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其未来成長有着重要意义,孩子的意识、个性会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并迅速进入发展期,这种现象会为幼儿日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优秀为人处事态度打下夯实基础。要想幼儿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自主平衡各种关系,养成规则意识,将主观能动性应有价值最大化,幼儿教师就要从日常细节出发,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教育活动。
关键词:日常生活;幼儿教育;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和关注。社会规则是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幼儿是否养成规则意识是决定成年后能否遵循社会规则的关键因素。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占据幼儿大部分时光,并对幼儿成长、生活、学习产生直接影响,故而,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学习幼儿教育艺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幼儿缺少规则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规则缺失。
幼儿在成长中,规则意识也在逐步的完善和突破薄弱,但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犯规几率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幼儿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缺失规则。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则制定不到位。教师在幼儿所处的环境中,没有明确的告知幼儿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因此很容易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误差认识而导致违规。比如,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告知幼儿安静坐在自己座位上,禁止到处窜动;在集体玩耍的时候,要遵循排队原则,不可随意插队;在进行午睡时要保持安静,不可大声说话或干扰别人休息。第二,规则执行不到位。在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或只是简单提醒而没有贯彻规则意识。比如,当某一孩子插队时,教师没有及时制止或在简单提醒后默许幼儿插队行为。第三,规则执行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在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某一教师进行制止,而其余教师则选择默许;教师对部分幼儿执行规则管理,却忽略另一部分孩子;教师执行规则管理,家长却忽视。
(二)错误学习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模仿他人的行为,这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并且被模仿的对象存在多样化,可以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家长、同学,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动漫形象,而这其中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抢夺玩具、插队大声说话、干扰同学等行为进行模仿时,就证明在幼儿的潜意识中认为这些行为是被教师或管理人员所允许的。此外,幼儿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也会因为成人的不正当回应而被强化,使其出现延续性动作。比如,幼儿想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而出现违规行为,此时成人的回应刚好满足幼儿的关注需求,因此幼儿就会认为这一行为得到家长教师的允许,同时又能获得关注,导致幼儿不断重复违规行为。
(三)缺少正面强化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会做出诸多行为,而其中包括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一旦这些良好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幼儿就会出现意识模糊,不明确这种行为是否被允许,从而对的规则意识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二、日常生活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结合一日生活,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是让幼儿潜移默化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幼儿在幼儿园中所需要进行的活动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上下楼梯、学习、睡午觉、用餐、上厕所等等各种生活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因此教师要想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就要让幼儿了解规则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让幼儿认知规则存在于自身生活的各方各面。由于幼儿认知能力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反复强化”的方式促进孩子形成规则意识,要给孩子足够的养成时间,持之以恒才能够让幼儿在严格的要求中不断深化理解良好行为的意义[1] 。
比如,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日常行为中的规则编成儿歌,并让幼儿跟着儿歌中的规则进行反复练习,让其形成潜意识行为。同时,在幼儿熟知儿歌以后,教师需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小评比活动,从进园开始计分,小组成员遵守的规则越多则小组得分越高,在离园前,教师可给予得分最高的小组分发奖励,并且以正面、积极的态度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幼儿在良性的竞争中不断革新行为储备,使规则意识逐步坚固,从而使幼儿被动接受规则意识变为主动遵守规则,使一日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培养价值最大化。
(二)开展丰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规则
幼儿由于成长阶段较为特殊,爱玩游戏是其天性,因此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特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又能够加速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因此运用游戏开展其规则意识教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从而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规则、巩固规则[2] 。
比如,教师可开展表演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幼儿播放有诸多卡通动漫形象的公交车运行视频,让幼儿观看自己熟知的卡通动漫形象在公交车当中的行为规则。在孩子观看完毕后,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开展模拟表演,将教室作为公交车的车厢,让幼儿扮演不同年龄、身份的乘客。在限时2~3分钟的表演时间中,教师要着重表扬和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并将不良行为做好记录,在活动结束后仔细剖析给幼儿。通过这样的方法,幼儿能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行为,综合自己看到的动漫视频进行展示和模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公交车当中的社会行为规范,在反复的游戏和练习中,幼儿能够将规则要求变为自己的主动行为,从而即使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用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也能够切实地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行为。
此外,教师也可在规定区域中使用规则卡,比如,安静标志、坐下标志、轻柔动作标志等等。这些卡片能够跟环境充分融合,并在使用卡片时不会让幼儿感受强制性和压抑感,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愉悦氛围中接受规则意识形成。
(三)创设良好情境,巩固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而教学情境则是为幼儿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就要创设良好情境,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理解。因此教师就要针对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情境。
比如,教师在让幼儿了解文明礼仪规则时,首先要将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图文资料、图标、视频应用至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如,楼梯右侧的小脚印、饮水机之前的等待线等等。这些标识天天都能够让幼儿看见,不仅能够从侧面提醒幼儿注意行为规范,同时又能够使幼儿相互提醒,促进幼儿整体性提高。然后,教师要模拟日常生活中体现文明礼仪规范的情境,如,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接着,教师要引导幼儿将礼仪规范应用于家庭中,以自身行为带领家长养成良好行为规范。通过这样的情景建设,幼儿能够不断深化规则意识,使规则意识真正落实于幼儿的成长中[3] 。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要科学应用游戏手段,使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最大化,深刻认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增添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深化规则意识,从而使规则意识逐步渗透到幼儿生活、学习当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快乐游戏、愉悦成长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雪敏.幼儿园要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9(03).
[2] 吴红.集创游戏在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6(14).
[3] 李金凤.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林州市实验幼儿园人民路园)
关键词:日常生活;幼儿教育;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和关注。社会规则是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幼儿是否养成规则意识是决定成年后能否遵循社会规则的关键因素。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占据幼儿大部分时光,并对幼儿成长、生活、学习产生直接影响,故而,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学习幼儿教育艺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幼儿缺少规则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规则缺失。
幼儿在成长中,规则意识也在逐步的完善和突破薄弱,但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犯规几率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幼儿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缺失规则。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则制定不到位。教师在幼儿所处的环境中,没有明确的告知幼儿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因此很容易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误差认识而导致违规。比如,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告知幼儿安静坐在自己座位上,禁止到处窜动;在集体玩耍的时候,要遵循排队原则,不可随意插队;在进行午睡时要保持安静,不可大声说话或干扰别人休息。第二,规则执行不到位。在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或只是简单提醒而没有贯彻规则意识。比如,当某一孩子插队时,教师没有及时制止或在简单提醒后默许幼儿插队行为。第三,规则执行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在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某一教师进行制止,而其余教师则选择默许;教师对部分幼儿执行规则管理,却忽略另一部分孩子;教师执行规则管理,家长却忽视。
(二)错误学习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模仿他人的行为,这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并且被模仿的对象存在多样化,可以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家长、同学,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动漫形象,而这其中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抢夺玩具、插队大声说话、干扰同学等行为进行模仿时,就证明在幼儿的潜意识中认为这些行为是被教师或管理人员所允许的。此外,幼儿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也会因为成人的不正当回应而被强化,使其出现延续性动作。比如,幼儿想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而出现违规行为,此时成人的回应刚好满足幼儿的关注需求,因此幼儿就会认为这一行为得到家长教师的允许,同时又能获得关注,导致幼儿不断重复违规行为。
(三)缺少正面强化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会做出诸多行为,而其中包括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一旦这些良好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幼儿就会出现意识模糊,不明确这种行为是否被允许,从而对的规则意识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二、日常生活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结合一日生活,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是让幼儿潜移默化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幼儿在幼儿园中所需要进行的活动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上下楼梯、学习、睡午觉、用餐、上厕所等等各种生活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因此教师要想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就要让幼儿了解规则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让幼儿认知规则存在于自身生活的各方各面。由于幼儿认知能力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反复强化”的方式促进孩子形成规则意识,要给孩子足够的养成时间,持之以恒才能够让幼儿在严格的要求中不断深化理解良好行为的意义[1] 。
比如,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日常行为中的规则编成儿歌,并让幼儿跟着儿歌中的规则进行反复练习,让其形成潜意识行为。同时,在幼儿熟知儿歌以后,教师需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小评比活动,从进园开始计分,小组成员遵守的规则越多则小组得分越高,在离园前,教师可给予得分最高的小组分发奖励,并且以正面、积极的态度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幼儿在良性的竞争中不断革新行为储备,使规则意识逐步坚固,从而使幼儿被动接受规则意识变为主动遵守规则,使一日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培养价值最大化。
(二)开展丰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规则
幼儿由于成长阶段较为特殊,爱玩游戏是其天性,因此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特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又能够加速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因此运用游戏开展其规则意识教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从而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规则、巩固规则[2] 。
比如,教师可开展表演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幼儿播放有诸多卡通动漫形象的公交车运行视频,让幼儿观看自己熟知的卡通动漫形象在公交车当中的行为规则。在孩子观看完毕后,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开展模拟表演,将教室作为公交车的车厢,让幼儿扮演不同年龄、身份的乘客。在限时2~3分钟的表演时间中,教师要着重表扬和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并将不良行为做好记录,在活动结束后仔细剖析给幼儿。通过这样的方法,幼儿能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行为,综合自己看到的动漫视频进行展示和模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公交车当中的社会行为规范,在反复的游戏和练习中,幼儿能够将规则要求变为自己的主动行为,从而即使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用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也能够切实地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行为。
此外,教师也可在规定区域中使用规则卡,比如,安静标志、坐下标志、轻柔动作标志等等。这些卡片能够跟环境充分融合,并在使用卡片时不会让幼儿感受强制性和压抑感,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愉悦氛围中接受规则意识形成。
(三)创设良好情境,巩固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而教学情境则是为幼儿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就要创设良好情境,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理解。因此教师就要针对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幼儿创设良好情境。
比如,教师在让幼儿了解文明礼仪规则时,首先要将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图文资料、图标、视频应用至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如,楼梯右侧的小脚印、饮水机之前的等待线等等。这些标识天天都能够让幼儿看见,不仅能够从侧面提醒幼儿注意行为规范,同时又能够使幼儿相互提醒,促进幼儿整体性提高。然后,教师要模拟日常生活中体现文明礼仪规范的情境,如,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接着,教师要引导幼儿将礼仪规范应用于家庭中,以自身行为带领家长养成良好行为规范。通过这样的情景建设,幼儿能够不断深化规则意识,使规则意识真正落实于幼儿的成长中[3] 。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要科学应用游戏手段,使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最大化,深刻认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增添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深化规则意识,从而使规则意识逐步渗透到幼儿生活、学习当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快乐游戏、愉悦成长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雪敏.幼儿园要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9(03).
[2] 吴红.集创游戏在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6(14).
[3] 李金凤.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林州市实验幼儿园人民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