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深化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但面对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内部管理的难题,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的明显。因此,为促进社团健康发展,深入分析社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其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今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根本特征:第三部门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理论性为发起依托,以大学生共有的活动理念、兴趣爱好、专业兴趣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建立起来的,有着既定目标和规范的"公益性组织"或"互益性组织",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高校学生社团承担了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也是高校学生社团具有"非官非民"特征的重要来源。是新时期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我们从社团的根本属性出发,不难发现高校学生社团还具有很强的第三部门特征。(第三部门是指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俱乐部、慈善组织、科研机构、工会等)
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内部机制的制约,其组织的体制结构较为松散,组织的成员也不是一直处于稳定的和平衡的状态,但这并不影响社团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而存在并发挥作用;反之,也恰恰是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较为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在,其在接纳组织成员方面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高校学生社团要保持自身的正常有序的运作,必须有一定的规范。社团行为的规范往往难以形成强制的约束力,而主要依靠成员的自觉,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高校学生社团始终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功能在于实现社团成员间的"互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
但高校学生社团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在功能实现上有显著的差别,高校学生社团更加突出强调其在学生群体成长中的育人功能,这是高校学生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更加突出强调的是其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背景下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这是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不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可以不同,这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相似特征的判断;相反,第三部门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服务功能,也恰恰是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具有显著第三部门特征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所或缺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高校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由于其处于第三部门的特殊情况,以及其"非官非民"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制约,在近几年的自我运营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作为社团本身自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社团自身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是一个团体组织是否能顺利运转的关键,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团本身就是一个人员流动和自由度较大的组织,正是由于这种宽松的管理特点,部分成员纪律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大,导致社团各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更不利于社团活动的广泛展开。然而传统的各类制度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发展形式。社团的管理也缺乏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一般多由团委指导,很多团委负责老师任务过于集中,而无法对一些活动进行深入了解,以至于审批时不过规范,抓的过紧活动空间小,挫伤了社团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社团工作缺乏自主性。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整个社团工作往往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无法做到社团的有序健康运转。
(二)缺乏专业指导力量,活动质量不高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一般由社团直接聘请或由挂靠单位指定,虽然近些年各高校对指导老师制度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对社团工作的指导老师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指导老师缺乏指导技巧的培训,存在对自己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同时由于老师大部分都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很难持久地投入到高校社团工作中去,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指导。更多的只是一般性质的出席社团活动,或开展讲座。同时部分学院存在对社团工作重视不足,挂靠制度不能很好落实,使社团缺少了学院团委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也不利于社团的发展。造成活动层次与水平不高、没有树立很好的市场意识与品牌意识等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的现状。
(三)社团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社团学生干部是社团内部管理的主要人物,他们是社团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组织者,是社团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社团正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他们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等都备受关注。但现实是:1、部分社团学生干部在大学以前很少或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难以胜任复杂的工作;2、个别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非但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3、部分社团干部自身能力不够高,所做工作质量较差,效果不够明显。有些干部缺乏责任心,过多的将其自身的本职工作推给工作经验不足的新干事,虽美其名曰是对新人的培养,但未免让人对其能力有所怀疑,严重影响了其作为社团主要学生干部形象。
(四)社团宣传途径低劣,缺乏实际效果
一个组织的发展缺不了宣传的的作用,社团也是。然而当前我们社团各项活动的宣传形式拙劣,过多的注重海报喷绘的制作,不注重对网络媒体平台(例如:bbs,qq群,短信群发系统等)的利用。许多活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导致它们都只能在社团内部展开,没有得到外界的响应,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当前赞助和社团活动主次不分甚至本末倒置,一些社团因为拉了赞助而搞活动,导致在宣传上商业气氛过高,让同学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去被迫接受商家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对社团的发展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业余时间。
三、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完善的综合管理制度。顺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和特点,废除过去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研究并推行新的关机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各社团内部的管理。通过充分的调研,制定一个专门的社团管理方案,加强对各部门成员的管理,通过绩效考核,做到激励和惩罚共处。制定一个专门的社团管理机制,代表学校行使对社团各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社团管理体系宏观上抓大放小,微观上变被动为主动,构建积极推动的开发模式,加强分类指导,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完善社团导师指导和有效挂靠制度,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指导队伍,并且将社团指导教师的考察评估纳入学校教师考评行列,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政策倾斜,将指导教师的社团工作量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范围,在工资、福利、职称晋升中体现出来,激励年轻教师或专业教师甚至社会上专利有较大造诣的人士,踊跃投身到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上来。从而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或帮助学生社团,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传播效用。此外,社团活动的内容在娱乐的同时,品味要有所提升,加强活动的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底蕴。鼓励创新意识,创办一些品牌活动,迎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社团的活动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同学服务。
(三)建立并完善高校学生社团骨干、负责人培训制度。每年在社团选拔新成员之前,对各协会的负责人候选人进行一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并做好学生社团负责人质量关,避免感情用事,采取推荐,自荐,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政策,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人才,确保将高素质、热爱学生社团工作、具有较强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对不胜任学生社团负责人工作的学生要及时调整,对高校学生社团骨干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及骨干的较高素质,这也是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
(四)多维度宣传活动,多途径改进宣传,树立多元化品牌。利用多种宣传途径,积极宣传各类社团活动,使得我们的同学能够有效的在社团活动中取得应有的成果。同时利用其他团体组织或建立自己的宣传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宣传阵地,不断改进和丰富现有宣传方式。通过建立"品牌活动基地",等途径,建立一批在校内外影响较大的社团品牌活动。同时鼓励优秀的社团走出去,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扩大高校社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并可通过论坛等方式与其他的社团组织进行交流,交换经验,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有选择地采纳,使我们社团地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发展规模走向壮大。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要实现自身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持和发展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吸引外部环境的优质资源来促进社团建设,推进社团发展,提升社团成员的运转水平。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不断优化社团的结构和拓展社团的服务功能。大学生社团活动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才干的重要形式。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相信通过规范社团管理,实现社团管理的有效化,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即使更新工作理念,高校学生社团一定能够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定能够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加强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研究[J].世纪桥,2008,(8).
[2]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3]罗进辉,汪玉梅,张迪免,邹慧.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4).
[4]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5]王娜,赵丽亚.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5).
[6]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08,(2).
[7]王翘楚.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及建议[J].学会,2005,(12).
[8]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4).
[9]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特征及其潜在功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根本特征:第三部门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理论性为发起依托,以大学生共有的活动理念、兴趣爱好、专业兴趣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建立起来的,有着既定目标和规范的"公益性组织"或"互益性组织",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高校学生社团承担了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也是高校学生社团具有"非官非民"特征的重要来源。是新时期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我们从社团的根本属性出发,不难发现高校学生社团还具有很强的第三部门特征。(第三部门是指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俱乐部、慈善组织、科研机构、工会等)
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内部机制的制约,其组织的体制结构较为松散,组织的成员也不是一直处于稳定的和平衡的状态,但这并不影响社团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而存在并发挥作用;反之,也恰恰是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较为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在,其在接纳组织成员方面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高校学生社团要保持自身的正常有序的运作,必须有一定的规范。社团行为的规范往往难以形成强制的约束力,而主要依靠成员的自觉,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高校学生社团始终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功能在于实现社团成员间的"互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
但高校学生社团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在功能实现上有显著的差别,高校学生社团更加突出强调其在学生群体成长中的育人功能,这是高校学生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更加突出强调的是其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背景下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这是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不同组织的发展目标可以不同,这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相似特征的判断;相反,第三部门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服务功能,也恰恰是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具有显著第三部门特征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所或缺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高校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由于其处于第三部门的特殊情况,以及其"非官非民"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制约,在近几年的自我运营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作为社团本身自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社团自身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是一个团体组织是否能顺利运转的关键,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团本身就是一个人员流动和自由度较大的组织,正是由于这种宽松的管理特点,部分成员纪律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大,导致社团各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更不利于社团活动的广泛展开。然而传统的各类制度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发展形式。社团的管理也缺乏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一般多由团委指导,很多团委负责老师任务过于集中,而无法对一些活动进行深入了解,以至于审批时不过规范,抓的过紧活动空间小,挫伤了社团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社团工作缺乏自主性。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整个社团工作往往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无法做到社团的有序健康运转。
(二)缺乏专业指导力量,活动质量不高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一般由社团直接聘请或由挂靠单位指定,虽然近些年各高校对指导老师制度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对社团工作的指导老师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指导老师缺乏指导技巧的培训,存在对自己职责不明确的现象,同时由于老师大部分都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很难持久地投入到高校社团工作中去,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指导。更多的只是一般性质的出席社团活动,或开展讲座。同时部分学院存在对社团工作重视不足,挂靠制度不能很好落实,使社团缺少了学院团委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也不利于社团的发展。造成活动层次与水平不高、没有树立很好的市场意识与品牌意识等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的现状。
(三)社团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社团学生干部是社团内部管理的主要人物,他们是社团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组织者,是社团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社团正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他们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等都备受关注。但现实是:1、部分社团学生干部在大学以前很少或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难以胜任复杂的工作;2、个别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非但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3、部分社团干部自身能力不够高,所做工作质量较差,效果不够明显。有些干部缺乏责任心,过多的将其自身的本职工作推给工作经验不足的新干事,虽美其名曰是对新人的培养,但未免让人对其能力有所怀疑,严重影响了其作为社团主要学生干部形象。
(四)社团宣传途径低劣,缺乏实际效果
一个组织的发展缺不了宣传的的作用,社团也是。然而当前我们社团各项活动的宣传形式拙劣,过多的注重海报喷绘的制作,不注重对网络媒体平台(例如:bbs,qq群,短信群发系统等)的利用。许多活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导致它们都只能在社团内部展开,没有得到外界的响应,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当前赞助和社团活动主次不分甚至本末倒置,一些社团因为拉了赞助而搞活动,导致在宣传上商业气氛过高,让同学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去被迫接受商家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对社团的发展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业余时间。
三、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完善的综合管理制度。顺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和特点,废除过去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研究并推行新的关机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各社团内部的管理。通过充分的调研,制定一个专门的社团管理方案,加强对各部门成员的管理,通过绩效考核,做到激励和惩罚共处。制定一个专门的社团管理机制,代表学校行使对社团各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社团管理体系宏观上抓大放小,微观上变被动为主动,构建积极推动的开发模式,加强分类指导,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完善社团导师指导和有效挂靠制度,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指导队伍,并且将社团指导教师的考察评估纳入学校教师考评行列,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政策倾斜,将指导教师的社团工作量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范围,在工资、福利、职称晋升中体现出来,激励年轻教师或专业教师甚至社会上专利有较大造诣的人士,踊跃投身到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上来。从而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或帮助学生社团,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传播效用。此外,社团活动的内容在娱乐的同时,品味要有所提升,加强活动的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底蕴。鼓励创新意识,创办一些品牌活动,迎合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社团的活动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同学服务。
(三)建立并完善高校学生社团骨干、负责人培训制度。每年在社团选拔新成员之前,对各协会的负责人候选人进行一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并做好学生社团负责人质量关,避免感情用事,采取推荐,自荐,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政策,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人才,确保将高素质、热爱学生社团工作、具有较强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对不胜任学生社团负责人工作的学生要及时调整,对高校学生社团骨干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及骨干的较高素质,这也是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
(四)多维度宣传活动,多途径改进宣传,树立多元化品牌。利用多种宣传途径,积极宣传各类社团活动,使得我们的同学能够有效的在社团活动中取得应有的成果。同时利用其他团体组织或建立自己的宣传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宣传阵地,不断改进和丰富现有宣传方式。通过建立"品牌活动基地",等途径,建立一批在校内外影响较大的社团品牌活动。同时鼓励优秀的社团走出去,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扩大高校社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并可通过论坛等方式与其他的社团组织进行交流,交换经验,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有选择地采纳,使我们社团地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发展规模走向壮大。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要实现自身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持和发展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吸引外部环境的优质资源来促进社团建设,推进社团发展,提升社团成员的运转水平。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不断优化社团的结构和拓展社团的服务功能。大学生社团活动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才干的重要形式。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相信通过规范社团管理,实现社团管理的有效化,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即使更新工作理念,高校学生社团一定能够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定能够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加强职技高师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研究[J].世纪桥,2008,(8).
[2]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3]罗进辉,汪玉梅,张迪免,邹慧.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4).
[4]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5]王娜,赵丽亚.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5).
[6]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08,(2).
[7]王翘楚.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及建议[J].学会,2005,(12).
[8]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4).
[9]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的第三部门特征及其潜在功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