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外科手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14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14例)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7.14%,对比组感染发生率为35.71%,组间比较,研究组较低(X2=12.12,P=0.000)。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两项指标都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都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行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外科手术;伤口感染;预防性护理;常规护理
在普外科中,行手术治疗患者,最容易并发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需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以降低伤口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和研究组各14例。其中,行肝包虫内囊切除术患者10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8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0例。其中,在性别方面,男患者和女患者比例为4:3,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70岁,最小值为20岁,均值(45.52±3.5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术中勤洗手,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并进行病房消毒。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做好术前手术器械及人员的消毒工作。(2)做好术中消毒工作。并注意将医疗废弃物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交叉感染。(3)保证手术室无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一次性手术包,出现过期或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4)对护理人员和手术医师进行定期培训,增加其无菌意识。并提高其操作熟练度,缩短手术时间。(5)术毕,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6)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伤口变化情况,如有红肿、发炎等情况,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大。有异常情况,报告给医生。(7)医护人员要明确引发患者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在确定病原菌种类后,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用药针对性。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的标准为:0级:伤口良好,无异常;Ⅰ级:伤口有轻微红肿现象,且有微量脓性分泌物;Ⅱ级:伤口有脓液流出,且有局部热涨和疼痛感;Ⅲ级:伤口出现溃烂或者出现器官感染。感染发生率=(I级+II级+III级)例数/总例数×100%。
1.3.2 统计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1.3.3 统计两组患者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及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两组间比较用P值表示,且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7.14%,对比组感染发生率为35.71%,组间比较,研究组较低(X2=12.12,P=0.000)。
2.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两项指标都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比较
两组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都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以往观点认为,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的概率。但是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显示,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导致外科感染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目前,对于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应从抗生素的使用转向预防性护理上来[1]。消除内源性感染因素,并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二重感染的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感染[2]。本研究中从术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开始,并将消毒和灭菌工作延续到手术室当中[3]。通过严格的手术器械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都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的概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等都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这表明,对行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显著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静. 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55(25):144-146.
[2]孙玲玲. 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67-67.
[3]杨海娟.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6):195-196.
[4]丘琪政, 刘文浩, 张文波,等.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3):399-402.
关键词:外科手术;伤口感染;预防性护理;常规护理
在普外科中,行手术治疗患者,最容易并发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需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以降低伤口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和研究组各14例。其中,行肝包虫内囊切除术患者10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8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10例。其中,在性别方面,男患者和女患者比例为4:3,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70岁,最小值为20岁,均值(45.52±3.5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术中勤洗手,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并进行病房消毒。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做好术前手术器械及人员的消毒工作。(2)做好术中消毒工作。并注意将医疗废弃物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交叉感染。(3)保证手术室无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一次性手术包,出现过期或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4)对护理人员和手术医师进行定期培训,增加其无菌意识。并提高其操作熟练度,缩短手术时间。(5)术毕,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6)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伤口变化情况,如有红肿、发炎等情况,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大。有异常情况,报告给医生。(7)医护人员要明确引发患者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在确定病原菌种类后,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用药针对性。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的标准为:0级:伤口良好,无异常;Ⅰ级:伤口有轻微红肿现象,且有微量脓性分泌物;Ⅱ级:伤口有脓液流出,且有局部热涨和疼痛感;Ⅲ级:伤口出现溃烂或者出现器官感染。感染发生率=(I级+II级+III级)例数/总例数×100%。
1.3.2 统计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1.3.3 统计两组患者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及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两组间比较用P值表示,且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7.14%,对比组感染发生率为35.71%,组间比较,研究组较低(X2=12.12,P=0.000)。
2.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两项指标都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比较
两组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都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以往观点认为,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的概率。但是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显示,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导致外科感染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目前,对于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应从抗生素的使用转向预防性护理上来[1]。消除内源性感染因素,并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二重感染的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感染[2]。本研究中从术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开始,并将消毒和灭菌工作延续到手术室当中[3]。通过严格的手术器械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都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的概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和住院费用等都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这表明,对行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显著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静. 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55(25):144-146.
[2]孙玲玲. 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67-67.
[3]杨海娟.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6):195-196.
[4]丘琪政, 刘文浩, 张文波,等.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3):3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