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法教育即培养“写”的习惯,学校可构建持续化、生态化、儿童化、课程化的良好的“写”习惯工程,使写字教育“掷地有声”。书法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写好字”的过程,更是“把‘人’字写正”的过程,遵循写字教学规律,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将书法教育与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等有机融合,是学校提升书法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习惯;书法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5-0070-03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良好习惯则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对于书法教育而言,学生有兴趣地练、循序地练、正确地练、刻苦地练、持久地练是一种学习目标。
一、因地集力聚智。构建持续化的“写”习惯工程
影响和决定学生习惯行为形成的因素众多,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外部的强制环境。为让学生“写”习惯工程发展具有生命力,学校应集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力,组织教师梳理“写”习惯大框架之下包含哪些小习惯,因地制宜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写字关怀体系,畅通习惯转化成“生产力”的渠道,使“写”习惯工程“可持续化”发展。
(一)明确习惯项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学习习惯有一种顽强且无法估量的力量,它往往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学校组织语文教师、书法爱好者、行政管理者等精英团队细化“写”有哪些习惯,明晰目标,分步实施,学生能“知其然”后“行其然”。如握笔习惯:“一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写前习惯:“头离书本远一尺,胸离书桌远一拳,手离笔尖远一寸。”写中习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除此之外,还有笔顺习惯、读帖习惯、占格习惯、练习习惯等。“未成曲调先有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应帮助学生铺设良好的“写”习惯轨道,使学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创新管理方式
1.发挥“塔尖”效应。
学校通过管理网络,将重视书法教育的意识层层渗透。一是建立以分管校长为塔尖的静态垂直网络,由年级部具体负责,按月将年级部内不同班级学生习惯养成的达成情况进行量化、通报、横比。二是建立以校长为塔尖的动态横向网络,采用行政带班制度,每位行政值日当天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学生“写”的情况,进行全校性专项巡视小结,适时纠正“不到位”行为。
2.发挥“家校”功能。
学校利用网络与家长携手,聚合教育力量,吸引更多的家长有效地参与到“写”习惯的工程中,共同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出名家经典作品、名人练字故事、家长督写方法等,指导家长认识写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和掌握科学指导习字的方法。学校推荐教师借用班级QQ群、家长微信群、家校通平台等,即时对在校书写习惯养成优秀和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假日在家练字优秀的学生及作品进行传阅或传播,鞭策学生“比、学、赶、帮”,促进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形成。
二、营造绿色關怀,构建生态化的“写”习惯工程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适合才是最好”,学校要提供绿色的生态环境,杜绝“拔苗助长”式、“强按牛头”式的写字教育方式,关注学生“写”的差异,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写”的环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习字、增智、生德。
(一)文化渲染
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种习惯的生根、发芽、结果,需要其根植的“土壤”“阳光”“雨露”。学校要时时、处处精心开辟“写”习惯需要的“土壤”“阳光”“雨露”。如在教室、楼道、走廊、食堂等处张贴与“写字”和“书法”相关的文字、图画,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得到熏陶。在班级内,根据本班学生特点,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作品、书法家介绍、自己的成果及习惯方面的名言警句等张贴于教室内,让学生入眼、入心、入骨。“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目之所及的书法文化,帮助学生从“要我写好字”渐入“我要写好字”的境界。
(二)分层训练
1.年级分层。
(1)低年级宜“严”。低年级学生对写的认识几乎为零,同时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写字习惯的养成宜早开始、严要求。对学生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保持书写环境整洁以及书写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学校督促教师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做到:“习惯未成,不写;习惯未定,慢写;习惯未优,多写”。低年级教师可将“写”的习惯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甚至排练成情景剧,在班级演出,让学生自我对照,增强习惯养成的动力。
(2)中年级宜“细”。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习惯基础,但他们没有完全定势,形成“写”的习惯。教师可从细小处入手,丰实他们每一项写字具体习惯的要求。如写字不涂改的习惯,一要求学生文具盒不带胶带和涂改液;二要求学生“三思而后下笔”;三指导学生橡皮擦错的力度;四要求学生在擦净处写得轻而清晰等。
(3)高年级宜“补”。随着学生年龄增长,高年级学生都知道“写习惯有哪些”“怎样写的习惯”和“为什么这样写的习惯”,但因个体的差异,学生“写”习惯总目标下的子习惯形成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习惯养成的情况,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补短保长,帮助学生量身定制最需要的“写”训练项目,从而整体提高个体学生写字水平。
2.学生分层。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力生长,但不能强求都长得一样高,学校应因人而异制定衡量尺子,让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跳的跳、能飞的飞,在基本要求“规范、正确”的基础上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教师分层指导,学生分层练习,学校制定分层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尝到“写”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生命内在,构建儿童化的“写”习惯工程
探索和自由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教育应顺应这一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写字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儿童立场出发,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着力从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将单调、枯燥的写字活动设计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汉字如此美妙,写字如此快乐”的情感。
(一)注重“写”的趣味性
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强化“线上线下”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构建灵动、开放的书法教育平台。写字兴趣的形成与配套的评价方式关系密切,评价标准需因生而异,因字而异,因时而异,不能好高骛远。评价方法需靈活多样,如示范法、圈点法、批注法、作业分析法、媒体展示法、成长记录法等。评价过程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综合方式,保护学生“写好字”兴趣的嫩芽。
(二)注重“写”的激励性
1.赛事激励。学校从举办“常态比赛”人手,评选多种形式的小标兵,形成层递性激励机制,如“书法小童星”“书法小明星”“书法小博士”“书法小院士”“小书法家”等称号,定期评选表彰,让学生拾级而上。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抓住每一个契机,充分放大写字进步和优秀学生的辐射效应,让正能量在每个学生心中传播。让学生学有榜样,优有榜样,身边无处不榜样,在鼓励与赞赏中成就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校还可邀请地方著名书法家与学生同台表演,激励更多学生走上属于自己的领奖台。
3.小组激励。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相近年龄儿童的学习可能处于对方最近发展区,因此同伴互助学习可提高认知水平。写字习惯养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每小组确定优秀习惯小组长,开展组内结对,随时随地影响和督促“写”习惯稍差的学生。学校常态重视小组团队评比建设,以“5分制”给每项作业评等第,每天一汇总,每周一评比,授予优秀小组五星级“写能手”称号。
(三)注重“写”的示范性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喜欢悄悄地仿写教师的“美字”。因而,学校要建立教师规范写字的标准,要求每位教师在作业批阅、课堂板书和备课笔记等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书写的楷模。重视教师的“陪伴”教育法,学生写的时间陪写,学生练的内容陪练,学生展的作品陪展,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都和学生同步。教师的“陪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除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可外聘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加盟学校“书法指导团队”,引领全体师生书写水平的跨越。
四、重视统筹规划。构建课程化的“写”习惯工程
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为避免“写”习惯养成活动的随意性、零散性和低效性,学校应把组织、实施、评价写字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形成成熟的体系,使“写字习惯”养成教学掷地有声,保障写字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一)“写”目标列入规划
书法教育是学校育人内容的重要分支,书法不仅是练字,更是“炼人”。学校应将书法教育课程目标、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评价方式等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明确不同时段的不同要求,形成序列化的训练,促进学生“把‘人’字写正”,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如硬笔年级“规划”:一年级以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为主;二年级以学会笔顺规则,掌握字间架结构为主;三年级以使用钢笔平正、匀称写字为主;四年级以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为主;五年级以横线格书写,行款整齐、美观为主;六年级以书写有一定速度为主等,将书法教育与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等有机融合。
(二)“写”时间进入课表
学校要将“写字”排进课表,保证写字的专用时间,达到“课课练字、周周练字”的要求。内容、时间、教师的“三”保证,是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基础。
(三)“写”活动具有平台
学校要积极搭建书法实践的平台,构建“乐”写氛围。如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比赛展览、主题讲座、书法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学校除课表的时间,还可每天从在校时间中统一安排15~20分钟写字时间,促进“一笔一画写字,一言一行做人”习惯的形成。有条件的学校应建设书法专用教室,让爱好书法的教师和想写好书法的学生有一个习字的神圣殿堂。
(四)“写”巩固融合学科
学生的成长不可偏废一种课程,同样写字教育不可偏废一门学科,学校要通过考评杠杆提醒教师,数学、英语、美术等各门学科“写”的要求与语文“同步”,合力培养学生“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每一门学科不变的写字要求,能唤起学生内心“写好字”意识的觉醒,自我调节思想感情和行为,养成良好的“写”习惯。
【关键词】习惯;书法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5-0070-03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良好习惯则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对于书法教育而言,学生有兴趣地练、循序地练、正确地练、刻苦地练、持久地练是一种学习目标。
一、因地集力聚智。构建持续化的“写”习惯工程
影响和决定学生习惯行为形成的因素众多,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外部的强制环境。为让学生“写”习惯工程发展具有生命力,学校应集全校之智,聚全校之力,组织教师梳理“写”习惯大框架之下包含哪些小习惯,因地制宜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写字关怀体系,畅通习惯转化成“生产力”的渠道,使“写”习惯工程“可持续化”发展。
(一)明确习惯项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学习习惯有一种顽强且无法估量的力量,它往往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学校组织语文教师、书法爱好者、行政管理者等精英团队细化“写”有哪些习惯,明晰目标,分步实施,学生能“知其然”后“行其然”。如握笔习惯:“一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写前习惯:“头离书本远一尺,胸离书桌远一拳,手离笔尖远一寸。”写中习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除此之外,还有笔顺习惯、读帖习惯、占格习惯、练习习惯等。“未成曲调先有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应帮助学生铺设良好的“写”习惯轨道,使学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创新管理方式
1.发挥“塔尖”效应。
学校通过管理网络,将重视书法教育的意识层层渗透。一是建立以分管校长为塔尖的静态垂直网络,由年级部具体负责,按月将年级部内不同班级学生习惯养成的达成情况进行量化、通报、横比。二是建立以校长为塔尖的动态横向网络,采用行政带班制度,每位行政值日当天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学生“写”的情况,进行全校性专项巡视小结,适时纠正“不到位”行为。
2.发挥“家校”功能。
学校利用网络与家长携手,聚合教育力量,吸引更多的家长有效地参与到“写”习惯的工程中,共同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出名家经典作品、名人练字故事、家长督写方法等,指导家长认识写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和掌握科学指导习字的方法。学校推荐教师借用班级QQ群、家长微信群、家校通平台等,即时对在校书写习惯养成优秀和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假日在家练字优秀的学生及作品进行传阅或传播,鞭策学生“比、学、赶、帮”,促进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形成。
二、营造绿色關怀,构建生态化的“写”习惯工程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适合才是最好”,学校要提供绿色的生态环境,杜绝“拔苗助长”式、“强按牛头”式的写字教育方式,关注学生“写”的差异,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写”的环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习字、增智、生德。
(一)文化渲染
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种习惯的生根、发芽、结果,需要其根植的“土壤”“阳光”“雨露”。学校要时时、处处精心开辟“写”习惯需要的“土壤”“阳光”“雨露”。如在教室、楼道、走廊、食堂等处张贴与“写字”和“书法”相关的文字、图画,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得到熏陶。在班级内,根据本班学生特点,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作品、书法家介绍、自己的成果及习惯方面的名言警句等张贴于教室内,让学生入眼、入心、入骨。“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目之所及的书法文化,帮助学生从“要我写好字”渐入“我要写好字”的境界。
(二)分层训练
1.年级分层。
(1)低年级宜“严”。低年级学生对写的认识几乎为零,同时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写字习惯的养成宜早开始、严要求。对学生书写姿势、书写用具的使用、保持书写环境整洁以及书写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学校督促教师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做到:“习惯未成,不写;习惯未定,慢写;习惯未优,多写”。低年级教师可将“写”的习惯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甚至排练成情景剧,在班级演出,让学生自我对照,增强习惯养成的动力。
(2)中年级宜“细”。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习惯基础,但他们没有完全定势,形成“写”的习惯。教师可从细小处入手,丰实他们每一项写字具体习惯的要求。如写字不涂改的习惯,一要求学生文具盒不带胶带和涂改液;二要求学生“三思而后下笔”;三指导学生橡皮擦错的力度;四要求学生在擦净处写得轻而清晰等。
(3)高年级宜“补”。随着学生年龄增长,高年级学生都知道“写习惯有哪些”“怎样写的习惯”和“为什么这样写的习惯”,但因个体的差异,学生“写”习惯总目标下的子习惯形成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习惯养成的情况,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补短保长,帮助学生量身定制最需要的“写”训练项目,从而整体提高个体学生写字水平。
2.学生分层。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力生长,但不能强求都长得一样高,学校应因人而异制定衡量尺子,让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跳的跳、能飞的飞,在基本要求“规范、正确”的基础上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教师分层指导,学生分层练习,学校制定分层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尝到“写”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生命内在,构建儿童化的“写”习惯工程
探索和自由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教育应顺应这一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写字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儿童立场出发,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着力从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将单调、枯燥的写字活动设计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汉字如此美妙,写字如此快乐”的情感。
(一)注重“写”的趣味性
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强化“线上线下”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构建灵动、开放的书法教育平台。写字兴趣的形成与配套的评价方式关系密切,评价标准需因生而异,因字而异,因时而异,不能好高骛远。评价方法需靈活多样,如示范法、圈点法、批注法、作业分析法、媒体展示法、成长记录法等。评价过程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综合方式,保护学生“写好字”兴趣的嫩芽。
(二)注重“写”的激励性
1.赛事激励。学校从举办“常态比赛”人手,评选多种形式的小标兵,形成层递性激励机制,如“书法小童星”“书法小明星”“书法小博士”“书法小院士”“小书法家”等称号,定期评选表彰,让学生拾级而上。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抓住每一个契机,充分放大写字进步和优秀学生的辐射效应,让正能量在每个学生心中传播。让学生学有榜样,优有榜样,身边无处不榜样,在鼓励与赞赏中成就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校还可邀请地方著名书法家与学生同台表演,激励更多学生走上属于自己的领奖台。
3.小组激励。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相近年龄儿童的学习可能处于对方最近发展区,因此同伴互助学习可提高认知水平。写字习惯养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每小组确定优秀习惯小组长,开展组内结对,随时随地影响和督促“写”习惯稍差的学生。学校常态重视小组团队评比建设,以“5分制”给每项作业评等第,每天一汇总,每周一评比,授予优秀小组五星级“写能手”称号。
(三)注重“写”的示范性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喜欢悄悄地仿写教师的“美字”。因而,学校要建立教师规范写字的标准,要求每位教师在作业批阅、课堂板书和备课笔记等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书写的楷模。重视教师的“陪伴”教育法,学生写的时间陪写,学生练的内容陪练,学生展的作品陪展,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都和学生同步。教师的“陪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除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可外聘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加盟学校“书法指导团队”,引领全体师生书写水平的跨越。
四、重视统筹规划。构建课程化的“写”习惯工程
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为避免“写”习惯养成活动的随意性、零散性和低效性,学校应把组织、实施、评价写字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形成成熟的体系,使“写字习惯”养成教学掷地有声,保障写字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一)“写”目标列入规划
书法教育是学校育人内容的重要分支,书法不仅是练字,更是“炼人”。学校应将书法教育课程目标、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评价方式等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明确不同时段的不同要求,形成序列化的训练,促进学生“把‘人’字写正”,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如硬笔年级“规划”:一年级以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为主;二年级以学会笔顺规则,掌握字间架结构为主;三年级以使用钢笔平正、匀称写字为主;四年级以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为主;五年级以横线格书写,行款整齐、美观为主;六年级以书写有一定速度为主等,将书法教育与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等有机融合。
(二)“写”时间进入课表
学校要将“写字”排进课表,保证写字的专用时间,达到“课课练字、周周练字”的要求。内容、时间、教师的“三”保证,是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基础。
(三)“写”活动具有平台
学校要积极搭建书法实践的平台,构建“乐”写氛围。如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比赛展览、主题讲座、书法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学校除课表的时间,还可每天从在校时间中统一安排15~20分钟写字时间,促进“一笔一画写字,一言一行做人”习惯的形成。有条件的学校应建设书法专用教室,让爱好书法的教师和想写好书法的学生有一个习字的神圣殿堂。
(四)“写”巩固融合学科
学生的成长不可偏废一种课程,同样写字教育不可偏废一门学科,学校要通过考评杠杆提醒教师,数学、英语、美术等各门学科“写”的要求与语文“同步”,合力培养学生“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每一门学科不变的写字要求,能唤起学生内心“写好字”意识的觉醒,自我调节思想感情和行为,养成良好的“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