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大豆的主产区,我省大豆种植面积高达300万公顷,因此,除草剂的使用量也非常高,但由于其技术掌握难度大,为此,必须要合理选用除草剂才能更好的保证大豆的产量,下文就对此进行分析,以提高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除草剂 大豆种植 影响因素
前言:近年来,我国大豆除草剂使用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四氯苯、稗草烯的大面积的推广,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随之豆科威、杀草胺、氟乐灵、苯达松、都尔等一批除草剂品种被筛选出来并陆续在大豆田推广应用,随着喷雾器具水平的提高,大豆化学除草技术也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根据对环境、土壤、时间等因素的分析,药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要想实现除草剂的最好效果,关键是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大豆对不同除草剂的反应
对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大豆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与大豆生长相适应的除草剂相对安全,苗期无药害,部分有轻度药害,但一般都可以迅速恢复生长,不会影响后期的生长。但如果是与大豆生长不相适应的除草劑则会导致幼苗受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导致整片田地颗粒无收。
2.安全型大豆除草剂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用的土壤处理剂有乙草胺、噻吩磺隆、二四滴丁酯等;茎叶处理剂主要有拿扑净、精禾草克和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等,通过试验发现其基本无药害,安全性较高。
2.1 适用于大豆土壤处理除草剂
第一,特殊情况下对大豆药害严重
速收:在大豆出苗至1片复叶期无雨,一般的剂量都不会产生危害。如果遇到强降雨,即使用的剂量较小也会产生药害。一旦药土溅到大豆叶片上必然会出现灼烧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枯死。情况好的前提下,大豆叶的叶腋间可以生长出新枝,则可以继续开花结果。
赛克:一般情况下无害,但如果砂质土壤或者连续雨天,药剂淋溶到耕作层,根部吸收后传导到地上部,叶片就会出现药害症状,从基部的真叶开始向上部复叶扩展,初期叶片会出现灼烧斑,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最后全部死亡。强降雨后天气立刻转晴,而且温度较高,大豆叶片一般会出现水渍状锈色斑,并沿叶脉扩展,而后全叶迅速青枯,抑制作物生长,导致死苗。常使用的乙草胺、都尔、普乐宝都属于这一类型。正常环境乙草胺安全性较高,但如果喷洒药物后遇到特殊天气,就会产生副作用,如果受到药害大豆出苗后真叶和1-2片复叶的叶尖会向内凹陷,卷曲,严重的就会出现褶皱,导致死亡,相比较之下,同等剂量下都尔的药害较轻。
第二,在正常条件下对大豆无药害
豆磺隆、宝收、2,4-滴丁酯、阔草清播后药前土壤处理对大豆均安全,但茎叶处理有药害。
2.2 适用于大豆田但对茎叶有害的除草剂
第一,触杀型
豆磺隆:茎叶处理施药后大豆心叶褪绿,皱缩反卷呈抽丝状。在真叶与复叶都可能出现不规则的褪绿黄化斑,生长缓慢,叶片皱缩畸型,类似病毒病,叶背脉呈褪色,叶片变薄变形,呈长椭圆形。慢慢会重新长出新的叶片,不影响植株生长,可以正常的结果。
2,4-D丁酯:茎叶处理施药后一天,上部的嫩茎就会向下倒,持续恶化,直至嫩茎和叶柄扭曲,整株都会发黄,叶片会枯死,基部膨大,开裂,最终整株死亡。
杂草焚、利收、虎威和克阔乐均可引起触杀型药害,症状与其相似,受到药害后大豆叶片会出现灼烧斑,叶片皱缩,最后病斑连成片,干枯脱落,两个星期后植株恢复正常,不会影响产量。
第二,生长抑制型
所谓的生长抑制型就是指施药后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尽管后期可开花结果,但产量会有明显的降低,尤其是遇到阴雨天气,药害会加剧,严重的情况下后期将无法恢复正常生长。
3.不适用于大豆田的除草剂
3.1 导致植株畸形
茎叶处理,施药后大豆嫩叶的边缘会上翘,嫩叶与叶柄会出现扭曲,新生叶片的叶尖无法展开,茎秆黄花,抑制植株的生长,最终死亡,及时残存的植株也无法恢复生长。
3.2 抑制生长型
经过施药后,植株会出现叶片卷,老叶变色、脱落,植株矮小,受害严重的就会枯死,但多半都无法恢复正常生长,产量严重下降,损失十分严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除草剂的使用是必然的,但目前市场上的除草剂种类较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多除草剂以次充好,对作物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这一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经济角度来看,只要没有抗除草剂大豆存在食用安全和危害环境问题的科学证据,那么在严密的食用与环境安全风险监测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参考文献:
[1] 钟世民,刘春祥.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2] 赵爱民. 浅析农田杂草的危害及其分类[J]. 农业与技术. 2013(07)
[3] 王兆振,毕亚玲,丛聪,杜龙,袁国徽.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05)
(作者单位:154531黑龙江省勃利县青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关键词:除草剂 大豆种植 影响因素
前言:近年来,我国大豆除草剂使用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四氯苯、稗草烯的大面积的推广,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随之豆科威、杀草胺、氟乐灵、苯达松、都尔等一批除草剂品种被筛选出来并陆续在大豆田推广应用,随着喷雾器具水平的提高,大豆化学除草技术也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根据对环境、土壤、时间等因素的分析,药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要想实现除草剂的最好效果,关键是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大豆对不同除草剂的反应
对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大豆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与大豆生长相适应的除草剂相对安全,苗期无药害,部分有轻度药害,但一般都可以迅速恢复生长,不会影响后期的生长。但如果是与大豆生长不相适应的除草劑则会导致幼苗受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导致整片田地颗粒无收。
2.安全型大豆除草剂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用的土壤处理剂有乙草胺、噻吩磺隆、二四滴丁酯等;茎叶处理剂主要有拿扑净、精禾草克和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等,通过试验发现其基本无药害,安全性较高。
2.1 适用于大豆土壤处理除草剂
第一,特殊情况下对大豆药害严重
速收:在大豆出苗至1片复叶期无雨,一般的剂量都不会产生危害。如果遇到强降雨,即使用的剂量较小也会产生药害。一旦药土溅到大豆叶片上必然会出现灼烧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枯死。情况好的前提下,大豆叶的叶腋间可以生长出新枝,则可以继续开花结果。
赛克:一般情况下无害,但如果砂质土壤或者连续雨天,药剂淋溶到耕作层,根部吸收后传导到地上部,叶片就会出现药害症状,从基部的真叶开始向上部复叶扩展,初期叶片会出现灼烧斑,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最后全部死亡。强降雨后天气立刻转晴,而且温度较高,大豆叶片一般会出现水渍状锈色斑,并沿叶脉扩展,而后全叶迅速青枯,抑制作物生长,导致死苗。常使用的乙草胺、都尔、普乐宝都属于这一类型。正常环境乙草胺安全性较高,但如果喷洒药物后遇到特殊天气,就会产生副作用,如果受到药害大豆出苗后真叶和1-2片复叶的叶尖会向内凹陷,卷曲,严重的就会出现褶皱,导致死亡,相比较之下,同等剂量下都尔的药害较轻。
第二,在正常条件下对大豆无药害
豆磺隆、宝收、2,4-滴丁酯、阔草清播后药前土壤处理对大豆均安全,但茎叶处理有药害。
2.2 适用于大豆田但对茎叶有害的除草剂
第一,触杀型
豆磺隆:茎叶处理施药后大豆心叶褪绿,皱缩反卷呈抽丝状。在真叶与复叶都可能出现不规则的褪绿黄化斑,生长缓慢,叶片皱缩畸型,类似病毒病,叶背脉呈褪色,叶片变薄变形,呈长椭圆形。慢慢会重新长出新的叶片,不影响植株生长,可以正常的结果。
2,4-D丁酯:茎叶处理施药后一天,上部的嫩茎就会向下倒,持续恶化,直至嫩茎和叶柄扭曲,整株都会发黄,叶片会枯死,基部膨大,开裂,最终整株死亡。
杂草焚、利收、虎威和克阔乐均可引起触杀型药害,症状与其相似,受到药害后大豆叶片会出现灼烧斑,叶片皱缩,最后病斑连成片,干枯脱落,两个星期后植株恢复正常,不会影响产量。
第二,生长抑制型
所谓的生长抑制型就是指施药后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尽管后期可开花结果,但产量会有明显的降低,尤其是遇到阴雨天气,药害会加剧,严重的情况下后期将无法恢复正常生长。
3.不适用于大豆田的除草剂
3.1 导致植株畸形
茎叶处理,施药后大豆嫩叶的边缘会上翘,嫩叶与叶柄会出现扭曲,新生叶片的叶尖无法展开,茎秆黄花,抑制植株的生长,最终死亡,及时残存的植株也无法恢复生长。
3.2 抑制生长型
经过施药后,植株会出现叶片卷,老叶变色、脱落,植株矮小,受害严重的就会枯死,但多半都无法恢复正常生长,产量严重下降,损失十分严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除草剂的使用是必然的,但目前市场上的除草剂种类较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很多除草剂以次充好,对作物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这一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经济角度来看,只要没有抗除草剂大豆存在食用安全和危害环境问题的科学证据,那么在严密的食用与环境安全风险监测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参考文献:
[1] 钟世民,刘春祥.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2] 赵爱民. 浅析农田杂草的危害及其分类[J]. 农业与技术. 2013(07)
[3] 王兆振,毕亚玲,丛聪,杜龙,袁国徽.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05)
(作者单位:154531黑龙江省勃利县青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