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走在饱受天灾和战乱之苦,或者医疗设施极端缺乏的国家和地区,为身陷困境的人们无偿提供救援。他们是无国界医生,也被誉为“苦难背后的希望”。
1999年,“无国界医生”组织获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们专业地、有效率地帮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代表那伸出来的援助的手,进入一切冲突和混乱之中”。在这些勇敢者的队伍中,就有来自我们中国的救援人员。
屠铮:医者无国界,爱也无国界
2007年4月,屠铮前往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参加“无国界医生”援助行动。她是首位中国内地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志愿工作的医生。
利比里亚,这个面积略大于江苏省的西非国家,当时刚结束14年的内战,国家凋敝不堪,人民流离失所,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卫生常识,人口死亡率非常高,每10个孩子中就有3个会夭亡。屠铮所在的医院是几个镇子里唯一的妇儿医院,病房里挤满了孕妇、产妇和儿童。
屠铮每天都在从死神手里抢救病人,她哭过、沮丧过,最后只能默默地调整心态,然后尽一切力量去救下一个病人。
除了诊治工作,屠铮还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因为当“无国界医生”离开后,这些受过培训的本地医护人员将发挥巨大作用。
屠铮的工作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她本人也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大家喜欢这位黄皮肤的中国女医生。
潘渊:生活在中国真的很幸福
屠铮加入“无国界医生”,是受到表弟的影响。她的表弟潘渊,是首位中国内地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志愿工作的非医疗人员。
潘渊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无国界医生”组织。凭借不错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他通过考核,被派往苏丹从事后勤援助的工作。
当时苏丹有很多人得了“黑热病”,这种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有很高的致命性。潘渊作为后勤人员,负责运送药品、物资和病人;要冒着高温检查通信设备,保证供水供电,还要为了让一台破旧的发电机工作而四处寻找柴油。
因为饥饿和疾病,很多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潘渊在《无国界医生手记》中写道:
被疾病和饑饿折磨得几乎只剩下骨架的村民,等待药物的病患躺在冰凉的地板上,营养不良的小孩死在营养不良、无力哭泣的母亲怀中。村落里基本上没有哪个母亲的孩子全部存活下来。对那里的老百姓来说,每一天都在和死神赛跑,生存是唯一的事业……
第二年,潘渊又被派往孟加拉国的一个难民营。有一天,在难民营的一角,潘渊惊讶地发现了一所“学校”。简陋的木棚下,一位老师带着几百个孩子,他们席地而坐,在认真地学习本民族的语言。
这些年,潘渊去了塞拉利昂、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执行救援任务。
潘渊的经历影响了表姐屠铮,而屠铮的故事又影响到了她的后辈蒋励。无国界医生的故事不断传播,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勇者加入。
蒋励:给别人提供生的希望
蒋励和屠铮一样,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因为被屠铮的救援经历打动,又受到前辈的鼓励,蒋励也成为“无国界医生”中的一员。2013年,蒋励接到第一个任务,前往战争频发的阿富汗,进行医疗救援工作。
蒋励的宿舍是用集装箱改造的,安全起见,又在集装箱的外面盖了一层砖墙,防止被流弹误伤。在此起彼伏的枪炮声和爆炸声中,蒋励工作了三个多月,她和同事们一起接生了三千多名新生婴儿。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无国界医生则更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无国界医生”组织也曾在中国,为受疾病、水灾、地震、雪灾及台风影响的人们提供援助。
为了给遭受苦难的人们燃起希望,“无国界医生”的成员不断增多,其中中国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安娜、赵一凡、柴溪、李雪峰、魏保珠、陈健华、周吉芳、鲍隽宇……他们都是天使。
1999年,“无国界医生”组织获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们专业地、有效率地帮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代表那伸出来的援助的手,进入一切冲突和混乱之中”。在这些勇敢者的队伍中,就有来自我们中国的救援人员。
屠铮:医者无国界,爱也无国界
2007年4月,屠铮前往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参加“无国界医生”援助行动。她是首位中国内地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志愿工作的医生。
利比里亚,这个面积略大于江苏省的西非国家,当时刚结束14年的内战,国家凋敝不堪,人民流离失所,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卫生常识,人口死亡率非常高,每10个孩子中就有3个会夭亡。屠铮所在的医院是几个镇子里唯一的妇儿医院,病房里挤满了孕妇、产妇和儿童。
屠铮每天都在从死神手里抢救病人,她哭过、沮丧过,最后只能默默地调整心态,然后尽一切力量去救下一个病人。
除了诊治工作,屠铮还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因为当“无国界医生”离开后,这些受过培训的本地医护人员将发挥巨大作用。
屠铮的工作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她本人也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大家喜欢这位黄皮肤的中国女医生。
潘渊:生活在中国真的很幸福
屠铮加入“无国界医生”,是受到表弟的影响。她的表弟潘渊,是首位中国内地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志愿工作的非医疗人员。
潘渊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无国界医生”组织。凭借不错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他通过考核,被派往苏丹从事后勤援助的工作。
当时苏丹有很多人得了“黑热病”,这种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有很高的致命性。潘渊作为后勤人员,负责运送药品、物资和病人;要冒着高温检查通信设备,保证供水供电,还要为了让一台破旧的发电机工作而四处寻找柴油。
因为饥饿和疾病,很多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潘渊在《无国界医生手记》中写道:
被疾病和饑饿折磨得几乎只剩下骨架的村民,等待药物的病患躺在冰凉的地板上,营养不良的小孩死在营养不良、无力哭泣的母亲怀中。村落里基本上没有哪个母亲的孩子全部存活下来。对那里的老百姓来说,每一天都在和死神赛跑,生存是唯一的事业……
第二年,潘渊又被派往孟加拉国的一个难民营。有一天,在难民营的一角,潘渊惊讶地发现了一所“学校”。简陋的木棚下,一位老师带着几百个孩子,他们席地而坐,在认真地学习本民族的语言。
这些年,潘渊去了塞拉利昂、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执行救援任务。
潘渊的经历影响了表姐屠铮,而屠铮的故事又影响到了她的后辈蒋励。无国界医生的故事不断传播,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勇者加入。
蒋励:给别人提供生的希望
蒋励和屠铮一样,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因为被屠铮的救援经历打动,又受到前辈的鼓励,蒋励也成为“无国界医生”中的一员。2013年,蒋励接到第一个任务,前往战争频发的阿富汗,进行医疗救援工作。
蒋励的宿舍是用集装箱改造的,安全起见,又在集装箱的外面盖了一层砖墙,防止被流弹误伤。在此起彼伏的枪炮声和爆炸声中,蒋励工作了三个多月,她和同事们一起接生了三千多名新生婴儿。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无国界医生则更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无国界医生”组织也曾在中国,为受疾病、水灾、地震、雪灾及台风影响的人们提供援助。
为了给遭受苦难的人们燃起希望,“无国界医生”的成员不断增多,其中中国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安娜、赵一凡、柴溪、李雪峰、魏保珠、陈健华、周吉芳、鲍隽宇……他们都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