题外,剧中人物形象出现雷同,镜头语言使用不当,这直接导致观众无法顺利辨识主角,解读剧情,看懂电影。但尽管如此,《风云决》依旧是一部具有创新意叉的国产动画。  【关键词】《风云决》 《末路狂花》 人物形象 辨识    动画电影《风云决》公映后,部分观众反应看不懂。其中原因,除了故事内在叙事结构出现问题外,剧中人物
【摘要】《祝福》、《阿Q正传》揭示了祥林嫂、阿Q这些人物形象中沉重的奴隶意识:把做稳奴隶视作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当他们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他们也可能奋起反抗,这种反抗,虽然会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是奴才式的反抗。  【关键词】《祝福》 《阿Q正传》 奴隶    一、忠实于原著:展示受压迫民众的奴隶意识    鲁迅的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宝库。已经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群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各种媒体
[摘要]电影《让子弹飞》是自2010年底以来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电影事件。也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商业电影。然而,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电影在叙事和结构上依然存在令人费解之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不可一世的“霸气”究竟是中国电影的一次“蹦极”还只是牵强的“暴力疲劳”;看似不思议的叙事逻辑最终指向“商业之途”。  [关键词] 《让子弹飞》 姜文 叙事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 电影《谍影重重》三部曲绝非仅仅是商业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后9?11时代美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挑战,凸显了美国的民族创伤。  [关键词] 《谍影重重》 9?11 民族创伤 创伤理论 危机 救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25  后9?11时代的美国电影有的“再现”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如具有记录片风格的故事片《93号航
[摘要] 韩国恐怖片一贯以心理恐怖的制造来取得恐怖片爱好者的青睐。在“韩国最好看的恐怖片”《蔷花,红莲》这部影片中,导演金知云再次通过精致的细节艺术技巧,将伦理主题与感官刺激完美结合,贡献了一部文艺又唯美的韩国经典恐怖片。  [关键词] 《蔷花,红莲》 心理恐怖 气氛营造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31    金知云的《蔷花,红莲》
[摘要]美国3D动漫大片《功夫熊猫2》较之《功夫熊猫1》,对中国元素有了更为深广的运用,在思想和文化上实现了对第一部的超越,也得到了成功传播,对中国元素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运用,使其更具中国味。不仅如此,在中西文化碰撞与对话中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一脉相承,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从思想和文化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已经超越了《功夫熊猫1》,在中西文化的融合、跨文化传播方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