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总结为:糊涂用人智慧——70%原则。这种管理思想,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发展,通过70%原则,在70%的层面上获得均衡,可以有效地处理用人中的矛盾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也许70%原则能更有效地解决用人中的矛盾。
70%原则聘用人才
松下对70分左右的中上等人才较为偏好。这与松下公司的发展有关。松下电器创业之初,公司的名气还不大,它只能吸收三井、住友、三菱等大企业所不要的人成为职员。松下认为,他的事业迅速成长,是这些被视为次级人才的人一手建造出来的成果。
其实,“70分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他们一般很容易融入团队。
那种“顶尖”人才才高八斗,高高在上,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下面的人,听不进下面人的意见,于是常常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而“70分人才”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常低头思考自己的不足,希望借助团队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使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主管安排的任务。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
第二、他们有追逐“顶尖”者的动力。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当“顶尖”人才正在独孤求败,全靠自我约束寻找前进的动力的时候,“70分人才”正在以“顶尖”者为目标,苦苦地追赶。他们往往有一种与顶尖者较一较劲的心理,这种明确的目标和心理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去达到顶峰。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在第一位的选手前面漫漫长路,空无一人,于是他常常回头,看看后面的人在哪里。而第二位的选手就不一样了,他们眼睛死死地盯着第一名,而且还可以在第一名后面避一避风,看到时机成熟,一下超越之。
第三、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
主管常常有这样的感觉,“顶尖”人才常常埋怨工作这也不适合那也不适合,即使把他培养成一个高层主管,他似乎也并不特别感激你和公司,因为他会认为那是他应该得到的。而70分的中上等人才就不同,他们认为他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主管和公司对他们的培养和器重是分不开的。于是,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中型民营企业老板,他在招聘的时候,放弃了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选择了一个自考生。他说,我想要把他培养成公司的销售经理,这2个人都很不错,但我认为把这个自考生培养出来,他会更加忠诚于我们公司。
70%原则使用人才
主管在用人的时候,常常有所顾虑,因为不清楚这个人是不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松下认为,对员工是否能够胜任一项工作的判断,最多只能把握到70%,剩下的30%就只能在他做的时候才能发现。正如谈恋爱与结婚一样,谈恋爱最多也只能了解对方的70%,剩下的30%只能在结婚之后才会慢慢发现。既然如此,主管为什么要为不清楚这位员工是否能够100%胜任这项工作而发愁呢?如果,知道这位员工有70%的可能性胜任这项工作,那已经很不错了,就应该让他去做这件事,在做的过程中再去考查剩下的30%。
70%原则信任员工
主管常常因为员工中出现一两个害群之马而烦恼,于是他们对所有的员工都抱警戒心理,不相信所有的员工,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想盗窃公司的机密,制定严格的规章来约束员工,不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松下认为,主管应该有很宽广的胸怀,不要为一两个害群之马而整天不开心,并且丧失对所有的员工的信任。如果公司的员工中70%是值得信任的,主管就应该相信员工的整体,就应该以此为基础对公司进行管理。松下认为,主管不必杞人忧天,事业的经营,完全是事在人为,为了业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应以互相信任为基础,不可为了区区一点秘密,而影响业务的发展。当然,这样的做法,需要事先作好调查,认为这个新员工70%可以信任才行。其实,如果业务要发展,那就等于500个员工里面有10个,5000个员工里面有100个会耍滑头。不过,松下并不特别在意遇到这种情况该开除还是怎么办才好,反正到时候总能摆平。这就是他的想法。
70%原则发现员工优缺点
一个主管要懂得去欣赏你的下属,应该以7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优点,以3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缺点。钟会是后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钟会7岁时,他父亲带他和他哥哥去见魏文帝曹丕,他哥哥看到威严的皇帝,吓得汗流满面,而他却镇定自若。文帝见状,就问他哥哥:“你为什么出汗呢?”他哥哥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再一看钟会,问他:“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曹丕惊叹他的胆识与才华,就喜欢上他了。如果曹丕从钟会的回答中只看到这个小孩有常人少有的野心,还喜欢狡辩,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钟会了。一个主管应该同时关注员工的优点与不足,正如清代思想家魏源所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我们不妨用70%的原则去分界,以7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优点,以3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缺点,在阳光下看人,而不是站在阴暗的角落里去看人。
70%原则授权
70%原则授权,即放70%,管30%。松下认为,主管授权之后,不能过分干涉,要宽容到70%的程度。但如果发现与总体方向不符时,则应该提醒,否则,就等于遗弃了自己所慎重选择的人才,不关注他们的成长,并且没有承担起主管授权后的终极责任。所以主管要管30%,否则,就是一种极为不负责的作风。70%原则授权,才能够让被委任者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至于完全脱离控制,发生大的错误。
70%原则获取员工满意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六七。在主管获取员工满意度方面也是如此。松下认为,一般来说,在10个部属中,总有2个和我们非常投缘的;六七个顺风转舵,顺从大势的;当然也难免有一两个抱着反对态度的。也许有人认为部属持反对意见,会影响到业务的发展,但在他看来,这是多虑的。适度地容纳不同的观点,反而能促进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主管总是希望所有员工都对自己满意,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到头来,主管就变成一位好好先生,俗称“烂好人”,给人一种没有主见,不能承担重任的感觉。并且,如果所有的好人都说你是好人,所有的坏人也都说你是好人,你这个好人就有问题了。所以,主管的工作,如果得到70%员工的认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工作就可以顺利地开展。当然,如果一个主管有70%的员工都反对,那么他的工作就会很难进行,他就要深刻地反省自己了。
以上6条70%原则,实质上是一种用人理念,是松下先生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中庸之道思想的扩展。看来,主管有时候难得糊涂一下,或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70%原则聘用人才
松下对70分左右的中上等人才较为偏好。这与松下公司的发展有关。松下电器创业之初,公司的名气还不大,它只能吸收三井、住友、三菱等大企业所不要的人成为职员。松下认为,他的事业迅速成长,是这些被视为次级人才的人一手建造出来的成果。
其实,“70分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他们一般很容易融入团队。
那种“顶尖”人才才高八斗,高高在上,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下面的人,听不进下面人的意见,于是常常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而“70分人才”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常低头思考自己的不足,希望借助团队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使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主管安排的任务。所以,他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
第二、他们有追逐“顶尖”者的动力。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当“顶尖”人才正在独孤求败,全靠自我约束寻找前进的动力的时候,“70分人才”正在以“顶尖”者为目标,苦苦地追赶。他们往往有一种与顶尖者较一较劲的心理,这种明确的目标和心理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去达到顶峰。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在第一位的选手前面漫漫长路,空无一人,于是他常常回头,看看后面的人在哪里。而第二位的选手就不一样了,他们眼睛死死地盯着第一名,而且还可以在第一名后面避一避风,看到时机成熟,一下超越之。
第三、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
主管常常有这样的感觉,“顶尖”人才常常埋怨工作这也不适合那也不适合,即使把他培养成一个高层主管,他似乎也并不特别感激你和公司,因为他会认为那是他应该得到的。而70分的中上等人才就不同,他们认为他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主管和公司对他们的培养和器重是分不开的。于是,他们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中型民营企业老板,他在招聘的时候,放弃了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选择了一个自考生。他说,我想要把他培养成公司的销售经理,这2个人都很不错,但我认为把这个自考生培养出来,他会更加忠诚于我们公司。
70%原则使用人才
主管在用人的时候,常常有所顾虑,因为不清楚这个人是不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松下认为,对员工是否能够胜任一项工作的判断,最多只能把握到70%,剩下的30%就只能在他做的时候才能发现。正如谈恋爱与结婚一样,谈恋爱最多也只能了解对方的70%,剩下的30%只能在结婚之后才会慢慢发现。既然如此,主管为什么要为不清楚这位员工是否能够100%胜任这项工作而发愁呢?如果,知道这位员工有70%的可能性胜任这项工作,那已经很不错了,就应该让他去做这件事,在做的过程中再去考查剩下的30%。
70%原则信任员工
主管常常因为员工中出现一两个害群之马而烦恼,于是他们对所有的员工都抱警戒心理,不相信所有的员工,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想盗窃公司的机密,制定严格的规章来约束员工,不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松下认为,主管应该有很宽广的胸怀,不要为一两个害群之马而整天不开心,并且丧失对所有的员工的信任。如果公司的员工中70%是值得信任的,主管就应该相信员工的整体,就应该以此为基础对公司进行管理。松下认为,主管不必杞人忧天,事业的经营,完全是事在人为,为了业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应以互相信任为基础,不可为了区区一点秘密,而影响业务的发展。当然,这样的做法,需要事先作好调查,认为这个新员工70%可以信任才行。其实,如果业务要发展,那就等于500个员工里面有10个,5000个员工里面有100个会耍滑头。不过,松下并不特别在意遇到这种情况该开除还是怎么办才好,反正到时候总能摆平。这就是他的想法。
70%原则发现员工优缺点
一个主管要懂得去欣赏你的下属,应该以7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优点,以3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缺点。钟会是后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钟会7岁时,他父亲带他和他哥哥去见魏文帝曹丕,他哥哥看到威严的皇帝,吓得汗流满面,而他却镇定自若。文帝见状,就问他哥哥:“你为什么出汗呢?”他哥哥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再一看钟会,问他:“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曹丕惊叹他的胆识与才华,就喜欢上他了。如果曹丕从钟会的回答中只看到这个小孩有常人少有的野心,还喜欢狡辩,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钟会了。一个主管应该同时关注员工的优点与不足,正如清代思想家魏源所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我们不妨用70%的原则去分界,以7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优点,以3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缺点,在阳光下看人,而不是站在阴暗的角落里去看人。
70%原则授权
70%原则授权,即放70%,管30%。松下认为,主管授权之后,不能过分干涉,要宽容到70%的程度。但如果发现与总体方向不符时,则应该提醒,否则,就等于遗弃了自己所慎重选择的人才,不关注他们的成长,并且没有承担起主管授权后的终极责任。所以主管要管30%,否则,就是一种极为不负责的作风。70%原则授权,才能够让被委任者既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至于完全脱离控制,发生大的错误。
70%原则获取员工满意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六七。在主管获取员工满意度方面也是如此。松下认为,一般来说,在10个部属中,总有2个和我们非常投缘的;六七个顺风转舵,顺从大势的;当然也难免有一两个抱着反对态度的。也许有人认为部属持反对意见,会影响到业务的发展,但在他看来,这是多虑的。适度地容纳不同的观点,反而能促进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主管总是希望所有员工都对自己满意,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到头来,主管就变成一位好好先生,俗称“烂好人”,给人一种没有主见,不能承担重任的感觉。并且,如果所有的好人都说你是好人,所有的坏人也都说你是好人,你这个好人就有问题了。所以,主管的工作,如果得到70%员工的认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工作就可以顺利地开展。当然,如果一个主管有70%的员工都反对,那么他的工作就会很难进行,他就要深刻地反省自己了。
以上6条70%原则,实质上是一种用人理念,是松下先生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中庸之道思想的扩展。看来,主管有时候难得糊涂一下,或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