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形结合”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形结合;计算教学;异分母分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65-02
  【作者简介】1.黄晓旦,江苏省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江苏江阴,214445),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2.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江苏江阴,214431),高级教师,无锡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江阴市首批名教师。
  小学是学生建构数形结合思想的极佳时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乃至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在以形象思维为主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中,数形的结合正是顺利完成这个过渡的最好媒介,借助形的形象来理解数的抽象,利用数的抽象来提升形的内在逻辑,这也正是数学学习的本质。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五下《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数形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形”示“境”,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华罗庚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也指出了数学问题应从数形相联系入手。这里的“形”并不一定指图形,只要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图表、动画或生活中的实例展示出来的,都可以称之为“形”。
  师:把它们合起来是……?
  生(不假思索):5枝。
  师:现在呢?
  生:5捆。
  左手 右手
  师:现在还能说出具体的数量吗?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一捆里有几枝。
  (教师拆开其中一捆,每捆5枝)
  生1:一共20枝。
  生2:也可以说4捆。
  师: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把“捆”想成了“枝”,有的同学把“枝”想成了“捆”,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就是要理解“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加减法教学,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必须遵守这一法则。此处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提炼算理的“形”,而把整数与小数相加减的算理放到课堂结尾时再次沟通,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以“形”明“理”,隐性思维显性化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从表面上看学生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直接相加减,从旧知到新知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思维障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解答,如果只是把目标定位在这一层面上,那么本节课的教学意义就略显不足。当我们深入研究教材时,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如何让学生感悟到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展现这个算理?课件出示:
  师:这两个分数分别是多少,它们加起来呢?
  生:把它们阴影部分放在同一个圆里。
  师:怎么才能一眼看出整个阴影部分是?
  生:(上台比划)这样一来,图中的每一小份大小相同都是,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
  多媒体继续出示:
  生1:把阴影部分放在同一个圆里,然后再平均分一分 !
  生2:这样图中的每一小份大小相同都是,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
  逐步抽象:
  师:把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每一小份应该分成多大才能一眼看出结果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纸上分一分,想一想你的思考是否合理。
  生:每一小份分成合适!
  追问:为什么每小份取合适,或就不行呢?
  生:因为6是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小份取肯定行!
  师:现在只给你算式没有图,你能看出每小份取多少合适吗?
  多媒体出示:
  (学生脱图思考,再用图验证。)
  师:在转化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通分。
  师:图中的每小份相同就是这些分数的什么相同?
  生:分数单位。
  从图上看,只有把整个阴影部分分成相同的小份才能一眼看出这个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当两个分数逐渐复杂,如何确定每一小份的大小,学生关注了两个分数的分母,找到最小公倍数就找到了每小份的大小,然后再回到图中去验证。因形寻数、由数及形,找到攀登的脚手架,数学在他们的眼中也会随之变得简洁而丰富。
  三、以“形”助“算”,复杂计算简单化
  根据数学问题中“数”的结构,构造出与之相应的集合图形,并利用几何图形的特征规律来研究解决问题,易于显露出问题的内在联系,同时借助几何直观审题,还可以避免一些复杂计算,在这里我们暂且称它为以“形”助“算”。多媒体出示:计算 。
  师:如果把这些分数放在同一个正方形内,结合图形你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把整个正方形看成“1”,空白部分就是,而 =1-。
  以“形”助“算”其实指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而我们往往可以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可避免繁杂的计算,获得出奇制胜的解法。
  “数形结合”既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数与形没有谁轻谁重、谁先谁后的规定性,“数形结合”只是一种思想使然。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对数学及学生的理解,透过不同的滤镜看到的是千姿百态的“数”与“形”,关键是要找到“数形结合”的那个起点,然后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往这个方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设妙不可言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南新区义务教育围绕公平优质发展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通过布局规划、人才培育、深化合作、提升质量等措施,着力协调好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教育质量、教育特色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措施与目标、监测与评价,努力办好师生幸福、人民满意的公平优质的教育。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优质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
有个民间故事,说有一个愚人,在外面干活回家,肚子很饿,他老婆已经为他做好了馒头,他抓起一个就吃,吃了没饱,又吃一个,还没饱,再吃一个,直到吃了第5个,方才饱了。这时他懊悔地说,早知如此,我一开始就吃这第5个馒头就好了。在他看来,前面4个馒头都是白吃了。  “白痴!”你听了这个笑话一定会忍俊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没有前面4个馒头的垫底,光吃最后一个馒头是不可能吃饱的。从你的笑脸上
编者按:什么是大学?每个人对大学的向往都有不同的理由。貌似刻板严谨的高等学府里那些让人激情四溢的社团活动,是不是你对大学充满期待的理由之一呢?    “菜鸟”毅行记    在浙江大学的校园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毅行过的浙大生活是不完整的。”想我在浙大已经毕业两次(本科、硕士)、入学三次(现在就读博士)居然只是耳闻没有亲身参与过,实在汗颜。于是在校网上呼朋引伴去参加这项比我年轻但已经成为传统
【摘 要】对儿童来说,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在于从情感上激发他们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党史教育,培育儿童对党的热爱之心,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下好功夫。语文教师在革命传统文本的教学中,可通过课文内容和人物故事本身、通过故事人物活动背景的补充和联结更多故事、通过联结与故事和人物相关的整本书阅读及电影课程等策略来渗透党史教育。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启动之后,新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编选,很多名家名篇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名家名篇成为课文,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读本,其本身变成了一个媒介,承载着体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任务。  名家名篇多是美文,文质兼美,它的浓烈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使其深受师生的喜爱,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文化熏陶、情感熏陶和审美的愉悦。在一篇篇语言优美的作品中,
调查实施:翁云骞汪元高利顾亚敏钟涛  撰文:汪元罗盟萌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09年2月6日,国家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话题,激起了强烈反响。  某网站关于“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调查吸引了26万余名网民投票,赞同取消分科的比率接近54%;新浪联合CCTV做的调查中,支持者占55.6%;农工党
记者:您为了写电视连续剧《雷锋》的本子,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据您所掌握的材料,雷锋是否有被神化的痕迹?  黄:在我掌握的材料来看,雷锋确实堪称精神的标杆。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求利己,只求利他。正如毛主席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而雷锋确确实实是这么做的。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解放前,雷锋家5口人有4口被旧社会残害了,他自己在解放那年也已经奄奄一息了,背上有碗口大的毒疮口。所以
我指着那篇作文,问老师,为什么不给我分数?  你离题了!  可我就是在写“忘记与铭记”啊!  你是用忘记与铭记来体现“母爱”这一主题,而不是用母爱来引发“忘记与铭记”的主题。老师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记住,话题作文必须要以话题为中心。  哦!我无可奈何地吐出了这个字,拿起考卷离开办公室。  回到教室,我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一遍一遍、逐字逐句地欣赏起自己的大作。哎,为什么这又是一篇离题的作文呢?
【摘 要】寓言,具有故事属性。换一种眼光,用戏剧的视角看寓言文本,会发现“争辩”在寓言故事中独具意义,其包含“有形”与“隐形”两种形态,富有戏剧色彩和哲学意涵。争辩类寓言文本教学,在“文学阅读”与“语用教学”两个核心之间,需审思更具综合性、包容性的第三地带。与传统的故事类文本形成对应关系,故事弧线、上升动作、下降动作、互文对照可作为争辩类寓言文本的教学组合策略。  【关键词】争辩类寓言文本;戏剧性
【摘 要】在数学结构化教学中,学评调节是指通过表现性评价展现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连续、关联、循环的进阶轨迹,提供可调节的学习节点,为精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发展和迁移服务的活动。学评调节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结构化教学;学评调节;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5-0015-02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