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高中女生在生理、心理方面产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提出瑜伽运动通过缓慢、放松、柔软的姿势使肌肉得以伸展:瑜伽运动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瑜伽运动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锻炼要求;瑜伽运动的开展便于与终身体育接轨,让瑜伽运动真正走进学校体育课堂。
关键词: 高中女生 瑜伽 终身体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全面贯彻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她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仅有利于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舒缓人的压力,调控人的不良情绪,培养人的坚强意志。高中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甚至畏惧体育课,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调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在生理方面,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基本完善,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比较内向、含蓄、敏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更为严重: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弱,怕脏、怕累、怕晒、胆小、自尊心强,又怕别人嘲笑,所以锻炼积极性不高。
鉴于以上特点,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应尽量安排技术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进行全面身体锻炼。瑜伽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瑜伽”是一种使身体、心灵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可以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瑜伽姿势训练,不必激烈地运用身体,也不必运动不必要的肌肉,而是通过缓慢、放松柔软地进行各种姿势的运动,舒适稳定地达到肌肉伸展。以消耗最少的能量,得到最大的舒展和收,这是瑜伽最大的特色。那么,如何通过瑜伽运动提高高中女生的锻炼兴趣呢?
一、瑜伽运动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女生的特点,尽量安排一些刺激性小、难度适中、动作幅度较小的体育项目,如拜日式、普拉提等,这些项目运动量较小,而且不脏不苦,高中女生能够并且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瑜伽运动的进行需要锻炼者有优美轻松的音乐伴随,这一点很容易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解决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得偏向竞技性的问题,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得到增加,这对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及适应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瑜伽运动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锻炼要求。
心理学中说过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色彩的。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国家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平等的享受教学,达到身体健康、愉悦身心。学生是喜欢一些比较新的项目的,他们很向往社会上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的。并且在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锻炼的方法有很强的目的性,其他体操或健身运动是多激烈的,人体供血、呼吸、心脏都要大负荷工作,能量消耗很大。而瑜伽运动则不同,它是一种和情感相关的运动,是精神和肉体的相互依赖紧密结合的统一体,能使人自我成长及开发,对整个身心健康的注重体现了它的独特性,一般的瑜伽练习跟其他的运动是不相冲突的,可以和体操、舞蹈或者其他的任何运动共同进行,它的锻炼形式不是单一的,多种多样,不局限于传统的锻炼模式,满足对学生多方面进行锻炼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瑜伽运动的开展便于终生体育接轨。
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体育意识。所以,要使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和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期间注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必须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这项运动是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局限的,没有原有运动及健康状况限制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且运动的幅度是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解的;瑜伽运动对场地的要求比较宽松,可以在家里,可以在办公室,可以坐也可在椅子上,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场地。当进行瑜伽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会终身受益的,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手段。
总之,瑜伽运动的动作具体有非强制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瑜伽课程还没能真正进入学校体育课堂,没有更深层次地体会到瑜伽带给人身心和谐统一的作用,所以瑜伽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完善。
参考文献:
[1]吴键.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
[2]周登嵩.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
[3]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 高中女生 瑜伽 终身体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全面贯彻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她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仅有利于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舒缓人的压力,调控人的不良情绪,培养人的坚强意志。高中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甚至畏惧体育课,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调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在生理方面,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基本完善,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比较内向、含蓄、敏感。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更为严重: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弱,怕脏、怕累、怕晒、胆小、自尊心强,又怕别人嘲笑,所以锻炼积极性不高。
鉴于以上特点,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应尽量安排技术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进行全面身体锻炼。瑜伽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瑜伽”是一种使身体、心灵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可以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瑜伽姿势训练,不必激烈地运用身体,也不必运动不必要的肌肉,而是通过缓慢、放松柔软地进行各种姿势的运动,舒适稳定地达到肌肉伸展。以消耗最少的能量,得到最大的舒展和收,这是瑜伽最大的特色。那么,如何通过瑜伽运动提高高中女生的锻炼兴趣呢?
一、瑜伽运动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女生的特点,尽量安排一些刺激性小、难度适中、动作幅度较小的体育项目,如拜日式、普拉提等,这些项目运动量较小,而且不脏不苦,高中女生能够并且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瑜伽运动的进行需要锻炼者有优美轻松的音乐伴随,这一点很容易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解决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得偏向竞技性的问题,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得到增加,这对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及适应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瑜伽运动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锻炼要求。
心理学中说过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色彩的。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国家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平等的享受教学,达到身体健康、愉悦身心。学生是喜欢一些比较新的项目的,他们很向往社会上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的。并且在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锻炼的方法有很强的目的性,其他体操或健身运动是多激烈的,人体供血、呼吸、心脏都要大负荷工作,能量消耗很大。而瑜伽运动则不同,它是一种和情感相关的运动,是精神和肉体的相互依赖紧密结合的统一体,能使人自我成长及开发,对整个身心健康的注重体现了它的独特性,一般的瑜伽练习跟其他的运动是不相冲突的,可以和体操、舞蹈或者其他的任何运动共同进行,它的锻炼形式不是单一的,多种多样,不局限于传统的锻炼模式,满足对学生多方面进行锻炼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瑜伽运动的开展便于终生体育接轨。
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体育意识。所以,要使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和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期间注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必须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这项运动是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局限的,没有原有运动及健康状况限制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且运动的幅度是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解的;瑜伽运动对场地的要求比较宽松,可以在家里,可以在办公室,可以坐也可在椅子上,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场地。当进行瑜伽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会终身受益的,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手段。
总之,瑜伽运动的动作具体有非强制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瑜伽课程还没能真正进入学校体育课堂,没有更深层次地体会到瑜伽带给人身心和谐统一的作用,所以瑜伽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完善。
参考文献:
[1]吴键.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
[2]周登嵩.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
[3]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