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分制实施的实际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学院的2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和分析学分制对高职课程教学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 高职课程教学 影响 实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10-02
一、问题提出
2006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一大亮点,是由原来的封闭和半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迈进的一大步。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显著特点,受到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实施学分制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材多样化需求的有效办法。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但学分制这一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教学管理制度真能很好地实现本土化吗?笔者带着这一问题调查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的认识情况,并找出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最后提出改进学分制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设计了2种调查问卷,对高职大一、大二、大三的200名学生和50名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2种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问卷2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为避免问题过于分散,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但为了防止问卷设计有偏颇,限制了调查者的思维,遗漏重要问题,每份问卷备有相应的开放式问题,相关内容见下表:
三、学分制对高职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学分制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统计中发现,自调查学校实施学分制以来,学生对教师满意率以4%增长。学分制改革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86%的教师认为学生选择教师会对任课教师产生压力,其中19%的教师认为会有很大压力;同时,有84%的教师认为实行学分制后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感到很紧迫。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可以增加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选课制要求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教师也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学生不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如果选课的学生达不到一定的数量,那么该门课程就会取消。选修课程既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要求一定的趣味性,还要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喜欢内容新颖,风趣幽默的课程,就会淘汰那些内容陈旧乏味的课程。这就会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和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认为自己选择课程学习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仅有13%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75%的教师认为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25%的教师认为学分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帮助。学分制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得到了保障,满足不同类型同学的多层次需求。
3.学生通过选课,自我设计能力、选择能力得到提高
有92%的学生认为通过选课,自我设计能力得到提高;8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选课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长。
四、学分制对高职课程教学的消极影响
然而学分制又像一把“双刃剑”,它给学生、教师、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学分制给教师的教、学生的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1.学生选课缺乏科学的指导,存在盲目性。
学生选课时,大多只凭个人兴趣去选课,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生则把精力放在感兴趣的选修课上而忽视了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由于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学生会避难选易,专门选择较容易得分的课程来“凑学分”;还有的为了赶时髦,一味追求适用于当前市场的课程,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甚至还有学生以老师是否宽松,考核是否容易过关为标准去选课。
调查显示:对于选课依据,50%的学生选择依据兴趣或避难选易;18.3%的学生依据知识结构选课;15.7%的学生根据将来的职业需要选课;还有7%的学生以其他东西作为选课依据。只有10%的同学能综合考虑兴趣、知识结构、以及将来的职业需要。从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41.9%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不合理,需要指导。59.1%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非常不合理,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选课前对课程的了解往往不够。
2.备选科目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在封闭式问题“你认为学校推荐的教学计划学分分配是否合理”中,有62.4%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推荐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所占学分太多,这样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之后,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选修其他课程,使自主选课无法落到实处。许多学生为了完成学分,不得不选自己不喜欢的课程。
56.3%的教师觉得“目前教学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方面的问题。这其中涉及排课时间不合理,必修课、选修课时间冲突,一周中忙闲不均,中午休息时间过短,实践类课程设置太少,通识性培养平台课太少,专业课太多等等。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专业必修课比例偏高,选修课较少,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小。 3.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学分制的实施使不同专业的或不同行政班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学班上课,且人数一般有较多,这就加大了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由于学生的专业差距,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难度。从行政班到教学班,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教学班的授课教师很难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尤其是任意选修课,很难认全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平时课的成绩难以打分,加上学生易集堆,难管理。
4.学校提供的选课信息不详细
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和任课教师的信息对于学生选课来说就尤为重要。但多数时候,只提供了简单的信息介绍,没有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习该课程应具有哪些知识准备等比较详细的解释,学校也没有专门要求导师在选课前去组织学生就这方面进行学习。
五、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重塑教师角色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顺利实施学分制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讲,学分制改革力图打破传统的刚性教学计划和统一人才培养规格为基本特征的学年制,转向实行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的学分制,这不仅仅是一次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变革,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学分制的实行需要一个开放的教育理念,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总之,推行学分制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选择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的自主,这是把学术自主的原则贯彻到大学的学术群体最基层的表现,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师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平等交流与沟通[1]。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学分制改革的参与者,而更应该成为推动者。既然如此,那么,迅速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教师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教改中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当务之急[2]。
2.构建灵活柔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的调整、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归根结底都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学分制能否顺利实行,至关重要的是能否制订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我们要突破以往统一的培养计划、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的固定模式。“把过去按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改为按学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思想,增强培养计划的弹性。学分制下高职课程体系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递进性和选择性相结合。(2)刚性和柔性相结合。(3)综合化和专业化相结合。
3.提高选修课程比重
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扩大学生选择的自由,也是目前世界教育的一个趋势。
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也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选学,影响到学生对选修课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选修课的设置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4.完善导师制、做好选课制的配套制度改革。
针对学生自主选择性较差,选课存在盲目性,跟风现象严重,对选课制缺乏认识的现象,学校应建立导师制。导师应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生的特长、兴趣与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进行全程指导,将选课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有效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类教学选课问题。学生应按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选修课程和学习进程,构建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李栋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3-65
[2]张菊香.浅谈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湘潮(下半月),2009,5:12.
关键词:学分制 高职课程教学 影响 实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10-02
一、问题提出
2006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一大亮点,是由原来的封闭和半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迈进的一大步。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显著特点,受到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实施学分制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材多样化需求的有效办法。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但学分制这一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教学管理制度真能很好地实现本土化吗?笔者带着这一问题调查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的认识情况,并找出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最后提出改进学分制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设计了2种调查问卷,对高职大一、大二、大三的200名学生和50名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2种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问卷2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为避免问题过于分散,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但为了防止问卷设计有偏颇,限制了调查者的思维,遗漏重要问题,每份问卷备有相应的开放式问题,相关内容见下表:
三、学分制对高职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学分制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统计中发现,自调查学校实施学分制以来,学生对教师满意率以4%增长。学分制改革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86%的教师认为学生选择教师会对任课教师产生压力,其中19%的教师认为会有很大压力;同时,有84%的教师认为实行学分制后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感到很紧迫。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可以增加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选课制要求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教师也可以开设不同的课程,学生不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如果选课的学生达不到一定的数量,那么该门课程就会取消。选修课程既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要求一定的趣味性,还要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喜欢内容新颖,风趣幽默的课程,就会淘汰那些内容陈旧乏味的课程。这就会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和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认为自己选择课程学习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仅有13%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75%的教师认为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25%的教师认为学分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帮助。学分制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得到了保障,满足不同类型同学的多层次需求。
3.学生通过选课,自我设计能力、选择能力得到提高
有92%的学生认为通过选课,自我设计能力得到提高;8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选课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长。
四、学分制对高职课程教学的消极影响
然而学分制又像一把“双刃剑”,它给学生、教师、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学分制给教师的教、学生的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1.学生选课缺乏科学的指导,存在盲目性。
学生选课时,大多只凭个人兴趣去选课,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生则把精力放在感兴趣的选修课上而忽视了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由于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学生会避难选易,专门选择较容易得分的课程来“凑学分”;还有的为了赶时髦,一味追求适用于当前市场的课程,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甚至还有学生以老师是否宽松,考核是否容易过关为标准去选课。
调查显示:对于选课依据,50%的学生选择依据兴趣或避难选易;18.3%的学生依据知识结构选课;15.7%的学生根据将来的职业需要选课;还有7%的学生以其他东西作为选课依据。只有10%的同学能综合考虑兴趣、知识结构、以及将来的职业需要。从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41.9%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不合理,需要指导。59.1%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非常不合理,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选课前对课程的了解往往不够。
2.备选科目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在封闭式问题“你认为学校推荐的教学计划学分分配是否合理”中,有62.4%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推荐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所占学分太多,这样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之后,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选修其他课程,使自主选课无法落到实处。许多学生为了完成学分,不得不选自己不喜欢的课程。
56.3%的教师觉得“目前教学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方面的问题。这其中涉及排课时间不合理,必修课、选修课时间冲突,一周中忙闲不均,中午休息时间过短,实践类课程设置太少,通识性培养平台课太少,专业课太多等等。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专业必修课比例偏高,选修课较少,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小。 3.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学分制的实施使不同专业的或不同行政班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学班上课,且人数一般有较多,这就加大了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由于学生的专业差距,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难度。从行政班到教学班,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教学班的授课教师很难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尤其是任意选修课,很难认全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平时课的成绩难以打分,加上学生易集堆,难管理。
4.学校提供的选课信息不详细
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和任课教师的信息对于学生选课来说就尤为重要。但多数时候,只提供了简单的信息介绍,没有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习该课程应具有哪些知识准备等比较详细的解释,学校也没有专门要求导师在选课前去组织学生就这方面进行学习。
五、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重塑教师角色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顺利实施学分制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讲,学分制改革力图打破传统的刚性教学计划和统一人才培养规格为基本特征的学年制,转向实行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的学分制,这不仅仅是一次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变革,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学分制的实行需要一个开放的教育理念,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总之,推行学分制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选择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的自主,这是把学术自主的原则贯彻到大学的学术群体最基层的表现,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师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平等交流与沟通[1]。在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学分制改革的参与者,而更应该成为推动者。既然如此,那么,迅速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教师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教改中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当务之急[2]。
2.构建灵活柔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的调整、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归根结底都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学分制能否顺利实行,至关重要的是能否制订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我们要突破以往统一的培养计划、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的固定模式。“把过去按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改为按学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思想,增强培养计划的弹性。学分制下高职课程体系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递进性和选择性相结合。(2)刚性和柔性相结合。(3)综合化和专业化相结合。
3.提高选修课程比重
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扩大学生选择的自由,也是目前世界教育的一个趋势。
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也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选学,影响到学生对选修课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选修课的设置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4.完善导师制、做好选课制的配套制度改革。
针对学生自主选择性较差,选课存在盲目性,跟风现象严重,对选课制缺乏认识的现象,学校应建立导师制。导师应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生的特长、兴趣与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进行全程指导,将选课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有效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类教学选课问题。学生应按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选修课程和学习进程,构建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李栋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3-65
[2]张菊香.浅谈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湘潮(下半月),20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