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游泳这项备受人们关注的国际运动进入到校园课外活动中。通过游泳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大幅度增强,但由于我国普通高校的游泳训练刚刚起步,所以系统性和针对性训练措施并不完善,很多教师处于摸索状态。接下来文章将从当前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这两方面展开分析,望能对高校游泳训练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
近几年我国的教学方式不断发生转变,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与以往整天坐在教室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同,各高校都在不断丰富课余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项目,提高身体素质。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前,部分高校即使存在着游泳训练也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全靠学生自己摸索。如今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开始起步,但随着发展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端,下面将对如何开展高校游泳教学展开详细分析。
1 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导致高校游泳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过于关注安全问题,失去了教学本质
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没有专业的教师在旁指导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一旦学生在学校里发生安全意外事故,学校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还会承担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高校领导为了避免学生在泳池中发生意外,格外强调游泳教师以安全为主,只需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游泳知识即可。甚至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发生意外,让所有学生在浅水区中学习,禁止所有人进到深水区。
其实在游泳训练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生命安全非常有必要,但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完全放弃教学质量,就失去了学校开设游泳训练课程的本意。另外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游泳知识,不让学生参与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失去对游泳的兴趣。
(2)教学内容没有章程
对于很多高校和游泳教师来说,开展游泳训练教学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新课改号召,所以高校游泳教师对如何带学生训练、学生阶段性教学策略等问题完全没有概念。为了省事省力很多高校以体育教学大纲为游泳训练的教学章程,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游泳知识,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游泳的主动学习兴趣。要想真正达到游泳训练目的,高校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学校教学水平制定完善的游泳训练计划。
当前各高校游泳教学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性过重,游泳教师不带领学生去游泳馆,而是在教室为学生讲述游泳知识。例如游泳教师在教室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蛙泳姿势,并耐心讲解蛙泳的各种技巧,但基本不会带领学生参与游泳训练,讲解这些知识也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学分。
(3)游泳训练课时不足
由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多,所以游泳课的课时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是一周一节,甚至还有几周一节的情况。这种游泳课时设置中间间隔时间太长,学生学完这节课内容没来得及巩固就已完全忘记,效率非常低下。
1.2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游泳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专业性会直接影响到游泳训练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开展游泳训练的时间过短,第一,很难聘请到专业的游泳训练教师;第二,国内较高的游泳训练教师数量不多,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教学质量自然也会被局限。
2 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2.1 提高教学质量
2.1.1 理论、实践齐头并进
教师在开展游泳训练教学时,要平衡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中的所占比重,实践占大头,理论占小头。有理论作为支撑学生能更有章程的开展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学校配备游泳池,可以带领学生去游泳池中开展实践训练,如果学校没有游泳池,可以向学校申请与周边的游泳机构合作,申请场地使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學习游泳知识,切不可妄想一步登天。
如果教师觉得大班学习学生数量太多,会顾此失彼,可以向学校申请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班。资源集中既能减少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也能提高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效率,实现真正的优质教学。
2.1.2 优化教学内容
(1)注重技术、速度结合训练
开展游泳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水中的游泳速度,以此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游泳速度呢?学生要学会最大可能的减小水对身体的阻力。曾有实践证明,人在水中的速度每提高一倍,水对人体的阻力会成倍增加,推动力也会成倍提高。随着游泳时间的增长,人的体能逐渐下降,疲惫度越来越高,游泳动作越来越僵硬。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水对人体产生的阻力,学生在水中要尽量让自己保持流线型,并合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以达到最佳协调度。
(2)开展多样化功能性力量训练
游泳训练与陆地上的各种训练项目有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在水中训练时需不断克服水的阻力,调动身体各部位以产生推动力。除了身体的协调性以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训练核心肌群的力量稳定性。这种力量稳定性是学生能否完全掌握游泳训练技巧的关键所在。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所以他们日常接受的训练强度非常大,每个游泳运动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通过训练能迅速提高自身肢体力量与身体协调能力。由于游泳训练是一个周期性运动,而且训练过程中对身体产生的负荷较大,为了贴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游泳训练目的,游泳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陆地上使用健身球练习,当身体平衡以及功能性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展水下练习。
(3)疲劳恢复训练
学生经过一节课的高强度训练后,身体必然会产生疲惫感,各种机能素质下降。为了不让训练对身体产生过高负荷,消除疲劳训练非常有必要。首先,如果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的是水下实践训练,可以采用水疗疲惫恢复法。让身体与水进行充分接触,水的流动和冲刷力会缓解身体的各种疲劳。人体在水中产生的浮力、阻力、冲刷力等等都会作用在肌肉上,能非常有效的消除肌肉疲惫。水疗恢复法是游泳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疲惫恢复训练。其次,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是陆地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按摩。合理的按摩方式能让学生紧绷的肌肉得到有效舒缓,按摩还能加快运动中肌肉所产生的废物代谢。最后,伸展运动也是有效缓解肌肉疲劳的一种方式,通过反向舒展身体放松肌肉,并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快速消除训练作用在人体上的疲劳症状。 2.2 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日渐增长的学习需求,高校要培养一批专业的游泳训练教师。首先,高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专业训练教师并给予优质待遇。其次,高校可以让引进的专业训练教师带头,逐一提高学校内部原有的教师训练水平。最后,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进行友好互动交流,游泳训练教师通过互相学习能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建议每位主讲教学老师配备一名辅助教师。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一同带领学生进入到游泳馆后,共同准备学生上课所需器材。开始游泳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防止游泳实践过程中学生因准备工作未到位出现抽筋现象。学生开始实践后,辅助教师要和主讲教师一起关注学生的实践状况,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两位教师可以相互配合解决突发事件。
2.3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游泳训练对人体身体健康素质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员适合的游泳训练方式有所区别。为了提高训练效果,防止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高校游泳训练教师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游泳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周期性和长期性特点。专业的游泳运动员会接受强度极高,训练量极大的方式,但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距较大,而且学生受到其身份的影响,没有机会长时间参与游泳训练。所以高校游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排课情况、课程目标、课程大纲多方面综合考虑学生训练策略。对于初学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身体素质,而且实践课中教师一定要手把手的带领初学者学习游泳技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对于会游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议两两一组,分组练习,相互监督效率更高。
任何一种运动都有因人而异的特点,力量不同、核心运用程度不同、身体素质不同都会影响到训练效果。高校游泳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核心训练计划。而且教师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以循序渐进、先内后外、先弱后强的原则为主。在这种规律性教学方式下教出的学生,其身体素质、综合能力必然能得到较大提高。
3 结语
游泳與跑步、跳高、举重等运动不同,它的运动场地在水中,所以对身体各项限制较为明显。人在水中没有其他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完成游泳运动。每年都有许多游泳者因技术不过关或身体素质出现问题发生意外,而且这些意外的后果很难让人承担。细看各种新闻,我国每年因游泳丧失生命的学生不计其数,各个高校既然决定开展游泳训练,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在游泳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讲授各种急救知识,并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开展游泳教学训练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近几年我国的教学方式不断发生转变,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与以往整天坐在教室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同,各高校都在不断丰富课余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项目,提高身体素质。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前,部分高校即使存在着游泳训练也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全靠学生自己摸索。如今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开始起步,但随着发展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端,下面将对如何开展高校游泳教学展开详细分析。
1 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导致高校游泳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过于关注安全问题,失去了教学本质
对于游泳初学者来说,没有专业的教师在旁指导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一旦学生在学校里发生安全意外事故,学校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还会承担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高校领导为了避免学生在泳池中发生意外,格外强调游泳教师以安全为主,只需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游泳知识即可。甚至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发生意外,让所有学生在浅水区中学习,禁止所有人进到深水区。
其实在游泳训练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生命安全非常有必要,但如果因为安全问题完全放弃教学质量,就失去了学校开设游泳训练课程的本意。另外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游泳知识,不让学生参与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失去对游泳的兴趣。
(2)教学内容没有章程
对于很多高校和游泳教师来说,开展游泳训练教学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新课改号召,所以高校游泳教师对如何带学生训练、学生阶段性教学策略等问题完全没有概念。为了省事省力很多高校以体育教学大纲为游泳训练的教学章程,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游泳知识,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游泳的主动学习兴趣。要想真正达到游泳训练目的,高校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学校教学水平制定完善的游泳训练计划。
当前各高校游泳教学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性过重,游泳教师不带领学生去游泳馆,而是在教室为学生讲述游泳知识。例如游泳教师在教室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蛙泳姿势,并耐心讲解蛙泳的各种技巧,但基本不会带领学生参与游泳训练,讲解这些知识也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学分。
(3)游泳训练课时不足
由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多,所以游泳课的课时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是一周一节,甚至还有几周一节的情况。这种游泳课时设置中间间隔时间太长,学生学完这节课内容没来得及巩固就已完全忘记,效率非常低下。
1.2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游泳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专业性会直接影响到游泳训练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开展游泳训练的时间过短,第一,很难聘请到专业的游泳训练教师;第二,国内较高的游泳训练教师数量不多,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教学质量自然也会被局限。
2 普通高校游泳训练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2.1 提高教学质量
2.1.1 理论、实践齐头并进
教师在开展游泳训练教学时,要平衡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中的所占比重,实践占大头,理论占小头。有理论作为支撑学生能更有章程的开展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学校配备游泳池,可以带领学生去游泳池中开展实践训练,如果学校没有游泳池,可以向学校申请与周边的游泳机构合作,申请场地使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學习游泳知识,切不可妄想一步登天。
如果教师觉得大班学习学生数量太多,会顾此失彼,可以向学校申请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班。资源集中既能减少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也能提高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效率,实现真正的优质教学。
2.1.2 优化教学内容
(1)注重技术、速度结合训练
开展游泳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水中的游泳速度,以此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游泳速度呢?学生要学会最大可能的减小水对身体的阻力。曾有实践证明,人在水中的速度每提高一倍,水对人体的阻力会成倍增加,推动力也会成倍提高。随着游泳时间的增长,人的体能逐渐下降,疲惫度越来越高,游泳动作越来越僵硬。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水对人体产生的阻力,学生在水中要尽量让自己保持流线型,并合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以达到最佳协调度。
(2)开展多样化功能性力量训练
游泳训练与陆地上的各种训练项目有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在水中训练时需不断克服水的阻力,调动身体各部位以产生推动力。除了身体的协调性以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训练核心肌群的力量稳定性。这种力量稳定性是学生能否完全掌握游泳训练技巧的关键所在。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所以他们日常接受的训练强度非常大,每个游泳运动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通过训练能迅速提高自身肢体力量与身体协调能力。由于游泳训练是一个周期性运动,而且训练过程中对身体产生的负荷较大,为了贴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游泳训练目的,游泳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陆地上使用健身球练习,当身体平衡以及功能性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展水下练习。
(3)疲劳恢复训练
学生经过一节课的高强度训练后,身体必然会产生疲惫感,各种机能素质下降。为了不让训练对身体产生过高负荷,消除疲劳训练非常有必要。首先,如果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的是水下实践训练,可以采用水疗疲惫恢复法。让身体与水进行充分接触,水的流动和冲刷力会缓解身体的各种疲劳。人体在水中产生的浮力、阻力、冲刷力等等都会作用在肌肉上,能非常有效的消除肌肉疲惫。水疗恢复法是游泳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疲惫恢复训练。其次,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是陆地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按摩。合理的按摩方式能让学生紧绷的肌肉得到有效舒缓,按摩还能加快运动中肌肉所产生的废物代谢。最后,伸展运动也是有效缓解肌肉疲劳的一种方式,通过反向舒展身体放松肌肉,并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快速消除训练作用在人体上的疲劳症状。 2.2 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日渐增长的学习需求,高校要培养一批专业的游泳训练教师。首先,高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专业训练教师并给予优质待遇。其次,高校可以让引进的专业训练教师带头,逐一提高学校内部原有的教师训练水平。最后,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进行友好互动交流,游泳训练教师通过互相学习能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建议每位主讲教学老师配备一名辅助教师。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一同带领学生进入到游泳馆后,共同准备学生上课所需器材。开始游泳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防止游泳实践过程中学生因准备工作未到位出现抽筋现象。学生开始实践后,辅助教师要和主讲教师一起关注学生的实践状况,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两位教师可以相互配合解决突发事件。
2.3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游泳训练对人体身体健康素质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员适合的游泳训练方式有所区别。为了提高训练效果,防止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高校游泳训练教师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游泳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周期性和长期性特点。专业的游泳运动员会接受强度极高,训练量极大的方式,但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差距较大,而且学生受到其身份的影响,没有机会长时间参与游泳训练。所以高校游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排课情况、课程目标、课程大纲多方面综合考虑学生训练策略。对于初学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身体素质,而且实践课中教师一定要手把手的带领初学者学习游泳技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对于会游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议两两一组,分组练习,相互监督效率更高。
任何一种运动都有因人而异的特点,力量不同、核心运用程度不同、身体素质不同都会影响到训练效果。高校游泳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核心训练计划。而且教师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以循序渐进、先内后外、先弱后强的原则为主。在这种规律性教学方式下教出的学生,其身体素质、综合能力必然能得到较大提高。
3 结语
游泳與跑步、跳高、举重等运动不同,它的运动场地在水中,所以对身体各项限制较为明显。人在水中没有其他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完成游泳运动。每年都有许多游泳者因技术不过关或身体素质出现问题发生意外,而且这些意外的后果很难让人承担。细看各种新闻,我国每年因游泳丧失生命的学生不计其数,各个高校既然决定开展游泳训练,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在游泳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讲授各种急救知识,并且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开展游泳教学训练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