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银杏源 百美村宿·高岭宿集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yx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当代人对宁静氛围的向往,以及“片刻逃离”的需求,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持改造建设的百美村宿·高岭宿集经过建筑师王求安及其团队半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从空村到新村的活力转变。

  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的西元村里,有着这样一个景观优美的村落—高岭,这里六十余棵已经存在百年乃至千年的银杏树,一进入秋日便将整座村庄浸染,让山头都被这金黄照得熠熠闪光。但此处交通闭塞,灾难频发,直至2007年的一场持续两个月的冰灾,让原本居住于此的村民不得已陆续搬离,成了空村。10多年后,一位驴友在机缘巧合中记录下了一张高岭秋日的银杏美景照片,将已空置多年的西元村从那个被遗忘的深山里推至大众的视野,很快,那些向往归园田居、世外桃源的游人们开始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江西政府看到了重整西元村的绝佳机会,于是便找来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王求安,对这里进行重新规划、改造,打造一座以民宿为载体、拥有多种业态的精品旅游项目—百美村宿·高岭宿集。
  看到高岭的第一眼,王求全倍感亲切,这里的民居建筑同他老家湖南平江的客家夯土民居建筑十分相像,但面对空置、败落的村庄样貌王求全的内心同时也多了一份怜惜和责任感,于是很快便答应为其设计。已经从事乡村项目实践多年的王求安,一直将村民自建,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帮扶,以及村民与政府如何共同治理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当开始着手改造高岭宿集时,这一模式也成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王求全与当地居民深入沟通合作,积极引入村民在改造中的角色,同时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村落的原生状态,团队采用传统的驴驮骡载代替大型的机械工具,避免了大规模的公路修筑以及给村落制造无可恢复的豁口,让村落在一种平缓的节奏中可持续生长。


1.高岭宿集创客中心的展厅、工作坊、公共卫生间三个独立部分由镂空的玻璃棚顶连接而成,设计上同样遵循“消隐”的原则,顺应村庄一層一层向上递进的梯田土地痕迹,依傍而造,成为此处唯一的公共建筑。


2.高岭宿集一期共有9栋独立的民宿,各根据预设的不同家庭组合进行规划,外立面改造高度保留原汁原味的西元村建筑风貌,室内设计则以舒适为核心,充分降低因城乡属性转化所带来的居住体验改变。

THE DESIGNER


  王求安,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曾获2018年FA青年建筑师奖——乡村贡献奖,被焦作市文旅局授予“焦作市乡村旅游及民宿发展突出贡献者”称号。
  实践乡村建设,王求安一直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希望能够让这些建筑隐匿于自然,用谦和与敬畏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平衡”。于是,建筑的改造始终以当地原生居民风貌为基础,从坡屋、土墙到院落、木架,致力让“设计”的痕迹在此消失,留存住村庄最初、最自然的肌理,持续散发其古朴的气质。在“旧”的处理上,除了不变的“骨骼”,外墙特别选用的特殊夯土涂料,高度还原了原建筑的肌理,进而创造出久经风雨日照后的岁月光感。
  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业态项目,高岭宿集整体设立了两处公共建筑——游客中心以及创客中心。前者位于村落入口,大隐于周遭的特色梯田之中,被打造成一个如同从土地中抬起的地下空间,透过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半开放景观的设计,让这里成为一个可以饱览村落全貌的公共去处;而隐藏于村庄后山的农创工坊,虽同样依傍梯田而造,却更多地是将村落的名片——银杏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结合镂空的玻璃顶,在阳光下、月光里,透射出银杏叶形状的光影,诗意的斑驳回应着自然的形态,与天地万物对话。
  高岭宿集一期共设立了9栋民宿,建筑改造自西元村原来遗留的民居,极富乡土风韵,但老宅狭窄的3米开间,会制造出相当逼仄的居住体验,且因为传统的穿堂设置,又让每个房间在自由穿行中少了私密性,难以满足当代人注重独立空间的生活习惯。于是,对民居进行改造时,充分的舒适度、联结室内外的自然关系、制造安心的私密感以及满足不同家庭的入住需要成为探讨的关键。每一座民宿空间的室内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光影对室内氛围的影响,去装饰化的极简设计手段,配合着变化的光影,与空间墙壁、地面相互映衬、感染,让村落古朴而厚重的质感在此沉淀,构筑出一处宁静致远的精神乌托邦。
  改造完成后,从远处望向这座沉静的村庄,似乎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烟火腾飞交织于周围的银杏林,但它又多了一份时代赋予的生机,被置入了更多当代出世入世的精神。


高岭宿集游客中心隐匿在西元村入口坡地下的景观中,占地800平方米,由大厅、多功能厅、酒吧、活动中心、展廊、公共卫生间六大部分组成,建筑视野开阔,可饱览村中壮丽景色,同时帮助实现乡土独有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THE CURATOR  左靖,策展人,鄉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安徽大学副教授。2011年后,左靖将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镇)建设。他强调文化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并以培养社区的文化自觉、改善当地的文化环境等作为目标方向。熟悉左靖的人都知道,他另一个身份是《碧山》杂志书的主编,他也将杂志组织的思路运用在策展当中。  “瓷都”景德镇正在从工业城市转向文旅城市。随着曾经烟囱矗立的废弃国营厂被改造
期刊
Cabana安福路店一层的艺廊是丹麦设计大师Verner Panton特展,策展人青山周平通过真实的绳线与光线、座椅曲线的交织,将Verner Panton的“绝对反叛”具象在展厅中。1.安福路店舒畅的视线与经典设计带来的体验交互,同时与环境发生关系,呼应“有露台的小木屋”的居住意义。2.安福路店舒畅的视线与经典设计带来的体验交互,同时与环境发生关系,呼应“有露台的小木屋”的居住意义。  在Cab
期刊
云南大理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可以逃避現实的“诗和远方”的归处,只因大理有风景如画的苍山洱海。大理既是武侠小说中决意恩仇的江湖之地,也是远离喧嚣都市的桃花源之所。去年末,由建筑师朱锫设计的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建成,它与大理的山水相得益彰,正在成为大理的旅游新地标。  唯有顺应自然,建筑才能找到自己的姿态。在这里能看到天地元素近乎无缝相连,一切的建造虽是刻意却又和谐融洽。在山水交接的分界线上,透露出了大
期刊
《大地之燈》,马岩松装置以白色薄膜作为媒介,将山顶的几棵树简单包围。被忽视的地景以新的方式飘浮于空中,赋予原有的茶山一个璀璨的顶点,一个目的地,唤起人们登顶的渴望。旨在进一步探讨公共艺术的意义,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时候,轮到城市反哺乡村了。  最近十年,在城乡体系经历一系列转向与遽变之后,绿水青山从背景走向了主体。以艺术作为方法,去发现一个地域的魅力,是乡村复兴的一种思路。20年前,由北
期刊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于2021年5月29日~9月12日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1.展览中的第七个单元:d食味研究所。D&DEDARTMENT的每个店铺设有咖啡厅,以本地食材地产地销为目标,D&DEPARTMENT的食味研究所通过设立能够品尝到日本47个地方风味的食堂,研究、推广食物的长效设计。食味研究所每月会在47个地方特色食物中制定一个研究课题,根据研究课题在d47食堂为客人提
期刊
主持第一个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的落地项目时,何崴正面临着自己的40岁。  作为三文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何崴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地进行乡村建设的田野调查,并在之后策划了一系列展览,获得不少关注。但他对乡村的关注并不是近十年间才开始的。从小在大院儿长大,经常跟随在艺术院校教书的父母去往乡村采风,让何崴自小便对乡村饱含感情。在他看来,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也是建筑师创作灵感的源泉”
期刊
1.新寨咖啡庄园位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世界著名的小粒咖啡产区之一,新建筑通过组回廊与老电影院建筑相连接,形成了三个庭院:中心庭院、大树庭院、下沉庭院,图为大树庭院。新老建筑在场地原有树木的掩映下,与回廊一同形成了多个庭院相串联的格局。2.新寨咖啡庄园三层采用混凝土和玻璃等现代材料,设计始于对场地的感知和对材料的思考,而核心则在于其所意图创造的场所特征——归属大地抑或引向远方的地平线。THE DES
期刊
九女峰泡池是生长于村落山腰间的纯白笔触,回应漫山林杪与壮阔天色,对话泰山萦回百折的自然脉络,如遗落在层层石磴之间的云海珍贝。  近年来,乡村一直是中国建筑师实践的前线。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地使得乡村发展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2018年,山东鲁商集团委托line+在山东泰安做一个类似于东梓关(line+于2017年进行的一个回迁安置房项目)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泰山余脉九女峰脚下
期刊
1.廊道整体均为一层,高度低于老建筑檐口,如低平的“展台”衬托作为“展品”的保留建筑。新旧并存,原真表达。更新系统作为结构整体“轻落”在场地上,如船浮于水面,避免深基础对于场地的破坏。2.在梳理场地时反复与居民协商,于一尺一寸的进退中切削出场地边界,疏解后期加建以恢复原有街区肌理。此外,设计着重释放两庙前的公共空间,并打通街区与周边社区连通的巷道“孔隙”。  丽水松阳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有山
期刊
1.Yunjing Wedding Dress云锦嫁衣(STUDIO THONIK Thomas Widdershoven托克设计工作室)2.Shifting Sights掠影(DANE VONK戴恩沃柯)3.“Sarong Party莎籠派对”花瓶改造(HANS TAN陈彦翰)4.San D地毯(Henny van Nistelrooy-Studio HVN)5.“间物”花器(郝振瀚)6.“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