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学术的象牙塔,作为一个高层次、高学历的上层建筑,为莘莘学子勤奋求学,渴望成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环境,对于高等学府的憧憬是每一个学子的目标。近年来,高校为满足每个学子全面发展的意愿,为学子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后勤服务,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后勤不断改善,管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我们了解到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师生,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必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的改扩建工作,教职工公寓的新建工程,学生宿舍环境与设施的改善、添进、翻新,学生食堂、教职工食堂的就餐环境与服务改善等方面便显出明显的变化,进一步适应新一代高校师生的需求。因此,探索和改进高校后勤管理就相应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体系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 后勤社会化改革 标准化管理 问题 调查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95-02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现代高校的迅猛发展,导致高校后勤服务也在发生变化,最初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师生的生活需求,不能跟进高校迅猛发展的脚步。在现代不断地社会化改革浪潮中,后勤服务管理不断地深化服务理念,转变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服务标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1]。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地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不断地摸索适应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法,推行后勤服务细节化,提高后勤内部服务工作效率,增强后勤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地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已从服务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后勤服务信息管理转化。因此,为更为有效地促进吉林大学后勤管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后勤需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及品质,建立健全后勤服务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吉林大学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1 问题调查
吉林大学后勤服务覆盖了校园内的饮食、住宿、医疗、小商品经营、日常服务、交通运输、设备抢修维护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水电暖的供给及水电暖房产等维修,学生宿舍宿管管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的门卫值班管理;学校社团、学术交流、晚会等的举办、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工作;以及确保学校各种教学生产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在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1 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
(1)后勤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危患意识、观念陈旧落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员工工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陋习不改,传统观念与看法已成为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十分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已经扎根[2]。
(2)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制度缺失。后勤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民主的决策机制,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用人观念等管理模式不断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的有效执行。
(3)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现有后勤行动目标还听令于学校,服务对象仅仅是校内师生,所以,主体依附性与服务局限性还很大,服务成本不确定,服务观念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习惯性中,使得高校后勤有的不敢走出去,有的也不愿引进来,没有形成企业化思维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低。
(4)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当前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只有改变不适应当前环境的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后勤管理一直沿袭传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管理标准,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制约改革进程。学院在自主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问题,如,后勤服务体制不健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后勤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长远规划,也无法对资源浪费严重、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3]。
1.3 标准少,覆盖面小
(1)标准较不明确、不具体。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标准后勤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标准化系统方面不完善,同时系统化服务覆盖面较窄,同时管理服务标准不完备,标准化的调节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业务人员较短缺,专业技术较差,技术标准不够充分完备。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标准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2)制度、规章往往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后勤管理各种法规,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与工作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管理、后勤常用规章制度等管理体系不齐全,相互链接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内容欠缺。
2 建议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等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加强学院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更为专业、规范及科学化。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是“三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师生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样,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首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主要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队伍选拔机制;三是落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到稳基业、强物业、控成本,而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和沟通,补齐高校后勤发展中的短板。对管理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敬畏纪律和制度;三是要结合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
3 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集中反映了标准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质量就无从谈起,因为这些是制约后勤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一般认为学生能够有饭吃、有宿舍住、有教室上课就行,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持续的扩招,使后勤的服务质量必须优质和高效。后勤在构建标准化管理的改革中只有不断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进行社会化改革,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才能使后勤的服务质量真正让师生满意,后勤才能真正发展,社会化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2):157-158.
[2] 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4):137-138.
[3] 杨兴涛,亓芳.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管理,2012(6):265.
[4] 何红艳.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J].山西科技,2011(6):102-103.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 后勤社会化改革 标准化管理 问题 调查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95-02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现代高校的迅猛发展,导致高校后勤服务也在发生变化,最初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师生的生活需求,不能跟进高校迅猛发展的脚步。在现代不断地社会化改革浪潮中,后勤服务管理不断地深化服务理念,转变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服务标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1]。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地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不断地摸索适应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法,推行后勤服务细节化,提高后勤内部服务工作效率,增强后勤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地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已从服务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后勤服务信息管理转化。因此,为更为有效地促进吉林大学后勤管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后勤需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及品质,建立健全后勤服务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吉林大学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1 问题调查
吉林大学后勤服务覆盖了校园内的饮食、住宿、医疗、小商品经营、日常服务、交通运输、设备抢修维护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水电暖的供给及水电暖房产等维修,学生宿舍宿管管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的门卫值班管理;学校社团、学术交流、晚会等的举办、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工作;以及确保学校各种教学生产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在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1 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
(1)后勤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危患意识、观念陈旧落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员工工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陋习不改,传统观念与看法已成为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十分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已经扎根[2]。
(2)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制度缺失。后勤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民主的决策机制,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用人观念等管理模式不断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的有效执行。
(3)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现有后勤行动目标还听令于学校,服务对象仅仅是校内师生,所以,主体依附性与服务局限性还很大,服务成本不确定,服务观念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习惯性中,使得高校后勤有的不敢走出去,有的也不愿引进来,没有形成企业化思维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低。
(4)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当前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只有改变不适应当前环境的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后勤管理一直沿袭传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管理标准,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制约改革进程。学院在自主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问题,如,后勤服务体制不健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后勤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长远规划,也无法对资源浪费严重、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3]。
1.3 标准少,覆盖面小
(1)标准较不明确、不具体。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标准后勤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标准化系统方面不完善,同时系统化服务覆盖面较窄,同时管理服务标准不完备,标准化的调节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业务人员较短缺,专业技术较差,技术标准不够充分完备。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标准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2)制度、规章往往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后勤管理各种法规,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与工作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管理、后勤常用规章制度等管理体系不齐全,相互链接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内容欠缺。
2 建议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等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加强学院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更为专业、规范及科学化。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是“三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师生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样,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首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主要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队伍选拔机制;三是落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到稳基业、强物业、控成本,而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和沟通,补齐高校后勤发展中的短板。对管理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敬畏纪律和制度;三是要结合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
3 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集中反映了标准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质量就无从谈起,因为这些是制约后勤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一般认为学生能够有饭吃、有宿舍住、有教室上课就行,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持续的扩招,使后勤的服务质量必须优质和高效。后勤在构建标准化管理的改革中只有不断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进行社会化改革,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才能使后勤的服务质量真正让师生满意,后勤才能真正发展,社会化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2):157-158.
[2] 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4):137-138.
[3] 杨兴涛,亓芳.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管理,2012(6):265.
[4] 何红艳.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J].山西科技,2011(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