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以为,高考是一场不可逃避的“劫难”;曾经以为,年少时的梦想成为现实是多么令人激动而美好的一刻;曾经以为,求学路上的巨大转折会来得天翻地覆。然而,当一切都真实来到时,才发现,其实生活依然流淌如水,即使遇到了拐角,也只是安安静静,默默地前行。
当我静静地站在曾经如此向往的未名湖边,当我投身于“百团大战”的滚滚洪流之中,当我习惯于穿梭在光华楼和二教理教之中,当我渐渐融入了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我以为,高中的故事,我们的故事,都会成为生活的底片,渐渐地暗了,淡了。但当我提笔写下关于“回忆”的第一个字,那些属于过去的故事,却异常清晰鲜活起来,在脑海中闪过一幕一幕……
高中,我来了……
2009年9月,第一次离开家求学的我来到了我的高中——遵化一中——这是一个严格而温暖的学校。入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对于那看似“繁琐”的校规校纪,班主任连着讲了n个小时,而且竟然没有一句重复,让我们大大惊叹于学校强大的条例阵容和班主任强大的记忆力。每个月末,领导、老师就会强调一次学校的三大规定,就像三条高压线样万万不可碰。还有白条红条——一种变相的小红花和小黑点的奖惩方式,充斥着我们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初来乍到,对这许多规矩的不解与反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剪头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不明白许许多多的“规矩”。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们穿着宽松但却舒服的校服,顶着早晨超级不耗时间的发型,住在整整齐齐的宿舍,接受着外校来宾对我们礼貌之风的赞赏的时候,我们慢慢开始接受、习惯、融入,甚至是喜欢上了这些“烦人”的规矩,因为它们,有一种严谨规范却并不死板的气氛在校园里流动。
何其幸运,在这里我还碰到了这样一群敬业而真诚的老师,他们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笑、太多的感动。
高一的一个夏天,记得刚刚午睡起来的我们正准备着开始下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响。一向不迟到的班主任却还没过来。同学们顿时心生讶异,甚至打趣老师已是不是睡过头了。突然闻到一阵惊呼。抬头看去,老师出现在门口,而侧脸和胳膊上竟然涂了大片大片的红药水。一脸歉意的他走上讲台,向我们解释道:“路上出了一点小事故,来得晚了。我们上课吧。”我们看着那大片的红,纷纷提出让老师先休息一下。“没事,就是擦伤。来,把课本拿出来。”教室里于是响起哗啦啦的翻开书的声音。只见老师背过去写板书的时候,胳膊明显地抖了一抖。我们看着课本,心里却难以平静。几个女生偷偷地抹了抹眼角,一向反感老师严厉要求的同学也都面色凝重起来。时至今日,我已经记不得那堂课讲的是什么了,可是我知道,老师讲授的只是两个字——责任。
那些在变灰的背景中凸显出来的记忆……
三年的高中生活,个中滋味有平淡,有浓烈,看似单调无奇,实则难以复制。如今回首,净是发现再也找不出那样一个忙碌而妥帖的日子了。在那些日子里,总有一段记忆会在渐渐变灰的背景中凸显出来。
从高二文理分科以来,每次考试的成绩单上,在我的名字后总会坠着一个小小的令人欣喜的“1”。我很清楚这是因为大家的基础不同,累积的优势和持续的努力给我带来的不错的结果。可是时间久了,虽然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和向上,但是当习惯了这个位置,尤其是习惯了这个位置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时候,突然的跌落,却令我措手不及起来。市里的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很不好。不想去想这样的成绩在更大的人群中的排名,不想去想如果高考就是这样成绩的话我还怎么去理想的大学,不想去想老师同学会对我进行怎样的评价和议论,可是,越是不想去想,它们越是在我心头密密麻麻地缠绕。我渐渐变得消极、逃避,甚至也会以心情不好的理由不再看书,可是却带来了更大的空虚感和罪恶感,阴霾弥漫。学校调整了学习模式,已经是属于考前的练习。一天半的模拟考,一天半的讲解总结。而以我当时的状态,真的是越答越糟糕。而糟糕的成绩会更加地挫伤我的信心和积极性,带来一个无休止的怪圈。
第四次校模拟考完,发下来的文综试卷“惨不忍睹”。脑子里其实是空空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了,一个打击连着一个打击。似乎前几次考试的阴霾还挥之不去。一个同学告诉我说政治老师让我晚自习的时候去办公室找她,这样的状态,大概老师们也都心急了吧。于是,晚自习刚开始,我就出门走向办公楼。不料迎面遇到了手里拿着一摞刚刚批改完的试卷的数学老师。事实上,在几次状态不佳的时候,虽然成绩下滑,但是数学却也没有很大的浮动。所以我还不是很担心数学会出什么纰漏。“陈璐,过来。”数学老师停住了我的脚步。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果然,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全军溃败”的时刻。我希望能摆脱低迷却得到更糟糕的结果,我希望还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却发现所有的项目都有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心思单一却发现这些成绩让我不断地料想自己可能的最差的后果,以致心烦意乱。父母、老师、理想、现实……种种思量压抑得我透不过气来。就像一只深海里游动的鱼,一直以为某个地方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却在游向遥远的目的地的最后时刻发现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承载压力。没有回头路,前进的信心也被侵蚀得一干二净。
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低哭了一场,大约将近半个月来积聚的难过都发泄殆尽。回去的路上,刚好遇见了走向教室的政治老师。从我微肿的眼睛,变了的声音,老师大抵猜出了什么。没有提及试卷和题目,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注意身体。然后转身离开,几乎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我心里一紧,随即却满是感激老师对于我的情绪的体察和照顾。
随后的日子里,舍友精心制造笑点,好友拉我去散步,毫无顾忌地谈天,让我渐渐感到我还有很多和自己一起战斗的战友,还有很多陪我一起欢乐伤心的同胞。老师们对知识的强调和刻意对成绩的轻描淡写,父母送给我的八字鼓励——“自信、冷静、分析、坚持”,都让我感动不已,学到许多,也渐渐地卸下了心中的包袱。
我不想做一个脆弱的人,也不是一个为成绩患得患失的人,只是突然的退步让我忘记了理性。但当我真正地平静下来,我发现这样一次“跌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通向高考的路上,大大小小的考试何其之多,一次又能说明多大的问题?而且,我要庆幸,因为这毕竟不是高考的试卷,我还有改正进步的机会。而且,有些道理,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明白。自此以后,每一次的起伏、磕绊,我都把它看做是增加高考成功几率的筹码,坦然一些,看淡一些,心安一些,尽力就好。何况,身边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同学在一起努力着、奋斗着、相互陪伴着、鼓励着。
奔向另一段我的青春……
高考的前一天,同学们都自发地聚在了操场上,或散步,或奔跑,或交谈,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享受着最后留在一中的感觉。毕业前的这些日子,过得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
后来的故事很简单,考试,离校,查分,然后成为第一名——高中以来最有意义的一个第一名。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地发现,我的高中时代已经过去。迎接我的,将是我的大学——那将是另一段我的青春,我的歌。
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走得更加坚定,更加勇敢,用心飞翔。
当我静静地站在曾经如此向往的未名湖边,当我投身于“百团大战”的滚滚洪流之中,当我习惯于穿梭在光华楼和二教理教之中,当我渐渐融入了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我以为,高中的故事,我们的故事,都会成为生活的底片,渐渐地暗了,淡了。但当我提笔写下关于“回忆”的第一个字,那些属于过去的故事,却异常清晰鲜活起来,在脑海中闪过一幕一幕……
高中,我来了……
2009年9月,第一次离开家求学的我来到了我的高中——遵化一中——这是一个严格而温暖的学校。入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对于那看似“繁琐”的校规校纪,班主任连着讲了n个小时,而且竟然没有一句重复,让我们大大惊叹于学校强大的条例阵容和班主任强大的记忆力。每个月末,领导、老师就会强调一次学校的三大规定,就像三条高压线样万万不可碰。还有白条红条——一种变相的小红花和小黑点的奖惩方式,充斥着我们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初来乍到,对这许多规矩的不解与反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剪头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不明白许许多多的“规矩”。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们穿着宽松但却舒服的校服,顶着早晨超级不耗时间的发型,住在整整齐齐的宿舍,接受着外校来宾对我们礼貌之风的赞赏的时候,我们慢慢开始接受、习惯、融入,甚至是喜欢上了这些“烦人”的规矩,因为它们,有一种严谨规范却并不死板的气氛在校园里流动。
何其幸运,在这里我还碰到了这样一群敬业而真诚的老师,他们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笑、太多的感动。
高一的一个夏天,记得刚刚午睡起来的我们正准备着开始下午的第一节课。上课铃响。一向不迟到的班主任却还没过来。同学们顿时心生讶异,甚至打趣老师已是不是睡过头了。突然闻到一阵惊呼。抬头看去,老师出现在门口,而侧脸和胳膊上竟然涂了大片大片的红药水。一脸歉意的他走上讲台,向我们解释道:“路上出了一点小事故,来得晚了。我们上课吧。”我们看着那大片的红,纷纷提出让老师先休息一下。“没事,就是擦伤。来,把课本拿出来。”教室里于是响起哗啦啦的翻开书的声音。只见老师背过去写板书的时候,胳膊明显地抖了一抖。我们看着课本,心里却难以平静。几个女生偷偷地抹了抹眼角,一向反感老师严厉要求的同学也都面色凝重起来。时至今日,我已经记不得那堂课讲的是什么了,可是我知道,老师讲授的只是两个字——责任。
那些在变灰的背景中凸显出来的记忆……
三年的高中生活,个中滋味有平淡,有浓烈,看似单调无奇,实则难以复制。如今回首,净是发现再也找不出那样一个忙碌而妥帖的日子了。在那些日子里,总有一段记忆会在渐渐变灰的背景中凸显出来。
从高二文理分科以来,每次考试的成绩单上,在我的名字后总会坠着一个小小的令人欣喜的“1”。我很清楚这是因为大家的基础不同,累积的优势和持续的努力给我带来的不错的结果。可是时间久了,虽然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和向上,但是当习惯了这个位置,尤其是习惯了这个位置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时候,突然的跌落,却令我措手不及起来。市里的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很不好。不想去想这样的成绩在更大的人群中的排名,不想去想如果高考就是这样成绩的话我还怎么去理想的大学,不想去想老师同学会对我进行怎样的评价和议论,可是,越是不想去想,它们越是在我心头密密麻麻地缠绕。我渐渐变得消极、逃避,甚至也会以心情不好的理由不再看书,可是却带来了更大的空虚感和罪恶感,阴霾弥漫。学校调整了学习模式,已经是属于考前的练习。一天半的模拟考,一天半的讲解总结。而以我当时的状态,真的是越答越糟糕。而糟糕的成绩会更加地挫伤我的信心和积极性,带来一个无休止的怪圈。
第四次校模拟考完,发下来的文综试卷“惨不忍睹”。脑子里其实是空空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了,一个打击连着一个打击。似乎前几次考试的阴霾还挥之不去。一个同学告诉我说政治老师让我晚自习的时候去办公室找她,这样的状态,大概老师们也都心急了吧。于是,晚自习刚开始,我就出门走向办公楼。不料迎面遇到了手里拿着一摞刚刚批改完的试卷的数学老师。事实上,在几次状态不佳的时候,虽然成绩下滑,但是数学却也没有很大的浮动。所以我还不是很担心数学会出什么纰漏。“陈璐,过来。”数学老师停住了我的脚步。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果然,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全军溃败”的时刻。我希望能摆脱低迷却得到更糟糕的结果,我希望还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却发现所有的项目都有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心思单一却发现这些成绩让我不断地料想自己可能的最差的后果,以致心烦意乱。父母、老师、理想、现实……种种思量压抑得我透不过气来。就像一只深海里游动的鱼,一直以为某个地方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却在游向遥远的目的地的最后时刻发现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承载压力。没有回头路,前进的信心也被侵蚀得一干二净。
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低哭了一场,大约将近半个月来积聚的难过都发泄殆尽。回去的路上,刚好遇见了走向教室的政治老师。从我微肿的眼睛,变了的声音,老师大抵猜出了什么。没有提及试卷和题目,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注意身体。然后转身离开,几乎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我心里一紧,随即却满是感激老师对于我的情绪的体察和照顾。
随后的日子里,舍友精心制造笑点,好友拉我去散步,毫无顾忌地谈天,让我渐渐感到我还有很多和自己一起战斗的战友,还有很多陪我一起欢乐伤心的同胞。老师们对知识的强调和刻意对成绩的轻描淡写,父母送给我的八字鼓励——“自信、冷静、分析、坚持”,都让我感动不已,学到许多,也渐渐地卸下了心中的包袱。
我不想做一个脆弱的人,也不是一个为成绩患得患失的人,只是突然的退步让我忘记了理性。但当我真正地平静下来,我发现这样一次“跌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通向高考的路上,大大小小的考试何其之多,一次又能说明多大的问题?而且,我要庆幸,因为这毕竟不是高考的试卷,我还有改正进步的机会。而且,有些道理,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明白。自此以后,每一次的起伏、磕绊,我都把它看做是增加高考成功几率的筹码,坦然一些,看淡一些,心安一些,尽力就好。何况,身边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同学在一起努力着、奋斗着、相互陪伴着、鼓励着。
奔向另一段我的青春……
高考的前一天,同学们都自发地聚在了操场上,或散步,或奔跑,或交谈,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享受着最后留在一中的感觉。毕业前的这些日子,过得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
后来的故事很简单,考试,离校,查分,然后成为第一名——高中以来最有意义的一个第一名。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地发现,我的高中时代已经过去。迎接我的,将是我的大学——那将是另一段我的青春,我的歌。
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们在前面的旅途里,走得更加坚定,更加勇敢,用心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