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积累生活,领悟语感开始 。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一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真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说明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如听见“落叶”二字,不但会想到一个落英缤纷的景象,还会想到初秋、寥落、思乡及无常等等意味。
  二、训练学生朗读背诵来积淀语感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对朗读能力的训练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朗读示范。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像《春》、《敬畏生命》、《金盒子》、《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或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2注重朗读技巧。朗读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朗读技巧包括,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和语调的抑扬等五方面。掌握了这些学生就读出了《海燕》的勇敢和《孔乙己》的迂腐,就从内心喊出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也就读出了朱德对母亲深切回忆,激励学生采取多种样式增加阅读量。在《新课标》推荐篇目的指引下有选择地进行品读,既能开扩视野又能深切体会语言文化的底蕴。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背诵是朗读的融会贯通。中国的语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流传到今天,让我们把祖国文章的精美充分吸收借鉴于语言表达及写作当中。领略李白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陶渊明的田园之情和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正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的学生记住这些,但要避免机械背诵,让创造性有所拓展,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三、整体感知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1、总体把握语言。如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上片用“异”字来统领下文,并从三个方面分别描绘: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在这样的背景中,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之情。他们离家万里只好借酒浇愁,但功业未建,怎么能回家呢?悠悠的羌笛声使他们胸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难以入睡,再加上朝廷的对外政策,使他们不禁发出壮志难酬的感慨。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学生就会理解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报国的情怀。这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既挖掘了意境,更透过语言把握了词的主旨,如果缺乏总体把握语言的观念,就可能“一叶障木,不见森林”,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难以培养较强的语感能力。
  2、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细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让那些……,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开头一句就给我们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结尾一句不仅呼应开头,而且点名了散文的主旨,强化了中心。可见,把握了文章的开头,就能感悟出全文的基调;领悟了结尾的点睛之笔,则能把握全文的中心。像《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朽的失眠》等精美的篇章,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当引导学生这样品味。
  3、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可是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就回明白: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康德看来,如果没有自由,人的一切将完全被必然性所驱使,人就不能主宰自己的行为,那就根本谈不上责任和道德.就康德的道德哲学的
日食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天文现象。但在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为知识和思想背景的古代社会,却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帝王政治中,日食被视为一种灾异,认为
期刊
“懒惰即贫困”,讲的是人对事业、工作是不能懒惰的.但在养生方面,我们却可以适当地懒.让老年人讲究懒艺术,是辩证地懒、科学地懒、高水平地懒,从而懒出健康,懒出长寿.“懒艺
作者简介:林天宇(1989-),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管理学硕士,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摘要:消费结构在消费中处核心地位,消费结构既是社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结果,同时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首先阐述了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接着详细分析了我国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指明消费结构可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可改变消费结构。  关
习近平同志2015年在视察党校时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校期刊也应乘着这股改革、发展的东风,提高杂志的质量,影响力。而党校期刊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有好的稿源,这是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期刊
高等数学是理工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对他们学习专业课及其后继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等都将产生着重大影响。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高等数学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保障。可是,去实践化严重影响着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探究一些改进措施。  一、去实践化的原因及其表现  人的认识来源实践,又将回到实践中去,这就是人的认识规律。前者是说人的认识从哪里来,后者是说人的认识往哪里去。只有坚持
期刊
作者简介:亚力坤·塞麦提,男,新疆人。本科在读,塔里木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务管理。〖ZK)〗  通讯作者:底阳阳(1987-),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务会计。  晁婧文(1993.02-),女,河南人。本科在读,塔里木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务管理。  摘要:众所周知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注重于城市规模,空间的增大,
央视春晚怎么样?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可能还得加上“孩说孩有理”.就我个人感受而言,今年的“家庭牌”春晚接地气、鼓士气、聚人气,正能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