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也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自卑感强的人常常胆小、怯懦、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做事犹豫不决;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进取心不强,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对人不热情,拒绝交朋结友,不敢与人交流,经常回避群体活动……
虽然有个别孩子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分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
孩子自卑心的产生,主要有六个原因:
1.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使孩子心灰意冷。
2.家长常常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使孩子老是发现自己的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3.父母对孩子苛求过严,孩子稍有失误,父母就大加指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
4.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孩子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形成自卑心理。
5.孩子的一些起码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有些孩子在集体中被冷落、被轻视、被嫌弃,得不到同伴的友谊,从而伤心自卑。有的孩子家境贫寒,在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方面不如别人,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6.因为自身存在生理缺陷。如有的孩子先天残疾,长相丑陋,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的自卑心特别强,他认为自己的相貌不够出众,他觉得不会有人喜欢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突出,认为老师会讨厌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漂亮,他认为别人会笑话他,他觉得自卑。总之,他认为他的自卑都是有理由的。所以,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言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屋子里,自己疏远了别人,还认为是别人疏远了自己,这就更有理由自卑了。
怎样帮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取得了一点成绩,做了一点小事,父母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适当的鼓励会使孩子的心情兴奋而愉悦。因为幼小的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价值的。家长的表扬、肯定,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其实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和尊重,赏识你的孩子,就会使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在内心萌生“我是好孩子”的意识。而一味地抱怨只能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从而销蚀了他的生命活力。
让孩子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一下家庭里的主从关系,让孩子安排周末活动计划,安排节日家宴的菜谱,决定家里购买家电的品牌,参与房间布置的设计,让孩子有“当家”的感觉。这样,孩子在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信心也会逐步提高。
让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多数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缺少自信。他常常这样想:如果我答错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等下一次有把握时再发言吧。于是他会变得更加胆小。其实他错了,因为即使他答得不对,老师一纠正,他会记得更加牢固。所以应鼓励孩子主动发言,争取第一个发言。
让孩子走路挺胸抬头如果仔细观察人走路的姿势,就会发现,人走路的姿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心态。自信的人走路往往挺胸抬头,自卑的人走路往往弓腰低头。所以,走路时,你只要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就会促使你产生一种自信的心态。“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心里就有了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这点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人的内在心态可以外显在人的行为上,人的行为也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内在心态。
让孩子谈话时用眼睛注视对方和别人谈话时,能正视别人,看者对方的眼睛,就等于告诉对方:我很诚实,我相信你,请你也相信我!它既能给自己信心,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让孩子面对高山或田野大喊大叫如果你的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说话声音像蚊子叫,你不妨带他去登山或郊游,面对高山、田野,你可以让孩子尽情大喊大叫,这时他会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十分洪亮,发现自己原来也很自豪的。
让孩子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让孩子扬长避短。家长不要经常唠叨孩子的短处,而要经常提到孩子的长处。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越比孩子就会越自卑。
要用成功人士做典型示范例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相貌丑陋,眼睛凹陷,前额窄,嘴唇厚,活像一只大猩猩,但他没有自卑,而是扬长避短,不当演员,专攻写作,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世界级文学大师。再如:亚历山大身体佝偻,莫扎特口吃,贝多芬耳聋,爱迪生小时候被称为“笨蛋”,丘吉尔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勇气,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让孩子常把“我”想成“我们”胆小的时候,往往把“我”想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感到无助,于是产生自卑。如果把“我”想成“我们”,就会减少压力。拿考试来说,你这次考砸了,要想一想考砸的绝不止你一个,还有别人。如果你想着是“我们”考砸了,压力就会小得多。
虽然有个别孩子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调控,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及早发现孩子自卑的苗头,及早调整孩子心理,为宝宝建立自信。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分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
孩子自卑心的产生,主要有六个原因:
1.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使孩子心灰意冷。
2.家长常常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使孩子老是发现自己的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
3.父母对孩子苛求过严,孩子稍有失误,父母就大加指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
4.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孩子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形成自卑心理。
5.孩子的一些起码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有些孩子在集体中被冷落、被轻视、被嫌弃,得不到同伴的友谊,从而伤心自卑。有的孩子家境贫寒,在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方面不如别人,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6.因为自身存在生理缺陷。如有的孩子先天残疾,长相丑陋,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的自卑心特别强,他认为自己的相貌不够出众,他觉得不会有人喜欢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突出,认为老师会讨厌他,他觉得自卑;他认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漂亮,他认为别人会笑话他,他觉得自卑。总之,他认为他的自卑都是有理由的。所以,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言笑,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屋子里,自己疏远了别人,还认为是别人疏远了自己,这就更有理由自卑了。
怎样帮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取得了一点成绩,做了一点小事,父母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适当的鼓励会使孩子的心情兴奋而愉悦。因为幼小的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价值的。家长的表扬、肯定,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其实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和尊重,赏识你的孩子,就会使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在内心萌生“我是好孩子”的意识。而一味地抱怨只能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从而销蚀了他的生命活力。
让孩子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一下家庭里的主从关系,让孩子安排周末活动计划,安排节日家宴的菜谱,决定家里购买家电的品牌,参与房间布置的设计,让孩子有“当家”的感觉。这样,孩子在参与安排、主持家庭事物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信心也会逐步提高。
让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多数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缺少自信。他常常这样想:如果我答错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等下一次有把握时再发言吧。于是他会变得更加胆小。其实他错了,因为即使他答得不对,老师一纠正,他会记得更加牢固。所以应鼓励孩子主动发言,争取第一个发言。
让孩子走路挺胸抬头如果仔细观察人走路的姿势,就会发现,人走路的姿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心态。自信的人走路往往挺胸抬头,自卑的人走路往往弓腰低头。所以,走路时,你只要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就会促使你产生一种自信的心态。“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心里就有了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这点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人的内在心态可以外显在人的行为上,人的行为也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内在心态。
让孩子谈话时用眼睛注视对方和别人谈话时,能正视别人,看者对方的眼睛,就等于告诉对方:我很诚实,我相信你,请你也相信我!它既能给自己信心,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让孩子面对高山或田野大喊大叫如果你的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说话声音像蚊子叫,你不妨带他去登山或郊游,面对高山、田野,你可以让孩子尽情大喊大叫,这时他会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十分洪亮,发现自己原来也很自豪的。
让孩子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让孩子扬长避短。家长不要经常唠叨孩子的短处,而要经常提到孩子的长处。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越比孩子就会越自卑。
要用成功人士做典型示范例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相貌丑陋,眼睛凹陷,前额窄,嘴唇厚,活像一只大猩猩,但他没有自卑,而是扬长避短,不当演员,专攻写作,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世界级文学大师。再如:亚历山大身体佝偻,莫扎特口吃,贝多芬耳聋,爱迪生小时候被称为“笨蛋”,丘吉尔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勇气,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让孩子常把“我”想成“我们”胆小的时候,往往把“我”想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感到无助,于是产生自卑。如果把“我”想成“我们”,就会减少压力。拿考试来说,你这次考砸了,要想一想考砸的绝不止你一个,还有别人。如果你想着是“我们”考砸了,压力就会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