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融合,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快节奏、网络化特征的“微”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俗称“微课”。
百度百科给微课这样的定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以短小凝练、直观生动、便捷简易,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深受学生青睐,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强调社会属性、价值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既在课内又在课外,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无论是为突破语文教学的时空限制,还是挖掘学生学以致用的课外资源,或者居于语文的学科特點,内容繁多,见效慢,学生慢热,有被边沿化的倾向,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如何上好微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微课”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也能使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以充分理解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上好微课的基本。下面就微课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讨论。
一、创造性
微课教学设计是对微课教学的预先规划,是微课教学活动的系统计划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微课教学的短小凝练、直观生动等特点,因此,微课教学要求更具有创新性,相对的微课教学设计更具创造性。一堂语文微课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它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源于语文教师在平时生活、教学中的发现和积累,这也是微课教学的瓶颈。微课内容和课题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教学设计。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课的积极性,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点,但又必须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联,因此,高中语文微课内容的开发极具挑战性,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例如:
在选修《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一课教学中,围绕“押韵”主题开发微课,巧妙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押韵”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影响。
《菊花台》歌词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台钢琴演奏版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客中行
李 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1、比较《菊花台》歌词中“伤、黄、淌、央、双、晃、桑”,“断、版、烂、堪、半、乱、叹、婉”韵母有什么特点?总结这一特点对歌词有什么作用。
2、总结《商山早行》中“乡、霜、墙、塘”,《客中行》中“香、光、客、乡”韵母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3、什么叫“押韵”?近体诗对押韵有什么要求?高考常见关于“押韵”有哪些考题类型?
这节微课选取的主题“押韵”,首先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菊花台》的歌词,引导学生自觉研究歌词的特点,对比分析近体诗的共同特性。使导入不再生硬,而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学生实际,以流行歌曲导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觉分析对比,一步步引入主题,切中要害,使学生不再感觉空泛。
二、简易性
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它的时间简短,教学内容有限,因此相对应的课堂设计更具简易性,无需繁冗复杂。教学设计要求简便,易于施行,内容可以精简,款式可以简化,篇幅也可尽量压缩,文字尽量精简,并且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体明确。
传统的教学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有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等内容,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微课教学无需面面俱到。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微课因其时间短,所以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必须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线索明晰,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微课”教学内容不要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但具有对问题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过程分析、结果论证等特征。这一特征既让过程具有“探究”功能,又使学生容易上手,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传统教育无法实现的广阔时空,发挥了人与环境交互融合的作用。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开发主题、制定方案、得出研究结论,自觉地获取知识,提高素养。
百度百科给微课这样的定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以短小凝练、直观生动、便捷简易,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深受学生青睐,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强调社会属性、价值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既在课内又在课外,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无论是为突破语文教学的时空限制,还是挖掘学生学以致用的课外资源,或者居于语文的学科特點,内容繁多,见效慢,学生慢热,有被边沿化的倾向,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如何上好微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微课”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也能使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以充分理解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上好微课的基本。下面就微课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讨论。
一、创造性
微课教学设计是对微课教学的预先规划,是微课教学活动的系统计划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微课教学的短小凝练、直观生动等特点,因此,微课教学要求更具有创新性,相对的微课教学设计更具创造性。一堂语文微课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它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源于语文教师在平时生活、教学中的发现和积累,这也是微课教学的瓶颈。微课内容和课题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教学设计。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课的积极性,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点,但又必须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联,因此,高中语文微课内容的开发极具挑战性,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例如:
在选修《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一课教学中,围绕“押韵”主题开发微课,巧妙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押韵”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影响。
《菊花台》歌词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台钢琴演奏版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客中行
李 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1、比较《菊花台》歌词中“伤、黄、淌、央、双、晃、桑”,“断、版、烂、堪、半、乱、叹、婉”韵母有什么特点?总结这一特点对歌词有什么作用。
2、总结《商山早行》中“乡、霜、墙、塘”,《客中行》中“香、光、客、乡”韵母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3、什么叫“押韵”?近体诗对押韵有什么要求?高考常见关于“押韵”有哪些考题类型?
这节微课选取的主题“押韵”,首先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菊花台》的歌词,引导学生自觉研究歌词的特点,对比分析近体诗的共同特性。使导入不再生硬,而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学生实际,以流行歌曲导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觉分析对比,一步步引入主题,切中要害,使学生不再感觉空泛。
二、简易性
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它的时间简短,教学内容有限,因此相对应的课堂设计更具简易性,无需繁冗复杂。教学设计要求简便,易于施行,内容可以精简,款式可以简化,篇幅也可尽量压缩,文字尽量精简,并且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体明确。
传统的教学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有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等内容,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微课教学无需面面俱到。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微课因其时间短,所以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必须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线索明晰,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微课”教学内容不要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但具有对问题研究过程中调查研究、过程分析、结果论证等特征。这一特征既让过程具有“探究”功能,又使学生容易上手,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传统教育无法实现的广阔时空,发挥了人与环境交互融合的作用。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开发主题、制定方案、得出研究结论,自觉地获取知识,提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