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奖学金的评定已经成了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设立的目的是在对先进者给予奖励的同时,给予后进者前进的动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奖学金对学生思想及心理健康的学习过程表现,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高校奖学金 激励作用 过程表现
一、引言
奖学金制度作为我国“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前部分高校把设置奖学金的目的表述为“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全面发展,促进思想素质、学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提高”,扩展了奖学金的概念,使奖学金的属性发生了观念性的变革。因此,高校大多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以某校为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为思想道德表现、课程学习成绩、发展素质表现三大模块,分别占总成绩的10%、70%、20%。
二、激励的过程表现
(一)课堂参与表现
1.对各科成绩组成的关注。课程成绩基本上是由平时分、期中分、期末分组成,期末分占主要比例。一般来说,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都会讲明本课程的成绩组成情况,同时,也是学生非常专注的时候。平时分由加分问题或表现、考勤、小作业等组成。学生知晓了情况后,会对以后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2.对加分问题回答的积极。当提出加分问题时,原本懒散的课堂气氛顿时被激活了,学生开始专注思考问题。几次后发现,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积极或胆大或聪明的学生,因为他们掌握了加分问题的核心,如回答问题无论对错都有加分。有些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改进了加分问题的设置,如限制回答次数,超过的“禁言”一周,让那些很少回答或是紧张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参与其中。
(二)作业完成表现
1.对作业质量完成的准备。大学生完成作业或任务,离不开Word,PPT,Excel等基本的办公软件,尤其以PPT展示讲解为主。PPT作业质量主要看PPT展示的效果,如幻灯片观看的效果,是否清晰及吸引注意力;PPT内容与作业要求的符合程度;主讲人的讲解效果,是否照本宣科及有感染力,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作业时切合作业要求,并熟透内容。
2.对小组作业组团的主动。团队合作的作业,组队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生以熟悉的同学或同一个集体为一组,此时的小组成绩不相上下;第二境界是学生洞察发现,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很优秀,刚好与自己互补,这样组队的成绩会大幅度提高;第三境界是专门与优秀的学生组队,自己当充数的,几乎没有付出劳动却能获得好成绩。
(三)活动参与表现
1.对学生工作组织的热情。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立了许多学生组织,如团委和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社团协会、治保会、国旗护卫队、党支部、勤工助學部、校志愿者服务中心、校艺术团等。从干事开始,有能力的学生逐渐晋升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担任多项职务,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素质分数。
2.对各类比赛活动的参与。在发展素质分模块有文体竞赛加分、学科竞赛加分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征文比赛等受到表彰的,都可以加适当的分数。因此,学生要关注宣传栏的消息,找到适合自己可以突破的方面,勇敢地尝试并努力获得成果。
(四)考试备战表现
1.对考试资料准备的心理。资料的准备程度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学生越来越重视备考前的平时积累。获取资料的途径因学生个人的能力而异,第一境界是获取教师授课的PPT及考试重点说明;第二境界是向学习认真的同学寻求笔记;第三境界是向学长学姐寻求历年的资料;第四境界是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等一般学生想不到的途径。
2.对备考加强复习的态度。大学考试基本集中在一个月,考试战线拉得很长,复习的时间也比较充裕,所有学生都进入紧张复习的考试状态,图书馆、自习教室等出现明显的占座现象。但是考前突击的现象依然普遍,有人戏言:“过一天看一本,效率啊;考一门过一门,实力啊;横批:突击成才。”临近考试,学校都会强调考风考纪并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是依然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五)测评汇报表现
1.对各项寻求分数的思量。等到考试综合成绩尘埃落定,无法改变后,学生只能思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其他分数,面对思想品德表现和发展素质模块的具体项目,对自己曾经的收获百般思量,追求最大限度的加分。
2.对下次测评加分的思路。许多学生一开始不关注综合测评项目,等到这次填写时才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努力可以争取的加分机会。如说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加分,技能素质加分如资格证书、职业证书、上岗证书,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大型讲座和活动的加分等。从此,学生吸取教训,开始有针对性地努力,在获得更多分数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活。
(六)结果公布表现
1.对综合成绩公布的情绪。对于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而言,在归结原因时,大部分的人归为能力缺陷,而非努力。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浮躁”的特点,可能会耐不住长时间的学习。如此一来,经过一定的努力,但未有结果,那么他们就容易将成败归因为“能力”,正如维纳所指出的,能力是稳定不可控的一个品性,所以他们会放弃努力。
2.对近段时间心情的影响。在群体中,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会经常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以衡量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待遇。得到奖学金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下一次继续得到这种精神与物质同在的鼓舞;而没有得到奖学金的学生当然会更加铆足劲儿地学习,好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扬眉吐气。
三、结语
高校奖学金制度是用于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高等院校对奖学金制度进行改革时,既要把握奖学金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大方向,又要把握不同种类的奖学金所奖励“先进分子”的独特属性,使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或突出表现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只有不断地运用新的理念和思想来指导奖学金评定,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诉求,才能使奖学金制度发挥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俊宇,戴荣四.关于高校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2]蒋国华.对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激励效应分析[J].石油教育,2007(2).
[3]刘茹.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防范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 高校奖学金 激励作用 过程表现
一、引言
奖学金制度作为我国“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前部分高校把设置奖学金的目的表述为“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以学为主、全面发展,促进思想素质、学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提高”,扩展了奖学金的概念,使奖学金的属性发生了观念性的变革。因此,高校大多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以某校为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为思想道德表现、课程学习成绩、发展素质表现三大模块,分别占总成绩的10%、70%、20%。
二、激励的过程表现
(一)课堂参与表现
1.对各科成绩组成的关注。课程成绩基本上是由平时分、期中分、期末分组成,期末分占主要比例。一般来说,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都会讲明本课程的成绩组成情况,同时,也是学生非常专注的时候。平时分由加分问题或表现、考勤、小作业等组成。学生知晓了情况后,会对以后的学习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2.对加分问题回答的积极。当提出加分问题时,原本懒散的课堂气氛顿时被激活了,学生开始专注思考问题。几次后发现,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积极或胆大或聪明的学生,因为他们掌握了加分问题的核心,如回答问题无论对错都有加分。有些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改进了加分问题的设置,如限制回答次数,超过的“禁言”一周,让那些很少回答或是紧张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参与其中。
(二)作业完成表现
1.对作业质量完成的准备。大学生完成作业或任务,离不开Word,PPT,Excel等基本的办公软件,尤其以PPT展示讲解为主。PPT作业质量主要看PPT展示的效果,如幻灯片观看的效果,是否清晰及吸引注意力;PPT内容与作业要求的符合程度;主讲人的讲解效果,是否照本宣科及有感染力,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作业时切合作业要求,并熟透内容。
2.对小组作业组团的主动。团队合作的作业,组队有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生以熟悉的同学或同一个集体为一组,此时的小组成绩不相上下;第二境界是学生洞察发现,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很优秀,刚好与自己互补,这样组队的成绩会大幅度提高;第三境界是专门与优秀的学生组队,自己当充数的,几乎没有付出劳动却能获得好成绩。
(三)活动参与表现
1.对学生工作组织的热情。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立了许多学生组织,如团委和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社团协会、治保会、国旗护卫队、党支部、勤工助學部、校志愿者服务中心、校艺术团等。从干事开始,有能力的学生逐渐晋升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担任多项职务,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素质分数。
2.对各类比赛活动的参与。在发展素质分模块有文体竞赛加分、学科竞赛加分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征文比赛等受到表彰的,都可以加适当的分数。因此,学生要关注宣传栏的消息,找到适合自己可以突破的方面,勇敢地尝试并努力获得成果。
(四)考试备战表现
1.对考试资料准备的心理。资料的准备程度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学生越来越重视备考前的平时积累。获取资料的途径因学生个人的能力而异,第一境界是获取教师授课的PPT及考试重点说明;第二境界是向学习认真的同学寻求笔记;第三境界是向学长学姐寻求历年的资料;第四境界是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等一般学生想不到的途径。
2.对备考加强复习的态度。大学考试基本集中在一个月,考试战线拉得很长,复习的时间也比较充裕,所有学生都进入紧张复习的考试状态,图书馆、自习教室等出现明显的占座现象。但是考前突击的现象依然普遍,有人戏言:“过一天看一本,效率啊;考一门过一门,实力啊;横批:突击成才。”临近考试,学校都会强调考风考纪并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是依然存在考试作弊现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五)测评汇报表现
1.对各项寻求分数的思量。等到考试综合成绩尘埃落定,无法改变后,学生只能思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其他分数,面对思想品德表现和发展素质模块的具体项目,对自己曾经的收获百般思量,追求最大限度的加分。
2.对下次测评加分的思路。许多学生一开始不关注综合测评项目,等到这次填写时才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努力可以争取的加分机会。如说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加分,技能素质加分如资格证书、职业证书、上岗证书,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大型讲座和活动的加分等。从此,学生吸取教训,开始有针对性地努力,在获得更多分数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活。
(六)结果公布表现
1.对综合成绩公布的情绪。对于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而言,在归结原因时,大部分的人归为能力缺陷,而非努力。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浮躁”的特点,可能会耐不住长时间的学习。如此一来,经过一定的努力,但未有结果,那么他们就容易将成败归因为“能力”,正如维纳所指出的,能力是稳定不可控的一个品性,所以他们会放弃努力。
2.对近段时间心情的影响。在群体中,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会经常将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以衡量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待遇。得到奖学金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下一次继续得到这种精神与物质同在的鼓舞;而没有得到奖学金的学生当然会更加铆足劲儿地学习,好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扬眉吐气。
三、结语
高校奖学金制度是用于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高等院校对奖学金制度进行改革时,既要把握奖学金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大方向,又要把握不同种类的奖学金所奖励“先进分子”的独特属性,使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或突出表现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只有不断地运用新的理念和思想来指导奖学金评定,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诉求,才能使奖学金制度发挥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俊宇,戴荣四.关于高校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2]蒋国华.对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激励效应分析[J].石油教育,2007(2).
[3]刘茹.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防范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