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冬,笔者在外学习期间,看到大学校园里铺满了落叶,每片落叶如此不同,景色丰富、美丽,由此联想到教育中的“个性”“另类”与“顽劣”,感慨写下:“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在面对‘个性’,甚至‘顽劣’时,要犹风轻托,让其轻盈着地;如大地辽阔,容他一席之地;有‘静待’心境,予其踞足大地之时,让他飘落成生长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当我们回头看过,已然是一片缤纷的孩童季节,那该多好啊!”
这“自然状态”里美好的憧憬,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把对个性学生的关注拓展到对每个学生“生长点”的尊重和理解,并在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开始“自然生长”教育的探索,从学生的“自然状态”出发,创设贴近儿童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在学校文化、课程设置、学生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實践,追求“让自然生长成为时尚”。
“自然生长”的定义,着眼于“属于个体”的生长
自然生长的教育是指在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创设贴近儿童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引导儿童寻找到属于个体的生长点,从而激发其内在生长力的教育。
关于“自然”的理解,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中写道:“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自然生长的教育遵循“自然”的力量,给予儿童一个“池塘”,让儿童生发出个性的、丰富的、绚丽的人生。
我们为何要重视和追求儿童的“自然状态”呢?卢梭在《爱弥儿》中这样论述“自然状态”的重要性:“一个人越接近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距就越小,这样一来,距离幸福就不那么遥远了。”由此可理解为:在“自然状态”时,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极致,并与理想之间距离最为接近,是实现理想的最佳状态。而教育,就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活动。
什么是“生长”?杜威说“教育即生长”,且详细解释说“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含义”,并进一步阐述道:“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由此,自然生长的教育体现了“不问年龄”,且为“提供保证生长的条件”而不断“创设”“引导”乃至“激发”生命成长力的全过程,既体现了成长的教育性,又充分表现了教育的主体性。
“属于个体的生长点”指向儿童的个性发展,希望每个儿童都能在教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点,并由此迸发出丰富的、旺盛的、有个性的生命力。
“自然生长”的落地,根植于“面向未来”的素养
在自然生长理念落地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在“自由健康地呼吸,快乐创意地思考”的文化主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幸福。
荔园外国语小学的校名当年是由学校一名一年级的孩子林诗宇所写,幼稚的字体充满了童真和拙朴。启用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字体作为校名Logo,与我们的教育追求“要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不谋而合。学校的校徽是一棵七彩的小树,寓意着在七彩校园里,孩子们如小树般蓬勃生长,向着丰富多彩的未来。“我是一棵小树,自由健康地呼吸,我是一片希冀,快乐创意地思考……”学校的校歌旋律欢快悠扬、歌词活泼清新,回荡在校园每一个角落。
从校名的书写,到校徽、校歌的确定,无不透露出“自然生长”中那向上的力量,无不体现着“顺天之木,以致其性”的精神内涵。围绕自然生长的教育,在校本课程研发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与理解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综合创意与表现能力、思辨分析与批判能力,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生长点,激发其内在生长力。
文化感知与理解能力。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家国情怀”课程立足于“立德树人 家国情怀为本”的理念,以“中国的年”文化为主线,设计“温暖的家”“故乡的情”“富强的国”“我把香港带给你”“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等内容。孩子们纷纷在“年·家”贺卡上写下真挚的体会:“回家的路很长很长,心里的思念很远很远”“无论在哪里,心里想着家人就是一种幸福”……一句句真情流露的童言童语,展现了孩子们用童心在探寻中华文化之根、探索世界文化之本,既传承文化的根,又抒发爱国的心。
我们在学习多种语言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语音语义,更要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主题为“Seeing the World·Showing China”(大大眼睛看世界·小小童心秀中国)。教材既详细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民俗、节日、历史等内容,又详尽地用英语推介中国文化,让孩子们走出国门时,能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国家和家乡的饮食、名胜、服饰等。将英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从语言学习引申到文化感知,不仅能让孩子理解外国文化,更希望他们能把中华文化带出去。
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语文素养”课程以聆听、朗读、写作、演讲、交流为实践基础,加强学生语感训练,让学生能流利地表达、真诚地沟通,且有条理、有分寸地交流。每年十月的“语文素养月”,孩子们在语文教师的引领下,按课程编排,一、二年级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三、四年级开展朗诵展示活动,五、六年级开展话题辨析及演讲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公共场合展示自我,学生大方得体地面对大众、条理清楚地表达观点、富有创意地演绎故事,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语文素养。
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数学思维”校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独活动、智力七巧板活动、图形分析、统计活动和其他思考五大板块。以校本教材为起点,通过游戏创意、大开眼界、数学生活、争锋竞技等活动,在特定的背景下让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创意等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综合创意与表现能力。奇思妙想,创意分享,是“综合创意”课程的核心所在。该课程主要通过纸的艺术(纸盘、纸杯、纸碗创意)和添画创作,让学生利用纸盘、纸杯、纸碗自由创意,提倡“创意不仅与众不同,更要与己不同”。每年五月,孩子们都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沉浸在奇思妙想的世界里,勇敢尝试、创意纷呈。
思辨分析与批判能力。2018年学校提出“9·9思辨日”概念,即每年的九月九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辨活动,培养孩子在观点、论述、事实、批判、思辨等方面的初步感知能力,以应对信息爆炸时代。之后,“思辨能力”课程应运而生,分年级、分主题推进学生分析思辨与批判能力的训练:一年级,辨别事实和观点;二年级,理解看问题是有角度的;三年级,使用规范句式阐述观点;四年级,区分事物的优缺点;五年级,5W+H深入思考事件;六年级,学会用事实支撑观点,培养学生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反思评估等科学思辨能力。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校六年级学生的线上语文教学就是从学会思辨开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各类信息,验证信息真假,和家人共同探讨并总结“辨别信息的小妙招”。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经历了“汇信息内容”“查来源途径”“思内在质疑”“辩事实观点”“评真伪虚实”等过程,思辨的种子真正落地发芽。
在2014至2016年深圳市福田区引进的“上海思来氏”第三方教学质量综合跟踪评估中,荔园外国语小学学生在“学科整体发展”“学习基础素养”等方面均达到“既优质又均衡”的水平,在“注意力”“逻辑力”“理解力”“精细动作”等维度达到“突出领先于同龄学生”水平。
2019年,在原有校本课程系列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探索学习方式的创新,展开了一系列项目式综合学习研究。“一击即中”“‘蒜’成这样”“盘菜”等PBL项目巧妙融合各学科的特点,深受师生欢迎。学校被评为福田区首批课程建设基地学校、福田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单位、福田区素养奠基课程教研示范校,并斩获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年度国际化典范学校等荣誉。
顺天之木,以致其性。自然生长的教育,状态是自然渐进的,方向是积极向上的,方法是自由、自主的。一种理念被师生喜爱和追求,被社会悦纳和赞许,有值得希冀和期许的未来,这是教育者的幸福,也是教育的理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
责任编辑:刘洁
这“自然状态”里美好的憧憬,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把对个性学生的关注拓展到对每个学生“生长点”的尊重和理解,并在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开始“自然生长”教育的探索,从学生的“自然状态”出发,创设贴近儿童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在学校文化、课程设置、学生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實践,追求“让自然生长成为时尚”。
“自然生长”的定义,着眼于“属于个体”的生长
自然生长的教育是指在自然状态的环境中,创设贴近儿童生命自然的教育情境,引导儿童寻找到属于个体的生长点,从而激发其内在生长力的教育。
关于“自然”的理解,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中写道:“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自然生长的教育遵循“自然”的力量,给予儿童一个“池塘”,让儿童生发出个性的、丰富的、绚丽的人生。
我们为何要重视和追求儿童的“自然状态”呢?卢梭在《爱弥儿》中这样论述“自然状态”的重要性:“一个人越接近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距就越小,这样一来,距离幸福就不那么遥远了。”由此可理解为:在“自然状态”时,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极致,并与理想之间距离最为接近,是实现理想的最佳状态。而教育,就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活动。
什么是“生长”?杜威说“教育即生长”,且详细解释说“这个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就是生长的含义”,并进一步阐述道:“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由此,自然生长的教育体现了“不问年龄”,且为“提供保证生长的条件”而不断“创设”“引导”乃至“激发”生命成长力的全过程,既体现了成长的教育性,又充分表现了教育的主体性。
“属于个体的生长点”指向儿童的个性发展,希望每个儿童都能在教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点,并由此迸发出丰富的、旺盛的、有个性的生命力。
“自然生长”的落地,根植于“面向未来”的素养
在自然生长理念落地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在“自由健康地呼吸,快乐创意地思考”的文化主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幸福。
荔园外国语小学的校名当年是由学校一名一年级的孩子林诗宇所写,幼稚的字体充满了童真和拙朴。启用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字体作为校名Logo,与我们的教育追求“要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去”不谋而合。学校的校徽是一棵七彩的小树,寓意着在七彩校园里,孩子们如小树般蓬勃生长,向着丰富多彩的未来。“我是一棵小树,自由健康地呼吸,我是一片希冀,快乐创意地思考……”学校的校歌旋律欢快悠扬、歌词活泼清新,回荡在校园每一个角落。
从校名的书写,到校徽、校歌的确定,无不透露出“自然生长”中那向上的力量,无不体现着“顺天之木,以致其性”的精神内涵。围绕自然生长的教育,在校本课程研发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与理解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综合创意与表现能力、思辨分析与批判能力,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生长点,激发其内在生长力。
文化感知与理解能力。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家国情怀”课程立足于“立德树人 家国情怀为本”的理念,以“中国的年”文化为主线,设计“温暖的家”“故乡的情”“富强的国”“我把香港带给你”“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等内容。孩子们纷纷在“年·家”贺卡上写下真挚的体会:“回家的路很长很长,心里的思念很远很远”“无论在哪里,心里想着家人就是一种幸福”……一句句真情流露的童言童语,展现了孩子们用童心在探寻中华文化之根、探索世界文化之本,既传承文化的根,又抒发爱国的心。
我们在学习多种语言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语音语义,更要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主题为“Seeing the World·Showing China”(大大眼睛看世界·小小童心秀中国)。教材既详细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民俗、节日、历史等内容,又详尽地用英语推介中国文化,让孩子们走出国门时,能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国家和家乡的饮食、名胜、服饰等。将英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从语言学习引申到文化感知,不仅能让孩子理解外国文化,更希望他们能把中华文化带出去。
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语文素养”课程以聆听、朗读、写作、演讲、交流为实践基础,加强学生语感训练,让学生能流利地表达、真诚地沟通,且有条理、有分寸地交流。每年十月的“语文素养月”,孩子们在语文教师的引领下,按课程编排,一、二年级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三、四年级开展朗诵展示活动,五、六年级开展话题辨析及演讲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公共场合展示自我,学生大方得体地面对大众、条理清楚地表达观点、富有创意地演绎故事,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语文素养。
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数学思维”校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独活动、智力七巧板活动、图形分析、统计活动和其他思考五大板块。以校本教材为起点,通过游戏创意、大开眼界、数学生活、争锋竞技等活动,在特定的背景下让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创意等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综合创意与表现能力。奇思妙想,创意分享,是“综合创意”课程的核心所在。该课程主要通过纸的艺术(纸盘、纸杯、纸碗创意)和添画创作,让学生利用纸盘、纸杯、纸碗自由创意,提倡“创意不仅与众不同,更要与己不同”。每年五月,孩子们都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沉浸在奇思妙想的世界里,勇敢尝试、创意纷呈。
思辨分析与批判能力。2018年学校提出“9·9思辨日”概念,即每年的九月九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辨活动,培养孩子在观点、论述、事实、批判、思辨等方面的初步感知能力,以应对信息爆炸时代。之后,“思辨能力”课程应运而生,分年级、分主题推进学生分析思辨与批判能力的训练:一年级,辨别事实和观点;二年级,理解看问题是有角度的;三年级,使用规范句式阐述观点;四年级,区分事物的优缺点;五年级,5W+H深入思考事件;六年级,学会用事实支撑观点,培养学生质疑批判、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反思评估等科学思辨能力。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校六年级学生的线上语文教学就是从学会思辨开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各类信息,验证信息真假,和家人共同探讨并总结“辨别信息的小妙招”。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经历了“汇信息内容”“查来源途径”“思内在质疑”“辩事实观点”“评真伪虚实”等过程,思辨的种子真正落地发芽。
在2014至2016年深圳市福田区引进的“上海思来氏”第三方教学质量综合跟踪评估中,荔园外国语小学学生在“学科整体发展”“学习基础素养”等方面均达到“既优质又均衡”的水平,在“注意力”“逻辑力”“理解力”“精细动作”等维度达到“突出领先于同龄学生”水平。
2019年,在原有校本课程系列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探索学习方式的创新,展开了一系列项目式综合学习研究。“一击即中”“‘蒜’成这样”“盘菜”等PBL项目巧妙融合各学科的特点,深受师生欢迎。学校被评为福田区首批课程建设基地学校、福田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单位、福田区素养奠基课程教研示范校,并斩获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年度国际化典范学校等荣誉。
顺天之木,以致其性。自然生长的教育,状态是自然渐进的,方向是积极向上的,方法是自由、自主的。一种理念被师生喜爱和追求,被社会悦纳和赞许,有值得希冀和期许的未来,这是教育者的幸福,也是教育的理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