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实的大锁牢牢地挂在大门上,斧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砸开。这时,一把钥匙钻进锁孔,它瘦小的身躯只轻轻一转,大锁轻而易举地被打开了。
斧头很不解地问钥匙:“这是为什么?”
钥匙说:“因为我读懂了它的心。”
教师都知道,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只有真正读懂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但其实,教师您知道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您真正读懂了学生的兴趣吗?
案例1:读懂“不知道”
平分在六班,我教语文。他成绩很差,性格却很开朗。他上课总喜欢做些小动作说些闲话,而且总在课堂上制造一些冷笑话。可以说他上课最大的兴趣就是制造点笑料!
这不,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们对驳论文的兴趣,我让学生结合现实来反驳“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其他同学都说得很好,只有他一个人低着头,不知道在做什么。为了提醒他注意听讲,我向他提问:“你认为读书有用吗?”他不假思索,用洪亮的声音说“不知道”。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好家伙,这么简单的问题,他却是“不知道”,而且还能说得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毫不犹豫,一听就知道是故意的。
教师上课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学生。要么训斥学生一顿,师生关系弄僵,课堂气氛压抑;要么教师无语,教师的威信大打折扣。此时,我稍加思索,灵机一动,就从平的“不知道”入手,好好挖掘一下他的灵魂,触动他那颗调皮的不安分的心。
师:“不知道?同学们,平同学的这种回答,就是自信的表现,有文章中‘筋骨和脊梁’的特点。”
(生不解)
(平:疑惑,而不是继续再回答‘不知道’或是继续制造笑料)
师:请同学看到原文倒数第二段,自信人的特点是“有确信,不自欺”,对于知识来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说“不知道”的时候,虽然看起来丢失了自己的面子,实际上却包含另外一层意思:我不知道,所以才要探求,我要请教。知耻近乎勇,说的就是这种勇气。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以到法国留学、到日本留学、到美国留学等行动来说“不知道”,学成回国的钱学森、童第周、邓小平等人,为振兴我们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同学说“不知道”,肯定也意味着后面的行动要振奋自己。平,你认为老师说得对吗?
平: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会如你所说,拿出请教探求的勇气,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教室响起一片掌声。
读懂学生的兴趣,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平的兴趣中我读懂了平同学的不自信。因为成绩差,平极度不“信”己。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又希望有人去关注他。他制造笑料的兴趣,只是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而已。我利用课文内容与“不知道”联系起来,是要鼓励他的课堂自信,让他知道他的课堂回答是有价值的。——这是我在课堂上为“不知道”添加一段话的真正目的。
我读懂了平同学的勇气。对于任何人来说,在课堂上承认自己不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幼儿园、小学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很多,到了初中、高中却在减少,原因何在?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顾忌答错了,会很不好意思。而我对他课堂答案的回应,本身就是对平同学的鼓励!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兴趣”资源,不仅能使课堂增强互动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间接地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但这种资源的利用,需要以教师的教学机智为基础。
案例2:读懂强的篮球
爱学习,是一种兴趣,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之者”;爱篮球,也是一种兴趣。兴趣和兴趣之间是相通的,所以爱篮球之中肯定蕴含着刺激学习的因素,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引为教学的素材。
作文课,我把作文题目“请以______的感觉,真好”往黑板上一写,学生中哀声一片,会写的不会写的,好像都没有写作文的兴趣。这当中尤以强的反应最为强烈。而我就以强作为课堂作文的突破口。
“强,你准备写什么,作文题目是什么?”刚叫到他,同学们就哄堂大笑,似乎老师叫他是个很大的错误,他怎么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果然,他也不出所料,吞吞吐吐地说:“不会写。”教室里一下子充满了快活的笑声。强的脸色马上变得通红。我意识到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马上阻止了学生的错误言行。
“不说作文,老师先问你最喜欢什么?”
“篮球。”
“为什么喜欢打篮球?”
“打篮球不但能提高技术,赢来赞叹,还锻炼了身体。一摸篮球,心理特别踏实,什么烦恼都会忘记,我喜欢打篮球的感觉,打篮球的感觉真好!”
“会打吗?打得好不好?”
“会打,打得一般,很少有机会练习。”
“为什么没机会练习?”
“家里反对,也没时间。”
“知道NBA吗,能说出一些球员的名字吗?”
“知道,NBA目前有30个职业篮球队,东西部各15个。球员就多了,湖人队的科比、山猫队的戈登、热火队的詹姆斯、活塞队的理查德,还有中国的姚明,原来也是火箭队的球员。”
“最喜欢哪个球星,为什么?”
“姚明,他技术特强,又是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问得快,他回答得也快。
全班学生都被我们的对话所吸引。我从没见过上课病恹恹的强,居然也会有如此神采飞扬的时候。那时,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也满是欣赏和崇拜。
“同学们,强回答得好不好?掌声鼓励一下!”
热烈的掌声,让强有些手足无措。可怜的强,可能初中三年从未受过这样的特殊荣誉待遇。这段对话,是我为强展示兴趣设置的一个平台,这掌声,代表着我和同学对强兴趣的肯定。
我话题一转:“我们说生活就是作文,这样的经历,体验,不就是一篇作文吗?把你的经历、体验,写到你的作文中去,就可以成就一篇佳作。刚才强自己就说了一篇作文的题目,打篮球的感觉真好!我把他的话组织一下,就可以得到如下一段话:我喜欢打篮球的感觉,一摸篮球,心理特别踏实,什么烦恼都会忘记,不但能提高技术,赢来赞叹…… 这不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同学们,知道怎么写作了吗?现在你们可以开始写啦。”
事实证明,这次的作文整体质量都不错,强的作文还被我做了范文朗读。意外的收获是,他后来又写了篇周记,《被表扬的感觉真好》。几堂类似的作文课下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终于有了较大的转变。
从强的兴趣,我懂得成就感的作用。强之所以能讲得滔滔不绝,因为那是他的擅长,那是他的领地,属于自己的领地,自然能言之成文,而强,也自然能忘记了作文的“可怕”。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不能全盘否定。喜欢打篮球,喜欢运动是一种极好的爱好和兴趣,我们应当鼓励、应该肯定,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兴趣和学习的问题。
从强的作文,我懂得课堂不排斥学习之外的其他兴趣。读懂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才能将之转化为教学素材,激活课堂。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案例很多。在举的这两个案例中,平因为老师对他“不知道”的肯定,彻底改变了自己对学习的不自信,不再制造冷笑话而开始认真读书;强因为老师对他兴趣的理解和尊重而作文兴趣高涨。
所以,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他们的兴趣!(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初级中学)
斧头很不解地问钥匙:“这是为什么?”
钥匙说:“因为我读懂了它的心。”
教师都知道,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只有真正读懂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但其实,教师您知道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您真正读懂了学生的兴趣吗?
案例1:读懂“不知道”
平分在六班,我教语文。他成绩很差,性格却很开朗。他上课总喜欢做些小动作说些闲话,而且总在课堂上制造一些冷笑话。可以说他上课最大的兴趣就是制造点笑料!
这不,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们对驳论文的兴趣,我让学生结合现实来反驳“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其他同学都说得很好,只有他一个人低着头,不知道在做什么。为了提醒他注意听讲,我向他提问:“你认为读书有用吗?”他不假思索,用洪亮的声音说“不知道”。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好家伙,这么简单的问题,他却是“不知道”,而且还能说得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毫不犹豫,一听就知道是故意的。
教师上课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学生。要么训斥学生一顿,师生关系弄僵,课堂气氛压抑;要么教师无语,教师的威信大打折扣。此时,我稍加思索,灵机一动,就从平的“不知道”入手,好好挖掘一下他的灵魂,触动他那颗调皮的不安分的心。
师:“不知道?同学们,平同学的这种回答,就是自信的表现,有文章中‘筋骨和脊梁’的特点。”
(生不解)
(平:疑惑,而不是继续再回答‘不知道’或是继续制造笑料)
师:请同学看到原文倒数第二段,自信人的特点是“有确信,不自欺”,对于知识来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说“不知道”的时候,虽然看起来丢失了自己的面子,实际上却包含另外一层意思:我不知道,所以才要探求,我要请教。知耻近乎勇,说的就是这种勇气。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以到法国留学、到日本留学、到美国留学等行动来说“不知道”,学成回国的钱学森、童第周、邓小平等人,为振兴我们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同学说“不知道”,肯定也意味着后面的行动要振奋自己。平,你认为老师说得对吗?
平: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会如你所说,拿出请教探求的勇气,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教室响起一片掌声。
读懂学生的兴趣,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平的兴趣中我读懂了平同学的不自信。因为成绩差,平极度不“信”己。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又希望有人去关注他。他制造笑料的兴趣,只是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而已。我利用课文内容与“不知道”联系起来,是要鼓励他的课堂自信,让他知道他的课堂回答是有价值的。——这是我在课堂上为“不知道”添加一段话的真正目的。
我读懂了平同学的勇气。对于任何人来说,在课堂上承认自己不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幼儿园、小学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很多,到了初中、高中却在减少,原因何在?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顾忌答错了,会很不好意思。而我对他课堂答案的回应,本身就是对平同学的鼓励!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兴趣”资源,不仅能使课堂增强互动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间接地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但这种资源的利用,需要以教师的教学机智为基础。
案例2:读懂强的篮球
爱学习,是一种兴趣,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之者”;爱篮球,也是一种兴趣。兴趣和兴趣之间是相通的,所以爱篮球之中肯定蕴含着刺激学习的因素,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引为教学的素材。
作文课,我把作文题目“请以______的感觉,真好”往黑板上一写,学生中哀声一片,会写的不会写的,好像都没有写作文的兴趣。这当中尤以强的反应最为强烈。而我就以强作为课堂作文的突破口。
“强,你准备写什么,作文题目是什么?”刚叫到他,同学们就哄堂大笑,似乎老师叫他是个很大的错误,他怎么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果然,他也不出所料,吞吞吐吐地说:“不会写。”教室里一下子充满了快活的笑声。强的脸色马上变得通红。我意识到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马上阻止了学生的错误言行。
“不说作文,老师先问你最喜欢什么?”
“篮球。”
“为什么喜欢打篮球?”
“打篮球不但能提高技术,赢来赞叹,还锻炼了身体。一摸篮球,心理特别踏实,什么烦恼都会忘记,我喜欢打篮球的感觉,打篮球的感觉真好!”
“会打吗?打得好不好?”
“会打,打得一般,很少有机会练习。”
“为什么没机会练习?”
“家里反对,也没时间。”
“知道NBA吗,能说出一些球员的名字吗?”
“知道,NBA目前有30个职业篮球队,东西部各15个。球员就多了,湖人队的科比、山猫队的戈登、热火队的詹姆斯、活塞队的理查德,还有中国的姚明,原来也是火箭队的球员。”
“最喜欢哪个球星,为什么?”
“姚明,他技术特强,又是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问得快,他回答得也快。
全班学生都被我们的对话所吸引。我从没见过上课病恹恹的强,居然也会有如此神采飞扬的时候。那时,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也满是欣赏和崇拜。
“同学们,强回答得好不好?掌声鼓励一下!”
热烈的掌声,让强有些手足无措。可怜的强,可能初中三年从未受过这样的特殊荣誉待遇。这段对话,是我为强展示兴趣设置的一个平台,这掌声,代表着我和同学对强兴趣的肯定。
我话题一转:“我们说生活就是作文,这样的经历,体验,不就是一篇作文吗?把你的经历、体验,写到你的作文中去,就可以成就一篇佳作。刚才强自己就说了一篇作文的题目,打篮球的感觉真好!我把他的话组织一下,就可以得到如下一段话:我喜欢打篮球的感觉,一摸篮球,心理特别踏实,什么烦恼都会忘记,不但能提高技术,赢来赞叹…… 这不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同学们,知道怎么写作了吗?现在你们可以开始写啦。”
事实证明,这次的作文整体质量都不错,强的作文还被我做了范文朗读。意外的收获是,他后来又写了篇周记,《被表扬的感觉真好》。几堂类似的作文课下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终于有了较大的转变。
从强的兴趣,我懂得成就感的作用。强之所以能讲得滔滔不绝,因为那是他的擅长,那是他的领地,属于自己的领地,自然能言之成文,而强,也自然能忘记了作文的“可怕”。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不能全盘否定。喜欢打篮球,喜欢运动是一种极好的爱好和兴趣,我们应当鼓励、应该肯定,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兴趣和学习的问题。
从强的作文,我懂得课堂不排斥学习之外的其他兴趣。读懂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才能将之转化为教学素材,激活课堂。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案例很多。在举的这两个案例中,平因为老师对他“不知道”的肯定,彻底改变了自己对学习的不自信,不再制造冷笑话而开始认真读书;强因为老师对他兴趣的理解和尊重而作文兴趣高涨。
所以,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他们的兴趣!(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