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在短短三四年的高校学习过程中,难以学到十分扎实的实践能力很难找到十分理想的工作。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教学成果的一杆重要的标尺。一旦某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就说明学校的教学与社会脱节。因此教学活动因找准就业这一最终的落脚点。当前许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被限制招生,就说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重新审视了。本文就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以就业为导向为破解这一就业顽疾来改革教学体系。
【关键词】:就业导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构建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居民的物质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均求职于该行业,这就需要高校教职人员将思维拉回到实际的社会需求当中来。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学术观点发现,众多学者提出一个共同的社会矛盾就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质量欠缺的这一矛盾。通俗的表现在,当前毕业的应届生觉得用人单位给的条件待遇不够,而用人单位觉得求职者的水平不够,反而更倾向于招聘技术更为成熟的员工。这就充分的说明,高校培育出来的学子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没有完美的契合。究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学校。本文主要就当前人才市场的变化与教学进行现状深入分析,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思路,以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多为解读
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的科学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专门性人才。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院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思路。学生不能永远在象牙塔中做学问,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什么样的人才能最终适应社会,在社会生存,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必须交给社会去检验的,因此高校要找准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如何解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前的这一鸿沟,是当前高校亟待回答的问题。
对学校来说“育人”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习得一生专业过硬的技术,让学生在社会中凭借这以技术耐以生存,或者凭借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求学”求的也真是自己所需的专业技能。当然精神方面的求学、思想层次上的拓展、道德品质的树立也不可或缺。但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成立自己的家庭,完成自己作为社会、家庭的一份子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
(一)艺术设计专业定位模糊
最早的艺术设计专业前身死工艺美术专业,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后来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所包含的内容更多更全面。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大纲中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只是和能力的学生,但并没有提到更加细化的技能。可以理解为这一纲领性要求太过高远,没有根基。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没有更加专业更加具体的技能,走向社会就业甚至不如传统的师父通过一两年时间带出来的徒弟更适应就业市场。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像一个学科,而不是一个专业。在英国这个专业主要分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两大类。平面设计又更加细化为多个类别,服装设计也细化为多个专门类别。反观我国的教育,就与社会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太过于偏向理论教学。虽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众多,什么领域都有涉猎,但是最终学生什么也没学精,只是略懂皮毛而已。因此,精简教学课程,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例如:适当压缩美术史、设计史等文化课程,建立更多印刷品、网页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更加专业化的科目去教学。
(二)重修养轻技能训练
在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理论课、文化课再加上文娱课外活动,真正的艺术设计实践课占比太少,学生难以和实践活动发生联系。但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美术概论、国内外美术史、艺术设计概论、大学英语等等课程最后还要纳入到学年度的成绩考核中去,大大占据了学生学习时间。此外上述理论课所选取的教材都是学术度较高的教材,格局过大,艺术水平高、理论最为先进,与最终的实际就业天各一方,对市场的需求置若罔闻。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的学生甚至最终的求职简历还是花钱请打印店的小工做出来的。
实践訓练不足是我国高校十分普遍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不比车床、数控等对实践设备要求十分高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做海报、做简单的平面设计。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在艺术设计领域十分火爆的“飞机稿”等。让学生端正态度,投身于每个飞机稿中,从成败次失败中获取经验,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找准自身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并获得一定的灵感。通过技能训练这一反复循环的过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投入只是注重基础的画室、基础的设备。这一低门槛导致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广招学生,造成了该领域人员积聚,但滥竽充数者过多。许多院校“产学研”的结合,仅仅故步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企业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不拿工资或只拿微薄工资为企业创造一定效益。此类方式虽然不够人性化,但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习和接触了艺术设计的每个环节,最终四年的实践经验要远比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来的重要。但更多的院校只是收取学生的高学费,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场所而已,对投入较大的实践产业热情不够。
学校领导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实践产业这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竞争力这一软实力的建设工作。让学生拥有更高、更专业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校可以带来更多荣誉和生源,最终形成一种无形的名片比加大宣传更加有效。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乃至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唯有让学生有一技傍身才能让学生立足,有更精、更专业的技能才能让学生突破,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在当前就业形势紧迫的当下,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并让学生在社会的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梦玲.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J]. 美术大观,2011,(10):163.
[2]肖璇. 以就业为导向的《3ds Max》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实证分析[J]. 学理论,2015,(06):223-224.
[3]刘若根.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0):186-187.
[4]王春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探析——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4):154-155.
【关键词】:就业导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构建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居民的物质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均求职于该行业,这就需要高校教职人员将思维拉回到实际的社会需求当中来。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学术观点发现,众多学者提出一个共同的社会矛盾就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质量欠缺的这一矛盾。通俗的表现在,当前毕业的应届生觉得用人单位给的条件待遇不够,而用人单位觉得求职者的水平不够,反而更倾向于招聘技术更为成熟的员工。这就充分的说明,高校培育出来的学子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没有完美的契合。究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学校。本文主要就当前人才市场的变化与教学进行现状深入分析,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思路,以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多为解读
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的科学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专门性人才。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院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思路。学生不能永远在象牙塔中做学问,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什么样的人才能最终适应社会,在社会生存,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必须交给社会去检验的,因此高校要找准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如何解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前的这一鸿沟,是当前高校亟待回答的问题。
对学校来说“育人”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习得一生专业过硬的技术,让学生在社会中凭借这以技术耐以生存,或者凭借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求学”求的也真是自己所需的专业技能。当然精神方面的求学、思想层次上的拓展、道德品质的树立也不可或缺。但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成立自己的家庭,完成自己作为社会、家庭的一份子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
(一)艺术设计专业定位模糊
最早的艺术设计专业前身死工艺美术专业,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后来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所包含的内容更多更全面。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大纲中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只是和能力的学生,但并没有提到更加细化的技能。可以理解为这一纲领性要求太过高远,没有根基。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没有更加专业更加具体的技能,走向社会就业甚至不如传统的师父通过一两年时间带出来的徒弟更适应就业市场。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像一个学科,而不是一个专业。在英国这个专业主要分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两大类。平面设计又更加细化为多个类别,服装设计也细化为多个专门类别。反观我国的教育,就与社会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太过于偏向理论教学。虽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众多,什么领域都有涉猎,但是最终学生什么也没学精,只是略懂皮毛而已。因此,精简教学课程,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例如:适当压缩美术史、设计史等文化课程,建立更多印刷品、网页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更加专业化的科目去教学。
(二)重修养轻技能训练
在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理论课、文化课再加上文娱课外活动,真正的艺术设计实践课占比太少,学生难以和实践活动发生联系。但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美术概论、国内外美术史、艺术设计概论、大学英语等等课程最后还要纳入到学年度的成绩考核中去,大大占据了学生学习时间。此外上述理论课所选取的教材都是学术度较高的教材,格局过大,艺术水平高、理论最为先进,与最终的实际就业天各一方,对市场的需求置若罔闻。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的学生甚至最终的求职简历还是花钱请打印店的小工做出来的。
实践訓练不足是我国高校十分普遍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不比车床、数控等对实践设备要求十分高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做海报、做简单的平面设计。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在艺术设计领域十分火爆的“飞机稿”等。让学生端正态度,投身于每个飞机稿中,从成败次失败中获取经验,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找准自身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并获得一定的灵感。通过技能训练这一反复循环的过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投入只是注重基础的画室、基础的设备。这一低门槛导致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广招学生,造成了该领域人员积聚,但滥竽充数者过多。许多院校“产学研”的结合,仅仅故步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企业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不拿工资或只拿微薄工资为企业创造一定效益。此类方式虽然不够人性化,但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习和接触了艺术设计的每个环节,最终四年的实践经验要远比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来的重要。但更多的院校只是收取学生的高学费,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场所而已,对投入较大的实践产业热情不够。
学校领导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实践产业这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竞争力这一软实力的建设工作。让学生拥有更高、更专业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校可以带来更多荣誉和生源,最终形成一种无形的名片比加大宣传更加有效。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乃至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唯有让学生有一技傍身才能让学生立足,有更精、更专业的技能才能让学生突破,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在当前就业形势紧迫的当下,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并让学生在社会的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梦玲.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J]. 美术大观,2011,(10):163.
[2]肖璇. 以就业为导向的《3ds Max》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实证分析[J]. 学理论,2015,(06):223-224.
[3]刘若根.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0):186-187.
[4]王春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探析——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