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体力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本文将结合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践,探讨如何在大课间活动方面有所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能效,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实践
当前,少年儿童的体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生缺乏运动、锻炼时间不足、肥胖、近视眼等人数明显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要保持一小时以上,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而大课间活动则是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载体,通过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构建阳光开朗的校园文化。
一、确立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相关制度
在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中,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以确保其活动质量。首先,明确大课间活动的固定时间,一般时间多为1-3节课中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气候环境较好,学生思维清晰、体能良好。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践确定大课间活动时长,如30-45分钟,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锻炼标准。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不足,为了避免学生自由玩耍、不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学校需要在大课间活动中突出内容吸引优势。
例如,大课间活动设置相关主题,如:“老鹰捉小鸡”、“穿越火线”、“校园马拉松”、“班级接力跳”等,这些明确的主题有利于大课间活动主线清晰,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课间锻炼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大课间活动前做好精心准备,每天在常规锻炼内容基础上,保证活动主题各不相同,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与大课间活动制度形成呼应,促进各项活动的稳定有序开展。
二、注重营造大课间活动氛围
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学生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在音乐伴奏下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尤其是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主题曲、儿歌等,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可见活动积极性。
例如在以“快乐运动”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中,下课铃响之后学校会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在激昂的音乐伴奏中,各班学生迅速集合,集体开展大课间活动。5-6年级学生首先表演《青春律动操》;3-4年级学生则表演舞蹈《青春修炼手册》,学生们手持花束,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翩翩起舞;1-2年级的学生表演了《小朋友们做早操》。节目表演完毕之后,全校师生可以共同朗诵一段古诗或者美文,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文武兼修”,而且还能营造浓厚的大课间活动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活动资源
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学校要充分发掘自有资源,将传统运动项目和课间创新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大课间活動质量。例如有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学校可以结合这些活动特色,建立起特色大课间活动内容,如“乒乓球小分队”、“健身操劲舞团”、“羽毛球团队”等,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也可以采取比赛形式加强活动竞争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现有体育资源进行发掘,有利于提高校园体育资源的应用效率,在形成大课间活动特色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能效。
四、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大课间活动不但要保证时间充分,还要保证其活动质量,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并对大课间活动质量进行动态监督,保证活动安全和活动能效。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身体情况进行设计,做到易行、易推广、易操作。低年级可以以体育游戏形式为主,如“老鹰捉小鸡”;中年级则以技巧性活动为主,如花样跳绳、踢毽子、三级跳等;高年级则以篮球、垂直跳、仰卧起坐等活动为主。
在场地安排上要结合大课间特点,由于学生多、活动实践集中,因此需要科学分配各班级的活动场地,教师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注重学生大课间活动兴趣的培养,或者在大课间活动中增加一些体育比赛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还兄弟学校联合开展大课间活动,形成外部竞争动力,营造更浓厚、更开放的体育运动氛围。
结语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作用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在活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注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激发,通过多元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促进小学体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满强.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与成效监控策略[J].新课程(中).2016(04)
[2]罗菊玲.如何有效利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J].教育革新.2015(10)
[3]严婕.浅析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及应对建议[J].家教世界.2015(04)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实践
当前,少年儿童的体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生缺乏运动、锻炼时间不足、肥胖、近视眼等人数明显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要保持一小时以上,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质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而大课间活动则是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载体,通过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构建阳光开朗的校园文化。
一、确立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相关制度
在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中,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以确保其活动质量。首先,明确大课间活动的固定时间,一般时间多为1-3节课中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气候环境较好,学生思维清晰、体能良好。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践确定大课间活动时长,如30-45分钟,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锻炼标准。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不足,为了避免学生自由玩耍、不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学校需要在大课间活动中突出内容吸引优势。
例如,大课间活动设置相关主题,如:“老鹰捉小鸡”、“穿越火线”、“校园马拉松”、“班级接力跳”等,这些明确的主题有利于大课间活动主线清晰,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课间锻炼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大课间活动前做好精心准备,每天在常规锻炼内容基础上,保证活动主题各不相同,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与大课间活动制度形成呼应,促进各项活动的稳定有序开展。
二、注重营造大课间活动氛围
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学生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在音乐伴奏下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尤其是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主题曲、儿歌等,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可见活动积极性。
例如在以“快乐运动”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中,下课铃响之后学校会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在激昂的音乐伴奏中,各班学生迅速集合,集体开展大课间活动。5-6年级学生首先表演《青春律动操》;3-4年级学生则表演舞蹈《青春修炼手册》,学生们手持花束,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翩翩起舞;1-2年级的学生表演了《小朋友们做早操》。节目表演完毕之后,全校师生可以共同朗诵一段古诗或者美文,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文武兼修”,而且还能营造浓厚的大课间活动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活动资源
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学校要充分发掘自有资源,将传统运动项目和课间创新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大课间活動质量。例如有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学校可以结合这些活动特色,建立起特色大课间活动内容,如“乒乓球小分队”、“健身操劲舞团”、“羽毛球团队”等,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也可以采取比赛形式加强活动竞争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现有体育资源进行发掘,有利于提高校园体育资源的应用效率,在形成大课间活动特色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能效。
四、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大课间活动不但要保证时间充分,还要保证其活动质量,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并对大课间活动质量进行动态监督,保证活动安全和活动能效。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身体情况进行设计,做到易行、易推广、易操作。低年级可以以体育游戏形式为主,如“老鹰捉小鸡”;中年级则以技巧性活动为主,如花样跳绳、踢毽子、三级跳等;高年级则以篮球、垂直跳、仰卧起坐等活动为主。
在场地安排上要结合大课间特点,由于学生多、活动实践集中,因此需要科学分配各班级的活动场地,教师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注重学生大课间活动兴趣的培养,或者在大课间活动中增加一些体育比赛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还兄弟学校联合开展大课间活动,形成外部竞争动力,营造更浓厚、更开放的体育运动氛围。
结语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作用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在活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注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激发,通过多元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促进小学体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满强.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与成效监控策略[J].新课程(中).2016(04)
[2]罗菊玲.如何有效利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J].教育革新.2015(10)
[3]严婕.浅析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及应对建议[J].家教世界.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