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阵阵海浪轻轻拍打的贝壳,在庭院一角踱步的蜗牛,夜市摊上被翻炒的螺蛳……夏季,我们的身边总会出现很多贝类,它们的颜色和形态各不相同。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如何去辨别和分类吗?
简单来说,贝类是身体柔软而具有外壳的动物,包含很多门类:
比如生有一对外壳,靠闭壳肌来控制开合的海扇蛤和中华文蛤,它们属于双壳纲。
比如相貌有些接近,被称为“海洋软氏三兄弟”的鱿鱼、章鱼和乌贼,它们有着发达的脑神经,而且体内有一个退化了的内壳,它们属于头足纲。
再比如北方海边岩石上常见的石鳖,它们属于多板纲,背上贴附着多枚贝壳。
不过,贝类中最被大家熟知的是那些长有螺旋状外壳的生物,像水中的各种螺、陆地上的蜗牛和蛞蝓(kuò yú),它们都是腹足纲。顾名思义,“腹足”意味着把腹部当作足,它们用腹足来进行运动。腹足纲是动物界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物种数量极多,现存六万三千多种呢!
还有大家夏天常吃的螺蛳,它属于腹足纲中的田螺科。吃田螺的时候,经常会在壳尖处发现一个个小小的螺壳,这可不是大田螺要吃掉的小田螺,而是因为田螺的卵在体内孵化后,小田螺要慢慢爬出来了。
最近新晋的“网红”食物——椰子涡螺,是海里的腹足纲生物。它有着常见的海螺造型,而它的“特异功能”是会产橘色的珍珠,收藏者往往称其为“美乐珠”,价值不菲。
虽然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集和食用贝类,但对贝类系统科学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在当时那个家贫国弱的年代,贝类学看似是一个没有经济价值的学科,所以从事贝类学研究的人非常稀少,可阎敦建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我国贝类研究的先驱。
1903年,阎敦建出生于广州市。勤奋好学的阎敦建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原本是学文科的,24岁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又转而学理,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在这一段求学过程中,阎敦建受到了良好的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专业教育。
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贝类生物都是由外国人命名的,而且大量标本流失海外。为了掌握贝类研究的主动权,阎敦建辗转于欧洲和美洲,进行学术考察。仅在德国森根堡博物馆研究中国陆生和淡水软体动物藏品,阎敦建就花了三年时间。他的研究为中国的贝类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除了做学术研究,阎敦建还希望学以致用,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他曾经提到,中国被血吸虫困扰了两千多年,汉代的马王堆女尸中就發现了血吸虫,而钉螺则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如果通过贝类学研究,解决这一千古难题,那真是造福人民。
阎敦建还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古生物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世界贝类学界有着很高的名誉,同时也提高了海外华人的声誉与地位。阎敦建的一生都在跟贝类生物打交道,直到因病去世前,他还在研究我国华北地区的贝类化石。
读完本篇,你一定对贝类生物多了一些了解吧。如果你碰见它们,记得仔细观察一下哟!
张国一,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从事贝类学研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分会学生会员,俄罗斯远东贝类学会会员。
简单来说,贝类是身体柔软而具有外壳的动物,包含很多门类:
比如生有一对外壳,靠闭壳肌来控制开合的海扇蛤和中华文蛤,它们属于双壳纲。
比如相貌有些接近,被称为“海洋软氏三兄弟”的鱿鱼、章鱼和乌贼,它们有着发达的脑神经,而且体内有一个退化了的内壳,它们属于头足纲。
再比如北方海边岩石上常见的石鳖,它们属于多板纲,背上贴附着多枚贝壳。
不过,贝类中最被大家熟知的是那些长有螺旋状外壳的生物,像水中的各种螺、陆地上的蜗牛和蛞蝓(kuò yú),它们都是腹足纲。顾名思义,“腹足”意味着把腹部当作足,它们用腹足来进行运动。腹足纲是动物界中仅次于昆虫纲的第二大纲,物种数量极多,现存六万三千多种呢!
还有大家夏天常吃的螺蛳,它属于腹足纲中的田螺科。吃田螺的时候,经常会在壳尖处发现一个个小小的螺壳,这可不是大田螺要吃掉的小田螺,而是因为田螺的卵在体内孵化后,小田螺要慢慢爬出来了。
最近新晋的“网红”食物——椰子涡螺,是海里的腹足纲生物。它有着常见的海螺造型,而它的“特异功能”是会产橘色的珍珠,收藏者往往称其为“美乐珠”,价值不菲。
虽然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采集和食用贝类,但对贝类系统科学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在当时那个家贫国弱的年代,贝类学看似是一个没有经济价值的学科,所以从事贝类学研究的人非常稀少,可阎敦建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我国贝类研究的先驱。
1903年,阎敦建出生于广州市。勤奋好学的阎敦建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原本是学文科的,24岁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又转而学理,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在这一段求学过程中,阎敦建受到了良好的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专业教育。
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贝类生物都是由外国人命名的,而且大量标本流失海外。为了掌握贝类研究的主动权,阎敦建辗转于欧洲和美洲,进行学术考察。仅在德国森根堡博物馆研究中国陆生和淡水软体动物藏品,阎敦建就花了三年时间。他的研究为中国的贝类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除了做学术研究,阎敦建还希望学以致用,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他曾经提到,中国被血吸虫困扰了两千多年,汉代的马王堆女尸中就發现了血吸虫,而钉螺则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如果通过贝类学研究,解决这一千古难题,那真是造福人民。
阎敦建还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古生物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世界贝类学界有着很高的名誉,同时也提高了海外华人的声誉与地位。阎敦建的一生都在跟贝类生物打交道,直到因病去世前,他还在研究我国华北地区的贝类化石。
读完本篇,你一定对贝类生物多了一些了解吧。如果你碰见它们,记得仔细观察一下哟!
张国一,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从事贝类学研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分会学生会员,俄罗斯远东贝类学会会员。