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宝兴的文化与社会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兴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青衣江上游,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康定,北接小金,东北与汶川交界,全境群山叠嶂,河谷深切,是古代青衣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古代宝兴是徙人的主要分布地域,以宝兴为中心,形成青衣江流域徙青铜文化区,包括近邻的天全并波及大渡河流域今四川石棉县和汉源县等地,在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徙都故址
  徙,音斯,在古文献里又写作斯、斯榆、斯都。《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徙与笮都相邻。在汉武帝元鼎六年设置的沈黎郡所辖之县中,目前可以知道的有青衣、严道、徙、牦牛四县,徙为其中之一,东汉、蜀汉因而不改,晋时改名徙阳。据文献和学者考证,汉代徙县故址在紧邻宝兴的四川天全县始阳镇。结合考古资料分析,今天全、宝兴一带都是徙人的分布区,与天全、宝兴相邻的大渡河流域的石棉和汉源也是徙人的分布区,而文献所载汉代居住在今四川凉山州西昌一带的徙人,原来是从天全、宝兴迁徙而去的。
  徙人是羌族的一支。《续汉书·郡国志》“蜀郡属国”下载:“汉嘉,故青衣。”《水经·青衣水注》载:“(青衣)县,故青衣羌国也。”《华阳国志·蜀志》说汉初吕后时“开青衣”,即包括徙在内。同书又说武帝天汉四年于故沈黎郡置两部都尉,“一治牦牛,主外羌;一治青衣,主汉民”,徙属外羌之列,应为牦牛种青衣羌,所以青衣江又称为羌江。
  徙人青铜文化的考古发现
  徙人青铜文化的遗存主要发现于位于青衣江流域的四川宝兴县,重要的发现有宝兴汉塔山、宝兴陇东和宝兴县城关及城郊等三处墓地,另外在属于大渡河流域的石棉县和汉源县也各有一处墓葬群发现。
  四川宝兴县城关及城郊墓葬群
  1973年至1976年,宝兴县文化馆在宝兴城关及城郊发掘了5座土坑墓。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有剑、刀、镞、鍪及扣饰等装饰品,发掘者认为墓葬的时代应为西汉初期。
  四川宝兴县瓦西沟口墓葬群
  20世纪80年代,宝兴县文化馆在宝兴县城西八公里的瓦西沟口发掘了7座石棺墓,出土器物20余件。这批墓葬无底有盖,分布密集,其中5座为西汉时期的石棺墓,出土铜剑、铜小刀、海贝等;另2座为东汉时期的石棺墓,出土铁刀、铁镰、铁钩等。
  四川宝兴县陇东石棺葬群
  四川宝兴县陇东乡老杨村是西邻青衣江的一片台地,1985年,四川省文管会和宝兴县文化馆在该处发掘了103座古墓葬,其中有石室墓11座,砖室墓14座,砖石墓14座,土坑墓62座,土坑木棺墓1座,瓮棺葬1座。这批墓葬分布密集,排列错乱,葬式基本为仰身直肢,有少量屈肢葬,出土的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几类,陶器有饰螺旋纹的双耳罐、乳突罐、鼓腹罐、釜等;铜器有釜、盘和一些小饰品;铁器有剑、矛、小刀等。发掘者认为这批墓葬的时代约在东汉时期。
  四川宝兴县汉塔山土坑积石墓群
  1991年,四川省文管会等单位在雅安市宝兴县城西北约20公里的陇东乡汉塔山发掘了65座土坑墓。这批墓葬均系小形土坑墓,布局密集,规格相近,无棺无椁,墓表积石是这批墓葬主要的特征。墓室不夯不筑,尸骨与遗物直接放入墓穴内,以土石回填至坑口,再以石块堆积于墓表。葬式主要为仰身直肢葬,有个别的二次捡骨葬和屈肢葬。共出土陶器164件,铜器253件和少量石器、装饰品等。陶器以深腹罐、圜底釜为主,有单耳罐、碗、盏、杯钵等;铜器有剑、矛、戈、刀、镞、盆、鍪、凿、带钩、镜、马节约、轮形饰、泡钉等。发掘者认为这批墓葬的时代“当属战国中期至晚期,其下限也可能延至秦。”
  四川汉源县大窑石棺葬
  1979年,汉源县文化馆在汉源大树堡大窑发掘了1座石棺葬。该墓葬用若干天然板岩片砌成墓室,墓室无底有盖,尸骨不存,故葬式不明。出土陶器有鼓腹平底罐与单口双联罐。发掘者认为该墓的时代“约当中原的秦汉之际或更早一些。”
  四川石棉县永和乡土坑墓
  石棉县永和乡墓群位于大渡河南岸的一处台地上。1993年,四川省文管所和石棉县文管所在该处发掘了3座土坑墓。墓葬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都是单人葬,有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两种葬式。出土器物150件,主要有陶器、铜器、骨器等。陶器有碗、罐、釜等;铜器有剑、矛、钺、刀、镞、锥和泡钉等装饰品。其年代,发掘者认为这批墓葬的时代“属战国中晚期”。
  徙人文化受巴蜀文化影响深刻
  宝兴徙人故地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墓葬为石棺葬和土坑墓,其中土坑墓的数量多于石棺葬,但土坑墓中出土的器物与石棺葬中出土的器物完全一致。这种现象不但在徙故地存在,在西南夷地区许多石棺葬分布区也同样存在,如云南巧家县城、剑川鳌凤山、昌宁坟岭岗等处墓葬。徙故地出土的器物以铜器中的三叉格剑、曲柄剑、泡钉、短柄镜、轮形饰和马具和陶器中的双耳罐最有地方特点,特别是宝兴陇东出土的带有三短足和牛羊头附加堆纹的双耳罐,不同于其他地区,地方特色最为突出。徙故地的这种以三叉格剑、曲柄剑、泡钉、短柄镜为主要元素的青铜器组合在川西山地、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也普遍存在,反映出宝兴徙人与西南广袤区域內的各种青铜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迄今在徙故地发现的几处墓葬群除发掘的规模都不大,最重要的是宝兴陇东和汉塔山两处。这两处墓地的墓葬虽然分布较为密集,但少有叠压打破关系,说明墓地的使用时间不长,而在西南夷地区大型墓地中的墓葬是否存在密集的叠压打破关系与该族群的生业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凡从事农耕的定居族群其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都十分复杂,如滇和劳浸、靡莫之属;而凡从事游牧或半农半牧的族群的墓葬则叠压打破关系很少,究其原因是这类族群的生业方式决定了其不断的迁徙和流动。这与Ⅸ史记》所记载的“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宝兴陇东墓葬中出土的陶器上装饰牛头、羊头的风格也反映了他们所从事的生业实况。徙故地的墓葬在规模上基本相同,没有发现大型墓葬,说明这些族群的社会分化尚不明显,只是一些从事半农半牧生业的小部落,从墓葬中出土较多的巴蜀柳叶形剑考察,徙人受蜀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
  考古资料表明,东周至汉代的徙人部落,过着一种混合型经济的生活,有的时候畜牧程度非常高,而社会分化极不明显,属于较为平等的社会。例如,在宝兴汉塔山战国积石墓群,65座墓葬中有39座出土青铜武器。这一族群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多使用巴蜀式样的武器,显示出巴蜀文化的影响。墓葬广泛殉葬动物、纺轮、毛线、皮毛制品,显示出畜牧的生活形态。这一社会广泛随葬的畜牧产品、武器,表明他们是武装化的游牧人,族葬表明血族纽带的发达。墓中也出土陶器,说明是一种半定居、半移动的混合型经济。没有发现墓葬规格的明显差异,也没有意识形态物化的神圣象征,表明这是一个依靠血缘组织为纽带的平等社会,而非依靠暴力或意识形态整合的复杂社会。(责任编辑/文风设计/毛豆)
其他文献
“参差荇莱,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姑娘挽着裤脚,在水中一左一右的采摘荇莱,举止娴雅而身姿优美,惹得岸上的小伙子害起了相思。这是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描述的采摘野菜的场景,据专家考证,荇莱这种生长在水中的野菜对于生活在西周时期的人们来说并不自己食用,因为那时已经有了更为可口的蔬菜,而是用来祭祀祖先。当人类还不-匿得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的时候,山问的泉水、林中的野果野菜就是他们耐以充饥解渴的
期刊
30年前,古朴的、纯粹的街道,在临沧比比皆是。  10年前,能见到这样的街道,仅是南塘街和太平街。  如今,完完整整地保留着老街道的就仅有太平街了。老屋、老店、老匠人……太平街是临沧现存老街道的最后一个活标本。若干年后,这一切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古朴老街  一提到老街道,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依旧是这样一番世俗的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形形色色的小贩,各种各样的乡土小玩意,拐角处卖鞋垫的老大妈,
期刊
6月21日,由青海省政府主办的2017·中国(青海)绿色金融论坛在西宁举行,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专家会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普惠、创新、合作”背景下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和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十个领域》《中国绿色金融发展
期刊
华夏历史典籍欠缺一部匡正大巴山历史厚重的篇章。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六朝古都长安坐拥天下1200多年,多赞关中以南秦岭藏盛典,常喟巴山崎岖为天险。谁人能识绵亘中国历史分水岭的大巴山,早于先秦之前便已明修古栈道,暗度历史风流陈米仓,悄然曲通黄河、长江两河文明七千年。  风从东西南北来,历史汇聚此处知冷暖。数千年来,大巴山以其宽厚大度的包容与仁慈,分担过历代王朝刀光剑影背后的无奈与忧伤;凭借洞察秋毫的
期刊
十月的太阳,丰盈地照耀着田野,麦田和谷子地像是展开的片片金黄色画布,耀眼,且带着成熟的欢愉,清风拂过时,空气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饱满的稻谷沉甸甸地低着头,像一位披星戴月匆忙赶路的老人在离家不远处的草地上歇息片刻,伸手掸掉裤脚的尘土,又仔细地擦拭鞋尖的露珠,低头抬头间,流逝了许多匆匆的光阴;又如一群散学归来的孩童,低垂着头窃窃私语,讨论着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那道数学题,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眼睛仿佛丛林
期刊
在主流的茶文化里,茶是雅致的,总是与禅与道联系在一起的。文人雅士透过一杯清茶就能悟出通透的人生,“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短,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在诗人看来,两碗茶喝下去,人生就变得豁达开朗了。到了民间,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人们清茶和油、米、面、盐等煮在一起,茶因此而变得浓稠而五味俱全。这一壶茶,既有了社交礼仪的文化范儿也满足了人类对食物最
期刊
甘孜县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横断山脉东北边缘,境内群峦起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甘孜在发展中如何突破瓶颈,依凭自身的优势资源,从贫困走向小康?且听甘孜州政协副主席、中共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解析甘孜的特色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走富有康北高原特色的发展之路  《中国西部
期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名为《蜀相》的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诗中所说的蜀相是中国历史上两汉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从诗中提到的“锦官城”三个字可以看出,杜甫当年游历的是成都武侯祠。然而今天我要说的是享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的勉县武侯祠。  勉县武侯
期刊
最近读到冉玉杰、彭东焕、李庆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丽的文化记忆——四川古镇掠影》(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这是一本介绍四川古镇的书,图文并茂,如编者所言,“承载着无数历史文化信息的四川小镇,星星点点地错落在巴蜀秀美的山水画卷中,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镶嵌于广袤的银河,引人遐思,让人向往”。笔者由于研究四川美术史的缘故,又由于建筑属于大美术的范畴,故对四川的古代建筑,包括古代城镇
期刊
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而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北京的“月坛”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风俗,只是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唐代以后,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至宋、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至今,我国各地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