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后胸膜外间隙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7
  资料与方法
  选经肋间切口开胸手术病人200例,年龄45~75岁。其中食管癌102例,肺癌76例,脓胸22例。在关闭胸腔前,于肋间切口的后端,将切口的上下两肋的壁层胸膜与肋骨、肋间内肌之间钝性分离,即可见肋间神经和血管,然后向后游离约3cm,形成一个横口袋状的间隙,即胸膜外间隙。取硬膜外导管一根,将其有刻度一端置于胸膜外间隙内并固定,另一端经切口或切口一侧皮肤穿出,之后关闭胸腔。术后接镇痛泵行术后镇痛。镇痛液为用生理盐水稀释的0.15%布比卡因和0.0003%的芬太尼,负荷量为3ml,持续注入速度为2ml/小时。观察病人手术前后SPO2、心率、血压、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3分为优良,3~5分为基本满意,>5分為不满意,10分为剧痛。
  结 果
  手术前后的BP、HR、SPO2无明显变化。镇痛评分结果,见表1。
  本组未发现并发症。
  讨 论
  胸科经肋间切开手术术后镇痛,临床上曾采用静脉或高位硬膜外用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组镇痛方法采用胸膜外间隙置管,应用低浓度长效局麻药配以少量的镇痛药,小剂量持续使用,使肋间神经完全浸泡在药液中,镇痛效果好,优良率91.50%,并且避免了静脉和高位硬膜外法及使用镇痛药引起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本法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有效,并能减少胸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笔者所在高职学院教学实践为例,总结了校外实训的经验,从稳定校外实训平台、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做好校内外教学内容衔接、加强过程管理这几方面探讨了利用涉外展会平台进行校外实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校外实训;管理制度;课程衔接;过程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校外实训平台实现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本文以广
摘 要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之后均给予氨茶碱负荷量5mg/kg静滴,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5mg/kg,每隔12小时静滴1次,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首剂0.1mg/kg静脉注射,继而按0.1mg/kg,以0.02~0.04mg/(kg·小时)静脉泵入。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9%,总有
摘 要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麻。记录两组全麻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麻维持药量小于B组(P<0.01);A组MAP、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1);
摘 要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盆腔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581例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腔血肿的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后盆腔血肿的发生率为0.18%,2例行剖腹探查术,1例行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提高剖宫产操作技术,可减少血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早B超检查确诊,血肿较大时,行剖腹探查术,血肿较小时,采用保守治疗。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术 盆腔血肿 剖腹探查术[H
摘 要:基础护理技术这门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学院改革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研组教师分章节进行课程的微课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笔者将一些体会和感悟记录下来,与同行交流分享。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微课制作   基础护理技术这门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有重要意义,它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希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同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冠心病组为2006年6月~2008年1月的9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32~79岁,平均53.8岁。对照组为同期无心管疾病体检人群按年龄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