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社会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其走出困境,不但极大推动高校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0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它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的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地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1]它包含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的总和。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种载体,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巩固良好的校风,纯洁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风尚,对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飞速发展,高校也面临着各种文化的严重冲击,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侵蚀着高校的师生,造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主要表现在:
(一)多元文化冲击造成了高校的校园主体价值观缺失。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的利益阶层不断分化,造成了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多样化,这也使得社会的评判标准逐渐摆脱单一化的状态,呈现出多元化和无序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同样也延伸到了高校的校园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迷茫与困惑,导致校园的主体价值观逐渐的缺失。
(二)媚俗的大众文化剧烈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众文化是一种被大众信奉和接受的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3]但同时,大众文化也使得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的媚俗性与校园文化的高雅性的矛盾,大众文化的媚俗性使得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此外,一部分大众文化具有消极性,在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着愚昧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容易造成广大的大学生盲目的崇拜偶像、追逐功利等,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也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三)网络文化的泛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高校的师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首先,网络文化对于广大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不少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不再关注各种校园的活动。“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缺少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一旦进入现实社会就会产生社交障碍,从而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自我的封闭,造成感情和人际关系的冷漠等问题。”[4]其次,我国的网络尚未建立实名制,网络监管存在诸多盲区,网络的匿名与自由造成了各种学术伦理与道德问题,特别是学术的抄袭以及网络的违法行为,各种网络上的道德失范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选择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已经处于困境,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种载体。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必将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坚定地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对社会具有一定指引作用,高校的文化建设同样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认知与导向作用,从而使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必须坚定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贯穿到活动当中,从而使广大的青年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不断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内涵,以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灵、情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充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外来的有用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可以在以往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新的载体,例如,将网络等载体引入,在积极引导与控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使网络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此外,可以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将高校的校训、校歌、校徽等物化于各种高校的建筑、雕塑、楼宇花草等校园景观之中,有效地引导高校的大学生弘扬高校的优良传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动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对广大的高校师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更加地充实。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发挥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以开展适合学生口味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在把握原则、方向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干部策划、组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巩立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发展2013.12
[2]龚海泉.當代大学德育史论[M].武汉: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
[3]杨松.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J].前沿 2012.4
[4]巩立超.浅析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文信息.2013.10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高校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3A-1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0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它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的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地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1]它包含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的总和。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种载体,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巩固良好的校风,纯洁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风尚,对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飞速发展,高校也面临着各种文化的严重冲击,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封建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侵蚀着高校的师生,造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主要表现在:
(一)多元文化冲击造成了高校的校园主体价值观缺失。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的利益阶层不断分化,造成了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多样化,这也使得社会的评判标准逐渐摆脱单一化的状态,呈现出多元化和无序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同样也延伸到了高校的校园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迷茫与困惑,导致校园的主体价值观逐渐的缺失。
(二)媚俗的大众文化剧烈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众文化是一种被大众信奉和接受的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大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3]但同时,大众文化也使得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的媚俗性与校园文化的高雅性的矛盾,大众文化的媚俗性使得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此外,一部分大众文化具有消极性,在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着愚昧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容易造成广大的大学生盲目的崇拜偶像、追逐功利等,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也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三)网络文化的泛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高校的师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首先,网络文化对于广大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不少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不再关注各种校园的活动。“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缺少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一旦进入现实社会就会产生社交障碍,从而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自我的封闭,造成感情和人际关系的冷漠等问题。”[4]其次,我国的网络尚未建立实名制,网络监管存在诸多盲区,网络的匿名与自由造成了各种学术伦理与道德问题,特别是学术的抄袭以及网络的违法行为,各种网络上的道德失范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选择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已经处于困境,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种载体。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必将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坚定地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对社会具有一定指引作用,高校的文化建设同样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认知与导向作用,从而使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必须坚定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贯穿到活动当中,从而使广大的青年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不断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内涵,以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灵、情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充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外来的有用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可以在以往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新的载体,例如,将网络等载体引入,在积极引导与控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使网络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此外,可以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将高校的校训、校歌、校徽等物化于各种高校的建筑、雕塑、楼宇花草等校园景观之中,有效地引导高校的大学生弘扬高校的优良传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动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对广大的高校师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更加地充实。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发挥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以开展适合学生口味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在把握原则、方向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干部策划、组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巩立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发展2013.12
[2]龚海泉.當代大学德育史论[M].武汉: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
[3]杨松.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J].前沿 2012.4
[4]巩立超.浅析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中文信息.2013.10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高校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3A-1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