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描写提升新闻品质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记者是新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新闻现场“透露”的信息可能杂乱无章,而记者要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其中细节至关重要。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而言,通过细节描写,让新闻内容丰富且有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血有肉”。
  【关键词】新闻细节 细节描写 新闻品质
  新闻报道要客观反映新闻事实,但如果通篇充满套话和枯燥的描述,读起来不仅空洞无物,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在一些新闻稿件中,记者喜欢跳出来指指点点,似乎想帮助读者理解报道内容,殊不知这样的写作方式无形中给读者和报道之间造成了隔膜,远不如细节描写高明。
  新闻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通过选取人物表情、语言、动作或场景特征,然后进行放大,给读者带来视觉化感受。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可以大大提升新闻稿件的品质,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因为新闻事件本身是复杂的,“透露”的信息也是杂乱无章的,如果想把读者“带到现场”,记者既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又要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驾驭力。
  抓细节从采访开始
  2013年4月15日,《新安晚报》刊发了一篇新闻稿件《一个养鸡人的七天七夜》,在这篇稿件中,记者抓细节的“本领”得到充分体现,这里截取文章的一个片段,看看记者是如何把读者“带到现场”:
  4月12日早上,天刚蒙蒙亮,老钱和老伴像往常一样爬起来。老伴到鸡棚喂了一圈饲料,老钱搬了个凳子,呆坐在大门口,一声不吭,时而瞅着鸡棚,时而向远方张望。
  上午8点多,帮忙抓鸡的亲戚陆续来了,大家寒暄了两句,便不再说话。9点多,一辆来自河南信阳的拉鸡车缓缓驶入了老钱的视野,他猛地站起来说:“车来了,准备抓吧!”
  鸡扑腾着,“咯咯”叫个不停,老钱听得揪心,抓起来更是揪心。花了两个多钟头,两千多只鸡全部装上了车。车走了,留下了一地鸡毛,轻轻飞舞着。
  老钱看着心酸,扭头想要进屋。老伴控制不住,跟在车后面,边跑边哭,嘴里还念叨:“我的鸡啊,都是好的啊”。女儿冲上去,一把拉住了母亲,母亲抱着女儿痛哭起来。老钱说,这是他这辈子最难忘记的场景。
  卖完这一次,老钱家的7500只鸡基本卖完了,他赔了七万元。
  这篇稿件讲述的是一个受H7N9禽流感影响的养鸡人的故事。在这部分描写中,没有看到“记者在现场”之类的话语,但处处都有记者的身影。第一段是记者来到老钱家中后看到的场景,短短数语就让一个内心受煎熬的养鸡人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段也是记者观察到的场景,描写了亲戚们的反应和老钱简短的话语,烘托主题。第三段有一个主题词“揪心”,无论是场景描写,还是心理活动,都表现了这一点,而且与第一段遥相呼应。第四段是养鸡人一家人卖完鸡后的反应,老钱的话显然是和记者的谈话,实际聊天内容肯定远不止这一句,但一个细节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来。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损失多少一目了然。就这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采访,记者成功将细节重新组合,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有的人物虽然只有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但读罢仍令人感动。
  总的来说,好新闻都是记者用脚跑出来的。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或得到一个新闻线索,记者必须赶到第一现场,但由于路上需要时间,采访往往滞后,记者可能无法亲眼看到事件发生的那一刻,需要通过目击者、当事人的讲述和观察事发后的场景来还原现场,这是采访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资料有时很难让人满意,因为讲述者通常只讲述事件的过程,缺乏对细节的叙述,因此内容总是大同小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访方式不进行调整,即使采访更多目击者,也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获得更多细节呢?
  1、做好功课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是什么采访,记者都必须仔细准备,在抵达新闻现场之前,尽可能收集新闻事件的背景、采访对象的资料。这些资料对采访很有帮助,一名准备充分的记者,在现场总能游刃有余,面对采访对象也能找到“共同语言”,有时还能得到独特的细节。
  2、仔细观察
  观察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在新闻现场,还是对话当事人,记者应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比如环境的变化,周围人群的反应,采访对象的表情、肢体语言,这些细节最终将组合成一幅幅“画面”。记者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这些素材将极大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而且还能拓展记者的思路。
  3、善于提问
  为了提高采访效率,记者都会在事前准备采访提纲,列出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如果有几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就有可能收获一些有特点的细节。若时间充裕,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变化,比如无拘无束的聊天,这能让采访对象更放松,容易透露出更多有用的细节。当然,聊天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如果发现话题越扯越远,记者需要巧妙地进行引导。若遇到采访对象“打太极”,记者可单刀直入,紧追不舍,令人不得不进行回应;也可以迂回提问,抓住采访对象的反应,也能获得不少细节。
  细节的选择和组合
  采访结束后,记者手里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简单梳理后,根据新闻价值对细节进行挑选,客观、生动地重现新闻现场,还要让读者阅读起来不觉得生硬。
  1、细节描写要有取舍,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写进文章
  细节描写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要符合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或以时间为顺序,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以下节选了2013年4月22日3份报纸对芦山地震的现场报道,看看细节是如何组合的:
  这时,脚下如按摩器般震动,门窗“笃笃笃”响个不停,约到五六秒时震动更加强烈,记者的身体开始不由自主摇晃起来。一阵猛烈的晃动后,震动突然停止,记者探出窗张望,楼下已经聚集了一群穿着睡衣惊慌失措的人。
  这是《新快报》记者对余震后的描写,首先感到脚下起伏,听到门窗响声,然后自己也摇晃起来,最后看到一群惊慌失措的人。通过选取四个细节进行组合,形象地重现了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十分流畅。
其他文献
【摘 要】环境新闻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从环境新闻与政府、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环境新闻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一、环境新闻概述  环境新闻,简言之就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这里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摘 要】娱乐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类型,其标题亦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熵与冗余的角度对娱乐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娱乐新闻标题中存在着要素模糊之熵、事件意外之熵、字词用法之熵的特点,同时标题中还有着人物冗余、事件冗余以及连续报道的冗余等特质。为使娱乐新闻标题达到最佳传播与接收效果,熵与冗余的运用还需在合理的范围内。  【关键词】娱乐新闻 新闻标题 熵 冗余  一、“熵”与“冗余”的概念  “熵
【摘 要】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其思想理论影响着世界文化理论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①后期,鲍德里亚开始重新思考当代世界若干学术前沿问题,尤其,他特别重视消费和符号的紧密联系。②研究鲍德里亚符号学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的诸多现象具有重要价值和理论指导性。本文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依据,对笔者工作当地矿区职工消费现状进行剖析,呈现出现代矿区职工消费的社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