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分三个层面,分别是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达到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度感悟,读出文本之美。
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
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意蕴。
《雨巷》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者戴望舒是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曾经因为这首诗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配乐读等方法来反复诵读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并从中领会诗情之美。在读到“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复沓的用法,用舒缓的节奏来体现雨巷的幽深,并感悟文字所展现的雨巷空蒙、绵延的美感。在读到“我希望逢着”的时候,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诵读出期望和向往。在读到“丁香一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一下丁香情结,想象丁香散发的幽香,而诗人正在嗅它,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而读到“哀怨、哀怨又彷徨”的时候要让声音变得低缓而深沉,这样才能更好地触摸到语言中展现的哀怨、彷徨之美。在“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时候,声音要渐渐地变得轻柔,让人能够感到人渐行渐远的感觉,同时也要体现出诗歌中迷惘、怅然失落的情感。在这首诗歌的学习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心诵读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文字之美。
诵读文章不是指有口无心地读出声来,而是要让学生沉入文章之中,用心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体会文本的丰富意蕴,不能只是浮在表面,而应该潜入文本的深处。
二、深入细读,体验情感之“美”
细读法也是进行文本阅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基于美国形式主义流派而形成的阅读方法。它要求阅读者推敲文本的细节,钻研文本结构,在分析和领悟之中感受文本内涵。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学生纠结于词句的解读,而要在细读的过程中尝试感受文本的情感。
《肖邦故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细读中品味文章的细节内容,从中感受到深深的爱国情韵。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如“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等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提出问题:“作者描写这样优美的景色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叙述景物吗?作者还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是很有特点的,它突出了色彩,淡雅而质朴,这是色彩上能够明显地让人感知到的内容,但是作者又说这四季景色能够让人感到‘何等的持久、深沉’,这持久、深沉之感又从何而来呢?”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味一下文章中实写景物和虚写景物的内容,了解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在细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实写景物是为了突出家乡优美风光对肖邦创作的影响,而虚写则是突出肖邦音乐的联想,是从审美角度上写的。在细读中,学生对文本中深藏的爱国之情也有了感受。
单纯的咬文嚼字并不是细读的最高境界,在品味细节的过程中感受流动在文本深处的情感,这才是细读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深入文本话语层面,在文字中感受情感之美。
三、交流互读,升华认知之“美”
在阅读后进行交流互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讨论,通过研讨来升华文本的文学形象,从而增强对文本的感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散文。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体会到景物和“我”之间的完美融合,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读加讨论交流的方法来阅读。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虽然长达四千多字,但是生动流畅,学生能够在自读中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而后的讨论交流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是对世人起到规劝的作用,让人们可以充分感受生活;二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要用顽强的毅力来克服困难的想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世人的宽大胸襟,感受到了其美好而善良的心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想象,阐述自己心中所尊崇的高尚情操。
交流互动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透过浅阅读进入文本阅读的更深层次,在交流中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对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一、反复诵读,触摸语言之“美”
解读文本不仅要分析,更要去“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感触文章的语言之美,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意蕴。
《雨巷》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者戴望舒是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曾经因为这首诗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配乐读等方法来反复诵读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并从中领会诗情之美。在读到“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复沓的用法,用舒缓的节奏来体现雨巷的幽深,并感悟文字所展现的雨巷空蒙、绵延的美感。在读到“我希望逢着”的时候,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诵读出期望和向往。在读到“丁香一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一下丁香情结,想象丁香散发的幽香,而诗人正在嗅它,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而读到“哀怨、哀怨又彷徨”的时候要让声音变得低缓而深沉,这样才能更好地触摸到语言中展现的哀怨、彷徨之美。在“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时候,声音要渐渐地变得轻柔,让人能够感到人渐行渐远的感觉,同时也要体现出诗歌中迷惘、怅然失落的情感。在这首诗歌的学习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心诵读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文字之美。
诵读文章不是指有口无心地读出声来,而是要让学生沉入文章之中,用心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体会文本的丰富意蕴,不能只是浮在表面,而应该潜入文本的深处。
二、深入细读,体验情感之“美”
细读法也是进行文本阅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基于美国形式主义流派而形成的阅读方法。它要求阅读者推敲文本的细节,钻研文本结构,在分析和领悟之中感受文本内涵。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学生纠结于词句的解读,而要在细读的过程中尝试感受文本的情感。
《肖邦故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细读中品味文章的细节内容,从中感受到深深的爱国情韵。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如“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等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提出问题:“作者描写这样优美的景色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叙述景物吗?作者还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是很有特点的,它突出了色彩,淡雅而质朴,这是色彩上能够明显地让人感知到的内容,但是作者又说这四季景色能够让人感到‘何等的持久、深沉’,这持久、深沉之感又从何而来呢?”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味一下文章中实写景物和虚写景物的内容,了解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在细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实写景物是为了突出家乡优美风光对肖邦创作的影响,而虚写则是突出肖邦音乐的联想,是从审美角度上写的。在细读中,学生对文本中深藏的爱国之情也有了感受。
单纯的咬文嚼字并不是细读的最高境界,在品味细节的过程中感受流动在文本深处的情感,这才是细读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深入文本话语层面,在文字中感受情感之美。
三、交流互读,升华认知之“美”
在阅读后进行交流互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讨论,通过研讨来升华文本的文学形象,从而增强对文本的感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散文。教师要让学生尝试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体会到景物和“我”之间的完美融合,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读加讨论交流的方法来阅读。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虽然长达四千多字,但是生动流畅,学生能够在自读中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而后的讨论交流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是对世人起到规劝的作用,让人们可以充分感受生活;二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要用顽强的毅力来克服困难的想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世人的宽大胸襟,感受到了其美好而善良的心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想象,阐述自己心中所尊崇的高尚情操。
交流互动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透过浅阅读进入文本阅读的更深层次,在交流中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对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