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建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学案教学法便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通过参与学案教学实践所得的思考和体会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以下两种程序:
  1.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即: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需教师做全面的讲解,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积极热烈的学习气氛,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要求学生总结收获,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实际上,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观点。这种课型是使用最多的。
  2.质疑——探究——小结——应用。这种模式用于复习课,目的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或从别人的实践中学到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二、学案导学带给我们的收获
  1.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学习中。学案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学习中,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后进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有效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我们学校的小组整体评价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互助,同时中学生本身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小组的竞争可以督促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2.学案使学生“会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案学习中的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到达“愤、悱”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上课的时候可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同时,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尤其是学案的课堂练习巩固环节,可以把好知识关,有利于每堂课巩固教学重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3.学案给了师生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学生在初步完成学案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往往能成为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有效利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往的课堂中,一些后进生学习被动,即使在学习中有问题、有思考也怯于表达,不能及时、充分地引起教师的关注,使得学习状况越来越差。而教师在批阅学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他们暴露出的问题,可据此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或是发现他们的一些闪光点,并据此有意地鼓励、引导,使其在同学面前树立自信,激发内心积极向上的愿望,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学案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避免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使教师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比较顺利地理清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
  三、学案导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凡事有利就有弊,使用“学案导学”的实践,我们有收获,也有许多问题和困惑。
  1.老师对小组的讨论情况,一定要能够真实地把握起来。小组的讨论常常说得不亦乐乎,但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有的组员不参与,有的小组则是看似热烈但并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的一言堂……教师可以采取个别了解的方式,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摸底。同时老师对讨论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么讨论、怎么让学习差的同学得到发言的机会,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这种指导短时间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案教学所强调的自主性使得那些学习基础差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掉队现象严重。有的后进生在交流中不发言,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说话不少却所学不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教学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正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怕困难和失败,踏实肯干,求真务实,以学案为依托,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导入 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 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当,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
期刊
摘 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潜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关键词:师生关系 互动教学 教学相长 创新精神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
期刊
摘 要:案例分析教学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典型事例解释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启发诱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种类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 案例分析 教学模式 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由教师立“疑”设“障”,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契机,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置于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针对性 实效性 创新性     在问题化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未来教育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而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大部分教师能从选材、构思、写作、修改等几个环节加以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大都只注重前三个环节,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改自评、互评互改环节,往往把作文修改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问题并通过质疑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问题贯穿课堂,通过多样地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问题”教学 激发思维 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性。要想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关键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
期刊
学案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要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是进行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学案的内容和编制  学案主体一般由教师编制,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完善并改进,使学案更适合学生实际。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
期刊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又是一种
期刊
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性大,综合性强,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容易出差错。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影响了对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几年来的总结,笔者主要是从练习题入手,通过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教学激趣乐学教育研究与实验”所强调的“激趣”、“乐学”等核心概念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围绕“趣”、“乐”的特点进行设计,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关键词:激趣 乐学 尝试    当前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改促使教师在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