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了,就要铸造“精华”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b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村小学班额数逐渐减少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对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的课程而言,形成了天然的优势,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数减少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铸造“精华”。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和策略,整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不断优化小班化阅读教学的教学行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创设平台,在自主探究中明确方向
  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这一篇课文时,教师紧扣小说创作中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结合重点语句批注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在此时,教师并没有完全放任自流,而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批注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难以寻找文本语言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就提醒学生要从文本的具体语言入手;有的学生感受到王冕的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教师则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提炼与升华,将人物形象的感知升格为对母亲的孝顺……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看客,任由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随意发挥,而是给予学生以特殊的照顾与关注。教师的参与与指导,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更为明确的方法和方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关注互动,在合作交流中达成目标
  针对小班化班额数较少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设置,更加有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而在小组合作中,为了避免由优秀学生主导的弊端,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小组进行职责的分工,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担当。而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组内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小组之间的合作效益。
  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作者分别选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从而有效论证了只有坚持目标专一的“滴水”,才能够达成“穿石”的效果。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又是如何运用这三个事例的呢?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此时,需要教师逐步深入到每个合作小组,及时了解合作质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给予及时点拨与引导。小班化教学完全有这样的条件,有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深度指导,小班化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三、精准定位,在分层目标中强化指导
  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小班化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能力,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既关注文本教学最为基础的保底目标,同时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进行必要指导,从而促进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认知满足。
  例如《三顾茅庐》一文中有卧龙岗的一段景色描写。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分层目标:1.读懂文字,感受语言的精妙,积累背诵语段;2.从小说体裁入手,懂得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实践练笔: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景色描写。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中,对学生选择的目标给予不同的指导与点拨,从而让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与提升。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小班化教学人数较少、分层明显等优势,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中得到自主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农村学校中小班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班额数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变化与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目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完善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情感、自主阅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中年级语文的有效阅读。  一、情感、自主阅读渗透于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的意义分析  (一)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使学生领悟到有感情阅读的重要性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取“灌输式”教学法,此类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阅读教学的效率
期刊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时下,小语界提出的“语用”概念也被大家广泛接纳。笔者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谈谈以课堂为基点,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巧设语境——映日荷花别样红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张口说,动手写,教师要努力创设出语言表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活思维,并启
期刊
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因为学生无法准确定位与提取信息而着急不已,甚至将课堂变成了演独脚戏的舞台。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习得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式学习,笔者探索了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取信息策略。  一、什么是信息提取策略  信息提取策略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阐述自己提取的信息,并在倾听中完善所提取信息的一种学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声音》中“童话王国”板块中的《豪猪的小摊》《寒号鸟》《小豪猪的新毛衣》和《草莓甜蜜蜜》四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朗读这一单元出现的词语。  2.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从而明白和体会童话故事所折射出的寓意。  【
期刊
【学习内容】  (1)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5册第2页田园情怀《归园田居四首》。  【学习目标】  多角度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熟读五首《归园田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田园风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  开轩面场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魅力,强化词语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的词语教学,来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词语教学。  一、学会品味,触摸词语情感  词语是有温度的,它用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可以让读者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词语是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基本平台。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品味词语,去触
期刊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的“需要”里生成的精彩;真正的诗歌阅读教学更需要读出现场感,从而与诗人对话,收获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理趣。笔者以《观刈麦》为例,围绕三个方面着重谈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读出现场感,怎样收获真理趣。  一、读出现场感,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广泛阅读,深度阅读  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文本知识,更需要教师围绕文本广泛阅读,从而真正理解文本,能够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深入浅出,读出现场感。黄厚江就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的童话般的幻想,体现儿童精神的个性化表达,都隐藏着创造的萌芽,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样的萌芽,不应轻易地否定,而应积极地给予肯定,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自由的、个性的、创造性的课堂。  一、缘由:基于儿童,构建儿童精神的语文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不断生长着的世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言语世界,一个不断生长着的言语世界。“言为心声”,儿童言语的发
期刊
【教学内容】  在已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3、14课的基础上,读《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第四单元《世界最初的七天》《燧人氏钻木取火》。  【教学理念】  1.依据情境教育的“优化教材结构,进行‘四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将神话故事课内、课外统整,进行大单元神话故事的主题教学,同中求异。  2.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比
期刊
《节约用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其安排在本册教材第27课《水》一文之后,内容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大家来抢答”等五部分。笔者结合本内容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学生之学为主体,有趣味  1.课前导。在学习完《水》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自主阅读。对于“小小调查”这一板块内容,我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提供的两项现成的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