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恩施地名不仅仅只是指代某个具体的地理范围,而是有着深厚的神话底蕴,其中以神兽命名的地名表现得最为突出,地名与神兽的结合,增添了地名的神话色彩,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家园。这类恩施地名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神圣空间的象征,同时,这类地名还寄予了人们对灵魂永生的渴望,向外展示了一段传奇的文化记忆,表现出了当地居民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关键词:恩施地名;神话世界;灵魂永生;文化记忆;地域认同
恩施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古代是巴人齐聚之地,现在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文化相互交融之下,恩施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所见之文化现状。恩施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恩施地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方说,“白虎堂”的命名,就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对白虎的图腾崇拜;“巴公山”的命名,直接来源于后人对祖先巴蔓子的缅怀;“唐崖司”的命名,则源于元、明、清时期,中央统治者实行的土司制度。
本文着重探讨以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这类以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架构起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桥梁,成为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交叉点,表现出了人们信奉肉体虽亡、灵魂不灭的生死观;这类地名记录下了当地历史行进的轨迹,成为了文化记忆的载体,表达出了当地居民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成为了地域认同的标志。
一、地名与神话世界
具有神话意蕴的地名是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交叉点。综观世界各地,诸多地名的来源都与其背后的神话故事紧密相连。欧洲就有一批地名直接来源古希腊神话传说,如:“欧洲”的命名就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农神欧罗巴。欧罗巴在成为宙斯情人后,人们将欧罗巴曾经居住的大陆称作欧罗巴,即欧洲。雅典这个地名直接起源于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琴海这一地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埃勾斯,埃勾斯误以为自己的儿子出海杀怪物而亡,于是便跳下了大海,后人为了纪念埃勾斯,就将这片大海命名为爱琴海。在非洲地区的阿特拉斯山脉,它的取名便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阿特拉斯见到蛇发女妖美杜莎之后,他的身体就变成了山脉这一传说。
在中国境内,诸多地名的最终形成也与其背后的神话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位于陕西省宜川县的盘古山,相传为盘古氏订婚的地方。位于陕西省的黄陵县,相传黄帝死后的陵墓就埋葬在此地。位于湖北省境内的神农架的命名来源于神农氏在此地架梯采草药这一故事。
与此同时,在湖北省的恩施地区也存在着一批与神话传说有关联的地名。一方面,恩施地名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指代性,往往会有着明确的地理范围。另外一方面,以龙凤命名的恩施地名,不仅指代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而且具有神话色彩。如:“来凤”这个地名就源于距离其不远处的“翔凤”山,同治版《來凤县志》载:“翔凤山,县东三里,山形耸拔,如凤舒翼,故名。”相传,在翔凤山上,曾经有一头凤凰在这座山上栖息过,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用凤凰的名字来为这座山命名,借助地名建构起了以人类为代表的现实世界和以凤凰为代表的神话世界之间的联系。直到现在,当地居民还笃信这些被冠以龙凤的地名是通向神话世界的入口。由此可见,这里面既有具备神秘力量的凤凰,也有着人类的足迹,这类地名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地名建构神圣空间,将世代生活的家园神圣化。“神圣总是自我表证为一种与‘自然’存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存在。”神圣需要通过显圣物来向人们展示它的不同之处。神圣空间是指“空间的某些部分与其他部分彼此间有着内在品质上的不同。”神圣空间因其与其它空间内在品质的不同,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了“世界中心”的位置,生活在神圣空间的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处在世界的中心位置。一部分地名之所以成为了人们崇拜和朝圣的对象,就是因为这类地名已经不是简单的地名了,而是神圣空间和宇宙中心的标记。
同时,神圣空间可以联系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对于一个宗教徒来说,教堂与它所处的街道分属于不同性质的空间。那通往教堂内部的门理所当然地代表着一种空间连续性的中断,把此处空间一分为二的门槛也表示着世俗的和宗教的两种存在方式的距离。”以龙凤命名的恩施地名在这个例子中就相当于“门槛”的作用,这类地名联系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
恩施地名借助龙凤所代表的神秘力量,使地名神圣化。这类以龙凤命名的恩施地名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而且这类地名的背后又蕴藏着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这一段又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便是这些地名最终成为人们心中神圣之地的主要原因。
“栖凤桥”这一地名就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也正是因为这段神话故事,才使得“栖凤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空间。从前,龙洞河上没有桥,人们来去很不方便,于是人们便想着建一座桥。在建桥过程中,常常受到小青龙的阻挠,人们心中甚是焦急。工匠王栖知道此事后,求助于凤凰山的凤凰,希望凤凰能够帮助他引开小青龙,凤凰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建桥的当天,凤凰用悦耳的鸣叫吸引了小青龙的注意力,工匠们迅速的完成了建桥过程中的最核心部分,等小青龙回过神来,桥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小青龙失望而归。人们感念王栖和凤凰的付出,就将这座桥命名为“栖凤桥”。
如此传奇的神话故事,使得栖凤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借助这段故事,让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变得神圣起来,建构起了神圣空间,栖凤桥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总而言之,恩施地名联系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建构起了人们世代生活的神圣空间。以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明确的地理范围指代,同时,这类地名还是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交叉点。
二、地名与灵魂永生
恩施地区的居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他们认为,尽管人的肉体可以消亡,但是灵魂是不会灭亡的。受这种生死观的影响,人们看待生死,表现出了一种相对坦然的态度。在恩施土家人看来,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死后的灵魂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亡。“巴东土家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人死了只是肉体的死亡,而灵魂是不灭的。”这种生死观反映到地名命名中去,就表现为人们借助龙凤等神兽的超凡力量来获得灵魂上的永生。 龙凤等具有超凡力量的神兽,在当地人们看来是永生的代表。同治版《恩施县志》载:“龙之为神,昭昭矣。”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上升为神灵,能够呼风唤雨。神灵在人们看来都是长生不老的,信奉龙神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凤都是祥瑞之兽,而将龙凤这些神兽的名字引入到地名的命名当中去,其实是初民追求永生的一种意识外显。初民生活的那个时代,面临着疾病、自然灾害的威胁,初民们为了规避危险,往往会借助外力来使自身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龙凤这些神兽身上所具有的神秘力量,深深的震撼了初民的内心。初民们开始信奉这些神兽为图腾,用神兽来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渴望得到这些神兽身上的神秘力量。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体现出了初民对龙凤神兽近乎永生不灭能力的向往和渴求。
地名是某个特定地理范围的指代词,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初民来看,他们生命的最初起点是在这块土地,同时,他们生命的终结点也在这块土地上。在恩施地区,一旦有人逝去,他们的亲朋好友就会将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他们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并为其举行葬礼,还会在葬礼上为死者跳“撒尔嗬”。恩施大部分地区下葬采用的是土葬,部分地区是悬棺葬。这种土葬的方式,是很注重地理位置的选择,在当地居民看来,人死后,埋葬地方的不同是会影响到后人的运势的。而这类以龙凤命名的地方,往往是埋葬亡者的首选之地。在他们看来,这类地名象征着极好的运势。这种现象的背后暗含着人们希望他们的祖先可以在死后一直庇护着他们,而他们的祖先在他们眼中是灵魂不灭的。
恩施地区的“撒尔嗬”表现出了土家人对生与死的独特见解。在恩施土家人看来,人死之后,灵魂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而是获得了另一种重生。因此,恩施地区的葬礼虽哀而不悲。这种在灵魂永生观念下形成的葬礼,仅仅只是恩施土家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灵魂永生观念还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土家人的葬礼是最集中的体现,而在地名命名方面也带有一丝追求灵魂永生的意味。在信仰方面,土家人相信自己的祖先廪君魂魄并没有消逝,而是化为白虎继续守护着他的后人。土家族祖先廪君魂魄不灭的传说,也促进了土家人灵魂不灭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灵魂永生的观念还表现在地名方面,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实际上反映出了初民对于自身死后灵魂问题的思考。土家人由此认为,尽管自己的肉体可以消亡,但是自己的灵魂却可以像龙凤那样长久。
这类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可以说是当地居民借助神兽之名,诉说人们心中生死观念的一种体现。人们渴望自己的灵魂在龙凤的庇护下,有一定的归宿,而不是四处飘荡。
三、地名与文化记忆
地名就是文化记忆得以延续下来的一种文化载体。而“文化记忆以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是超越个人的。因为记忆不只停留在语言与文本中,还存在于各种文化载体当中,比如博物馆、纪念碑、文化遗迹、歌曲以及公共节日和仪式等。”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就记录下了西安千年来文化的变迁。仔细挖掘西安这一地名背后的文化意蕴就会发现西安这一地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最开始的“北平”到后来的“北京”,更是反映出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恩施许多地名的背后就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而研究地名故事其真正的意义不是像对待历史那样的重事实,而是在于对地名进行文化阐释,进而理解地名所具备的文化记忆功能。恩施地名因其背后所记录的故事与当地居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带上了人的情感,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基本的价值观,地名因而具备了文化记忆的功能。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是当地居民心中的一段“记忆”。这类地名的背后往往有着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总能给人一种叙事般的回忆与留恋,是融为人们血肉的一部分,是人们对过往回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恩施县志·津梁》载:“登龙桥,在城内典史署西,旧传城中有詹词科故宅,桥当其前,里人重之,因名。”这登龙桥就巧妙的记叙了詹邈高中词科状元的事情,尽管那座桥已然不在了,但是那段故事却用这个神圣而传奇的地名记录了下来。登龙桥这一地名还能反映出此前科举制度对恩施地区的影响,科举文化便以地名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是地名文化记忆功能的具体表现。在最初的时代,用最简洁凝练的字句,记录下了那些藏在地名背后的神话故事,相较于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学来说,这类地名却用最通俗常见的“地名”这种方式,向人们演示着在遥远的过去所发生的神话故事。
位于恩施市的大龙潭,就与当地的“打龙潭”的故事有着一定的联系。很久以前,在大龙潭里面住着一条孽龙,这条孽龙无恶不作,但是当地的居民又没有实力去消灭这条孽龙。后来,姓柴的放牛娃出现了。在他英明的领导下,大家共同打退了这条孽龙。从此以后,这条孽龙没有再兴风作浪。大龙潭这个地方也最终归于了平静,当地居民为了记下这件事情,便将所住的地方命名為“大龙潭”。当地的人们希望通过对地名的改变来避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以前所遭受的种种厄运。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因其来源于对神话故事,便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叙事载体,从而具备了文化记忆的功能。人们通过对地名内涵的解读,可以更好的理解作为文化记忆的地名。它们记叙了一段又一段的神话故事,传达出人们对某个地方特殊的情感。
四、地名与地域认同
“地域认同”是指“某一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综合心理感知及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理念认知、赞成和信任的程度,是地域能够提供的尊重和价值带给社会人对本地域的认同度。”地名是人们生存空间的指代词,指向人们生活的场所。地名往往成为了地域认同的载体。如:文学流派中的桐城派、公安派、竟陵派皆是因为对某地文学家风格的一致认同后,逐渐形成的以地名命名的文学流派。地域认同是人们对自己世代生活的地理实体和各种人文要素所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自我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会在言谈举止中不自觉的流露出这种感情。 恩施地名中的地域认同既蕴含着当地居民对自己世代生存空间的认可,还蕴含着对龙凤等神兽的认同。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因其借助了龙凤的神秘力量,地名背后往往有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人们由此生发出对自己世代生存空间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恩施地区,人们逢年过节,基本上都会去祭拜土地神。从表面上看,这是对神灵的祭拜,仔细深究会发现其中也蕴含着当地居民对这土地的认可和崇敬。这种信土地神的习俗是恩施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下形成的。当地居民对土地的认可,也间接地反映出了人们对某个特定地名的肯定。因为地名本身就是对某一块土地的指代,有着明确的指代性。
恩施地名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指代,而且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向外展示自我的时候,往往会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能够让人了解“我从哪里来”。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其背后的传奇故事,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自豪感。
恩施市“云龙桥”背后的“故事”便是如此。传说,在沐扶,当地居民因为之前的“树桥”崩塌,从而想要重新修一座桥,但是由于河水比较湍急,桥梁老是架不成功。生活在这条河里的一条青龙听说后,就腾云用自己的身体帮助人们成功的架起了这座桥。人们看到是青龙帮助了他们成功架起了桥,出于对青龙的感激之情,就用青龙的名字将这座桥命名为“云龙桥”。这段故事体现出了当地居民对龙的崇拜,在他们看来,龙这种神兽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不仅信奉龙这一神兽,而且也逐渐对“云龙桥”这个地方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每当提及“云龙桥”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自豪之情,只因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受到龙这种神兽庇佑的。
总而言之,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神话意蕴的地名,往往会加深人们对某个地域的认同度。在恩施地区,以龙凤命名的地名,因其最初命名的特殊性,使得这类地名不仅仅是指示地域的代名词,更是成为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桥梁。在这类地名的文化内涵熏陶下,当地居民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加强。
五、结语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在人们生活中已经不仅仅只是指代某个地理范围,而是神圣家园的隐喻。恩施地名背后有着丰富的神话意蕴,地名反映出了恩施居民追求灵魂永生,渴求幸福美好的心理状态。这类地名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这类地名往往源自于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地名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起到文化记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今后研究恩施地名的时候,要注重从神话、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挖掘,而不是只是做簡单的分类统计工作,应该充分的了解地名的“前世今生”,从地名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来把握地名背后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清)多寿,罗凌汉修纂.(同治)恩施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狄乾斌,计利群.地域认同视角下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分析与评价[J].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11).
[3](清)李勗修,(清)何远鉴,张钧纂.(同治)来凤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建光译.神圣与世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田晓梦.鄂西土家族宗教信仰心理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为中心[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6]燕海鸣.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J].中国图书评论,2009.
作者简介
廖志伟,男,土家族,湖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恩施地名的神话学意蕴解析”,编号:(201710517004);2017年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恩施地名的神话学意蕴解析”,编号:(2017CX008)。
关键词:恩施地名;神话世界;灵魂永生;文化记忆;地域认同
恩施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古代是巴人齐聚之地,现在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文化相互交融之下,恩施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所见之文化现状。恩施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恩施地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方说,“白虎堂”的命名,就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对白虎的图腾崇拜;“巴公山”的命名,直接来源于后人对祖先巴蔓子的缅怀;“唐崖司”的命名,则源于元、明、清时期,中央统治者实行的土司制度。
本文着重探讨以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这类以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架构起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桥梁,成为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交叉点,表现出了人们信奉肉体虽亡、灵魂不灭的生死观;这类地名记录下了当地历史行进的轨迹,成为了文化记忆的载体,表达出了当地居民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成为了地域认同的标志。
一、地名与神话世界
具有神话意蕴的地名是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交叉点。综观世界各地,诸多地名的来源都与其背后的神话故事紧密相连。欧洲就有一批地名直接来源古希腊神话传说,如:“欧洲”的命名就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农神欧罗巴。欧罗巴在成为宙斯情人后,人们将欧罗巴曾经居住的大陆称作欧罗巴,即欧洲。雅典这个地名直接起源于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琴海这一地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埃勾斯,埃勾斯误以为自己的儿子出海杀怪物而亡,于是便跳下了大海,后人为了纪念埃勾斯,就将这片大海命名为爱琴海。在非洲地区的阿特拉斯山脉,它的取名便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阿特拉斯见到蛇发女妖美杜莎之后,他的身体就变成了山脉这一传说。
在中国境内,诸多地名的最终形成也与其背后的神话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位于陕西省宜川县的盘古山,相传为盘古氏订婚的地方。位于陕西省的黄陵县,相传黄帝死后的陵墓就埋葬在此地。位于湖北省境内的神农架的命名来源于神农氏在此地架梯采草药这一故事。
与此同时,在湖北省的恩施地区也存在着一批与神话传说有关联的地名。一方面,恩施地名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指代性,往往会有着明确的地理范围。另外一方面,以龙凤命名的恩施地名,不仅指代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而且具有神话色彩。如:“来凤”这个地名就源于距离其不远处的“翔凤”山,同治版《來凤县志》载:“翔凤山,县东三里,山形耸拔,如凤舒翼,故名。”相传,在翔凤山上,曾经有一头凤凰在这座山上栖息过,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用凤凰的名字来为这座山命名,借助地名建构起了以人类为代表的现实世界和以凤凰为代表的神话世界之间的联系。直到现在,当地居民还笃信这些被冠以龙凤的地名是通向神话世界的入口。由此可见,这里面既有具备神秘力量的凤凰,也有着人类的足迹,这类地名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地名建构神圣空间,将世代生活的家园神圣化。“神圣总是自我表证为一种与‘自然’存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存在。”神圣需要通过显圣物来向人们展示它的不同之处。神圣空间是指“空间的某些部分与其他部分彼此间有着内在品质上的不同。”神圣空间因其与其它空间内在品质的不同,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了“世界中心”的位置,生活在神圣空间的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处在世界的中心位置。一部分地名之所以成为了人们崇拜和朝圣的对象,就是因为这类地名已经不是简单的地名了,而是神圣空间和宇宙中心的标记。
同时,神圣空间可以联系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对于一个宗教徒来说,教堂与它所处的街道分属于不同性质的空间。那通往教堂内部的门理所当然地代表着一种空间连续性的中断,把此处空间一分为二的门槛也表示着世俗的和宗教的两种存在方式的距离。”以龙凤命名的恩施地名在这个例子中就相当于“门槛”的作用,这类地名联系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
恩施地名借助龙凤所代表的神秘力量,使地名神圣化。这类以龙凤命名的恩施地名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而且这类地名的背后又蕴藏着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这一段又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便是这些地名最终成为人们心中神圣之地的主要原因。
“栖凤桥”这一地名就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也正是因为这段神话故事,才使得“栖凤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空间。从前,龙洞河上没有桥,人们来去很不方便,于是人们便想着建一座桥。在建桥过程中,常常受到小青龙的阻挠,人们心中甚是焦急。工匠王栖知道此事后,求助于凤凰山的凤凰,希望凤凰能够帮助他引开小青龙,凤凰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建桥的当天,凤凰用悦耳的鸣叫吸引了小青龙的注意力,工匠们迅速的完成了建桥过程中的最核心部分,等小青龙回过神来,桥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小青龙失望而归。人们感念王栖和凤凰的付出,就将这座桥命名为“栖凤桥”。
如此传奇的神话故事,使得栖凤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借助这段故事,让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变得神圣起来,建构起了神圣空间,栖凤桥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总而言之,恩施地名联系了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建构起了人们世代生活的神圣空间。以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明确的地理范围指代,同时,这类地名还是现实世界与神话世界的交叉点。
二、地名与灵魂永生
恩施地区的居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他们认为,尽管人的肉体可以消亡,但是灵魂是不会灭亡的。受这种生死观的影响,人们看待生死,表现出了一种相对坦然的态度。在恩施土家人看来,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死后的灵魂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亡。“巴东土家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人死了只是肉体的死亡,而灵魂是不灭的。”这种生死观反映到地名命名中去,就表现为人们借助龙凤等神兽的超凡力量来获得灵魂上的永生。 龙凤等具有超凡力量的神兽,在当地人们看来是永生的代表。同治版《恩施县志》载:“龙之为神,昭昭矣。”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上升为神灵,能够呼风唤雨。神灵在人们看来都是长生不老的,信奉龙神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凤都是祥瑞之兽,而将龙凤这些神兽的名字引入到地名的命名当中去,其实是初民追求永生的一种意识外显。初民生活的那个时代,面临着疾病、自然灾害的威胁,初民们为了规避危险,往往会借助外力来使自身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龙凤这些神兽身上所具有的神秘力量,深深的震撼了初民的内心。初民们开始信奉这些神兽为图腾,用神兽来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渴望得到这些神兽身上的神秘力量。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体现出了初民对龙凤神兽近乎永生不灭能力的向往和渴求。
地名是某个特定地理范围的指代词,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初民来看,他们生命的最初起点是在这块土地,同时,他们生命的终结点也在这块土地上。在恩施地区,一旦有人逝去,他们的亲朋好友就会将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他们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并为其举行葬礼,还会在葬礼上为死者跳“撒尔嗬”。恩施大部分地区下葬采用的是土葬,部分地区是悬棺葬。这种土葬的方式,是很注重地理位置的选择,在当地居民看来,人死后,埋葬地方的不同是会影响到后人的运势的。而这类以龙凤命名的地方,往往是埋葬亡者的首选之地。在他们看来,这类地名象征着极好的运势。这种现象的背后暗含着人们希望他们的祖先可以在死后一直庇护着他们,而他们的祖先在他们眼中是灵魂不灭的。
恩施地区的“撒尔嗬”表现出了土家人对生与死的独特见解。在恩施土家人看来,人死之后,灵魂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而是获得了另一种重生。因此,恩施地区的葬礼虽哀而不悲。这种在灵魂永生观念下形成的葬礼,仅仅只是恩施土家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灵魂永生观念还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土家人的葬礼是最集中的体现,而在地名命名方面也带有一丝追求灵魂永生的意味。在信仰方面,土家人相信自己的祖先廪君魂魄并没有消逝,而是化为白虎继续守护着他的后人。土家族祖先廪君魂魄不灭的传说,也促进了土家人灵魂不灭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灵魂永生的观念还表现在地名方面,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实际上反映出了初民对于自身死后灵魂问题的思考。土家人由此认为,尽管自己的肉体可以消亡,但是自己的灵魂却可以像龙凤那样长久。
这类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可以说是当地居民借助神兽之名,诉说人们心中生死观念的一种体现。人们渴望自己的灵魂在龙凤的庇护下,有一定的归宿,而不是四处飘荡。
三、地名与文化记忆
地名就是文化记忆得以延续下来的一种文化载体。而“文化记忆以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是超越个人的。因为记忆不只停留在语言与文本中,还存在于各种文化载体当中,比如博物馆、纪念碑、文化遗迹、歌曲以及公共节日和仪式等。”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就记录下了西安千年来文化的变迁。仔细挖掘西安这一地名背后的文化意蕴就会发现西安这一地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最开始的“北平”到后来的“北京”,更是反映出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恩施许多地名的背后就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而研究地名故事其真正的意义不是像对待历史那样的重事实,而是在于对地名进行文化阐释,进而理解地名所具备的文化记忆功能。恩施地名因其背后所记录的故事与当地居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带上了人的情感,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基本的价值观,地名因而具备了文化记忆的功能。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是当地居民心中的一段“记忆”。这类地名的背后往往有着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总能给人一种叙事般的回忆与留恋,是融为人们血肉的一部分,是人们对过往回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恩施县志·津梁》载:“登龙桥,在城内典史署西,旧传城中有詹词科故宅,桥当其前,里人重之,因名。”这登龙桥就巧妙的记叙了詹邈高中词科状元的事情,尽管那座桥已然不在了,但是那段故事却用这个神圣而传奇的地名记录了下来。登龙桥这一地名还能反映出此前科举制度对恩施地区的影响,科举文化便以地名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是地名文化记忆功能的具体表现。在最初的时代,用最简洁凝练的字句,记录下了那些藏在地名背后的神话故事,相较于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学来说,这类地名却用最通俗常见的“地名”这种方式,向人们演示着在遥远的过去所发生的神话故事。
位于恩施市的大龙潭,就与当地的“打龙潭”的故事有着一定的联系。很久以前,在大龙潭里面住着一条孽龙,这条孽龙无恶不作,但是当地的居民又没有实力去消灭这条孽龙。后来,姓柴的放牛娃出现了。在他英明的领导下,大家共同打退了这条孽龙。从此以后,这条孽龙没有再兴风作浪。大龙潭这个地方也最终归于了平静,当地居民为了记下这件事情,便将所住的地方命名為“大龙潭”。当地的人们希望通过对地名的改变来避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以前所遭受的种种厄运。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因其来源于对神话故事,便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叙事载体,从而具备了文化记忆的功能。人们通过对地名内涵的解读,可以更好的理解作为文化记忆的地名。它们记叙了一段又一段的神话故事,传达出人们对某个地方特殊的情感。
四、地名与地域认同
“地域认同”是指“某一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综合心理感知及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理念认知、赞成和信任的程度,是地域能够提供的尊重和价值带给社会人对本地域的认同度。”地名是人们生存空间的指代词,指向人们生活的场所。地名往往成为了地域认同的载体。如:文学流派中的桐城派、公安派、竟陵派皆是因为对某地文学家风格的一致认同后,逐渐形成的以地名命名的文学流派。地域认同是人们对自己世代生活的地理实体和各种人文要素所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自我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会在言谈举止中不自觉的流露出这种感情。 恩施地名中的地域认同既蕴含着当地居民对自己世代生存空间的认可,还蕴含着对龙凤等神兽的认同。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因其借助了龙凤的神秘力量,地名背后往往有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人们由此生发出对自己世代生存空间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恩施地区,人们逢年过节,基本上都会去祭拜土地神。从表面上看,这是对神灵的祭拜,仔细深究会发现其中也蕴含着当地居民对这土地的认可和崇敬。这种信土地神的习俗是恩施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下形成的。当地居民对土地的认可,也间接地反映出了人们对某个特定地名的肯定。因为地名本身就是对某一块土地的指代,有着明确的指代性。
恩施地名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指代,而且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向外展示自我的时候,往往会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能够让人了解“我从哪里来”。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地名,其背后的传奇故事,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自豪感。
恩施市“云龙桥”背后的“故事”便是如此。传说,在沐扶,当地居民因为之前的“树桥”崩塌,从而想要重新修一座桥,但是由于河水比较湍急,桥梁老是架不成功。生活在这条河里的一条青龙听说后,就腾云用自己的身体帮助人们成功的架起了这座桥。人们看到是青龙帮助了他们成功架起了桥,出于对青龙的感激之情,就用青龙的名字将这座桥命名为“云龙桥”。这段故事体现出了当地居民对龙的崇拜,在他们看来,龙这种神兽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不仅信奉龙这一神兽,而且也逐渐对“云龙桥”这个地方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每当提及“云龙桥”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自豪之情,只因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受到龙这种神兽庇佑的。
总而言之,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神话意蕴的地名,往往会加深人们对某个地域的认同度。在恩施地区,以龙凤命名的地名,因其最初命名的特殊性,使得这类地名不仅仅是指示地域的代名词,更是成为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桥梁。在这类地名的文化内涵熏陶下,当地居民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加强。
五、结语
以龙凤等神兽命名的恩施地名,在人们生活中已经不仅仅只是指代某个地理范围,而是神圣家园的隐喻。恩施地名背后有着丰富的神话意蕴,地名反映出了恩施居民追求灵魂永生,渴求幸福美好的心理状态。这类地名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这类地名往往源自于一段传奇的神话故事,地名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起到文化记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今后研究恩施地名的时候,要注重从神话、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挖掘,而不是只是做簡单的分类统计工作,应该充分的了解地名的“前世今生”,从地名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来把握地名背后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清)多寿,罗凌汉修纂.(同治)恩施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狄乾斌,计利群.地域认同视角下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分析与评价[J].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11).
[3](清)李勗修,(清)何远鉴,张钧纂.(同治)来凤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建光译.神圣与世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田晓梦.鄂西土家族宗教信仰心理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为中心[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6]燕海鸣.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J].中国图书评论,2009.
作者简介
廖志伟,男,土家族,湖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恩施地名的神话学意蕴解析”,编号:(201710517004);2017年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恩施地名的神话学意蕴解析”,编号:(2017CX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