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抠点带面,中心论点立现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情分析】
   议论文都有一个最主要的观点,即中心论点。那么,什么是中心论点呢?简言之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解读以往的中考语文试题,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往往喜欢就议论文中心论点命题。绝大部分设题型为:“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中心论点应该是一句话,一句不太长的话,且大多是肯定句或陈述句。故此,我们概括中心论点时,就可以抠点带面地进行。标题、过渡句、关键句等都是点,而文章主要论述什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则是面。
  【写作指导】
   一、抓文章标题概括(抠点)
   我们说过,因为中心论点往往就是一句话,且是一句短句,是肯定句或陈述句,所以,好多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标题甚至一字不变地就是中心论点,有的当然略微变变也可以作中心论点。
  【试题解读】
   例1.(2018·湖南邵阳第19题)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湖南邵阳市考查了一篇议论文,标题为“母语是教育的起点”。这个标题是短句、肯定句,观点鲜明,所以,完全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你看参考答案就是这样概括的: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例2.(2018·江苏镇江第13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江苏镇江市考查了一篇议论文,标题为“自炫更须自制”。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无须更改一个字。
   一般而言,单重否定句不宜作中心论点,没有观点的句子不宜作中心论点,过长的句子不宜作中心论点。掌握这个原则去判断文章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是比较可行的。
  【写作指导】
   二、抓一些过渡性的句子概括(抠点)
   应该说,写文章都需要过渡句、过渡段,议论文也不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时就藏在这些过渡句、过渡段中的,此时,我们就可以据之,以便概括出中心论点来。
  【试题解读】
   例3.(2018·黑龙江龙东第18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黑龙江龙东地区考查了一篇议论文,标题为“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此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如何概括呢?
   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抓过渡性句子来进行概括的方法。通读全文,我们很容易发现,文章在第二段过渡到第三段时有一句过渡句“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文章中间都是叙述故事的,故事讲完了后,文章又在最后两段出现了这样的过渡句“唯有精神的成长……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根据这些过渡句,我们完全可以很准确地概括出中心论点了。
   你看参考答案是这样概括的:富养要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或“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写作指导】
   三、抓首、中、尾处的关键句子概括(抠点)
   议论文和其它文章一样,也是有关键句的,而关键句出现的位置,一般而言,大多出现于文章的首、中、尾三个位置上。据此,我们抓住首、中、尾处的关键句,去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
  【试题解读】
   例4.(2018·湖北襄阳第22题)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湖北襄阳市考查了一篇陈凌写的议论文,题为“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通读全文,我们在文章的首、中、尾三处,抓住这样三个关键句“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将之连接起来,就是最准确的中心论点: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当然,只要抓住一两句关键句,就可以概括出中心论点,不必拘泥于首、中、尾三處。
   例5.(2018·辽宁阜新第19题)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辽宁阜新市考查了一篇议论文,题为“担当的力量”。阅读全文后,我们在文章的结尾处,抓住这样一句关键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据此,我们完全可以概括出中心论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总之,善抓文章的关键句(不管这个关键句位于文章何处),是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一种尚佳方法。
  【写作指导】
   四、抓文章主要论述什么概括(带面)
   一篇议论文,它总要议论点什么,议论什么呢?这只要我们认真读一读原文,就不难知道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该篇议论文在议论什么,来概括出它的中心论点。
  【试题解读】
   例6.(2018·山东临沂第16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我们看原文,原文标题为“正义的边界”(作者:鲍鹏山)。文章主要是在论述“正义有没有边界”这个问题。正义到底有没有边界呢?读完原文,很容易得出“正义有边界”这个结论,这也是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义是有边界的。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和一个古代的例子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这个中心论点。
   例7.(2018·贵州遵义第12题)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贵州遵义市考查了一篇议论文,标题为“磨”。主要内容,即主要在论述磨难对于一个人来说好不好,人生需不需要磨难?作者很肯定地说,磨难好,人生需要磨难。据此,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了:
   ⑴承受磨难,我们才能更好;
   ⑵磨难,会把我们变得更好;
   ⑶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以上三点,任选一点,都可以作中心论点。
  【写作指导】
   五、抓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带面)
   议论文都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除去论证,还有论点、论据。厘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能很准确地概括到中心论点。
  【试题解读】
   例8.(2018·青海西宁第21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
   青海西宁考查了一篇无标题的议论文。通读全文,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谅解是……谅解是……”“谅解需要……谅解需要……”其论据是:谅解非常重要,列举了名言、名人事例,如孔子、韩愈之言,唐太宗、魏征之事例。
   从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上看,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我们要学会谅解。论述的两个方面:
   ⑴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谅解的重要性)。
   ⑵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
   总之,把握好以上五个巧抓,就能轻松破解概括中心论点之题。
  【小试牛刀】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李斌
   有人主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推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听听这样两种观点:
   一种是“弱德”说。叶嘉莹曾感叹,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一种是“群德”说。梁启超批评古人束身寡过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以群为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弱德”不是无为,而是内向修身有所为,外向克己有所不为。从广场舞扰民、远光灯肇事,到闯红灯、乱插队,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内向修身、外向克己不足引起的。看來,“弱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达成自己和外界的和而不同。
   “群德”之“德”,成之于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是一种脾性中的大爱、污浊中的秀气、得失中的淡然。“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修身之要,浮现的都是“群德”。
   “弱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达成的是群己权界的和而不同。
   “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没有人可以是与世无争的孤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推高人际成本,“正义只在五米之内”导致低信任度,“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加剧道德冷漠,人人见义不为结果必是人人权益受损。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益众利的和合共进。
   现代化的物质,离不开现代化的精神灌溉。中国大踏步走入现代社会,人际来往的“公场域”更加普遍,共享经济、网络生活等“新生带”一直延长,与此同时,“共在”的凸显,权利的交错,利益的博弈,也让我们愈发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比学会运用自由更加困难”。“弱德”与“群德”,一个突出主动修身,一个突出主动为善,一个各美其美,一个美美与共,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6日
  阅读练习:
   请你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中心论点:“弱德”与“群德”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根据文章首、中、尾处的关键句进行概括。如文章结尾处的关键句“‘弱德’与‘群德’……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其他文献
田宇,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他给大家上了一堂名为《表意焦虑》的作文课,讲授的是如何打破思维局限,建立生命感受的事儿。   田宇老师个子不高,这天穿了一身深蓝色的西服套装,白色的衬衫,棕色皮鞋。黑框眼镜,如果换上一身长袍,很有些民国时期教书先生的味道。语速不快,语调淡淡。   和“走”有关的词   我们被陆地限制了   这一天听老师上课的是省实验中学二(三)班学生,师生之间是第一次见面。没有
期刊
在陌生的城市里醒来  唇間仍留着你的名字  爱人我已离你千万里  我也知道  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  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  在意那一切被赞美的  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  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  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  爱原来是一种酒  饮了就化作思念  而在陌生的城市里  我夜夜举杯  遥向着十六岁的那一年
期刊
对艾草,是老相识了。   乡村的沟沟渠渠里,一是艾草多,一是芦苇多。它们在那里熙熙攘攘,自枯自荣,世世代代。除了偶尔飞过的鸟雀,平时大概再没有谁会惦念它们。但乡人们都知道,它们在呢,就在那片沟渠里,枕着风,傍着水,枝繁叶茂,不离不舍。一到端午,家家户户门窗上都插上了艾草,满村荡着艾草香。   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
期刊
【写作指导】   祝寿诗短短四句跌宕生姿,给人一惊一喜之感。由此可见,叙述事情时如果情节摇曳跌宕,就会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叙事情节波澜起伏?   一、倒叙开头,吊人胃口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故事伊始可以妙用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这样往往能够制造悬念,增强情节
期刊
【真题回放】(50分)   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   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
期刊
不止一个小孩发问:都把黄瓜叫黄瓜,怎么所有的黄瓜都是绿的,没见过一根黄色的黄瓜?    是的,吃了多少辈子的绿色黄瓜,谁见过哪根黄瓜是黄的?    可是我们都黄瓜黄瓜一个劲地叫,从不更改。    这是为什么呢?黄瓜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是否,最初发现黄瓜的那个人姓黄,就让黄瓜与自己同姓,以便让后人见了黄瓜就想起他这个姓黄的人?但这不大可能,因为远古先民生活在神性笼罩的天空下,他
期刊
【考情分析】   正确掌握汉字的拼读与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字音与字形是历年安徽中考必考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在第四学段(7—9年级),初中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一般情况下,涉及字音与字形的考点常被细化为三点:①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②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③规范、熟
期刊
农夫來到田里,看见成群的鸟儿在田里吃谷子,稻草人身上的稻草全被鸟儿扯起,身上还挂着许多鸟粪。   农夫见了,非常生气,一脚踹倒稻草人,又在稻草人身上狠狠地踏上几脚,然后骂道:“没用的东西,要你有什么用?”   稻草人愁眉苦脸地说:“你就会骂人发脾气!你只有把我变成人,我才能担当起做人的责任。”   很多问题,我们仅仅意识到了,还远远不够;只有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正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说,作用的形态是为力,程度的标定是为量。作用的影响越大,力量就越大。词典上解释,力量,意为力气,有份量,后引申为作用、能力。生活中,力量无处不在,力量无比强大:担当有力量,文化有力量,阅读有力量,鼓励有力量,感谢有力量,尊重有力量……   请以“ 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词语,使之成为完整的作文题目; 
期刊
麻雀   它停在一株广玉兰上每朵花都警觉地竖起   耳朵   香气正从四面八方聚拢柔软的箭矢在花蕊   中埋伏   它一动不动 褐色的喙闪着露水的锋芒   像落寞的英雄或者迟暮的美人   成群结队前簇后拥的春色已过去 旧铜   镜映着玉兰白茫茫的脸   鸟声喑哑 随意枯荣的繁花抚平岁月的狂澜   它在枝头凝望着某处 王谢人家被燕子掠   走了姓氏   一阵风抖动起花的鳞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