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艺术的创作,在创作中运用独特的形式和媒介材料构建美,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拼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形式中的一种,拼贴画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培养多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拼贴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220-02
小学美术教学中,拼贴画创作的范围非常广泛,生活中的小物件,特别是富有环保理念的生活作品创作,真正突出了创新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和体现。因此,拼贴画不仅取材简单,而且隐藏着大创意,既来源于生活,又突破了固有的生活思想,是重新整合的一种创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加强拼贴画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
小学美术教师应作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引路人,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真正让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生活。首先,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感知美、创造美;其次,挖掘拼贴画承载着育人的多种功能,有选择能力、欣赏能力、动手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再次,设计好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爱上拼贴画,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最后,通过在拼贴画的教学中鼓励、欣赏和层层深入的引导,发现自己作品的亮点和独特的地方,让学生自我肯定和欣赏,从而能够感知生活,享受生活[1]。
拼贴画的教学材料多种多样,甚至是在生活中不为人所认可的、一无是处的事物,在拼贴画的教学后都可能变废为宝,重新利用,经过一番创意地构思和制作,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学生会爱不释手,击中孩子最柔软的心灵。如鸡蛋壳、旧报纸、旧挂历、鸟类的羽毛、树上的叶子、地上的小石子、鹅卵石、芦苇杆、细沙子等,有的家长在针织厂、服装厂上班,会有许多废旧毛线头、碎花布料、纽扣等;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碎纸屑、豆子、瓜壳、果壳等;或是平时的瓶瓶罐罐都可以收集起来再次利用。就凭着这些东西,加一番创意和一双巧手,对废弃物品稍加改动,就可以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画面。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利用、拼贴,关键点在于老师的引导。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指导创作,如指导学生用树叶、花瓣、报纸、碎布和毛线等拼成一幅风景画;利用坚果壳、布料、羽毛等拼贴成动物或植物;可以利用蛋壳、报纸配以颜料,制作成手工艺品等。还可以利用多种瓶瓶罐罐,加以加工重塑成为家中的摆设。教师在拼贴画教学中,要贴近学生思想与行为,以学生的角度来指导,以学生的视角来评判,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来完成拼贴画美术课,将学生的能力最大化,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提升自己。
二、加强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认识“做”的重要性
拼贴画的教学不再是传统老师说教的模式,只有老师在讲,学生听,而是让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既需要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构思、理解和动手。从脑中想象到亲身动手完成的一个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需要应用多种工具,有剪刀、尺子、彩笔、胶水等,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有剪、有粘、有上颜色、有折、有画等,有些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在拼贴画教学中,学生会深刻体会到“说”与“做”其实是两回事,只有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来才是真正的完成。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更要注重实际与实践。动手能力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并不是所有学生一开始就能拥有的,所以,需要不断锻炼,反复练习,动手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才能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要注意避免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给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能完成,喜欢完成。通过实践,学生的体验将无比丰富,每一个动作都及时反馈到学生的内心,同时需要及时调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每一次成功都會有极大的成就感。这将培养学生的办事能力,为将来作出更大的决定奠定了基础[2]。
三、加强想象、创新、审美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
(一)丰富想象体验生活
想象力能够丰富生活,美化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有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诸多因素扼杀在摇篮中,所以,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如在一次树叶拼贴画教学中,学生拿着手中的几片树叶无从下手,笔者首先拿出其中一片椭圆形的叶片,让学生试着猜猜看,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鸟的身子、像鱼的身子、像眼睛、像飞机身子……顺着学生的意思,通过组合、添加几笔,活灵活现的鱼儿、鸟儿、人脸等都出来了,学生吃惊之际,也打开了想象的翅膀,跃跃欲试,一下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什么姜太公钓鱼、田野稻草人、大金鱼、鹦鹉学唱歌等跃然纸上,学生学得开心,同时获得创作的快乐。
(二)打破固有思维促进创新
想象力和创造性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拼贴画的教学中,正是锻炼了学生的这种能力,课堂上,可以展示许多用不同材料创作的优秀拼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拼贴画的魅力,激发创作的动能,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容易收集的材料,自己动手创作作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只有突破原来的思维桎梏,打破固定的思维边界,才能完成一副拼贴画。
(三)注重欣赏提高审美
作为美术课程的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利用多种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类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在一次四年级拼贴画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带了芦苇杆,还有杉树皮,笔者提供了当地出名的古堡——琵琶堡的照片,通过师生合作,一幅精致且古香古色的琵琶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收获满满的那种自信无以言表。这样每一次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大家的欣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而且将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在动手拼贴出作品时,创造生活中的美,而且整个过程一直增强学生的旧物利用的意识。
总之,生活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资源宝藏,需要我们去不断发掘与利用,不断创新与创造。拼贴画是美术教学中形式新颖的课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课程是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与老师良好互动,能够进一步接触生活,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并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唐丽娟.变废为宝创意无限——拼贴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2]林仕立.拼贴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6).
【关键词】小学;美术;拼贴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220-02
小学美术教学中,拼贴画创作的范围非常广泛,生活中的小物件,特别是富有环保理念的生活作品创作,真正突出了创新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和体现。因此,拼贴画不仅取材简单,而且隐藏着大创意,既来源于生活,又突破了固有的生活思想,是重新整合的一种创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美术拼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加强拼贴画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
小学美术教师应作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引路人,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真正让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生活。首先,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感知美、创造美;其次,挖掘拼贴画承载着育人的多种功能,有选择能力、欣赏能力、动手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再次,设计好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爱上拼贴画,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最后,通过在拼贴画的教学中鼓励、欣赏和层层深入的引导,发现自己作品的亮点和独特的地方,让学生自我肯定和欣赏,从而能够感知生活,享受生活[1]。
拼贴画的教学材料多种多样,甚至是在生活中不为人所认可的、一无是处的事物,在拼贴画的教学后都可能变废为宝,重新利用,经过一番创意地构思和制作,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学生会爱不释手,击中孩子最柔软的心灵。如鸡蛋壳、旧报纸、旧挂历、鸟类的羽毛、树上的叶子、地上的小石子、鹅卵石、芦苇杆、细沙子等,有的家长在针织厂、服装厂上班,会有许多废旧毛线头、碎花布料、纽扣等;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碎纸屑、豆子、瓜壳、果壳等;或是平时的瓶瓶罐罐都可以收集起来再次利用。就凭着这些东西,加一番创意和一双巧手,对废弃物品稍加改动,就可以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画面。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利用、拼贴,关键点在于老师的引导。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指导创作,如指导学生用树叶、花瓣、报纸、碎布和毛线等拼成一幅风景画;利用坚果壳、布料、羽毛等拼贴成动物或植物;可以利用蛋壳、报纸配以颜料,制作成手工艺品等。还可以利用多种瓶瓶罐罐,加以加工重塑成为家中的摆设。教师在拼贴画教学中,要贴近学生思想与行为,以学生的角度来指导,以学生的视角来评判,要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来完成拼贴画美术课,将学生的能力最大化,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提升自己。
二、加强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认识“做”的重要性
拼贴画的教学不再是传统老师说教的模式,只有老师在讲,学生听,而是让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既需要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构思、理解和动手。从脑中想象到亲身动手完成的一个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需要应用多种工具,有剪刀、尺子、彩笔、胶水等,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有剪、有粘、有上颜色、有折、有画等,有些学生以前未接触过的。在拼贴画教学中,学生会深刻体会到“说”与“做”其实是两回事,只有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来才是真正的完成。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更要注重实际与实践。动手能力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并不是所有学生一开始就能拥有的,所以,需要不断锻炼,反复练习,动手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才能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师要注意避免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给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能完成,喜欢完成。通过实践,学生的体验将无比丰富,每一个动作都及时反馈到学生的内心,同时需要及时调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每一次成功都會有极大的成就感。这将培养学生的办事能力,为将来作出更大的决定奠定了基础[2]。
三、加强想象、创新、审美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快乐地成长
(一)丰富想象体验生活
想象力能够丰富生活,美化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有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诸多因素扼杀在摇篮中,所以,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如在一次树叶拼贴画教学中,学生拿着手中的几片树叶无从下手,笔者首先拿出其中一片椭圆形的叶片,让学生试着猜猜看,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鸟的身子、像鱼的身子、像眼睛、像飞机身子……顺着学生的意思,通过组合、添加几笔,活灵活现的鱼儿、鸟儿、人脸等都出来了,学生吃惊之际,也打开了想象的翅膀,跃跃欲试,一下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什么姜太公钓鱼、田野稻草人、大金鱼、鹦鹉学唱歌等跃然纸上,学生学得开心,同时获得创作的快乐。
(二)打破固有思维促进创新
想象力和创造性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拼贴画的教学中,正是锻炼了学生的这种能力,课堂上,可以展示许多用不同材料创作的优秀拼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拼贴画的魅力,激发创作的动能,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容易收集的材料,自己动手创作作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只有突破原来的思维桎梏,打破固定的思维边界,才能完成一副拼贴画。
(三)注重欣赏提高审美
作为美术课程的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利用多种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类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在一次四年级拼贴画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带了芦苇杆,还有杉树皮,笔者提供了当地出名的古堡——琵琶堡的照片,通过师生合作,一幅精致且古香古色的琵琶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收获满满的那种自信无以言表。这样每一次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大家的欣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而且将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在动手拼贴出作品时,创造生活中的美,而且整个过程一直增强学生的旧物利用的意识。
总之,生活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资源宝藏,需要我们去不断发掘与利用,不断创新与创造。拼贴画是美术教学中形式新颖的课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课程是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与老师良好互动,能够进一步接触生活,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并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唐丽娟.变废为宝创意无限——拼贴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2]林仕立.拼贴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