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林权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制约的作用。本文就林权及林权制度的理论,分析和总结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各阶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因地制宜,积极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出林业可持续发展下的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现状
集体林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林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是林农主要的生活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了几次变革,但至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力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0%,这种状况不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严重制约了林业资源的配置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对林业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十分迫切。
2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产权关系不明晰
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多数山林权属存在着争议,严重影响了林权证的发放进度和林农营造林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必然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认识不到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参与人员很多,政策性较强,涉及的利益关系较广。但有些林业部门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认识不够,有畏难情绪,对林权证的发放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2.3 林业与非林业用地界限不明确
林业与农业用地经常纵横交错,没有明晰的界限。农民经常在林业用地上实行林粮相间种植,一些承包人也在自己承包的林地上自主经营。因此,很难区分林业用地,这种情况也不利于营造林工作。
2.4 林业政策法规滞后
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起着向导的作用,林业法规作为林业发展的保障,一些地区林业政策不健全,造成林业不景气,加上营林资金严重匮乏,导致林业投资不足,影响营造林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经营者的信心。
2.5 利益分配不明确
利益分配制度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导致大多数人对林权制度的不满,林业投资者对林业投资缺乏信心,民众也失去了向心力,林农由于得不到经济效益,导致林农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加上经济效益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从而使林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3 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3.1 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明晰产权,将集体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落实到林农手中,从而激发林农的积极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落实承包经营權,就是按照国家规定落实承包政策,完善承包政策和程序。对林地权属有争议的,要依法调处后再落实经营主体,并依法保护农民承包和延包的权利。还要勘界发放林权证,并依法登记。
明确了经营主体后,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才能趋于合理,才会最大化的取得收益,使林业发展更加顺畅。
3.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有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决改革的后顾之忧,激励林农的积极性,减少林业改革的后顾之忧,保障森林资源的发展需求,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3.4 使利益分配趋于合理
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是导致林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只有使利益分配更趋于合理,才能使林业经营者得到实际的经济效益,才能充分调动林农参与管理的热情,并把自己的思想倾注于林业管理中。
3.5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林业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改进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公益林和公有林管严,对一般用材林管好,对定向培育的工业林和私有林管活,这样才会更大限度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6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林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保障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以此来提高质量和效益。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资金和科技支持,从而提高林业建设的管理水平,确保林业管理的质量与成效。
3.7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国家和林业主管部门对集体林改革后,林区出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模式多样化,要出台适合于集体林权改革后的法规,建立完善的法规保障机制。并对已经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对不符合当地实际的要进行调研考量,运用顺畅的政策体系来指导管理林业生产的发展,从而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依法有序的开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下的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封闭的经营模式向开放式经营模式的转化。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规范,把林业产业发展的弊端变为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书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次生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3).
[2] 张秀丽,谢屹,温亚利等.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11(2).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现状
集体林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林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是林农主要的生活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了几次变革,但至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力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0%,这种状况不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严重制约了林业资源的配置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对林业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十分迫切。
2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产权关系不明晰
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多数山林权属存在着争议,严重影响了林权证的发放进度和林农营造林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必然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认识不到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参与人员很多,政策性较强,涉及的利益关系较广。但有些林业部门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认识不够,有畏难情绪,对林权证的发放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2.3 林业与非林业用地界限不明确
林业与农业用地经常纵横交错,没有明晰的界限。农民经常在林业用地上实行林粮相间种植,一些承包人也在自己承包的林地上自主经营。因此,很难区分林业用地,这种情况也不利于营造林工作。
2.4 林业政策法规滞后
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起着向导的作用,林业法规作为林业发展的保障,一些地区林业政策不健全,造成林业不景气,加上营林资金严重匮乏,导致林业投资不足,影响营造林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经营者的信心。
2.5 利益分配不明确
利益分配制度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导致大多数人对林权制度的不满,林业投资者对林业投资缺乏信心,民众也失去了向心力,林农由于得不到经济效益,导致林农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加上经济效益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从而使林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3 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3.1 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明晰产权,将集体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落实到林农手中,从而激发林农的积极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落实承包经营權,就是按照国家规定落实承包政策,完善承包政策和程序。对林地权属有争议的,要依法调处后再落实经营主体,并依法保护农民承包和延包的权利。还要勘界发放林权证,并依法登记。
明确了经营主体后,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才能趋于合理,才会最大化的取得收益,使林业发展更加顺畅。
3.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有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决改革的后顾之忧,激励林农的积极性,减少林业改革的后顾之忧,保障森林资源的发展需求,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3.4 使利益分配趋于合理
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是导致林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只有使利益分配更趋于合理,才能使林业经营者得到实际的经济效益,才能充分调动林农参与管理的热情,并把自己的思想倾注于林业管理中。
3.5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林业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改进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公益林和公有林管严,对一般用材林管好,对定向培育的工业林和私有林管活,这样才会更大限度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6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林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保障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以此来提高质量和效益。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资金和科技支持,从而提高林业建设的管理水平,确保林业管理的质量与成效。
3.7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国家和林业主管部门对集体林改革后,林区出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模式多样化,要出台适合于集体林权改革后的法规,建立完善的法规保障机制。并对已经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对不符合当地实际的要进行调研考量,运用顺畅的政策体系来指导管理林业生产的发展,从而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依法有序的开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下的林权制度改革,是集体封闭的经营模式向开放式经营模式的转化。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规范,把林业产业发展的弊端变为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书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次生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3).
[2] 张秀丽,谢屹,温亚利等.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