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金孜红,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科研型校长,金华市名校长。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始创于1912年,2000年从规模不大的老校园迁址于占地156亩、规划60个教学班的新校园。面对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师生员工的急剧增加和学校硬件的跨越式提升的机遇,在金孜红校长的带领下,该校仅用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抓基础、强规范”—“重内涵、创示范”—“扬人文、促发展”三步跨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创造了优异的办学业绩,获得省级以上荣誉30多项,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作为一所县级市小学,短短几年内两次被教育部表彰,不能不说是该校创造的一个奇迹。
记者:金校长您好,近年来贵校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您认为促成这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金孜红:我们义乌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2000年学校搬迁以后,我们紧紧抓住办学品位跃升的契机,发扬“态度决定未来、成功需要拼搏、要做就做最好”的办学精神,真抓实干,实现了从一所区域性窗口学校向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的阶段性跨越。这是我们实验小学非常辉煌的一段发展史,也是一段创业史,更是一段成功史。要寻找促成这一发展的核心要素,我认为关键在“文化”二字。学校发展,文化是魂。多年来,我们高举文化大旗,实施“文化理校”方略。
首先,从管理文化建设入手,开展了《“开放、自主、人文”现代学校管理文化》课题研究,不断优化学校文化内涵,建立了成熟的学校管理文化体系,该课题成果获得了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其次,坚持从四个方位着手:物质文化求“精致”,行为文化求“主动”,制度文化求“规范”,精神文化求“创新”,将其打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文化为基础,行为文化是表征,制度文化添内力,精神文化铸品牌,四个方位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新的发展时期,我校已深入挖掘、提炼了学校文化的统领词——“阳光”,并以此为方向,精心培育凸显“阳光”文化,将“办阳光学校,做阳光教育,炼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确立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
记者:“阳光”文化这个提法非常简练,对于它的内涵和培育的思路,你能展开谈谈吗?
金孜红:我们学校“阳光”文化理念清晰,含义丰富,概括来说就是以“阳光”为学校文化的主旨,办“阳光、和谐”的学校,做“爱智共育”的阳光教育,炼“外雅、内秀、乐业、进取”的阳光教师,育“乐观向上、自信大方、自主学习、习惯良好”的阳光学生,把义乌市实验小学办成人文和谐的文化名校。
首先,以“阳光”文化为核心,形成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两大教育活动系列。
阳光教师发展系列:立足“百师阳光论坛”,营造教研氛围;开展阳光教师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自信心;实施分层培养策略,优化三支队伍建设——以学科首席阳光教师评选为载体,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以十佳阳光班主任评选为载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星级阳光教师评比为载体,加强青年教师团队建设。
阳光学生成长系列: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自由发挥、自我展示提供空间。体艺系列——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会、阳光趣味运动会、“体艺2 1”等活动,搭建学生展示体艺特长的舞台,让参加艺术活动与体育运动成为学生习惯,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增强自信;阅读系列——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班级经典诵读比赛等,让诵读经典成为校园常态,让阅读充满快乐;德育系列——包括清明扫墓活动、“快乐六一”游园活动、“红领巾”跳蚤市场等,为学生德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建立丰富的载体;节日系列——包括科技节、英语节、电脑节等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竞争系列——“四好阳光少年”评选、讲故事比赛、“阳光主持人”大赛……
其次,努力打造“阳光课堂”。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阳光课堂”具有三大特质:开放、简约、智慧。开放是教学思想,简约是教学行为,智慧是教学本质,表现出“以学习为中心、以高效为特征、以优质为目标”的特点。课堂民主和谐,充满师生互爱的温暖;教学充满智慧,闪亮灵动,充满生命拔节的快乐;学生如阳光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自信能干。
记者:您能不能用一句或一段话描述一下贵校“阳光文化”建设的特点?
金孜红:“阳光”文化内涵丰富,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从我这个校长的角度来看,就是:努力把学校缔造成一座“阳光殿堂”,每位教师、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沐浴阳光,同时自身又是一个个“太阳”,处处散发出阳光气质。
就拿我们的艺术教育来说,在“阳光”文化的引领下,我校以扎实的课堂、丰富的活动、精彩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阳光艺术团”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果丰硕,充分展现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义乌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五连冠、浙江省群星奖金奖、浙江省艺术大赛(合唱节、舞蹈节、艺术节)三连冠、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我们的学生以阳光的形象走出义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0年暑假期间,我校小女生梁爽成了众人追逐的“大明星”,她和我校另外19名学生组成的义乌市儿童艺术团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第十届东亚儿童艺术节,孩子们不俗的表演、落落大方的精神面貌、阳光自信的谈吐赢得了各国来宾喜爱的目光和赞许的掌声。
如今,同行和各界朋友、领导来到我们实验小学之后,都对我校学生身上所散发出的阳光气质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缔造“阳光殿堂”,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您作为校长,在这条“阳光”大道上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孜红:我认为校长的首要责任就是用文化经营学校。既然我们要缔造“阳光殿堂”,校长就要有“阳光”理念,做“阳光”人,行“阳光”事,走“阳光”道。
首先,要成为“阳光”文化的引领者,要学会“布道”。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行政的管理。”我的办学宗旨是“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体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是以教师和学生“阳光”与否,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有身先垂范的行为文化。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每天早上7∶00到校,晚上8∶30以后离校,每个工作日都是如此,在我的带动下,“态度决定未来,成功需要拼搏”的办学精神深入人心,“要做就做最好”也成了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在待遇问题上,我奉行先人后己,“校长可能是最累的,但绝不是待遇最高的”。
最后,要知人善任,“阳光”用人。我倡导“让有作为的人有地位,让有地位的人更有作为”的用人文化,做到人尽其才。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同时也是学校的精神领导,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激励出学校各部门及其成员对事业的信念,并借助信念的力量,使全体教职工致力于共同目标的奋斗。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始创于1912年,2000年从规模不大的老校园迁址于占地156亩、规划60个教学班的新校园。面对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师生员工的急剧增加和学校硬件的跨越式提升的机遇,在金孜红校长的带领下,该校仅用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抓基础、强规范”—“重内涵、创示范”—“扬人文、促发展”三步跨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创造了优异的办学业绩,获得省级以上荣誉30多项,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作为一所县级市小学,短短几年内两次被教育部表彰,不能不说是该校创造的一个奇迹。
记者:金校长您好,近年来贵校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您认为促成这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金孜红:我们义乌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2000年学校搬迁以后,我们紧紧抓住办学品位跃升的契机,发扬“态度决定未来、成功需要拼搏、要做就做最好”的办学精神,真抓实干,实现了从一所区域性窗口学校向全国基础教育名校的阶段性跨越。这是我们实验小学非常辉煌的一段发展史,也是一段创业史,更是一段成功史。要寻找促成这一发展的核心要素,我认为关键在“文化”二字。学校发展,文化是魂。多年来,我们高举文化大旗,实施“文化理校”方略。
首先,从管理文化建设入手,开展了《“开放、自主、人文”现代学校管理文化》课题研究,不断优化学校文化内涵,建立了成熟的学校管理文化体系,该课题成果获得了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其次,坚持从四个方位着手:物质文化求“精致”,行为文化求“主动”,制度文化求“规范”,精神文化求“创新”,将其打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文化为基础,行为文化是表征,制度文化添内力,精神文化铸品牌,四个方位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新的发展时期,我校已深入挖掘、提炼了学校文化的统领词——“阳光”,并以此为方向,精心培育凸显“阳光”文化,将“办阳光学校,做阳光教育,炼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确立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
记者:“阳光”文化这个提法非常简练,对于它的内涵和培育的思路,你能展开谈谈吗?
金孜红:我们学校“阳光”文化理念清晰,含义丰富,概括来说就是以“阳光”为学校文化的主旨,办“阳光、和谐”的学校,做“爱智共育”的阳光教育,炼“外雅、内秀、乐业、进取”的阳光教师,育“乐观向上、自信大方、自主学习、习惯良好”的阳光学生,把义乌市实验小学办成人文和谐的文化名校。
首先,以“阳光”文化为核心,形成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两大教育活动系列。
阳光教师发展系列:立足“百师阳光论坛”,营造教研氛围;开展阳光教师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自信心;实施分层培养策略,优化三支队伍建设——以学科首席阳光教师评选为载体,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以十佳阳光班主任评选为载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星级阳光教师评比为载体,加强青年教师团队建设。
阳光学生成长系列: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自由发挥、自我展示提供空间。体艺系列——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会、阳光趣味运动会、“体艺2 1”等活动,搭建学生展示体艺特长的舞台,让参加艺术活动与体育运动成为学生习惯,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增强自信;阅读系列——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班级经典诵读比赛等,让诵读经典成为校园常态,让阅读充满快乐;德育系列——包括清明扫墓活动、“快乐六一”游园活动、“红领巾”跳蚤市场等,为学生德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建立丰富的载体;节日系列——包括科技节、英语节、电脑节等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竞争系列——“四好阳光少年”评选、讲故事比赛、“阳光主持人”大赛……
其次,努力打造“阳光课堂”。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阳光课堂”具有三大特质:开放、简约、智慧。开放是教学思想,简约是教学行为,智慧是教学本质,表现出“以学习为中心、以高效为特征、以优质为目标”的特点。课堂民主和谐,充满师生互爱的温暖;教学充满智慧,闪亮灵动,充满生命拔节的快乐;学生如阳光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自信能干。
记者:您能不能用一句或一段话描述一下贵校“阳光文化”建设的特点?
金孜红:“阳光”文化内涵丰富,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从我这个校长的角度来看,就是:努力把学校缔造成一座“阳光殿堂”,每位教师、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沐浴阳光,同时自身又是一个个“太阳”,处处散发出阳光气质。
就拿我们的艺术教育来说,在“阳光”文化的引领下,我校以扎实的课堂、丰富的活动、精彩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阳光艺术团”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果丰硕,充分展现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义乌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五连冠、浙江省群星奖金奖、浙江省艺术大赛(合唱节、舞蹈节、艺术节)三连冠、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我们的学生以阳光的形象走出义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0年暑假期间,我校小女生梁爽成了众人追逐的“大明星”,她和我校另外19名学生组成的义乌市儿童艺术团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第十届东亚儿童艺术节,孩子们不俗的表演、落落大方的精神面貌、阳光自信的谈吐赢得了各国来宾喜爱的目光和赞许的掌声。
如今,同行和各界朋友、领导来到我们实验小学之后,都对我校学生身上所散发出的阳光气质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缔造“阳光殿堂”,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您作为校长,在这条“阳光”大道上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孜红:我认为校长的首要责任就是用文化经营学校。既然我们要缔造“阳光殿堂”,校长就要有“阳光”理念,做“阳光”人,行“阳光”事,走“阳光”道。
首先,要成为“阳光”文化的引领者,要学会“布道”。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行政的管理。”我的办学宗旨是“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体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是以教师和学生“阳光”与否,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有身先垂范的行为文化。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每天早上7∶00到校,晚上8∶30以后离校,每个工作日都是如此,在我的带动下,“态度决定未来,成功需要拼搏”的办学精神深入人心,“要做就做最好”也成了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在待遇问题上,我奉行先人后己,“校长可能是最累的,但绝不是待遇最高的”。
最后,要知人善任,“阳光”用人。我倡导“让有作为的人有地位,让有地位的人更有作为”的用人文化,做到人尽其才。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同时也是学校的精神领导,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激励出学校各部门及其成员对事业的信念,并借助信念的力量,使全体教职工致力于共同目标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