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英国 如何面对排外情绪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英国的排外情绪有所抬头。我们必须承认,确有一些英国人害怕外国损害他们的民族性和他们的岛国地位——一九八六年对计划中的英伦海峡海底隧道的公开抗议就是证明。有些人对英国隶属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只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极为敏感。一九八五年政府发表的年刊《社会动向》(“SocialTrends”)便揭示:在接受访问的英国人中,有百分之九十认为在英国存在着对黑人和亚洲人的偏见。有些人认为,凡是来英国居住的人,都得百分之百地按“英国方式”去办事,并应该把他们自己的民族特性留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英国人除了担心文化崩溃外,对日益缩小的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也感到恐慌。
  人们反对移民到英国定居的原因有很多。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反对很可能是基于经济上而不是种族上的原因。外国人碰到的种族歧视,可能来自英国人民中一小部分顽固分子。在英国存在排外情绪这一事实,也使许多英国人感到震惊。他们以为,如果有种族歧视(像在第八章《种族歧视》中法定的那些)的话,也只是针对黑人及亚洲人的。但事实却非如此——有不可胜数据的事实,证明许多外国人,特别是黑人、亚洲人、爱尔兰人和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而不是英国口音的,最少有过一次公开受到种族歧视的经历,他们通常在酒吧、商店或运动场上受到侮辱的。了解到可能遇到的麻烦,总比在全无准备下碰上要强。正由于许多英国人厌恶任何形式的不公平和偏狭,以及对任何形式的种族视表现深恶痛绝,发生上述的事自然就更可悲了。
  必须指出,英国人彼此之间,也会由于来自不同地方而有偏见。例如,一位来自北爱尔兰的大学毕业高材生,在伦敦的一些银行求职时,银行的职员们便反复劝他“改改口音”,或者说,“我们不是对北爱尔兰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但你有否考虑过移民到美国去?”
  毫无疑问,排外情绪在英国成了一个大问题,但我们必须公正地指出,根据一九八五年的《社会动向》调查,在民意测验中,有百分之七十的英国人说他们支持制订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还有许多关心社会的人不屈不挠地从事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运作。有百分之七十四的英国人在民意测验中说,他们认为学校应该给他们的孩子教育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人们也不应忘记那些不懈地通过政治运动和人道主义来促进国际关系的英国人。近年来,英国人民便非常慷慨地筹集款项,损助世界的受灾地区,特别是苏丹和埃塞俄比亚。
  此外人们一直在努力,在各种宣传媒介中加入有关移民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的内容;电视不但协助移民为事业筹款,还鼓励人们了解移民的事业,并表示关心。皇室成员也参与一些国际大型计划。
  沟通困难,部分是由于许多英国人的沉默寡言遭到外国人的误解。外国人从某些人那里感受到不友善的对待,就代表了整个英国民族的态度。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已经在英国幸福地定居下来的移民便懂得这一点。有些英国邻居对新来者会很开放和友好,甚至更有些移民感到这些英国邻居比他们自己的同胞对他们更为照顾。所以说到底,你得靠运气。
  在探询之下,其他许多英国人不愿出头似乎有三个原因。首先,有一些人,特别是住在城市的人,他们本身的生活已经够紧张,又或者他们不爱说话,不愿再费精神去交任何朋友,不论是英国人或是移民。他们只管自扫门前雪,希望过他们自己的家庭生活,只和同等社会地位的人来往,他们认为交朋友是麻烦的事。
  其次,有些英国人宁愿持矜态度,先看看你是否可以建立友好关系的那种人。你是靠得住的那类人吗?你会不断强人所难吗?他们可能会考虑到阶级成分。根据一九八五年《社会动向》的调查,百分之七十的英国人认为整个英国都存在阶级意识。所以你可能发现有些人不和你交往,是因为他们认为你比他们“富有”或者也许他们认为你“不合适”。然而许多移民都认为,他们的外国人身份在这儿大可派上用场。
  除了来自英格兰北部的人和苏格兰人可能例外之外,大多数接受访问的英国人,都承认他们愿意等待新来者迈出建立友谊的第一步。这对大多数认为既然他们是来到一个新国家的“客人”,他们便该等候英国人去接近他们的移民来说,是一个启示。不,你必须鼓起勇气首先接近他们。许多英国人解释说,他们之所以踌躇不前,就是十白被人误解为多管闲事或强人所难。许多英国人很可能不自觉地遵循“一个英国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这一说法。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许多女性说她们之所以不去敲一个新邻居的门,就是因为她们不想被人认为她们好打听别人的事或好管闲事。她们一再说:“如果我被怀疑为想看看他们有些什么家具,我会感到难堪的。”
  大多数人说,他们之所以不愿作不速之客,就是怕主动寻求友谊会遭到拒绝。许多英国人,对从童年时便不绝于耳的“没有人跟你说话便不要吭声”这一教诲终生不忘。奇怪的是,许多英国人说他们不在乎新来者上门,有些则说他们宁愿朋友先打电话再登门。但这事实上取决于他们之间是什么交情。
  因此,除了那些真正冷漠或不友善的人之外,大部分的英国人,从高级行政人员到学龄儿童都害怕先伸出来的友谊之手被拒绝。英国作家萨默塞特莫姆说过:“对人不要太过热情,是我们大多数人养成的一种人为品质,但它是遭到了无数拒绝的结果。”这的确可以作为许多英国人的写照。
  
  打破隔膜的方法
  似乎某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在某些地方可以行得通。有些英国人说,如果他们看到带狗去散步、在花园里干活、为兹善事业募捐,或出席市镇礼堂的活动,他们便愿意和你接近。
  由于交新朋友时的腼腆是有传染的,所以许多移民在迈出第一步时,都感到很惊扭。然而你可以采取一些手段。一位名叫雅士敏·菲特的十多岁阿拉伯姑娘,就是假定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比她更害羞,并且很想认识好,她就是用这个办法轻而易举地克服了她的腼腆。在英国有许多心地善良和有趣的人,但要打进他们圈子时,却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们得说清楚,许多移民一心想迁进去的那类地区,不一定就是他们会遇上最好的英国邻居的地区。那些你会受到冷淡待遇的较为高贵的地区,和那些因缺衣少食而逼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地区,都不一定是你该去费力建立牢固关系的地方。
  同时,英国人民对大多数外国人到英国定居时遇到的困难,确实没有什么认识。毕竟这个国家只是一个小岛,它的大多数公民还从来没有像来自其他较大国家的人民那样,千里迢迢地迁徒过。
  此外,当征询他们对其他民族社会特性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是典型地千篇一律的: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充满自信,无论到哪儿都有本事交上朋友;爱尔兰人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快活、乐观、很易交友。这种错觉就一直这么延续着。大多数被询问的英国人,对上述这些国家的人民竟会有人在英国感到孤独和不快活,感到难以置信,虽然他们相信黑人和亚洲人对这种过渡会感到难以应付。
  除了那些较大的城市之外,英国仍然是一个部落社会。任何一个新来的人都会被看成是一名“外边人”,直到他们在这 一社区住上一段时间——有时需要好几年。
  作为一名新来者,有一件事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必须对自己保持信心,并保存你本身民族的积极,积极性会给这个国家的生活增添色彩。英国是一个多文化的社会,再说,许多英国人非常欣赏外国人的开朗幽默气质,并为他们的热情慷慨所感动。因此,在适应他们的方式时,不要压抑你本来的民族特性。
  要在世界任何地方成为一名成功的长期旅客,必须具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你不但需要培养所有在下一章谈到的那些开朗和有决断的品质,还应该具备作为高明外交家的圆滑手腕。因为,不言而喻,你的身份就是作为你国家的一名大使,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英国人对一般外国人,尤其是对你国家的看法。
  看到那些和移民们一道工作而没有偏见的英国人,被移民的表现痴傻,是很有趣的。那些来自高效率的社会,或那些习惯于家里有佣人的外国人,把一名英国人当作仆人来对待,这会深深伤害了英国人。放肆地用指头打榧了的态度,和请别人做事时缺乏一般应有的礼貌同样会引起别人的痛恨,然而这外国人都不一定总能注意到。
  虽然一些英国人赞赏他们的外国雇主的业务能力,但只有当他们感受到一定的重视和开怀时,他们才会真正的忠心耿耿。尽管办企业的其一目标,是牺牲人的感情以达致提高生产效率,但职业上的残忍无情是深受遣责的,虽然这不一定是当着雇主的面。当许多自视为模范经营者的移民老关,知道他们的英国雇员是如何害怕和憎恨他们时,他们是会大吃一惊的。一些“在社交场合可以接受”的行为,在英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其他地方可能是闻所未闻。在英国被认为不能容忍的行为包括无礼,例如在电影院内说话的声音太大、不排队,到严重的如在飞机上的通道等公共场所随意大小便。
  
  老移民的忠告:
  “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要要求成为中心人物。”
  “悄悄地进去,看别人怎么做来了解什么是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大声大气地闯进去很可能只会使别人反感。”
  “不要担心你会显得腼腆和安静,因为这两者在英国都被认为是美德。”
  “坚持下去并尽量表现得自如,虽然有时在某些人面前,因文化上的差异你必须在行为举止稍作些更改。”
  “不要期望英国人会和你的同胞一模一样,或对事情做出和你同胞完全相同的反应;当碰到这种情况时,不要表现得过分惊奇或不高兴。”
  “避免不断说这里的人和事比不上你自己国家,虽然你经常想这样做。”
  “要充分体谅英国人。在你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之前,不要批评他们,他们的反应可能和你设想的大不相同,匆忙中下武断很易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三思而后言”无疑是今天的行为准则。然而你无需太谦虚。在你遵从某些在英国是重要的行为准则的同时,保留一些你自己的民族特点和自豪。移民对英国的经济、艺术和志愿服务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万一你受到挑战时,你可以把这一点指出来。
  如果你想学会如何适应你在英国的新生活及获得进一步的帮助,你可以报名参加在法纳姆(Farnham)的侨民情况介绍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Briefing)主办的短期预备学习班。这个班的目的,是让新来者熟悉在英国生活的各方面情况,并教你如何作出最佳反应。这中心也提供如何适应其他文化的课程。
其他文献
申请申请投资移民申请成功后,申请者拿到的身份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步到位取得绿卡,不管申请者今后的投资行为如何,如加拿大投资移民和新加坡投资移民;一种是有条件的绿卡,如美国。对于绿卡的发放,一旦申请人的移民申请获得了通过,完成规定的投资,只要身体健康、没有犯罪记录,该移民国都会发放移民签证,申请人全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移民国登陆获得绿卡,如果不按规定时间登陆,将被视为放弃移
期刊
对于移民申请人来说。移民成功后,最头疼的事和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移民监”。之所以称之为。“移民监”,是因为很多申请者要想移民就要像坐监狱一样不能长期离开要移民的国家(短期可以),因为如果离开时间长了,就不能申请入籍或者会丧失移民身份。一般来说,各国对于永久居民的“移民监”条件相对比较宽松,但要申请入籍,其“移民监”要求就相对严格许多。    各国对“移民监”的年限要求:    加拿大:永居需5年内2
期刊
美國新移民法规定,凡具有合法居留权的外國移民,都可以申请加入美國籍,但必须符合事实上的条件,才能得到准许。人籍主要有以下条件:  必须在取得永久居留权后,连续在美國居住五年。这是取得人籍的最低居住年限。在五年之中,不能连续超过半年的时间离开美國,如果超过半年以上,必须提供无意放弃美國住所的证明。因此,也要相应地延长申请人籍的时间,而重新计算在美國的居留时间。在美國实际居留的时间至少三年,起码要达到
期刊
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引发网络热议,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众多网友质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1年6月22日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在网络炫耀奢华生活方式,引发网友热议的“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 
期刊
先来看几则新闻数据:  ——招商银行《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且投资移民意愿强烈,约27%的亿万富翁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近50%的受访者正在考虑或办理当中;  ——《福布斯》中文版通过生活成本、投资、经济、教育和医疗等五大重要板块的指标数据,评出全球十佳最宜华人移居国家。其排名依次是:瑞典、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德国、巴西、美国、英国;
期刊
当您已经决定要移民,即表示您要重新选择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方式。这种新生活模式,将改变您,和您的家人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子女教育和成长,改变生活的形态、习惯、沟通语言和社会价值的判断基础。  因此,移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一转折将会是使生活变得更积极的转机?变或使全家陷入不可自拔的危机?全赖您对移民计划是否审慎评估及规划。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对移民此等影响自身及全家人一生发展
期刊
到国外去的梦,仍然萦绕在很多中国人的心头。据加拿大联邦移民部的统计,去年中国大陆新移民来到加拿大的人数创下历史最高。在从中国飞往多伦多的飞机上,每天都载着几十名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来到多伦多。  在加拿大最好找工作的还是电脑人才,据一名在多伦多机场开出租车的司机说,他每天都要搭几个新到加拿大的电脑工程师到多伦多市里去。据了解,这些电脑工程师一般在几个月之内可以找到工作,有人会拖得更长些。  因而,
期刊
近年来,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几大留学热门国家的本科费用问题,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做一个全方位的比较。    第一名:美国    美国的大学收费标准差别比较大,每个州除了有私立大学外也有很多公立大学,其中也有不少名牌。普通私立大学本科课程每年的学费约为1.7万~2.4万美元,名牌私立大学则超过3万美元。美国公立大学的收费一般低于私立大学,每年学费约为0.9万~1.4万美元。其中,学费根据专
期刊
一、加拿大高科介绍    商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未来的就业方向也非常多,加拿大大学所提供的商科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Management),会计学(Accounting),市场营销(Marketing),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金融学(Finance),运输与物流(Transportationand Logistics),国际商务(Inte rnat
期刊
申请加入美国国籍    母亲脑出血经治疗后,恢复不错,于是购买房屋不久,我于2003年初开始申请她来美探亲。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我完成了经济担保证明公证(I-134表),同时办理了银行存款、报税、工作单位、收入等证明,并与绿卡、专业执照复印件一起寄给了母亲。哥哥在武汉为母亲办理相关手续,并利用学校寒假,于当月底陪她去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十分遗憾的是,使馆竟然对一位年近七句的老人以“移民倾向”给予了拒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