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结婚证离婚证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青返城走后,农场各个岗位人手奇缺。由于人才匮乏,领导对留下来的知青特别重用。1981年,我被调到十三连任支部书记;1984年年底,又被调到海洋分场任党委副书记。
  1988年我在海洋工作期间,接待上级下派的整党检查组时,巧遇一位和我一样没有返城的上海知青。据他透露,上海有政策,可以接受离婚生活困难的知青回沪。他说:“我已经在办了,马上能批下来。”我问他回沪理由,他说:“就说一个人带一个孩子生活困难即可,不过只能通过劳动局,以工人的身份办,干部是不能办的。”
  八年前的返城梦在我心头燃起。回到家,我对妻子说了新政策,接着说:“前提是我们要办离婚,你怕不怕?”“我才不怕呢,你要想甩我,八年前就可以,何必拖到今天呢?”我确信她对我坚信不疑。“那你去问问爸妈同意不。”当晚她就去问了,回来告诉我:“妈妈同意,只是爸有些犹豫,怕假戏真做。”我说:“你放心地去告诉他们,等我们回到上海,生活工作都有了着落,把他们也接去上海。”最终全家达成了统一。
  不久,我通过总场劳资科向上海徐汇区劳动局发去了请调信。头一次我通过关系开了离婚证明,但没有通过,上海劳动局要求必须是正式离婚。当时我们一起办的有13名知青,13名知青都是以离婚的理由返城,一时引起了上海徐汇区劳动局的怀疑。
  为了解事实真相,上海方面还特派专人前来调查此事,我代表13名知青见到了上海来的一位姓高的同志和一位姓管的同志。我向他们反映了想返城的理由:“由于农场近几年改革遇到困难,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年发不出工资,我当领导,生活还不成问题,粮米、油盐、烧煤都能赊账,其他当工人的知青兄弟姐妹们没有了工资收入,生活就发生了困难。当年我们这些人留下来,就决心在北大荒扎根一辈子,没有再想过返城的事,而如今没了经济来源,连起码的生存都难以保证,这才又打算回上海。而上海劳动局要求返城的条件是,一个人带一个孩子,生活困难才能接收,要想返城,只有离婚一条路,何况离婚也是法律允许的。这就是我们想通过离婚返城的事实,你们可以找总场领导了解情况。”
  高、管两位同志听了我的陈述后深表同情,向总场领导了解情况后,对我说:“你们反映的情况属实,回上海后,我们会及时如实向领导汇报你们的情况。”第三天一早,我去客運站送他们。临上车前,管同志还嘱咐我:“你最好把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寄给上海徐汇区和市劳动局,这样能引起领导的重视。”
  我遵照管同志的嘱咐,把我们为什么大返城时不回去,现在又想到返城的理由,详实地写了材料寄到上海徐汇区和市劳动局。不久,我还亲自为返城的事去了上海,找了当时在区劳动局任仲裁科科长的昔日战友余正湖。他见着我就说:“你们的情况局里已经了解清楚,你写的信也得到了领导重视,我可以告诉你,局领导已经默认了你们的假离婚,有意接收你们回上海,但前提必须是要办正式离婚手续,你回去就办,办好了再回来,把正式的离婚证交给我就行。”
  到了农场家里,我和妻子一起去了总场乡政府,乡政府的办事员大多认识我,见我和妻子进去,好奇地问:“黄书记你怎么有空到这儿来啊?”我直率地说:“今天我是为离婚而来。”大家一时都愣住了,不解地问:“真的还是假的啊?”“当然是真的了。”接着我就把来乡政府的意图告诉了他们。大家一听说我是为了回上海办假离婚,都表示理解和支持,有的还和我妻子开玩笑说:“大姐,你可要想清楚哦,这离婚证一开,可是真的哦,将来姐夫把你甩了,我们可不负责任哦。”我妻子很自信地说:“甩了就甩了,甩了大不了再打回老家呗。”
  离婚协议中,离婚理由是:夫妻双方感情不和。离婚以后财产的分割和子女的归属问题是:女儿随男方,家中所有财产归女方。在拿到离婚证的一瞬间,双方没有一丁点伤痛之感,有的只是万分的激动。
  办妥了户口迁移证后,我赶紧买了火车票,还买了20斤糖果,返回农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和妻子一起二进乡政府。到了乡政府,大家看我们又来了,赶忙问我:“办好了吗?”我把从上海带来的糖果往办公桌上一撒,郑重地说:“今天我和夫人二进乡政府,首先感谢大家对我返城的理解、支持和帮忙;其二,我们今天来是复婚的,今天又是我们结婚的喜庆日子,请大家吃喜糖。”大家边吃喜糖,边为我们办了新的结婚证书。
  我这一生还真有点戏剧性,一生办了两张结婚证、一张离婚证。虽说也算二婚,不过都是同一个主儿。虽说几经周折,大返城时没有回去,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叶落归根。命运跟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其他文献
去年秋天,一家餐厅邀请我和作家欧阳应霁先生品尝新菜,开餐前先上水果。果实盛满一大盘子,忽然发现其中散落着十来颗葡萄粒大小的鹅黄色珠粒,比小金橘儿更加光亮细润。这难道不是菇蔫儿?我捏起一颗入口,用牙齿撕摩它柔软的果囊,一股稠浆从果子底端的小孔溢了出来,清甜间带着酸醇的奶油味儿,夹杂些细小的籽粒在齿缝间滑来绕去。没错儿,就是菇蔫儿。  欧阳先生是香港人,一边品尝一边询问。我说:“哈哈,这叫菇蔫儿,也可
期刊
我对“臭”的热爱和追求,像对苦辣酸甜味道一样,从不手软。小时在开封,奶奶用豆腐块自制臭豆腐乳,那做好的臭豆腐乳,色香味都堪比王致和的臭豆腐乳。小时候我还特别爱吃一样臭东西———臭鸡蛋。现在臭鸡蛋是被扔掉的,但那时候臭了的鸡蛋也要想办法吃掉,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食。臭鸡蛋炒尖椒是我家的保留曲目,炒出来又辣又臭,吃得满头大汗,舌头发木,那才过瘾。  后来到北京,喝到了豆汁。说实话,豆汁我并不是一见钟
期刊
不管是哪一类的黄酒,只要是好酒,必须六味调和。  甜味。糯米经过发酵产生的甜味,会让黄酒产生滋润、丰满、浓厚的感觉,也容易让人产生回味。  酸味。如果黄酒是单纯的甜,那是没有底气的,而且必然会让人产生“腻”的感觉,所以一定要有适度的酸来中和,而且这种酸本身又是一种复合味道的酸,才不至于变成“傻酸”,才会让黄酒味道更加有层次感。  苦味。酒中的苦味物质,在口味上灵敏度很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了苦味
期刊
所谓“自家榨的油”,就是自己提供茶籽、花生、大豆等油料,由榨油作坊压榨得到的油。在食品技术上,这样的油称为“粗油”。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在粗油中,还有相当多的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杂质。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压榨已经属于淘汰工艺,现在一般使用溶剂浸取。不管是壓榨还是浸取,得到的油都要进行精炼,除去杂质,并经脱色、除味之后才销售。精炼后的油颜色浅、味道淡、稳定性更好。因为粗油有精炼油所不具有的风
期刊
戴维斯是位环保专家,也谢顶,时刻帽不离头。有好事者讥他“欲盖弥彰”,戴维斯回应道:“要知道这里(指头顶)绝对是一片净土,我必须提防外界对它的污染。”一语双关。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天生秃头,年轻时当过矿工。矿主嘲笑他的秃头大概是出生时营养不良所致,赫鲁晓夫当即予以否认:“不,这是我母亲的伟大杰作。因为她看到当今世界黑暗面太多,特意让我给大家送来一点光明。”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是个秃头,他的
期刊
黄酒地图的中心,毫无疑问是绍兴。在清朝,绍兴黄酒就形成了非常精细的产品环节,酒庄的老师傅是掌握着酒曲秘密的智者,在他们的指挥之下,谷物变成酒,再被配送到全国各地。根据运输的时间条件,老师傅们还会调整配方,比如往南走的黄酒,喝起来和往北运的酒,是有些许不同的。  黄酒适合小酌,不宜干杯,这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的饮酒礼仪。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多是这么喝酒的———在喝酒之前,先端起杯子,向在场的人虚让一下,说
期刊
夜里睡得好,早晨起来就神清气爽,这时候,泡一杯“碧螺春”是最适宜的。我总觉得早晨是喝“碧螺春”的最佳时间段,其茶清淡,但清而丰,淡而腴,更主要是色鲜味新,能除一夜宿旧气。我泡“碧螺春”爱用玻璃杯,为了欣赏它的茶色。我曾有一只法国造的玻璃杯,晶莹剔透,造型又峭拔,用它来泡“碧螺春”,像是一次中西文化的最好交流。  泡“碧螺春”时,要在杯内先注上水,再加茶叶,因为它绝嫩,一如二八妙龄,太炽热了会伤了它
期刊
我妈极少说自己的事情,我们对她的过去知之甚少。今年4月父亲腿伤,我回去看他,给他买了一部智能触屏手机,里面存了他和我妈年轻时候的照片。我妈翻看照片,忽然对她的过去大谈特谈。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大为惊讶。我妈在公社当过会计,管理两百多人的大食堂,表现出色,公社要保送她去湘潭上大学,我妈拒绝了,因为要照顾瞎子外婆。  我妈放弃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机会,她放弃的是另一种人生。也许她没想过,她的这个决定同时也影响
期刊
带一帮朋友去农村小住,我来主灶,是怕姑娘烧柴熏黑了脸,怕哥们儿太费柴火和工夫,再就是我觉得烧柴灶简直如做游戏,我就是导演。  把肉切成寸方,先放锅里略炒,掐成段的葱、拍得酥烂的姜放上,兑上泉水,炖吧。火不宜太旺,有三四个火苗子舔着锅底就够。一会儿咕嘟声和香味就乱窜。都说香,问啥时好,我故意不看表,说再有三袋烟工夫吧。加上后放的土豆块、茄子块,盛出来后整整一脸盆。有的小姐说,干吗不分装几个盘子?我说
期刊
1969年的冬天,我在辽宁抚顺新宾县下夹河公社插队。那时,物资极度缺乏,生活极其困难,能吃上一顿饱饭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那年我18岁,“十八岁的小子克朗猪”,正是吃饭的年龄,每天两顿粥,喝下去肚子就像掉底似的,心里最大的愿望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实际上这个愿望每年只能在杀年猪的时候才能实现,平常真的见不到油水。  一天下午2点多,距离青年点开饭还有两个小时,我肚子咕咕直叫,饿得实在扛不住了,就到老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