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足以道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德兰修女
  教育是爱的事业,怀着对教育的爱去做细小事,一定能从细微处寻找到生长点,不断成长。“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着力于“微行动”研究,越发让我感受到“细微”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一)字词微电影:让语言之树枝繁叶茂
  字词微电影,是让学生通过一段话来还原或丰富某个字或词投射在脑海中产生的意象,就像是用一架无形的摄影机,捕捉着脑海中转瞬即逝的画面,然后用语言素描般地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充满乐趣,学生最终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共生。如以“花”为题的部分学生的字词微电影。
  梅花,娇花似水,我见犹怜。有的含苞欲放,小小的比指尖还迷你;有的已开了两三瓣了,是那么羞答答的;有的全都展开了,在灿烂的阳光下展现自己独有的年华。梅花,从不同的角度,你能看到它不一样的美。(王吴沛涵)
  是花又不是花,它是漫天飞舞的精灵,从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姿来到枝头,来到屋顶,来到大街小巷,让大地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花含笑)
  由一个“花”字,孩子们想到了季节性、地域性的花,甚至还想到了似花非花的雪,这是从儿童出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切入点虽微小,但通过日积月累,学生言语能力在逐渐生长。
  1.多样化的自主话题,点燃表达热望
  课前三分钟是孩子们“字词微电影”时间,话题由小主持人决定,提前在黑板的一角公布。话题来源于儿童,充满童趣,五花八门,有 “彩虹”“浪花”“落日”等状物的,有“爱”“悲伤”“惊喜”等情感的,有“发呆”“偶然”“放手”等让人意想不到的。对命题的放手,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选择话题的能力,唤醒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开放式的个性表达,触发多元视角
  孩子们不仅得到了语言的锻炼,同时观察社会、辨识是非、思考现象背后的问题等能力也在慢慢地提高。如说“影子”时,吴怡枫同学说:有个青年高考失利,心情郁闷地来到一所寺庙。大师看到他,指着树下的斑驳问:“你看到了什么?”青年人回答是影子。大师却对他说:“不,那是阳光。”的确,影子只是阳光的另一种折射,黑暗代表着光明的到来,我们要记住,影子的另一面是阳光!
  共性的话题里生长出个性的语言,平常的画面里生长出生动的细节,相同的命题里生长出不同的视角……“字词微电影”促进了学生语言之树的生长。
  (二)课堂微观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甚至从未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课堂,感受学习。“儿童的观察是教育的原点”,如何让儿童的观察成为教育的资源?我在班中开展了以四人组循环日记式的“课堂微观察”活动,以此激发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的兴趣。
  1.“小眼”看课,微观察让思考成为习惯
  如《如梦令》的“课堂微观察”片段。
  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清新的画面跃然纸上,勾勒出夏日水上的浪漫。老师和我们用“字词微电影”的方式,绘出了一幅幅山水画。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吴怡枫的语句:“拨开层层荷叶,一不小心误入了荷花深处……”我们如身临其境一般,思路也开阔了起来,妙语连珠的发言越来越多:“连续击桨,竟惊扰到了岸边的鸥鹭……”一首小令,延伸开来就是一篇有山有水、有物有情的美文。我们也好像回归古代,领略词人的心情。情境还在延续,不同时间,感受不同的心情。(花含笑)
  含笑的记录中不仅有课堂上的情景回顾,还有感受、感想,能够捕捉到这些细腻的内心感受并呈现出来,这既是学习语言,更是运用语言。
  2.小组交流,微观察因分享更有价值
  成员讨论起组名,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介绍,这是每次课堂微观察的启动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因为在讨论中,每个孩子的意见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得到了尊重。以下是部分组长对本组组名的生动解说。
  “蒲公英” 组:我们希望老师的教诲启发就像一阵微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智慧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蓬发开来,越飞越远,越来越深奥。(朱家霖)
  “history”组:说出美妙的话语,会成为历史,最新的历史由我们创造。希望我们不断更新历史,让历史永久保存我们美妙的语言吧。(陈旻昱)
  “怡然天成”组:“怡”取的是吴思怡名字里的,“然”取的是姚陶然名字里的,“天”取的是我名字里的,“成”代表着我们小组会取得很大的成绩。(谢天翼)
  小组议,代表说,相互听,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以四人组循环的方式记录,提供给了孩子们相互学习的机会,团队竞赛中又渗透了合作精神……课堂微观察促进了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成为课堂的观察者、评判者和反思者。只有从内在生发出来的力量,才能掀翻石块,儿童的学习亦是如此。儿童思,故儿童在!
  (三)家校微课程:“相约”而来的精彩
  我们班有一批特殊的老师,每逢双周五下午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课,他们就是学生的家长。
  1.开放的课堂,精彩了视界
  第一课主讲人是凌霄的妈妈朱莉女士。他们一家人酷爱旅行,凌霄随着爸爸妈妈已经游历过十多个国家。凌霄妈妈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讲后,就像给课堂开启了一扇特别的窗。孩子在周记中说:短短的二十分钟,凌霄妈妈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一家去世界旅行的所见所闻。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土耳其了。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清水,令我们无比向往。尤其是那举世闻名的土耳其烤肉,更让我们口水直流。从凌霄妈妈展示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穿着土耳其民族服饰的土耳其姑娘,带有土耳其风貌的雄伟建筑……看着看着,我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了一回异国风情。(吉宇程)
  随后《妈妈的味道》《广告平面设计的制作过程》和《太极》等讲座也来到课堂。家长在各自行业领域中的技能专长、平素生活里的爱好特长,都成为了家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些非学科性的知识、技能,很好地打通了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壁垒,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视界。   2.丰富的体验,精彩了语言
  季好在《妈妈的味道》中这样写道:“只见蛋糕上铺了一层芒果酱,上面还点缀着一朵雪白的奶油花。奶油花的中间还有几颗巧克力和弹子糖。蛋糕中间还涂着一些芒果味的奶油,十分精致。我咬下一口,奶油入口即化,味道美极了!鸡翅和鱿鱼丝就更不用说了,它们的味道也非常鲜美。”多么细腻真切的感受啊!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家校微课程提供给了孩子们另一种生活,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与体验。在这样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活动催化下,孩子们精彩的语言自然汩汩流淌。
  每一次的“相约星期五”,都影响和改变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孩子们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由内而外的成长意识不断被激发;家长成为了儿童成长路上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同行者;家校之间的联通在更深层次上得到了开展和升华,家长和教师真正构成了儿童成长中的合力……家校微课程给学校课程带来了改变!
  (四)课堂微表情:用语文的方式解码儿童心灵
  儿童的表情变化是丰富多变却又真实有趣的,只要能仔细观察、敏锐捕捉,就会读懂这些表情,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次朗读优秀习作,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画面:“朗读了奕婷的周日习作,她始终侧埋着头,直至我读完最后一个字,脸上泛着浅浅的却是难以掩饰的笑。”同学们眼中的奕婷是一个后进生,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作文能被老师作为优秀习作读给同学们听,那一刻她心中有极丰富的情感波动。我把这一刻定格成“课堂微表情”给奕婷看,请她“还原”当时的想法。于是奕婷写下了《那一刻》:“前几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的一篇‘校园微视角’作文。老师刚开始读了另一名同学的,当我发现接下来的一篇竟然是我的,我简直不敢相信。旁边的一个同学说:‘这是赵奕婷的!’我听到这句话,觉得心里甜滋滋的,但又有点害怕,害怕同学们会笑我。我把头低了下去,直到老师读完,我才带着笑把头抬了起来。”那一刻的幸福感觉在奕婷的笔下流淌,我也开始用“课堂微表情”这样一种语文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1.解码怀疑心态,让感觉敏锐起来
  “课堂微表情之昂霄”:孩子们静静听写着成语。昂霄悄悄翻了下书,忽一抬头,和我的目光相遇了。我看着他,他看着我,无声的交流大约有两秒吧,他“倏”地把头埋了下去。昂霄读了我的微信后,写下了《那一道目光》:语文课上默写,当我默到“东施效颦”的“颦”时,觉得不对,就悄悄地打开了语文书。看完后,我的目光与洪老师的目光碰到了。我迅速低下了头,心想:怎么办?我的心跳个不停,如果能回到3分钟前,我绝对不会这样了,要看书也要大大方方地看。
  昂霄把那一瞬因为怀疑想要求证,又因为被发现而有些心慌的真实心理活动细腻地定格下来。这样的记写关注自己内心,让感觉变得敏锐起来。
  2.解码喜悦心情,让语言独特起来
  月涵的作文在报上发表了。清晨,我拿着报纸走进教室,捕捉下了“课堂微表情之月涵”。月涵也写了《意外的惊喜》。
  “月涵。”听见老师喊,我抬起头来。老师看到我不解的眼神,没有说什么,只是朝我挥了挥手中的一张报纸,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我以为洪老师有什么事情要我做,连忙跑过去,接过报纸,发现我的文章被登在了报纸上!我惊喜地瞪大了双眼,这才回想起先前老师说的话。
  见我脸上洋溢着喜悦,同学们纷纷围到我身边,七嘴八舌地问我:“怎么了?”“让我看看!”……刚刚还安静无比的教室瞬间炸开了锅,直到洪老师说话,我才“突围”回到了座位。我细细地读着自己的文章,心里开出了欢乐的花朵,充满了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我只不过花了两三分钟记录下了那一刻。而那一刻的喜悦,在月涵的笔下被定格,放大。师生相互应和的课堂微表情过程,成为了独特语言的实践过程。周国平先生在《幸福是灵魂的事》一文中说,内心体验的敏感和丰富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这种幸福的感受力,在“课堂微表情”的记录过程中不断增强,用语文的方式彼此靠近,这是多么美好和幸福啊!

其他文献
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因为学生无法准确定位与提取信息而着急不已,甚至将课堂变成了演独脚戏的舞台。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习得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式学习,笔者探索了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取信息策略。  一、什么是信息提取策略  信息提取策略是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阐述自己提取的信息,并在倾听中完善所提取信息的一种学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声音》中“童话王国”板块中的《豪猪的小摊》《寒号鸟》《小豪猪的新毛衣》和《草莓甜蜜蜜》四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朗读这一单元出现的词语。  2.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从而明白和体会童话故事所折射出的寓意。  【
期刊
【学习内容】  (1)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5册第2页田园情怀《归园田居四首》。  【学习目标】  多角度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熟读五首《归园田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田园风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  开轩面场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魅力,强化词语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的词语教学,来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词语教学。  一、学会品味,触摸词语情感  词语是有温度的,它用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可以让读者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词语是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基本平台。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品味词语,去触
期刊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的“需要”里生成的精彩;真正的诗歌阅读教学更需要读出现场感,从而与诗人对话,收获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理趣。笔者以《观刈麦》为例,围绕三个方面着重谈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读出现场感,怎样收获真理趣。  一、读出现场感,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广泛阅读,深度阅读  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文本知识,更需要教师围绕文本广泛阅读,从而真正理解文本,能够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深入浅出,读出现场感。黄厚江就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的童话般的幻想,体现儿童精神的个性化表达,都隐藏着创造的萌芽,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样的萌芽,不应轻易地否定,而应积极地给予肯定,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自由的、个性的、创造性的课堂。  一、缘由:基于儿童,构建儿童精神的语文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不断生长着的世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言语世界,一个不断生长着的言语世界。“言为心声”,儿童言语的发
期刊
【教学内容】  在已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3、14课的基础上,读《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第四单元《世界最初的七天》《燧人氏钻木取火》。  【教学理念】  1.依据情境教育的“优化教材结构,进行‘四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将神话故事课内、课外统整,进行大单元神话故事的主题教学,同中求异。  2.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比
期刊
《节约用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其安排在本册教材第27课《水》一文之后,内容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大家来抢答”等五部分。笔者结合本内容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学生之学为主体,有趣味  1.课前导。在学习完《水》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自主阅读。对于“小小调查”这一板块内容,我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提供的两项现成的调查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村小学班额数逐渐减少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对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方式的课程而言,形成了天然的优势,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数减少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铸造“精华”。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教学理念和策略,整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不断优化小班化阅读教学的教学行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创设平台,在自主探究中明确方向  例如在教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学习通过简要的事例说理的方法。  3.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他人实际抒写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读懂“滴水穿石”的启示。  2.两次说写练习:(1)学习简要介绍相关事例说理;(2)结合生活实际抒写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  1.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文中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