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的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可作为临床妇科调经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月经不调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9-02
月经不调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病症,以育龄期妇女较为常见,患者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期、经质等异常[1]。月经不调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诱发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临床上常常采用西医激素疗法,但治疗疗效存在较大差异。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本文对80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独的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量减少或过多等症状,均符合临床关于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2]。同时对于以下情况患者予以排除:①合并有垂体肿瘤、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月经不调者。②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③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27.9±3.9)岁;病程最短为1.8年,最长达7年,平均(3.7±1.5)年;40例患者中月经先期者11例,月经后期者9例,月经先后不定者5例,月经过多者4例,月经过少者11例。对照组年龄19-39岁,平均(27.3±4.1)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达6.9年,平均(3.5±1.7)年;40例患者中月经先期者12例,月经后期者10例,月经先后不定者6例,月经过多者5例,月经过少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以两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周期调经疗法,根据月经周期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中药汤口服。①月经前期。治疗应以补肾调养经血为基本原则,药方:太子参20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当归10g,淫羊藿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枸杞10g,肉苁蓉10g,紫河车10g。②月经中期。治之应以疏肝行气、养血活血为主,药方:菟丝子15g,淫羊藿10g,丹参10g,枸杞10g,香附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郁金10g。③月经后期。治之应以健脾益肾,调理冲任为主,药方:太子参20g,山药15g,淫羊藿10g,当归10g,枸杞10g,熟地黄10g,菟丝10g。上述3种药方均用清水煎服,1剂/d,以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患者的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诊断标准,治愈: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均恢复正常,且可维持3个月以上未复发。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基本恢复正常,但无法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两组间差异对比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d,经期维持3-7d,出血量应<100ml,经血不会凝固,颜色暗红,其主要成分应为阴道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以及血液等。月经不调患者虽可排卵,但由于黄体功能异常而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失常,导致月经提前、延后或先后不定,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停经。现代医学认为,只有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正常,性激素受到靶器官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反应,才可以维持正常月经周期,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异常便会导致月经失调。西医激素治疗由于某些促排卵西药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导致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与素体本身、经期以及经期前后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在经期前后或经期,血海泻溢,胞宫气血暂虚,短时间内气血发生较大变化,致病因素趁虚而入,血气阻滞,胞宫经血流通不畅,蕴结而痛。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周期调经为主,通过健脾补肾,调经气血,理气调冲任,活血通经等中草药治疗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笔者将中医辨证治疗法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月经前期滋肾补阴,养血经气,为月经来潮做准备;月经中期疏肝行气,养血活血,可有效促进卵泡成熟;月经后期健脾益肾,可以有效促进黄体发育,促进黄体素的分泌量。
本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单独西医治疗(72.5%),可见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临床妇科调经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月经失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试行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3(3):237—240
[2] 赵焕云.定水丹贴脐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108 例[J].吉林中医药,2012,24(3):25~27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的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可作为临床妇科调经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月经不调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9-02
月经不调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病症,以育龄期妇女较为常见,患者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期、经质等异常[1]。月经不调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诱发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临床上常常采用西医激素疗法,但治疗疗效存在较大差异。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本文对80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独的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量减少或过多等症状,均符合临床关于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2]。同时对于以下情况患者予以排除:①合并有垂体肿瘤、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月经不调者。②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③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27.9±3.9)岁;病程最短为1.8年,最长达7年,平均(3.7±1.5)年;40例患者中月经先期者11例,月经后期者9例,月经先后不定者5例,月经过多者4例,月经过少者11例。对照组年龄19-39岁,平均(27.3±4.1)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达6.9年,平均(3.5±1.7)年;40例患者中月经先期者12例,月经后期者10例,月经先后不定者6例,月经过多者5例,月经过少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疗法,以两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周期调经疗法,根据月经周期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中药汤口服。①月经前期。治疗应以补肾调养经血为基本原则,药方:太子参20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当归10g,淫羊藿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枸杞10g,肉苁蓉10g,紫河车10g。②月经中期。治之应以疏肝行气、养血活血为主,药方:菟丝子15g,淫羊藿10g,丹参10g,枸杞10g,香附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郁金10g。③月经后期。治之应以健脾益肾,调理冲任为主,药方:太子参20g,山药15g,淫羊藿10g,当归10g,枸杞10g,熟地黄10g,菟丝10g。上述3种药方均用清水煎服,1剂/d,以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患者的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诊断标准,治愈: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均恢复正常,且可维持3个月以上未复发。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基本恢复正常,但无法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两组间差异对比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d,经期维持3-7d,出血量应<100ml,经血不会凝固,颜色暗红,其主要成分应为阴道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以及血液等。月经不调患者虽可排卵,但由于黄体功能异常而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失常,导致月经提前、延后或先后不定,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停经。现代医学认为,只有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正常,性激素受到靶器官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反应,才可以维持正常月经周期,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异常便会导致月经失调。西医激素治疗由于某些促排卵西药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导致疗效难以令人满意。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与素体本身、经期以及经期前后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在经期前后或经期,血海泻溢,胞宫气血暂虚,短时间内气血发生较大变化,致病因素趁虚而入,血气阻滞,胞宫经血流通不畅,蕴结而痛。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周期调经为主,通过健脾补肾,调经气血,理气调冲任,活血通经等中草药治疗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笔者将中医辨证治疗法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月经前期滋肾补阴,养血经气,为月经来潮做准备;月经中期疏肝行气,养血活血,可有效促进卵泡成熟;月经后期健脾益肾,可以有效促进黄体发育,促进黄体素的分泌量。
本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单独西医治疗(72.5%),可见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临床妇科调经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月经失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试行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3(3):237—240
[2] 赵焕云.定水丹贴脐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108 例[J].吉林中医药,2012,24(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