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资源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资源浪费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因此,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校园是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對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资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当人们出于對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忧虑而大力呼吁加大教育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时候,對已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却关注不多。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基地,其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办学效益的发挥,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极大地限制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物质资源浪费现象调查
  学校物质资源,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组织机构在完成教育活动或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转化部分财力而积累起来的具体实物。包括学校所拥有的不动资产,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固定资产,以及维持日常工作生活的固定设备。笔者根据相关数据和采访调查,對学校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学校撤点并校的实施,大量的校舍资源和办公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现象,许多学校的课桌堆砌成山,成为“垃圾”,许多教室闲置,成为了“危房”。而同时,在城市地区,一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扩建新校区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跟风,贪大求高的现象,然而,学校开发能力不足,新的校舍变成沉重的包袱,导致资源浪费。
  汶川地震后,灾区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焦点。目前,四川学校重建完成率已超过85%,但个别学校耗资上亿重建,也引发不少公众對学校重建可能存在不合实际的奢华浪费问题的担忧和质疑。灾区有些学校的图书馆、电脑室、游泳池等设备堪比一些高校的设施,但是学校的利用率低,后期维护成本却加大,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学校增加了负担。
  目前,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并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但从实际效果看,除了部分教师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外,大部分教师對现代技术工具的应用还视若旁物,即便不得已而采用,也收效甚微。学校几十万元甚至是几百万元花下去了,教育信息化似乎还很遥远,教师仍旧在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学校仍旧在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管理。
  据调查显示,当前,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得华而不实,對师生和学生阅览的限制条件过多,阅览室开放时间过短,师生借阅量少,借阅率低,翻新率也低,阅览室成了名副其实的“藏书室”。一些学校的图书馆由于没有统一的计划,重复购书的现象比较多,造成本来就有限的图书经费买不了几种图书,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對文献资料的需求。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修建得大气,但對于学生阅读情况却显得极为“小气”。专家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47.9%是通过个人购买,22.2%是同学和朋友间相互借阅,而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仅占14.9%;8成学生在家里阅读,仅有6%的学生去图书馆阅读;人均藏书量小学生最多,高中生最少,呈现出学段升高藏书量减少的趋势。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考试、辅导班占据,家长也恨不得学生全身心“钻”到课本中,认为看“闲书”是不务正业。这就导致学校图书馆利用率极低,而且一些学校图书陈旧,许多图书都是学生不愿意读的,即使有大量藏书,很少向学生开放,只是让书之高阁,给上级检查的领导做样子,根本无法发挥学生阅读“主阵地”的作用。
  在调查中,学校办公经费流失最为严重,可以说是无时不在。不少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不计较办公经费的得失,大手大脚,无所顾忌,根本不讲究勤俭节约。诸如旅差费超范围、超标准支付;有些单位办公用品采购混乱,办公用品随便领,办公电话随便打;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及其他公共场所内灯长明、水长流,人们往往熟视无睹,这些司空见惯的浪费,致使仅水电费一项,就成为许多学校一项很大的开支和一笔很大的负担。一些学生對浪费现象视而不见,没有养生勤俭节约的习惯,饭菜、水电、学习用品不想用就扔掉,浪费成为了“习惯”。
  作为学校,要将开源节流、提高效益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中,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同时,大力加强学生节俭美德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對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的引导,以此为契机,养成开源节流的习惯,形成人人关心效益的风尚。
  学校人力资源浪费现象调查
  学校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其从业人员和求学人员,包括学校拥有的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教学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在校学生。人力资源是一笔最大的宝贵财富。支撑学校的中流砥柱应该是教师,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园丁。教育的兴衰在教师,学校的成败也在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关系到学校稳步健康发展的重心。然而,纵观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却不容乐观。
  由于种种原因,前几年,教师跳槽从政成为趋势,十分盛行。据有些地区调查统计,有30%以上的师范毕业生后来从政或从商,教师流失相当严重。中小学教师中,外语、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师无序流动者最多,而且大都流向外企、酒店、旅游等行业。此外西北贫困地区教师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量大,且数量呈每年上升趋势。
  在有些人看来,当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过渡和跳板,从政当官经商发财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国家培养了师范生本是要求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的,但是他们却南辕北辙,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白白荒废。
  调查显示,教育的行政化使一线教师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骨干教师往往很快离开教学第一线,提拔担任教干,一旦担任了教干就离开了课堂,虽也在育人但不从教;就可以指手划拳、发号施令,去领导甚至训斥在一线拼命劳作的老师们,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学校的教干在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官员”令人眼花缭乱,尤其农村学校,一处很小的联小也要配置上三五个教干,甚至出现两个主任领导一两个老师的可笑现象。就这样,一面是一线教师缺编,一面又在不断流失,朱永新教授曾经痛心地说,文理分科,教育行政化,厌恶读书是中国人才不能尖端化的主要症结。
  一些学校机构臃肿,专任教师编制紧缺,非教学人员队伍过于庞大,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比例失调。学校机构多、官员多,冗员多,互相扯皮的事也多,一些管理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热情,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教育的行政成本。时,由于专任教师人数不足,他们个人的工作量就会偏大,而且,专任教师的工作,既有脑力劳动的成分,又有体力上的辛苦。还有些学校,过分加重优秀教师的负担,致使这部分教师身心超负荷,甚至积劳成疾,造成教师资源的损失。
  一般地讲,学生在每一学年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胜任下一级的学习,便会留下来重读一年。在某一年级重读被视为一种浪费,因为重读人为地延长了学制,超长占用师资、校舍和教育设施;重读本身就意味着原有的教师劳动和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的浪费;再者,重读生的存在,使得这个班级的招生能力有所下降,这就使其他孩子无法进入这个班级读书,或使该班超编,教育经费会因此而提高。辍学现象在高中尤为明显,尤其是农村地区,辍学也是一种浪费。因为辍学的学生没有达到某个或某些课程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学业的荒废,使得花费在该生身上的教育培养经费和教师劳动没有收到应有的效益。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就业大军也汇成“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狂潮,较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待业青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才市场形成了“硕博多多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
  节约型校园作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师生环境素养、培养学生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观念的重要使命。治理校园浪费现象不能只靠道德约束,还需要从制度上提供一系列指导。“舌尖上的浪费”只是最直观的表象。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本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却在指尖间轻轻流逝。“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态度和决心。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社会要进步,教育是关键;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改革。随  着社会高速度地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提出更  高的要求。社会进步要求教育进行新的改革,“三导式”教学  就此而生,出现在新时代教育的舞台。  一、“三导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势  在必行  近年来出现的“三导式”教学,主张“以人为本”的教学  理念,包括“导学、导疑、导练”的三个教学环节。它倡导学  生学会主动提出问
期刊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  强,比较抽象甚至枯燥,教师要上好这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  番苦工夫不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教  学方法,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课堂教学,把枯燥  乏味、单调的说教变成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  想听、想学政治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  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情感,开发非智力因素,达到教书育人 
期刊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有了兴  趣,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教材安排了形式  多样的识字方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进行趣味性识字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一、新奇引趣——自主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
期刊
从2007年开始,伴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我们对  历史课教学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发现法”(又称“问题  教学法”)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1)学生预习课文——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但不给任何提示和指导;(2)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状况写出自己有疑问  的或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资源; (3)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
期刊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  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  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  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  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思  想品德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  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的过程。语文教师在  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来  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心理  学研究表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极其重  要,有着激励或丧失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学中情
期刊
语文是充满活力和灵性的学科,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语文教学应该把握语言形式背后活跃的主体生命与灵魂。叶澜  教授认为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开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在  师生的多向互动中,进行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衍生  出丰富的新的教学资源,即课堂动态资源。由于动态资源是即  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而利用生成资源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我们的课堂便会勃发生机,有效地促进教学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养。我认为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就要让学  生“动”起来。  一、扮一名小演员  小学生具有爱表现,好奇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是学生努力学习获  取真知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语  文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互动的  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  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有  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作为教师
期刊
“让学生乐于写作”是语文学科实话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它顺应儿童习作的心理特征,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方  面的改革,应该重“文”,更应该重“主体对象”——学生。  作文,作为学生主体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  复杂的心理过程,势必受到学生的心理愿望和表达方法这两个  方面的制约。我觉得,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取决于教师传授的  知识系统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习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