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意志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志力主要解决主观和客观的不适应问题。本文立足于意志力的研究历史,探讨了运动意志力的表现是怎样受到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和同一阶段不同的运动者,意志力的表现是不同的。
关键词: 意志;意志力;运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029-0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成败,而以往过度的强调以“积累知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兴趣、情绪和意志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才培养的弱点。2013 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提升意志力:21 世纪成功的核心要素》报告,《报告》将意志力界定为 21 世纪成功的核心能力。
1 关于意志力的概念探讨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意志定义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对“意志”的解释是:人类所特有的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朱智贤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孙晓敏认为,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也常把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叫意志行为。意志行为完成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叶奕乾认为,意志品质的定义是: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总体而言,国内研究者倾向于将意志看作为个体设置目标后,根据目标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本文也以此界定。
2 影响运动者意志过程的主要因素
意志产生的行为并不是一个随机行为,它是运动者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反应或倾向。因此,运动者的意志有个转化的过程,是由知到行的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目的、困难、期望、行为。
2.1 目的。运动者的意志行为一定是为了完成某个目的而做出的努力。对于运动者而言,主要的目的是社交娱乐、健身健美和保持身体健康等。
2.2 困难。困难是在达到需求的过程中,因外在环境或自身原因与达到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困难的产生可能是有外在环境引起,比如:天气、器械、运动场地等,或者是自身原因引起的,比如:身体状况、个体的极限、心理承受力弱等。这些阻碍与完成运动需求或较高的自我期望之间的差距形成了运动的压力。
2.3 期望。在这期望主要指的是自己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预期。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如:交个朋友、减轻体重、锻炼肌肉等。
2.4 行为。运动者的意志是通过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这里的意志行为主要指外在的行为表现。
3 運动习惯养成下的意志力主要表现在进行运动的决意过程和运动的实施过程。
3.1 进行运动决意过程的意志力。
进行运动决意是运动人作出实施运动行为的最后决定的过程,属于意志力活动中采取决定的最后环节。当现实具有充分的运动条件能够满足运动者的运动的需要,这就是运动者实施运动行为的动机的基础。由此可见,运动决意的产生主观上是由于运动动机的存在,而运动动机则是以运动者的需要为基础的。
需要是运动者进行积极运动的源泉,也是培养运动习惯的初始动力。当运动者有运动需要,他就会产生运动动机,有了运动动机,在通过现实条件的对比下,做最后运动决意。人的需求有很多,但人们总能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各种需求,使个人需求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对一个运动者来说,当他养成了运动习惯后,他在下运动决意时是迅速果断的,他会把运动列为优先实施目标,从而表现出意志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其意志主要表现在确定运动的目的上。
3.2 运动实施过程的意志力。
运动习惯养成下的运动者具有很强的意志力,他会很自觉的进行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比如一个爱好以户外晨跑健身健美者,即使遇到天气不好时,他也会通过改善环境或改变自己来达到运动的目的。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者会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他会加倍努力改善自己的运动行为,直至使自己某一运动行为的改善。比如:在排球运动中,当一个运动者移动不到位时,会连续坚持枯燥无味的步伐移动练习;在篮球运动中投篮不准时,会连续坚持枯燥无味的投篮练习。而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人,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产生动摇或退却心理,运动行为缺乏一贯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动机或转移目标。
对于意志力,如果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去克服困难,那么意志力积极性方面会进一步得到加强。相反,经过几次动摇或退却的表现,其意志的消极面大为增强,意志力在负面上获得长足发展。当一个人养成了运动习惯,达成“自动化”的程度,形成运动的“动力定型”,意志力的努力就不再明显。通过提高目标,可以再次使坚持性、自制性得到增强,意志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闫士展,孙庆祝,马德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21-26
关键词: 意志;意志力;运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029-0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成败,而以往过度的强调以“积累知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兴趣、情绪和意志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才培养的弱点。2013 年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提升意志力:21 世纪成功的核心要素》报告,《报告》将意志力界定为 21 世纪成功的核心能力。
1 关于意志力的概念探讨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意志定义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对“意志”的解释是:人类所特有的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朱智贤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孙晓敏认为,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也常把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叫意志行为。意志行为完成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叶奕乾认为,意志品质的定义是: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总体而言,国内研究者倾向于将意志看作为个体设置目标后,根据目标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本文也以此界定。
2 影响运动者意志过程的主要因素
意志产生的行为并不是一个随机行为,它是运动者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反应或倾向。因此,运动者的意志有个转化的过程,是由知到行的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目的、困难、期望、行为。
2.1 目的。运动者的意志行为一定是为了完成某个目的而做出的努力。对于运动者而言,主要的目的是社交娱乐、健身健美和保持身体健康等。
2.2 困难。困难是在达到需求的过程中,因外在环境或自身原因与达到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困难的产生可能是有外在环境引起,比如:天气、器械、运动场地等,或者是自身原因引起的,比如:身体状况、个体的极限、心理承受力弱等。这些阻碍与完成运动需求或较高的自我期望之间的差距形成了运动的压力。
2.3 期望。在这期望主要指的是自己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预期。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如:交个朋友、减轻体重、锻炼肌肉等。
2.4 行为。运动者的意志是通过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这里的意志行为主要指外在的行为表现。
3 運动习惯养成下的意志力主要表现在进行运动的决意过程和运动的实施过程。
3.1 进行运动决意过程的意志力。
进行运动决意是运动人作出实施运动行为的最后决定的过程,属于意志力活动中采取决定的最后环节。当现实具有充分的运动条件能够满足运动者的运动的需要,这就是运动者实施运动行为的动机的基础。由此可见,运动决意的产生主观上是由于运动动机的存在,而运动动机则是以运动者的需要为基础的。
需要是运动者进行积极运动的源泉,也是培养运动习惯的初始动力。当运动者有运动需要,他就会产生运动动机,有了运动动机,在通过现实条件的对比下,做最后运动决意。人的需求有很多,但人们总能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各种需求,使个人需求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对一个运动者来说,当他养成了运动习惯后,他在下运动决意时是迅速果断的,他会把运动列为优先实施目标,从而表现出意志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其意志主要表现在确定运动的目的上。
3.2 运动实施过程的意志力。
运动习惯养成下的运动者具有很强的意志力,他会很自觉的进行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比如一个爱好以户外晨跑健身健美者,即使遇到天气不好时,他也会通过改善环境或改变自己来达到运动的目的。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者会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他会加倍努力改善自己的运动行为,直至使自己某一运动行为的改善。比如:在排球运动中,当一个运动者移动不到位时,会连续坚持枯燥无味的步伐移动练习;在篮球运动中投篮不准时,会连续坚持枯燥无味的投篮练习。而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人,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产生动摇或退却心理,运动行为缺乏一贯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动机或转移目标。
对于意志力,如果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去克服困难,那么意志力积极性方面会进一步得到加强。相反,经过几次动摇或退却的表现,其意志的消极面大为增强,意志力在负面上获得长足发展。当一个人养成了运动习惯,达成“自动化”的程度,形成运动的“动力定型”,意志力的努力就不再明显。通过提高目标,可以再次使坚持性、自制性得到增强,意志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闫士展,孙庆祝,马德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