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婚俗习惯的对比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关系到男女双方的终身大事,更是关系到男女双方家族的大事情。婚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历史性的特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婚俗习惯会有极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文化观点的差异,其婚俗习惯也是不同的。婚俗礼仪的不同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和人们生活方式及思维习惯的不同。这些不同经过发展演变就逐渐形成了各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文主要分析了中日两国婚俗习惯的不同,进而分析两国婚俗差异的原因,得出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结论。
  【关键词】:中日;婚俗习惯;差异;文化;原因;传统文化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日本把中国作为文明上国,全方位地向中国学习,因而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两国的文化传统都发生了变化。日本根据本国的特点对吸收的外来文化进行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改造与创新,使之成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日本文化的这一特点从婚礼这一文化形式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日本传统婚礼仪式大致可分为“神前结婚式”、“基督教结婚式”“自宅结婚式”“佛前结婚式”这几种形式。神前结婚式是日本传统的结婚仪式,室町时代盛行于武士之间,后在民间普及。参加仪式的除新郎、新娘外,家属、亲戚及媒人夫妻也列席仪式。祭主诵读“祝词”,新郎向神报告二人结婚后,夫妻对饮,即进行一种称为“三三九度怀”的仪式,首先 “第一杯由新郎接杯,喝完后由新娘接杯喝完,然后再到新郎接下来的 “第二杯”,按首先是新娘,然后是新郎,再是新娘的顺序“第三杯”序同“第一杯”如此三次三杯,每杯分三次饮完,故称为“三三九杯”之后,新郎新娘走到神灵面前宣读誓言。结束后向神灵奉上玉串 ( 献神用的杨桐树小枝,带叶,缠以白纸) ,行 “二拜二拍手一拜”之礼。基督教结婚式是指如果新郎、新娘双方或一方是基督教徒,结婚仪式必须在教堂举行。由牧师引导唱赞美诗,读“圣书”,宣布婚约,新郎与新娘交换戒指,祈祷幸福,合唱赞美诗,在乐曲声中退场。至此,仪式宣告结束。不过,现在有很多人虽不是基督教徒,但也喜欢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自宅结婚式是在没有结婚仪式场所的地方,按照当地风俗举行的一种结婚仪式。其形式因地而异,多种多样。大部分是在新郎家中举行了“三三九度杯”之后,便转移至宴会场地,开始进餐。佛前结婚式一般在寺院或自家的佛前举行,参加者多是佛教的信徒。这种仪式主要由僧侣负责进行。首先是新郎、新娘、媒人、亲属进入佛堂后,朗读“敬白文”,禀告祖先,授新郎与新娘念珠,接着主婚人致词,烧香拜佛后,合十退堂。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多是采用“神前结婚式”。它仿效天皇家族的结婚仪式,新郎与新娘向神道的诸神报告俩人结婚情况。近年来,很多人举行基督教式的结婚仪式。可是,这种仪式与人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人们往往是以自己对仪式时的服饰和气氛的喜好来选择结婚仪式的类型。近年,“人前结婚式”也颇为流行,它没有任何宗教色彩,新郎与新娘面对全体宾客宣誓结婚。
  在中国,由于受西方婚礼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选择在教堂穿着白色的婚纱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更多的人还是热衷于本土风格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三书六礼”几千年来成为现代新人结婚时遵行的参考准则,虽然随着时代的改变,不少繁文缛节都被省略,不过老祖宗对婚姻的重视,还是可以从中窥知一二。在中国最传统的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
  以上简单介绍了中日两国的婚礼,下面我将简单的总结中日婚俗文化中的几个异同点。
  第一,婚礼服装颜色不同。
  中国人向来钟爱于红色,红色传统上代表热闹,喜庆。新婚之时用大红之色,自然也寄寓了人们对富贵吉祥的期望。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中国人对红色的钟爱始终没有改变。即使举行的是西式婚礼,在酒宴上向宾客敬酒时,新娘还是会换上火红的礼服。这不仅象征吉祥如意,热闹喜庆,也预示婚后生活红红火火。在日本,如果举行“神前式”婚礼,新娘的头发会挽起来,用龟壳梳子束紧,新娘的脸用脂粉画得雪白,头戴一块白盖头和面纱,从内衣、和服到外套都以纯白色的衣服来装扮。这意味着新娘从精神到身体都归于 “空白”,从此开始新的家庭生活。因为在日本结婚不仅是新婚夫妇的一致决定,而且与双方的家族共存,所以白色包含从 “空白”出发的意思。   第二,婚礼的气氛不同。
  中国习惯把婚礼办的热热闹闹,爱热闹是中国国人的性格,婚礼当然更不例外,所以中国人总是把婚礼置办的热闹喜庆,红红火火。而在日本,则更愿意把婚礼办得庄重严肃,本人有幸在日本的明治神宫看到了一场婚礼,没有乐队伴奏,没有请歌手献艺,整个婚礼的气氛高雅,肃穆。日本在古代,婚礼原是祭神,供神的仪式。女子是祭神者,为了获得接近神的资格,必须要从里到外穿着白色以表示自己的纯洁无瑕。从深层次讲,这是因为日本比较注重神道哲学中的 “自然即神”,中国则更加崇尚儒家思想中的 “以人为本”所以,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婚礼是欢聚一堂,交杯换盏以求举家同乐。而日本婚礼则是敬畏自然,上禀神明以求保佑庇护。所以自然而然就出现了热闹和严肃两种基调的对比。
  第三,婚宴及其寓意不同
  日本婚宴上,桌上的每一种食品都代表一个美好的祝愿或代表幸福,富裕,或意味长寿,多子孙等。比如,鱼头和鱼尾都被向上卷起,整条鱼围成一个圆圈,象征夫妻永不分离,龙虾在婚宴上也很常见,因为龙虾的深红色代表好运气,至于餐后甜点,新娘可能会选择用甜黏米做成的黏米团来招待客人。在中国,民间很早就有“无宴不成婚、无酒不嫁女”的说法。传统婚宴菜品中原料必须有鸡,象征吉祥喜庆;必须有鱼,象征年年有余,而且一般做为压尾的荤菜来上席;一般要有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取其谐音,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婚宴中的大部分菜肴以红色调为主,给宾客带来喜庆的感觉,忌讳上梨和橘子,因为梨有与分离的“离”同音,橘子又要一瓣一瓣地分开来吃。中国还有新娘吃生饺子的习俗,代表同甘共苦,饺子通“交子”,吃饺子就意味着女方父母把新娘托付给了新郎。
  第四,婚礼对数字的偏好
  中国的传统婚礼要借双数以讨吉祥兆头, 比如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为双数,迎亲车数为双数,婚礼菜肴为双数,宾客的礼金为双数,连喜字都是“囍”这样的双数等等,主要是因为“好事成双”“成双成对”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希望借双数来表达对新人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因为日本人认为成双的东西更容易分离,而单数反而相对稳定,所以宾客在婚礼上缴纳的礼金也多为一万、三万、五万日元这样的单数。“三三九度怀”的仪式就是“三三九”源于中国古代的“阳数”一说,古人认为三、样的奇数是阳数,比较吉祥,重叠在一起就更加吉利。
  第五,时间观念不同
  在中国,婚礼开始的时间大概在上午十点,十一点。但结束时间却不确定。有的人吃几口就走,有的桌迟迟不散。而在日本,开始的时间和结束时间都是一分不差的。而且几点几分进入什么程序也不改变。婚礼下午一点开始五点结束。先去神社或教堂去接收神的洗礼,在神前宣誓,交换纪念品,最后到宴会用餐。
  第六,婚后妇随夫姓
  在日本,由于传统的习惯,加上《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双方必须同姓”,大部分夫妻双方都是随夫姓。在中国古代,妇女结婚后也会将丈夫的姓氏加在自己的姓氏之前,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国民革命以来由于广大妇女致力人格解放的努力,妇随夫姓的现象目前仅存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一部分海外侨胞中,大陆上已经消失。
  中日两国的婚俗习惯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其相同之处。
  如都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放”的过程,日本在江户时期存在两种婚姻。一是以武士门第为代表的由父母和亲属包办决定而当事人完全没有自主权的婚姻,这是因为武士阶级为追求门当户对、保护血统、维护门第和自身利益的产物;而另一种则是在一般平民百姓中通过媒妁介绍而达成的婚姻。这和中国古代有相似之处。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门第等级更加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士族制度在隋唐时逐渐消失,“门当户对”逐渐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而在民间仍多为通过媒妁介绍而达成的婚姻。在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两国的婚姻则普遍多为自由恋爱。除此之外,新娘出嫁时为表
  达对父母的不舍和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会哭泣;两国新郎在结婚前都会给女方父母下“聘礼”以表达自己合婚的诚意;参加婚礼的宾客为表达对新人真诚的祝福都会交纳礼金等等。
  两国婚俗文化有如此的异同,那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一,国民性格不同。中国人爱面子,所以中国人更愿意把婚礼举办的红红火火,风风光光,邀请亲朋好友前来操办的热热闹闹,而日本人更注重实用,比起形式,更注重内容。他们更愿意把婚礼举办的简简单单庄重严肃。
  第二,传统思想的异同。虽然两国都受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但中国注重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日本注重神道哲学的“自然为神”。
  第三,社会历史的不同。日本在古代不断向中国学习,因此在婚俗习惯上和中国有着相同之处,另一方面,日本进入现代以后开始转向西方,因此日本文化中又掺杂着西方元素,因此就有了神前结婚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婚姻的婚姻形式。
  中日两国的婚俗文化既有其相同点又有其不同点,其他文化亦如此,我们要多多了解他国文化,当这种“异文化”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用宽容来眼光看待。其次,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让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姜三真.日本概况[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2]朱筱新.中国传统文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3]佐佐木瑞枝.日本世情[M].陆泽军编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高云.浅谈日本婚嫁风俗文化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宫斗剧《甄嬛传》的开播,越来越多的人对该剧的人物以及人物对白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对热播剧《甄嬛传》的人物对白进行修辞方面文体特点分析,从而能让读者对《甄嬛传》中人物对白的文体特点有着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体学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甄嬛传;人物对白;文体特点;修辞  1.引言  随着电视剧类型的增多,古装宫廷剧逐渐成为人们所喜
期刊
【摘要】:在美国艺术大学里,人人都会唱而且人人都会唱约翰.杜克的歌曲,而我国莘莘学子也应该把中国的艺术歌曲传承与发扬下去。这是先辈的心血,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如何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和发展这么简单,而是其精髓,其文化涵养,其民族精神都要融化在骨子里。以下笔者以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为例,从其创作特征,美学特征着眼研究我们该如何较为准确的唱好中国艺术歌曲。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罗泉古镇的旅游开发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旅游古镇成为人们所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罗泉古镇的文化特色,从本土化设计分析出发展开探索。  【关键词】:罗泉古镇;本土化;设计;  一、罗泉古镇概述  罗泉古镇,又名“罗泉井”,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罗泉古镇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历史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对观音菩萨发源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实践考察以及理论分析,结合对观音菩萨身世的追溯,对观音菩萨的发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观音菩萨;观音形象;文化艺术  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菩萨,别称观自在菩萨,他的影响力在中国的佛教领域是比较深远的,受到广大群众百姓的供奉与膜拜,由于他自身的潜心修炼,在大众心里被看
期刊
【摘要】:《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的经典著作。古往今来,有众多古今中外的翻译家将《论语》翻译成英文。笔者十分赞同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从教育对象及方式,学习方法指导和人生历程引领三个方面着手,搜集到若干优秀翻译家的经典英译,运用文献综述法与对比研究法对《论语》中有关孔夫子教育理念的名句英译做一个归纳与研究。  【关键词】:《论语》;教育理念;英译;研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这是孔子教育思
期刊
你是否挤出时间去注意秋叶翩翩而落?你是否静下心来去倾听小雨落地之声?你是否停下脚步去凝视落日夕阳之景?我们要让心灵沉淀下来,放慢脚步,感受慢生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态生命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而慢生活也是一种绿色的生活态度,一种绿色的健康心态。要慢下来是因为“快”让人们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一开始的生存需求发展到
期刊
【摘要】: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民间信仰的主要形式,他是在本土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兼容了儒、释、道以及神话小说等元素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信仰体系。本文以大理喜洲的八母庙为着手点,探究白族本主信仰背后的文化源头。  【关键词】:白族;本主;信仰;崇拜;文化  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属于多神崇拜,而且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神灵系统,使得分布在各个村镇的本主神相当丰富而又复杂。有历史中记载的帝王贤臣、
期刊
【摘要】:公共文化指区别于经营性文化的,为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而由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该产品具有完全或部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这种滞后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政府机构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缺位、错位乃至越位现象,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期刊
【摘要】:《伤逝》作为鲁迅先生的仅有的一篇爱情主题的小说,英译本丰富,译者时空跨度大。在不同译者的习惯下,译本或多或少会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读者,对译者来说也是一样的。本文着重分析杨宪益,蓝诗玲及陈立民译本在语言及文化层面的差异。  【关键词】:《伤逝》英译本;译者翻译观;翻译习惯;差异  1.译文分析对比  1.1 比如在翻译题目“伤逝”时:  蓝译:I
期刊
【摘要】:在商务沟通尤其是冲突类商务信函的写作中,要把握礼貌原则的使用技巧,如人称代词、肯定词汇、模糊限制语、被动语态以及虚拟语气的使用,缓和冲突,不伤害合作方的面子,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商务合作关系的加强。  【关键词】:商务函电;冲突;礼貌原则  一,引言  根据Leech的言外功能理论,商务信函包括竞争类、和谐类、合作类和冲突类等四种。针对不同种类的信函,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达到双方都满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