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家小孩到底在学校学了些什么啊?回家里我问他学校了上了什么?他都不说,问他老师教了什么儿歌、儿谣。叫他表演—下给大家看,他也不要,怎么骗、怎么哄,他也不愿意。过年期间,回爷爷、奶奶家,比他年龄小的表弟,又背唐诗、又唱儿歌的,他什么都不肯,你每次说他在学校表现的很好,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啊?”大班孩子的妈妈问老师。
“在学校里他确实很不错啊!我教的儿歌他都很快就学会,小朋友念错了他还会提醒别人。你看学期末也会跟小朋友一样,一起在台上表演,你不是也看到了鸣?”
“那我儿子到底为什么回到家都不愿意表演呢?”妈妈更加疑惑了。
父母应该知道的
每一个孩子个性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被人家注意,喜欢自己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就像天生的小明星一样在聚光灯照耀的舞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特别害怕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情愿和大家一起在台下,在群众里面,才觉得比较自在些。前面说的小朋友就是属于后者。
当然我们都会希望孩子能很有自信的,能够在人前很大方的表现自己,而且认为这样的孩子未来比较容易有成就,所以常常会送孩子去上各种培养自信的课程,培养孩子上台表演的能力,希望他能成为领袖型的人物。但我们也必须尊重孩子先天性格上的个别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在那里唱唱跳跳的表演,
就像有些大人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书、看电影;有的人喜欢去跟朋友唱KTV,家长们应该要学会尊重孩子,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定要孩子在他不认识的大人面前又唱又跳的,表示自己的孩子有多可爱或学得多好。然而对孩子来说,看着这些陌生的大人冲着自己哈哈大笑,对于自我要求高、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很不愉快的经验,会觉得自己像个滑稽的小丑被人嘲笑。尤其从四岁到五岁开始,孩子内省智能开始发展,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喜欢受摆布,所以有的家长说孩子都不像小的时候那么可爱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很爱表演、爱唱儿歌的。也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家长说的,都不像小弟弟那样会唱啊、跳啊的逗老人家开心。
父母的误区
孩子愿不愿意在大人面前表演,并不能跟孩子以后就不敢在台上讲话或是没有自信心画上等号的,更不能跟孩子表达能力相提并论。当然我们会希望孩子样样都好,上台也能落落大方,让孩子学习上台表演是好的,可以让孩子有不同的体验,但家长的心态还是要摆正,不要当作一种炫耀或是要他来娱乐大家。而且孩子参加学校里的汇报演出表演,跟在家中一群人围着他看他表演又还有些不一样,因为在学校的表演感觉是正式的,家长反馈出来的表情反应也都不一样。孩子自然也感受的到不同的反应,只是他还没有办法去明显的分辨出那些是善意的觉得他可爱而笑,还是一种嘲笑。父母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所以就前面家长所说的问题,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说,如果只是为了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我们可以每天固定了时间,用关心的语气询问孩子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校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跟孩子分享今天一天的喜怒哀乐,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也有助于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过程中,能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但家长的语气上不能是命令的、不能是质询的,更不能带有批判和指责、说教的。应该先聆听孩子的话,并表示兴趣后,再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来评论自己的这一天。千万不要用质询的语气,像是写检讨一样的方式要他说一遍,也不要孩子才一开口说一件事情,你就急着“点评”一番,这样的“关心和即时教育”一方面破坏了孩子语言表达上的完整性,同时也干扰了他对于要描述的事情的记忆和兴致。对于这一天当中其它发生的事情,他也不会有意愿再继续说下去,家长沟通的方式,终止了亲子之间的对话,只成了单向的“教导”了。
另外,想看到孩子在家里“表演”学校里所学的,我们也应该调整—下心态,大人们不应该抱着“好玩”、“看笑话”的态度,但也不是严肃的挑错的方式看待,应该是轻松的,让孩子自愿的表演,甚至家长也可以参予表演,晚餐后的休息时间,家里的成员一人来一段小品,也不失为一种家庭娱乐,带动大家的气氛后,鼓励孩子勇敢的表现,再给予肯定的掌声与鼓励的言语,这样孩子才能自在一些,还能体会到大人们对他的态度并不是觉得他“好好笑”!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惯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
不过,还是要提醒我们的家长们,如果你自己或是另一半,也是不喜欢在台前表演或说话的人,那么提醒你,也许孩子也有类似的性格,所以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或是觉得特别别扭,那么顺其自然吧!不要太勉强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有演说家的气质才能成大事业,默默研究的科学家,也有得诺贝尔奖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性格特质,那么自然就不会觉得孩子一定得在人前表演有多重要,千万不要只是为了满足大人自己的心理。让孩子学习那些舞蹈、音乐、歌唱、表演等才艺也是一样的,应该是孩子喜欢和愿意的,无须勉强,这样才会让孩子开心的学习,而不会抹杀了孩子对于这些艺术活动的兴趣。
“在学校里他确实很不错啊!我教的儿歌他都很快就学会,小朋友念错了他还会提醒别人。你看学期末也会跟小朋友一样,一起在台上表演,你不是也看到了鸣?”
“那我儿子到底为什么回到家都不愿意表演呢?”妈妈更加疑惑了。
父母应该知道的
每一个孩子个性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被人家注意,喜欢自己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就像天生的小明星一样在聚光灯照耀的舞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特别害怕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情愿和大家一起在台下,在群众里面,才觉得比较自在些。前面说的小朋友就是属于后者。
当然我们都会希望孩子能很有自信的,能够在人前很大方的表现自己,而且认为这样的孩子未来比较容易有成就,所以常常会送孩子去上各种培养自信的课程,培养孩子上台表演的能力,希望他能成为领袖型的人物。但我们也必须尊重孩子先天性格上的个别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在那里唱唱跳跳的表演,
就像有些大人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书、看电影;有的人喜欢去跟朋友唱KTV,家长们应该要学会尊重孩子,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定要孩子在他不认识的大人面前又唱又跳的,表示自己的孩子有多可爱或学得多好。然而对孩子来说,看着这些陌生的大人冲着自己哈哈大笑,对于自我要求高、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很不愉快的经验,会觉得自己像个滑稽的小丑被人嘲笑。尤其从四岁到五岁开始,孩子内省智能开始发展,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喜欢受摆布,所以有的家长说孩子都不像小的时候那么可爱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很爱表演、爱唱儿歌的。也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家长说的,都不像小弟弟那样会唱啊、跳啊的逗老人家开心。
父母的误区
孩子愿不愿意在大人面前表演,并不能跟孩子以后就不敢在台上讲话或是没有自信心画上等号的,更不能跟孩子表达能力相提并论。当然我们会希望孩子样样都好,上台也能落落大方,让孩子学习上台表演是好的,可以让孩子有不同的体验,但家长的心态还是要摆正,不要当作一种炫耀或是要他来娱乐大家。而且孩子参加学校里的汇报演出表演,跟在家中一群人围着他看他表演又还有些不一样,因为在学校的表演感觉是正式的,家长反馈出来的表情反应也都不一样。孩子自然也感受的到不同的反应,只是他还没有办法去明显的分辨出那些是善意的觉得他可爱而笑,还是一种嘲笑。父母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所以就前面家长所说的问题,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说,如果只是为了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我们可以每天固定了时间,用关心的语气询问孩子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校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跟孩子分享今天一天的喜怒哀乐,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也有助于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过程中,能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但家长的语气上不能是命令的、不能是质询的,更不能带有批判和指责、说教的。应该先聆听孩子的话,并表示兴趣后,再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来评论自己的这一天。千万不要用质询的语气,像是写检讨一样的方式要他说一遍,也不要孩子才一开口说一件事情,你就急着“点评”一番,这样的“关心和即时教育”一方面破坏了孩子语言表达上的完整性,同时也干扰了他对于要描述的事情的记忆和兴致。对于这一天当中其它发生的事情,他也不会有意愿再继续说下去,家长沟通的方式,终止了亲子之间的对话,只成了单向的“教导”了。
另外,想看到孩子在家里“表演”学校里所学的,我们也应该调整—下心态,大人们不应该抱着“好玩”、“看笑话”的态度,但也不是严肃的挑错的方式看待,应该是轻松的,让孩子自愿的表演,甚至家长也可以参予表演,晚餐后的休息时间,家里的成员一人来一段小品,也不失为一种家庭娱乐,带动大家的气氛后,鼓励孩子勇敢的表现,再给予肯定的掌声与鼓励的言语,这样孩子才能自在一些,还能体会到大人们对他的态度并不是觉得他“好好笑”!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惯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
不过,还是要提醒我们的家长们,如果你自己或是另一半,也是不喜欢在台前表演或说话的人,那么提醒你,也许孩子也有类似的性格,所以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或是觉得特别别扭,那么顺其自然吧!不要太勉强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有演说家的气质才能成大事业,默默研究的科学家,也有得诺贝尔奖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性格特质,那么自然就不会觉得孩子一定得在人前表演有多重要,千万不要只是为了满足大人自己的心理。让孩子学习那些舞蹈、音乐、歌唱、表演等才艺也是一样的,应该是孩子喜欢和愿意的,无须勉强,这样才会让孩子开心的学习,而不会抹杀了孩子对于这些艺术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