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进行绘本教学的两年多时间,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幼儿期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会使儿童终身受益。绘本以其优美、直观、符合幼儿心智发展特点的画面降低了幼儿阅读的难度,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部世界,增加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绘本阅读可以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选取了比较经典的图画书作为绘本教学的素材。这次幼儿园开展教科研研讨活动,同时提出研讨课要求——必须选取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必须要与研究课题相结合。中班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喜欢神秘和新奇的事物,喜欢模仿、表演,乐意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寻思着,最终把目光投放在故事——《小猴卖圈》上。《小猴卖圈》是一个经典老故事,围绕售货员小猴和顾客的交往展开,通过小猴一次次猜测圆圈的意思,不断激发着孩子们探索和思考的愿望。故事里的小猴形象生动,故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所以比较受孩子的喜欢。
传统的故事教学,都是以出示图片的方式为主,把理解故事内容作为教学的终结性目标,很少关注到孩子在理解这个故事时的情感需求和体验。自从实践了绘本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来,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小猴卖圈》运用绘本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提问策略,用“猜和想”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思维,引发孩子思维的拓展与延伸,最终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给活动目标定位为:1.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话分析出它们所需要的“○”是表示什么。3.对猜想物体和变化形状感兴趣。
二、案例描述
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自制“大图书”,吸引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关注封面中的信息。(这是书的哪里?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本书可能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小猴在什么地方呢?从而引出:小猴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它是营业员。)
然后通过问题设置:它的百货商店里卖些什么东西呢?它会卖什么“○”呢?你猜猜会有些谁来买东西呢?它们买“○”干什么用?……引导幼儿自主翻阅图书,仔细观察图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通过图画阅读,根据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猜测他们所需要的商品。
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至始至终注意引导幼儿对圆形物体的联想,同时还运用了情境表演法,如:小老虎想买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老师扮演营业员——小猴,请几位小朋友扮演小老虎,并进行角色的扮演,说出自己要买什么东西的想法。并且还运用了实物迁移法,借助幼儿园的“风火轮”玩具,让孩子理解什么是“铁环”?因为图画书中的“玩具——铁环”已经慢慢地淡出了孩子的视线。环节中是这样的:它来买什么?小猴怎么问小狗呢?谁来学学?师:小狗手里拿的什么?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这个东西,看看和小狗手里拿的东西一样吗?钩子可以和什么圆形的东西一起玩?你是怎么玩的?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教师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小猴店里的东西不多了,它要进一些货,请你们帮想想然后画下来,送到小猴的店里。”运用艺术延续的方式——引导幼儿画一画对圆形物体的联想。从而为接下来的角色游戏“到小猴家买圈”做铺垫,此部分重点引导幼儿:讲讲自己要买的“○”是干什么用的,让扮演小猴的幼儿猜出他要买什么。
三、案例分析
用绘本的形式来执教《小猴卖○》,刚开始闪烁的是一个灵感,觉得对教师是个挑战,因为心中无底:“究竟自制的绘本中能不能凸显出隐藏在绘本图画中的细节呢?”实践后,听课老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于这种自制绘本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感觉剖新。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再老的话题也能熠熠生辉!
通过这次《小猴卖圈》绘本教学的研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经典的绘本——语言精粹,最简单的故事,最简单的对话,有时连情节都没有,但却给了孩子极为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本次活动也是这样,《小猴卖圈》中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孩子们却兴趣高涨。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绘本的画面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融入不同领域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介入,把握住了绘本的主旋律与图文特点,变直接获取答案为主动从绘本中寻求答案,如:进行“小鸭买圈”这个环节,教师借助图画上“小鸭”夸张的神情引导幼儿分析:你认为小鸭要买什么呀?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猴给了它什么?你觉得小鸭满意吗?……让识字不多的儿童,通过读图多甬道地在广阔的空间中观察、思索,获得更多的感知,呈现出了不同的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小猴卖圈》绘本教学的研讨,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绘本阅读课并不是老师讲孩子听这么简单,因为孩子读图的能力是老师无法估量的,孩子常常会发现一些隐藏在绘本的图画中许多大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如:面部表情、动作等等。还有教师的语言与回应在绘本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果不善于很好地启发、引导,幼儿就很难在每一张画面中抓住你想要的东西,也很难去体会和掌握其中的细节。如: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扮演角色的想法时,怎样说清楚自己要买的“○”是干什么用的,让扮演小猴的幼儿一眼就能猜出来,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但发现教师引导的语言竟然是很贫乏,导致小朋友不能说出小动物的想法,而是直接说出了要买的物品,这点成了本次教学活动中的缺憾。
“绘本阅读”以一种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图画版面大而精彩,绘本中飞扬着的图画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绘本中的图画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引导着孩子进入到美丽的意境之中。如果我们在活动实施中,能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回应的话,这样不管是再老的故事、再简单的情节,一样能充满智慧和灵动的美。
在进行绘本教学的两年多时间,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幼儿期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会使儿童终身受益。绘本以其优美、直观、符合幼儿心智发展特点的画面降低了幼儿阅读的难度,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部世界,增加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绘本阅读可以给孩子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选取了比较经典的图画书作为绘本教学的素材。这次幼儿园开展教科研研讨活动,同时提出研讨课要求——必须选取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必须要与研究课题相结合。中班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喜欢神秘和新奇的事物,喜欢模仿、表演,乐意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寻思着,最终把目光投放在故事——《小猴卖圈》上。《小猴卖圈》是一个经典老故事,围绕售货员小猴和顾客的交往展开,通过小猴一次次猜测圆圈的意思,不断激发着孩子们探索和思考的愿望。故事里的小猴形象生动,故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所以比较受孩子的喜欢。
传统的故事教学,都是以出示图片的方式为主,把理解故事内容作为教学的终结性目标,很少关注到孩子在理解这个故事时的情感需求和体验。自从实践了绘本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来,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小猴卖圈》运用绘本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提问策略,用“猜和想”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思维,引发孩子思维的拓展与延伸,最终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给活动目标定位为:1.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的兴趣。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话分析出它们所需要的“○”是表示什么。3.对猜想物体和变化形状感兴趣。
二、案例描述
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自制“大图书”,吸引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关注封面中的信息。(这是书的哪里?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本书可能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小猴在什么地方呢?从而引出:小猴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它是营业员。)
然后通过问题设置:它的百货商店里卖些什么东西呢?它会卖什么“○”呢?你猜猜会有些谁来买东西呢?它们买“○”干什么用?……引导幼儿自主翻阅图书,仔细观察图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通过图画阅读,根据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猜测他们所需要的商品。
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至始至终注意引导幼儿对圆形物体的联想,同时还运用了情境表演法,如:小老虎想买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老师扮演营业员——小猴,请几位小朋友扮演小老虎,并进行角色的扮演,说出自己要买什么东西的想法。并且还运用了实物迁移法,借助幼儿园的“风火轮”玩具,让孩子理解什么是“铁环”?因为图画书中的“玩具——铁环”已经慢慢地淡出了孩子的视线。环节中是这样的:它来买什么?小猴怎么问小狗呢?谁来学学?师:小狗手里拿的什么?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这个东西,看看和小狗手里拿的东西一样吗?钩子可以和什么圆形的东西一起玩?你是怎么玩的?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教师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小猴店里的东西不多了,它要进一些货,请你们帮想想然后画下来,送到小猴的店里。”运用艺术延续的方式——引导幼儿画一画对圆形物体的联想。从而为接下来的角色游戏“到小猴家买圈”做铺垫,此部分重点引导幼儿:讲讲自己要买的“○”是干什么用的,让扮演小猴的幼儿猜出他要买什么。
三、案例分析
用绘本的形式来执教《小猴卖○》,刚开始闪烁的是一个灵感,觉得对教师是个挑战,因为心中无底:“究竟自制的绘本中能不能凸显出隐藏在绘本图画中的细节呢?”实践后,听课老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于这种自制绘本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感觉剖新。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再老的话题也能熠熠生辉!
通过这次《小猴卖圈》绘本教学的研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经典的绘本——语言精粹,最简单的故事,最简单的对话,有时连情节都没有,但却给了孩子极为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本次活动也是这样,《小猴卖圈》中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孩子们却兴趣高涨。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绘本的画面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融入不同领域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介入,把握住了绘本的主旋律与图文特点,变直接获取答案为主动从绘本中寻求答案,如:进行“小鸭买圈”这个环节,教师借助图画上“小鸭”夸张的神情引导幼儿分析:你认为小鸭要买什么呀?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猴给了它什么?你觉得小鸭满意吗?……让识字不多的儿童,通过读图多甬道地在广阔的空间中观察、思索,获得更多的感知,呈现出了不同的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小猴卖圈》绘本教学的研讨,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绘本阅读课并不是老师讲孩子听这么简单,因为孩子读图的能力是老师无法估量的,孩子常常会发现一些隐藏在绘本的图画中许多大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如:面部表情、动作等等。还有教师的语言与回应在绘本教学中尤为重要,如果不善于很好地启发、引导,幼儿就很难在每一张画面中抓住你想要的东西,也很难去体会和掌握其中的细节。如: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扮演角色的想法时,怎样说清楚自己要买的“○”是干什么用的,让扮演小猴的幼儿一眼就能猜出来,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但发现教师引导的语言竟然是很贫乏,导致小朋友不能说出小动物的想法,而是直接说出了要买的物品,这点成了本次教学活动中的缺憾。
“绘本阅读”以一种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图画版面大而精彩,绘本中飞扬着的图画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绘本中的图画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引导着孩子进入到美丽的意境之中。如果我们在活动实施中,能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回应的话,这样不管是再老的故事、再简单的情节,一样能充满智慧和灵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