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热应激对笼养蛋鸡的影响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鸡对温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13~25℃的适宜温度和55%~65%的相对湿度能够提高蛋鸡饲料转化率,促进其产蛋潜力的发挥,保证鸡群健康生长。而在夏季高温环境条件下,鸡体散热受阻,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呼出的水分增加,鸡舍湿度随之加大,使鸡只感觉更加闷热,导致其耗料量增加,产蛋量减少,蛋重降低,蛋壳变薄,出现抱窝和换羽现象,死亡率也会加大。因此,在炎热夏季采取调整日粮配比、改善饲喂方法、加强环境控制、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防止蛋鸡热应激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整日粮配比
  1. 降低能量物质饲料
  在炎夏季节,随着温度的升高,蛋鸡的采食量减少,将饲料中的玉米用量减少4%左右,可有效降低高温对蛋鸡造成的影响,改变饲料适口性和延长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可提高蛋鸡采食量,促进其消化吸收。注意做到随配随喂,或在饲料中添加乙氧喹等抗氧化剂,防止脂肪氧化变质。
  2. 使用蛋白质利用率高的原料
  由于蛋白质代谢所产生的热量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使鸡体代谢产热增加,因此在调整饲料配方时,应在保证总体蛋白质原料用量不变的基础上,减少杂粕等蛋白质利用率较低的原料以及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的用量,增加豆粕等蛋白质含量高、利用率高的原料。同时,在保持日粮氨基酸平衡的基础上,添加蛋氨酸、赖氨酸等可以缓解热应激的必需氨基酸。
  3. 添加矿物质类饲料
  傍晚是蛋雞对钙需求量最高的时候,此时应适当调整颗粒状饲料中钙、磷元素的比例,将饲料中钙的比例提高到4%,有效磷控制在0.42%以内,以防止蛋壳变薄变脆;同时,添加0.3%碳酸氢钠,增加锰和镁的含量,均能增加蛋壳厚度,注意适当降低盐的用量。
  4. 加大维生素的用量
  高温环境下,将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的添加量提高到正常量的2倍,或在饲料中添加0.3%柠檬酸,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新鲜多汁的青绿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鸡食欲,缓解热应激。也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收到提升蛋鸡体内酸碱平衡和消除应激反应的双重目的。
  二、改善饲喂方法
  1. 改变饲喂时间
  在夏季,对蛋鸡采用少食勤喂的饲喂方式,尽量利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集中喂食,尤其注重早晚开灯后及熄灯前的喂食,此时温度较低,容易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和养成较好采食习惯。生产中将适口性较差的贝壳粉或石粉添加在傍晚的饲料中,以提高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2. 改变饲料形态
  将粉料改变成颗粒饲料,或使用湿拌料,辅以夜间开灯1小时及增加饮水等措施,均能刺激蛋鸡采食。实践中,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香味剂、甜味剂、酸化剂、油脂等物质,可以提高蛋鸡食欲。
  三、加强环境控制
  1. 科学设计鸡舍
  无论哪种类型鸡舍,其内部条件应尽量接近鸡群最适需求。利用纤维板吊顶并将屋顶做成双层以增强鸡舍隔热性能,外墙和屋顶涂白也可起到降温作用。选在地势较高处建造鸡舍、夯实地面及充分干燥后开始饲养蛋鸡,即可防潮又可避免高温高湿对蛋鸡的不利影响。
  2. 增设隔热层
  在鸡场增设隔热层,确保阳光不直接照射到鸡舍内,如搭建遮阳网或种植大量绿色植物等,通过外部遮挡物和绿荫减少太阳辐射,可有效减弱鸡场受高温的影响,还能优化鸡场环境。
  3. 采取蒸发降温法
  蒸发降温有多种方法:如在鸡舍外喷水,降低进入鸡舍空气的温度;或使用风机进行负压通风;或使用湿垫风机降温系统,使空气通过湿垫进入鸡舍,或使用良好的鸡舍低压或高压喷雾系统等,以达到降温效果。开放式鸡舍可以在鸡舍阳面悬挂湿布帘或湿麻袋包等,同样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4. 确保鸡舍安全
  严防猫狗等动物进入鸡舍,同时做好防鼠防鸟工作。此外,工作人员在添食喂食时要求动作轻缓,不会对鸡群造成惊吓。
  四、使用抗应激类药物
  在饲料中添加0.3%的氯化钾,可有效缓解蛋鸡热应激反应。也可添加中草药,如藿香、金银花、板蓝根等,混合研末,按1%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以减轻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增加蛋鸡采食量,提高产蛋率。
  五、强化日常管理
  1. 保持通风换气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蛋鸡的呼吸散热相对增加,而舍内粪便、废弃物以及饲料等使舍内环境质量变差,闷热的饲养环境不利于蛋鸡生产,并且容易引发一些疾病,造成减产或死亡。饲养管理中,常通过开启门窗和设置换气扇进行通风换气,或采用自动送风和配备温控系统等措施增加空气流通,合理调整舍内温湿度。
  2. 降低养殖密度
  成年蛋鸡地面平养的饲养密度为5只/米2左右,笼养为12只/米2左右。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养殖都必须保证每只蛋鸡有足够的采食、饮水和活动空间。
  3. 控制光照时间
  养殖者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调整鸡舍内的光照时长。比如陕西关中地区,选在早晨5时开灯,晚上8时关灯,使蛋鸡产蛋期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减少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4. 提供足够饮水
  为鸡群配备足够的饮水器,全天不间断地供应新鲜凉水,特别是中午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地区,使用尽可能凉的饮水,也是缓解蛋鸡热应激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联系地址:李 娟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714000;马敏贤 澄城县畜牧兽医局 邮编:715200;赵淑珍 临渭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邮编:714000)
其他文献
母牛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的部分或全部翻转于阴道,并脱出于阴门外的现象,称为子宫脱垂。如不及时正确处置,可继发腹膜炎,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一、发病原因  本病多发于母牛产后,常因其体质虚弱、饲养管理不当或劳役过度,致使母牛子宫韧带松弛,胞宫失去悬吊与支持作用而翻转脱出。老弱经产母牛体质虚弱,产前过度劳役或产后过早使役,并且饲养管理不善;或母牛长期缺乏运动,肌肉松弛,便秘难下,努责过度;或胎儿
湖北省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尽管这里山水资源丰富,但山里人却祖祖辈辈固守着绿水青山挨饿受穷、束手无策。然而,一家北京企业偏偏看上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在穷山瘦水间投资上亿元,注册成立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发了5 000多亩绿色种养基地。一筐筐生态蔬菜从山沟里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直接带动当地2县7个乡镇36个村3 089名贫困人员脱贫增收,安排2 710人创业就业,书写了年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苜蓿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苜蓿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牧草;鲜奶质量;苜蓿  1 加大力度,发展优质牧草  要彻底解决牛奶质量安全问题就必须从优质饲草产业抓起。我国拥有许多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就是非常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在美国,苜蓿已经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产物,用苜蓿草喂奶牛完全可以保证乳蛋白的大大提高,这个
高粱是辽宁省建平县的主要旱田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650千克。2020年,全县高粱种植面积25万亩,在严重伏旱条件下,平均亩产达到527.4千克;采用膜下滴灌措施的地块,亩产675千克,最高亩产达到816千克。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择优良土地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质地松软、肥力适中、pH值约为7、地势平坦的地块。茬口以豆类作物为佳,其次为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不
渭南地区大葱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的大葱独秆生长不分蘖,优质大葱葱白长55~75厘米、粗2.5~5.5厘米;葱叶呈管状,排列错落有致,包茎密实;味道清香、带有甜味,辣味较淡,适口性强;肉质细、脆、嫩,纤维含量较少,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单株重155~390克,适宜贮藏,是渭南市的拳头产品和陕西省名优蔬菜。  一、气候和土壤环境要求  大葱栽培适宜选择四季冷暖和干湿分明的地区,要求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
西北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播种(简称“全膜玉米”)技术已推广应用多年,虽然取得不错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地膜数量投入较大、玉米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等。为使该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成功试验出全膜玉米留茬、留膜、留秆,即“三留”过冬续种技术,将过去玉米秋收后立即灭茬收拾地膜的耕作方式改为将玉米根茬、旧地膜、秸秆全部保留过冬。该技术是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延伸,对提高旱地农业
红叶石楠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梢生长快、再生力强、耐修剪,春、夏、秋季嫩枝叶生长时为红色,色彩靓丽,可与其他绿化植物搭配种植,美化环境,愉悦人们的心情。红叶石楠适应性强,广泛栽植于全国多地,是一种苗木需求量很大的绿化树种。红叶石楠扦插育苗,节本省工、易操作、成苗率高、经济效益好,能较快培育出大量优质苗,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  一、选地整地  1. 选地  为减少土传病虫害等发生,培育过林果苗木和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以旅游为龙头,通过“旅游 ”带动带活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让众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致富路,成为黎平县旅游脱贫新样板。  肇兴镇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聚集产业群,带动各种业态蓬勃发展,景区内村民积极参与“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品牌创建活动,共享全域旅游释放红利。通过景区带动,拉动了4 040人实现就业增收,其中贫困人口901人,年收入10 580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26 1
很多人知道陈翠梅,是因为她的导演身份,马来西亚新浪潮的重要一员。在上海能够遇见她,也因为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她担任亚洲新人奖的评委。  实际上,陈翠梅跨界于电影和写作,使用影像,也热爱文字。她的阅读经验有如一场旅行,遇到好的引导者,见识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她愿意并享受在文字背后寻找每位作家留下的标记,徘徊于小徑分岔的花园里。  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成语故事集  2004年,陈翠梅联同三位马来西亚导
近十多年来,受厄尔尼诺强对流气象影响,我国气候冬季变暖,促进了小麦冬季生长发育,导致分蘖增多,群体增大,穗发育进程加快,形成旺苗;使养分消耗过多,光合产物积累少,苗弱而不壮,导致小麦不抗冻易早衰,拔节后茎秆软弱,籽粒灌浆后因穗重增加极易发生倒伏,造成减产,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小麦半冬性、偏春性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播期过早、播量过大、底墒充足、冬季气温偏高,导致黄淮海麦区每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